3月24日晚上的北京電視臺青少頻道,動畫版《史努比》在眾多期待中終於播出了。史努比在國內的知名度由來已久,畫著小狗史努比圖案的鉛筆盒幾乎是80年代的小學生們的最愛。但是知道《花生》和查理·布朗的人卻不多,反倒是史努比成為了主角
侯寶林的相聲《關公戰秦瓊》幾乎成為了一種新的形容詞語態,相對於經歷收音機廣播佔據媒介主流的60年代,「關公戰秦瓊」曾經是當年流行文化的一部分。而今日,史努比和阿童木,也試圖在文化上重演這種一代人的群體性文化之感。
3月24日晚上的北京電視臺青少頻道,動畫版《史努比》在眾多期待中終於播出了。家住上海的唐丹在看到《史努比》即將播出的消息後用遙控器搜索遍了所有的頻道也沒能找到,她抱怨道:「為什麼在北京以外收不到青少頻道播出的內容呢,我想第一批看上期待已久的《史努比》。」實際上史努比在國內的知名度由來已久,畫著小狗史努比圖案的鉛筆盒幾乎是80年代的小學生們的最愛。但是知道《花生》和查理·布朗的人卻不多,反倒是史努比成為了主角。
「如果斯派基知道全球的人們更喜歡史努比,而不是查理·布朗,他也許就不會在2000年就離我們而去,而是再多活10年,來用畫筆扭轉人們的想法」,蒙特·舒爾茨對其父親查爾斯·舒爾茨仍任以斯派基稱呼。實際上這種對於系列連環畫《花生》的認識是全球的,經常有家長會帶著3歲大的孩子去找舒爾茨,然後指著他對孩子鄭重其事地說,「你知道他是誰嗎?他就是史努比的父親!」史努比是一隻小狗,他的父親理應也是條長尾巴的犬科動物。這種辭不達意的場面舒爾茨見得多了,舒爾茨總是耐心地聲明:「我是查爾斯·舒爾茨,史努比是我畫的,可是我不是史努比的父親。」實際上誕生於1950年的小狗史努比目前更被視作一個卡通商標的形象,就如同凱蒂貓和西瓜太郎那樣。而《花生》的男主角查理·布朗反倒成了配角,殊不知阿波羅10號登月艙被命名為史努比,而指揮艙則叫查理·布朗。此次北京電視臺播出《史努比》,被視為動畫片的補課行為,此套動畫片1965年就在美國開始播出,前後三次獲得過電視界最高獎項艾美獎,可惜由於國家廣電總局的規定境外動畫片最多引進52集,版權引進方廣東百視聯影業不得不忍痛割愛將67集的原著壓縮。
根本沒有人擔心動畫版《史努比》的引進拷貝賣不動,因為在2001年,麥當勞已經幫忙驗證了史努比的影響力。當時為買麥當勞套餐贈送的史努比世界之旅玩偶,學生們甚至一天吃三頓麥當勞,後來更發展到去麥當勞不為吃飯,而僅是直接買史努比的地步。而按照《金融時報》的說法,今年夏天將是鐵臂阿童木的時代。勞倫·福斯特不久前寫了篇《阿童木的下一站:美國商店》的評論,在他看來,阿童木延續口袋怪獸的商業策略並不難,孩之寶公司美國玩具分部總裁布賴恩·戈德納說道:「只要動畫片裡講的故事情節生動有趣,那麼它的影響力就將繼續存在。」這不禁令人想到三麗鷗公司和她的凱蒂貓了。
肯·貝爾森和布瑞安·布萊納這兩位美國商業記者,曾經寫過一本名為《凱蒂貓:三麗鷗公司和億萬身價的小貓的現象》的商業傳記,書中寫道:「這隻小貓沒有嘴巴,沒有與之配套的故事、電影、卡通、圖書,可以說要什麼沒有什麼。但是凱蒂貓卻是有史以來最暢銷的、最持久的品牌之一,30年來為三麗鷗帶來了5億美元的進帳。」從1974年設計之初,三麗鷗公司每個月會推出450種新的凱蒂貓產品,報廢450種舊產品。但是三麗鷗自己卻從來不作任何廣告和市場預測,就這樣跌跌撞撞成為了卡通商業形象的勝利者。相反,學術人士、營銷專家和人類學家卻個個摩拳擦掌,都自命不凡地搶著給答案。甚至女權主義者認為凱蒂貓將女性幼兒化,鼓勵女性屈服。「把該死的蝴蝶結從我頭上弄走,」一位女權主義者說道。
實際上阿童木今年夏天的全球性反撲並不令人驚奇,索尼影像娛樂公司和手冢製作公司試圖用阿童木在商業上創造以前史努比、凱蒂貓、變形金剛、口袋怪物都沒有的商業效果。在國內的每個麥當勞裡阿童木的玩具已經悄悄擺了出來,但似乎並沒有2001年史努比玩偶那樣的搶購風潮。因為目前新版本的阿童木並沒有同步在國內播放,反倒是麥當勞為了迎合全球同步,將阿童木擺了出來。相比史努比在商業上要保守的多,每年舒爾茨家族僅能從特許產品的形象授權上得到1000多萬美元,為此《新聞周刊》在2000年舒爾茨病逝的時候評論道:「查爾斯·舒爾茨《花生》中的角色商業含金量並不亞於沃爾特·迪斯尼的,但是我們並沒有看到查理·布朗被印刷在內褲上,因為《花生》更知識分子。」■
《花生》:最後一本知識分子漫畫
不知道還有多少人記得《南方周末》連載數年的《豆豆》系列漫畫,儘管沒人將其跟《花生》相比較,但那分明是查理·布朗的獨角戲中國版本。很多人喜歡將伍迪·艾倫同《花生》聯繫在一起,不僅僅是因為伍迪·艾倫聲稱自己酷愛查理·布朗,更是因為舒爾茨從50年代就開始延續不變的老派知識分子氣息。老舒爾茨的兒子蒙特·舒爾茨在2002年同《紐約時報周刊》的老牌編輯巴那比·康拉德合寫一本關於《花生》、史努比和老舒爾茨的書,這本《史努比的寫作生涯》堪稱美國文學界的集體獻禮,很多文壇老將和紐約客執筆人都以單獨雜文的性質書寫了自己與《花生》、史努比和老舒爾茨的故事。
巴納比·康拉德就曾經問過老舒爾茨,在近50年的繪製中最喜歡《花生》哪一集,老舒爾茨答到:「我收到最多的來信評價的那集中,史努比根本沒有出場,只是三個孩子站在一個小山坡上,抬頭望天,露西說『那些雲彩可真美啊,看起來像大團大團的棉花糖』,而萊納斯說他從雲彩中看到了加勒比海上宏都拉斯的地圖,還有美國畫家託馬斯·伊肯斯的側影,遠處的那組雲更像是被亂石擊死的史蒂芬(基督教第一個殉教者),而旁邊那個更像使徒保羅,倒黴的查理·布朗則說『我正要說我看到了一隻鴨子和一匹馬,但現在我又覺得不像了』。」
暢銷小說作家丹尼爾·斯蒂爾也是《花生》愛好者之一,他曾經評價道:「50年來查理·布朗依舊年輕,當我們看到老舒爾茨去世第二天的《花生》連載上,孩子們哭泣他們的爸爸死了的時候,我越來越明白為什麼所有人都喜歡這套漫畫,因為《花生》讓所有人能夠回憶起自己曾經的年輕。」老舒爾茨不止一次的說過自己是畫給成年人看的,儘管北京電視臺播放時不斷說為了不誤導小朋友,刪掉了故事中一些朦朧的愛情內容,但實際上熱衷看《史努比》的更多是20歲以上的年輕人。曾經不止一個人用「一條人文主義的狗」來形容自己對史努比的熱愛,其實更多的人熱愛的是《花生》中那份成年人口吻的童貞。
日本漫畫名人美樹本晴彥在一次漫畫創作論壇上也談到自己對《花生》的情結,他認為在手塚治虫和藤子不二雄之後,不論日本漫畫界還是美國,知識分子漫畫已經死了,《花生》隨著老舒爾茨的亡故,成為了最有一本知識分子氣息的漫畫。這種說法雖然有些誇張,但是面對商業漫畫的泛濫,為了符合商業需要而設計情節已經是不公開的秘密。這並非危言聳聽,從《變形金剛》與孩之寶之間數個版本的更迭,《超時空要塞》沒完沒了地出版續集,以及《美國英雄》卡通片20年霸佔芝麻街就不難看出端倪。法國漫畫評論家約翰·亨利就曾經在2002年的歐洲漫畫創作展上公開批評說:「製片商為了能多賣出一些卡通玩具,可以要求作者把某個角色開除掉,也可以任意添加不必要的情節,短小精悍的作品只能在學生作業中看到了。」■
「土豆一族」
—革命在20年後
在2月舉行的紐約全美兒童商品發布會似乎成了一場閣樓老玩具的大聯歡,最受媒體矚目的展品似乎都是乘坐時光機器來到這個電子時代的,例如Hinney & Smith公司為慶祝經典產品「千色樂」蠟筆誕生一百周年而推出的手搖「千色樂」蠟筆製造機;Fisher-Price公司設計的動畫「芝麻街「中名角厄爾莫的復刻版本;當然還有老一輩中國動漫愛好者耳熟能詳的超人希曼與希瑞公主和他們的老對手霍達克與骷髏王——美國玩具巨擘美泰公司在展會上正式發布了為紀念希曼系列動畫誕生20周年特別設計的人物波形與周邊產品。
根據美國玩具業雜誌《玩物》的主編瑪利亞·威爾斯科特的預計,2004年主導全美玩具市場的兩個關鍵詞是「經典」與「保值」,類似90年代末的「菲比貓」與「機器狗愛寶」所引發的高科技玩具熱潮將不會出現;原因很簡單,這波復古玩具潮瞄準的不僅是會場中蹣跚學步的孩子,更是那些曾經在這些老古董陪伴下度過童年的家長。
「七八十年代的兒童如今已經為人父母,這些玩具為他們的童年帶來了無窮的歡樂,所以我們推出這些產品,試圖讓他們與自己的孩子分享它們帶來的樂趣。」威爾斯科特一語道破天機,「我們對它們的銷量充滿信息,這一點與20年前沒什麼不同。」
雖然身上仍然戴著從「雅皮」到「布波族」等一系列已經陳腐的標籤,但英國BBC廣播電臺評論員約翰·本內特卻已經為這些玩心不褪的父母找到了一個響亮的綽號——土豆(potato),「這絕不是指那個存在了很久,整日嘴裡塞滿廉價快餐食品,窩在沙發上目不轉睛地盯著電視屏幕的平民階級沙發土豆,而是『年逾三十卻童心未泯者』的簡稱。」本內特在近日接受《太陽報》記者採訪時說,「這些自命不凡的優皮士不但要求自己在職場上獨當一面,而且以『童趣』為他們生活的優先考慮,一個除了家長管制與經濟匱乏外完全重現的80年代,就是他們追求的新目標。」
的確,從某種意義上說,「土豆」已經成為當今主導消費的中堅力量,在剛剛結束的紐約時裝周中,來自各品牌的設計師們紛紛推出了80年代風格的設計,蝙蝠袖,綴滿拉鏈的尼龍緊身褲,寬大的迪斯科舞廳服飾。「在70年代風格統治了2003年後,我們又迎來了一個20年前服裝潮流的回歸。」《紐約時報》的時尚專欄作家魯塞拉·菲爾娜說,「看看四周,年逾不惑的上班族們在周末打扮得猶如電影《油脂》中的龍套,一件Catherine Malandrino出品的80年代風格迷你裙可以賣到400美元,這簡直是荒誕。」
但商家們可不那麼想,他們把賭注都壓在了「土豆」們的懷舊情結下,以抵擋自伊拉克戰爭以來全球經濟的蕭條。3月18日,正當耐克公司宣布將於年內發售一系列下屬滑板服飾公司Hurley LLC曾經推出的經典老產品復刻,以及傳統鞋款Air Force I的新版後,標準普爾立刻將耐克公司的股票由「持有」升級至「推薦購買」,並預計在未來12個月內它將由63美元漲至71美元。「2004年,以耐克為首的一批運動設備廠商的銷售量將至少增長20%以上。」評估師尤科斯·魏格在提交給《華爾街日報》的分析報告中寫道,「這主要是因為美元的持續走低,以及它們推出的廣受消費中堅群體歡迎的復古產品。」
當然,「土豆」群體中的智庫們並不將「土豆」精神簡單地歸結為享受新千年的技術與30年前的樂天主義結合產生的物質享受,就像《今日美國》一篇名為《復古滾滾向前》的報導中所描述的那樣,開著四輪驅動自動檔的老款貨車,將WXCD短波電臺中播放的比利·喬的歌聲放到最大;藉助這些玩世不恭的少年惡作劇行為,造一下國際壟斷資本加技術官僚的反。去年10月底在矽谷計算機博物館舉辦的復古電腦博覽會,就算是一個昭告「土豆」精神的當代伍德斯託克。展品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幾臺已經三十高齡的第一代個人電腦施樂Alto。1979年,當作為施樂Alto研究中心一員的傑夫·拉斯金把這一革命性的發明介紹給了他年僅19歲的好友史蒂夫·賈伯斯時,賈伯斯立刻修改了幾乎已經定型的蘋果Lisa,採用了與Alto相似的圖形用戶界面。雖然這件產品並不成功,但它卻為自己的改進型——幾乎改變了計算機歷史的Mac奠定了基礎。除開Alto,參加展出的還有另一臺引發了資訊時代小眾革命的主機Altair 8080,大學二年級的比爾·蓋茨與保羅·艾倫撰寫Basic程序的第一個平臺。作為活動結束時的高潮,展覽會主辦者瑟蘭·埃斯邁爾還發動一批當年的計算機神童,重新組裝了一臺70年代末期的Comodore64「超級計算機」。「這種對古老技術的懷念,不但是對早年創造精神的緬懷,更是對今日無人性的公司國家體制的抗議。」《矽谷編年史》的作者、考古學家克裡斯汀·芬恩如是說。■
《銀河對決》20周年重拍版
(Battlestar Galactica)
80年代風靡一時的《銀河對決》也被重新搬上屏幕,由微軟、威旺迪與SciFi頻道聯合製作的,目的是為在X-box與索尼PS2上推出的同名遊戲造勢,並即將開發與微軟Xbox Live的網絡伺服器「XSNsports.com」對應的網絡對戰版。為了吸引更多的青年觀眾,製片人大衛·埃裡克表示那些一身金色裝甲宇宙服的塞隆族侵略者的智商多少提升了一些,許多太空飛船大戰的場景也由圖形工作站重新製作。為了增加噱頭,曾擔任內衣「維多利亞秘密」形象代言人的超級模特崔茜亞·海佛將出演邪惡的塞隆機器人六號,為了不浪費她的魔鬼身材,六號殺人的方式也「與時俱進」,改為與人類繾綣時從眼中射出致命的死光。根據頭兩周的收視統計,這部充滿拙劣科幻特技與暴力成分的作品反響熱烈,收視率成功打入排行榜前十位
2004年的熱門「土豆」商品
復古SUV型貨車
在被設計師和CEO打入冷宮20年後,70年代的家庭貨車款式如今又重新流行。雖然海灣戰爭所帶來的燃料價格上漲將使2004年全球汽車工業發展稍挫,但有著貨車外殼的SUV,無疑將是今年的大熱門。2004年5月,戴姆勒-克萊斯勒即將推出的道奇—麥格農,就是一款售價22500美元的復古式貨車,它擁有三排座位和大貯物空間,以及強勁的5.7升V-8發動機。營銷總監喬·厄伯哈特本人就是這款舊式旅行車的擁躉:「整個90年代,底特律的設計師們都小心翼翼地迴避旅行車這個字眼,生怕顧客將他們的設計與那些70年代駕駛這些廉價汽車,居無定所的流浪漢與不良少年聯繫起來,然而今日它所代表的實用,與漫遊理念又重新受到了歡迎。」與麥格農同期推出的類似車型,還包括福特公司的「自由風格」以及沃爾沃的VOLVO-500。
閱讀更多更全周刊內容請微信掃描二維碼成為中讀VIP,閱讀期期精彩內容!
版權聲明:凡註明「三聯生活周刊」、「燃Ran」、「愛樂」或「原創」來源之作品(文字、圖片、音頻、視頻),未經三聯生活周刊或愛樂雜誌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轉載 、連結、轉貼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經本刊、本網書面授權的,在使用時必須註明「來源:三聯生活周刊」或「來源:愛樂」。違反上述聲明的,本刊、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