鱷雀鱔:它是史前「活化石」,為何成為各國明令禁止的入侵物種?

2020-12-05 奈落瑾夢

有著「幽靈火箭」之稱的鱷雀鱔是世界十大兇猛淡水魚類之一,人類在地球上已經存在300萬年了,而鱷雀鱔已經在地球上存在超過了一億年,在侏羅紀和白堊紀時期種群最為繁盛,曾經是地球霸主的恐龍也滅絕了,為什麼鱷雀鱔會存活至今而且還聲名狼藉呢?

鱷雀鱔的顯著特點

鱷雀鱔最令人驚嘆的就是它那排列緊密,硬度堪比牙齒的超硬琺瑯質魚鱗,也被稱為骨質魚鱗,鱷雀鱔的背部呈深褐色,腹部多為淺白色。魚鱗的堅硬程度足以讓它躲過許多兇猛食肉動物的威脅,所以它的天敵並不多,這是鱷雀鱔可以在地球上生存這麼久的原因之一!

鱷雀鱔身呈圓筒形,最有特色的是和鱷魚相像的嘴,因此得名「鱷雀鱔」。它的嘴部前突,上下頜有骨板,長長的嘴裡面布滿了尖銳鋒利的牙齒!

鱷雀鱔有著自己獨特的呼吸方式,除了正常的鰓呼吸,鱷雀鱔的魚鰾裡面布滿了與食道相連的毛細血管還可以用魚鰾呼吸,即使在缺氧的條件下,也可以利用來獲得氧氣,所以鱷雀鱔可以短暫的在陸地上生存。鱷雀鱔的壽命很長,大多存活26-50年,壽命最長的可以活75年。

鱷雀鱔在水中最適宜生長的溫度是18-20攝氏度,但是它們可以在溫度更高或者更低的水中生存,而且鱷雀鱔在湖泊,河流,沼澤甚至在鹹水中也可以短暫生存,不得不說,其存活能力是非常強的,所以地球上大部分的水體都是適合鱷雀鱔生長繁衍的!

鱷雀鱔能存活一億年之久也得益於它的繁殖特點,每年5-8月產卵,一次會產下15-28萬顆。卵呈淡綠色,有粘性,粘附於水草或礫石上,孵化期大概6-7天,孵化成功率高,值得注意的是魚卵有劇毒,如果其他魚類吞食也會死亡。雄性6歲左右性成熟,雌性則長達11年。鱷雀鱔能長到3米甚至更長,體重45-72千克,這個體型在淡水魚中絕對算得上「淡水魚霸主」了。

綜合這一切的條件,鱷雀鱔能夠從一億多年前一直活到現在也就不意外了。在被孵化時期,卵就自帶了毒性來保護自己,成年後又沒有什麼天敵,自己的適應能力又很強,可以說真正能使它滅絕的,也就只有人類了。

鱷雀鱔為何「臭名昭著」

鱷雀鱔多生活在北美洲水域,不難看出,鱷雀鱔是入侵物種,其實,小龍蝦,牛蛙也是入侵物種,小龍蝦學名克氏原螯蝦。小龍蝦肉質鮮美,蛋白質、金屬元素含量豐富,具有食用價值。

大部分的肉食魚類的肉質都很鮮美,例如鱖魚、鯰魚、鱸魚,但是鱷雀鱔的肉質十分粗糙,琺瑯質魚鱗太過堅硬,難以處理,而且鱷雀鱔的內臟,魚卵有毒,即使是在做菜方面花樣百出的大廚,也沒有辦法讓它變得有滋有味,不具備食用價讓它變得不受歡迎。

但是更讓它臭名昭著的地方在於有鱷雀鱔的地方其他的魚類就會絕跡。鱷雀鱔是一種兇猛的食肉性魚類,只要獵物的長度小於體長的二分之一,它就會進行攻擊,小型鱷雀鱔也可能成為成年鱷雀鱔的「盤中餐」,捕食時,它會一動不動,直到獵物靠近時,像被發射的子彈,「咻」的一下咬住獵物,敏捷而迅速!

鱷雀鱔沒有咀嚼的功能,只能靠吞食,類似於蛇的進食方式,最大可以吞下身體1/4的食物,鱷雀鱔是「直腸子」,所以成年鱷雀鱔一天可以吃下幾十斤的食物,只要是水裡面的生物,能吃的一切,鱷雀鱔都會吃光,具有極強的破壞性。廣東省有一養殖場在收穫季節在偌大的池塘裡只捕撈出幾尾魚和兩條鱷雀鱔,鱷雀鱔給農戶帶來不小的損失。

生態平衡不平衡

在北美洲的鱷雀鱔是如何進入我國的呢?人為放生是造成鱷雀鱔在水域內生存的一種方式,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引進鱷雀鱔作為觀賞魚類。鱷雀鱔食量很大,生長很快,對溫度有一定要求,觀賞成本越來越高。一些無知,或者明知後果有多嚴重依然將鱷雀鱔放生到野外區域,這種行為對當地的生態系統進行了極大的破壞,造成本土魚類數量迅速減少!

還有的鱷雀鱔「出逃」,養殖鱷雀鱔的養殖場通常建在水庫附近,下大雨時,會有鱷雀鱔隨著水流逃竄至野外水源,慢慢長大,繁衍生息,繁衍壯大成為一個種群,這就導致它們在野外水域的數量越來越多。

在北美洲,鱷雀鱔還有美洲鱷,大型猛禽等天敵,在國內,鱷雀鱔沒有了天敵,就處於了食物鏈的頂端!也正是因為鱷雀鱔的「來者不拒」,所以它們被各國都列入了重點防衛的入侵性物種。

在美國,鱷雀鱔因為吃掉太多的其他魚類,差一點就被人類的撈捕而滅絕。上世紀80年代,美國為了解決河流中水藻、微生物泛濫等問題,美國引進了亞洲鯉魚,因為亞洲鯉魚食量大,專吃水藻、微生物。不成想,亞洲鯉魚的繁殖速度太快,爭奪其他魚類的食物、氧氣、空間。

亞洲鯉魚泛濫成災,美國政府想到了放生鱷雀鱔,在鱷雀鱔的幫助下使亞洲鯉魚侵佔河道的現象有所緩解。可以想像如果被鱷雀鱔入侵,那麼當地的漁業將會一無所獲,如果任其繁衍,當地的生態環境會遭受滅性的打擊。

由此可見,大自然給每種生物都安排了合適的「家」人類不能憑一己之力改變生態環境,違反自然規律的危害程度不可小覷!

現代人獵奇心理很重,喜歡養一些冷血的、奇特的、甚至是帶有劇毒的動物,但是自己責任心又不強,養著養著就不想養了,隨意的把自己養的動物扔掉,殊不知自己的無心之舉可能會造成多大的破壞。

國家的野生動物保護法規定,不可以隨意放生野生動物,為了保護我們的生態環境不受侵害,一定要了解自己放生動物的行為是否有害處!如果破壞當地生態環境,幹擾當地生產生活就會違反法律,不要放生動物破壞了當地的生態平衡之後還以為自己做了好事!

免責聲明:文章內容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圖片或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號作者聯繫,如反映情況屬實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責任文章。文章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

相關焦點

  • 魚塘現史前食肉鱷雀鱔 嘴似鱷魚滿口尖牙(圖)
    來自北美    經貢井區水務局水產漁政站站長餘海英辨認,最終確認怪魚名叫鱷雀鱔,是北美7種雀鱔魚中最大的一種,屬於外來物種。至於為何出現在自貢,餘海英分析,估計是觀賞魚愛好者將它買回後又放生到池塘。
  • 番禺湖泊發現入侵物種鱷雀鱔
    鱷雀鱔 圖片來源:廣州水務局為外來入侵物種鱷雀鱔,其內臟和魚卵含劇毒;最大一條重43公斤羊城晚報訊 記者汪曼、嚴藝文報導:上周五,在廣州番禺七星崗公園中心湖內廣州千江水生態科技有限公司的吳炎均工程師介紹:「市民口中的『水怪』原產於美洲,是北美7種雀鱔魚中最大的一種,在中國屬於外來入侵物種。它們主要生活在淡水水域,偶入鹹淡水交界處,最長能長到3米,生性兇猛,只要是水裡的活物,大小通吃,幾乎沒有天敵,被稱為最兇猛的淡水魚類之一。值得注意的是,鱷雀鱔的內臟尤其是卵含有劇毒,誤食可致死。
  • 淄博一河流出現北美物種「鱷雀鱔」 與食人魚齊名
    不查不知道,一查嚇一跳,原來這條大魚是被稱為「水中殺手」的鱷雀鱔,也是世界十大最兇猛的淡水魚之一,與食人鯧齊名,是北美洲南部特產淡水巨型食肉魚,屬史前魚類,在地球上已生存1億多年,而且它的卵有劇毒。哪怕離開水,它也能存活兩個小時。
  • 78秒丨淄博一河流出現北美物種「鱷雀鱔」 與食人魚齊名卵有劇毒
    不查不知道,一查嚇一跳,原來這條大魚是被稱為「水中殺手」的鱷雀鱔,也是世界十大最兇猛的淡水魚之一,與食人鯧齊名,是北美洲南部特產淡水巨型食肉魚,屬史前魚類,在地球上已生存1億多年,而且它的卵有劇毒。哪怕離開水,它也能存活兩個小時。
  • 遠古時期存活至今的史前動物,其中有兩種生存在我國
    皺鰓鯊,現存於深海領域中的史前魚類,也是迄今為止人類所發現的最為原始的鯊魚物種,被科學家稱之為「活化石」動物。皺鰓鯊在距今三億年前就已經繁衍延續開來,經過了多次物種大滅絕事件仍然倖存到現在。新疆大頭魚,為中國境內珍貴的裂腹魚類,也是古魚類的活化石動物之一,它們的生存歷史已經有著長達三億多年。目前僅少量分布在我國新疆塔裡木水系中,由於連年的水汙染新疆大頭魚野生資源逐步下降,面臨著滅絕的威脅。
  • 入侵中國的「魚老虎」,引進40年成「水域禍害」,在中國沒有天敵
    物種入侵是當代一個備受關注的一個問題,隨著各國商品經濟的發達,各種各樣的外來生物也會因為有意或者無意的舉動,而跟隨這些貨船飛機來到一個陌生的地方。而它帶來的影響也充滿了兩面性,不可否認的是有一些外來物種創造了貢獻,就比如中國引進的羅非魚,入侵中國的小龍蝦都成為了中國人的日常飲食。
  • 鱷雀鱔入侵廣東,最愛吃魚的廣東人,為什麼搞不定這種北美巨魚
    據2009年統計,廣東入侵物種數量超過200種,入侵植物超過90種。當前,薇甘菊、三裂葉蟛蜞菊、銀合歡、水葫蘆和馬纓丹已經在廣州處處開花。歐洲發現過1.2億年的白堊紀雀鱔化石,因此,它也被稱為魚類中的「活化石」。那時候,雀鱔的種類繁多,幾乎遍布全球水域。但如今這個古老的魚類已經不再繁盛,只有鱷雀鱔和其他6種雀鱔。
  • 廣東人民都沒辦法,北美「河中巨怪」入侵中國
    ,這是一種入侵物種,鱷雀鱔屬史前魚類,在地球上已生存1億多年,是一種古老魚種,比恐龍還早出現,有著活化石之稱。  鱷雀鱔特別好養活,它不僅什麼都吃,且它生命力頑強,能活25年以上,對水質也不挑剔,甚至淡水或鹹水生態均可生存,還能呼吸空氣,離開水仍能堅持至少兩個小時不死。
  • 鱷雀鱔已經有1億年的歷史了,仍然存活於世,但不會成為食物?
    例如,史前看起來像梭子魚的鱷雀鱔,它們也被稱為「行走的化石」。這麼說是有充分理由的:專家們可以將這種獨特的魚類追溯到1億年前。有專家就說過:「鱷雀鱔是目前所有雀鱔魚類中「身材」最雄壯的一種,除了它巨大的成年體型之外,它與其他同類的區別還在於它的上顎有兩排鋒利的牙齒,而不只有一排,它的頭部也要比其他的雀鱔魚要寬得多。」
  • 白雲湖兩頭兇猛鱷雀鱔被捕獲
    發現時它還是活蹦亂跳的,是一條與眾不同的「彎腰弓背」鱷雀鱔,體長1.2米,重20斤,身體有明顯傷痕。16日10時,工作人員還捕獲一條長0.9米的小型鱷雀鱔。   以「圍網法+拖網法」為主捕撈   據廣州白雲湖管理處工作人員介紹,9日,大年初五,白雲湖值班人員發現一條體長約2米的大型魚類,疑似外來物種鱷雀鱔。
  • 美國瀕危的鱷雀鱔,引入中國卻沒有任何天敵,搶佔本土魚生存空間
    這幾年人們是越來越關注物種入侵的問題了,隨著經濟全球化,各個國家之間的貿易外來是越來越頻繁,所以物種入侵的事件是越來越多,對於物種入侵每個國家都是感到非常頭疼的,畢竟不是所有的物種都像小龍蝦一樣能夠成為供不應求的美食。在很多國家入侵的物種都是在嚴重威脅著當地的生態環境和物種的。
  • 男子放生怪魚被制止 是淡水殺手鱷雀鱔
    該物種已生存億年  隨後,民警找到了魚類專家。經專家鑑定,這條「怪魚」原來是鱷雀鱔,是和「食人鯧」齊名的「世界十大淡水兇猛魚」,又稱「淡水殺手」。其屬史前魚類,在地球上已生存1億多年,是一種古老魚種。「這種『淡水殺手』在國內暫時沒有天敵,會嚴重破壞生態系統。」
  • 白雲湖「殺手」鱷雀鱔被拖網捕獲
    南都訊 記者劉軍 實習生陳萌琪 韓曉娟 曾現身廣州白雲湖的殺手———「鱷雀鱔」,經專業團隊連續奮戰4天,終於在2月17日下午將其捕獲。在此期間,工作人員還在湖內捕獲了另外一條鱷雀鱔。白雲湖管理處方面表示,儘管「元兇」已伏法,但安全問題依然不可小視,市民儘量不要到湖區內遊泳。    鱷雀鱔 是北美洲南部特產淡水巨型食肉魚,屬史前魚類,在地球上已生存1億多年。
  • 被誤會成大食怪的猛獸,鱷雀鱔:我真的不是二口女,我吃的很少
    在北美洲有一種古老的魚類,它們是地球上的史前居民,在地球生活了超過一億年的時間。它們原來分布的範圍很廣,地球五大洲有四個半洲就能找到它們,但是現在越來越少了,只能在美洲的少部分地區找到這種生物,它們的名字叫做鱷雀鱔。這名字挺有意思的,包含了三種動物的名字在裡頭。
  • 原產美國的食蚊魚,如今已經成為全球性入侵物種,中國也廣泛分布
    這是一個全球一體化的時代,各國之間的交流變得越來越普遍,這也導致物種入侵事件變得越來越普遍,過去由於交通不便利,一個物種想要突破地緣隔離也是比較困難的,但在這個時代,一個物種可以隨著人類的腳步到世界各國,因此出現了許多全球性的外來物種事件。
  • 野兔成為世界的入侵物種?網友:在我國活著能成年就算我輸!
    現在世界各國都是處於合作發展的時代,只有開放合作本國才能跟上各國發展的步伐,封閉就會導致落後,這是我們歷史經驗得出來的結果,如今我們國家的貿易遍布整個世界,現在的世界就好像是一個大型市場各國互相經營,來往。
  • 在國外是「清道夫」,引入我國卻成入侵物種,網友:沒法吃不好辦
    但要是有其它的物種被引入進來,可能就會導致生物鏈體系的破壞,甚至會有一些物種因此沒有了生存的空間,這樣的例子在現在看來,確實有不少,有時候給人們的教訓是非常深刻的。 今天咱們就來說一種這樣的物種,它就有這樣的情況,在國外是「清道夫」,引入我國卻成入侵物種,網友:沒法吃不好辦。
  • 廣州千江水生態科技有限公司:水生入侵物種的「剋星」
    廣州千江水生態科技有限公司:水生入侵物種的「剋星」2020-12-16 10:07: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海洋與漁業雜誌        瀏覽量: 1625 次 我要評論 當前,外來水生生物入侵形勢嚴峻,清理外來物種是治理水域生態環境的一項重要任務。在科研人員的通力合作之下,外來物種清除裝置、清道夫清除裝置、鱷雀鱔誘捕清除方法等技術和方法相繼面世。
  • 我國沿海驚現2億年前物種仙女蝦?「史前物種」很常見
    最近仙女蝦突然之間成為了熱門生物,前幾天在我國江蘇省連雲港市,一個長著紅色尾巴、外形有點奇特的動物出現在了海濱大道的一個池塘裡。後來經連雲港市海洋與漁業發展促進中心海洋牧場科伏光輝高工確認,這種神奇物種叫仙女蝦,是一個季節性水生甲殼動物。從這個外形上看,尾巴飄逸通體還有點透明,的確和仙女有幾分相似,仙氣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