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最好的時光是什麼時候?大部分人會說是青春年少、揮斥方遒的時候,這個時候可以叛逆、可以乖張、可以任性、可以無所顧忌。是的,青春是好,有著激情,有著熱烈,有著闖勁,更有著無所畏懼。
不可否認,青年是最讓人留戀的歲月,不管是哭還是笑,都那麼讓人著迷,那麼讓人回味。然而,青年的青澀,總少了對社會和人性的一份理解,對家庭和社會的一份責任,對自己的一份擔當。
中年或許多了一份世故,多了一些失意,多了一些掙扎,也多了一份對人生和社會的領悟和理解,更懂得了責任和擔當,看透了人性,或沉默,或抗拒。然而,誰能保證,自己不會成為一個具有叛逆的中年呢?
01、頹廢,是許多中年的代名詞
在大多數影視劇中,中年往往是運籌帷幄、充滿睿智的成功人士。現實中,大多數中年卻不是那樣,不是運籌帷幄,更談不上睿智。不過只是一個頹廢的中年人而已,甚至有些窩囊。
最近的電影《姜子牙》中,姜尚還是秉持著「願者上鉤」的原則,不過,他整天不吃不喝,就傻坐在那裡釣魚,思考這一個困擾他十年之久的問題。釣到魚他也不吃,直接就放生。
就這樣日復一日,身上被冰雪覆蓋,削掉這層冰衣,他的形象也不怎麼樣。衣著邋遢,面容滄桑,頭上還有隱約可見的白髮,滿臉寫著迷茫。這難道就是傳說中的神仙人物嗎?
這和現實中的中年人何其相似。同樣的不修邊幅,同樣的面容滄桑,同樣的有隱約的白髮,同樣的滿臉寫著迷茫。姜尚是為了斬殺狐妖,意外發現她體內還藏著一個無辜元神;而現實中的中年人,則是面對生活的無奈。
生活永遠不是看起來那麼美好,就像真相背後總是隱藏著陰謀,美好的背後總是藏著哀痛。中年人為了生活,可以光鮮亮麗地站在別人面前,可總是在無人的時候自己買醉,然後哭得一塌糊塗。
02、人到中年,同樣需要懷疑精神
年輕氣盛時,覺得一路奔走,是為了改變這個世界,到後來跑累了才發現,自己改變不了這個世界,不被這個世界改變,就已經夠難了。中年練達時,不再會想要改變這個世界,因為本身已經很通透了。
年輕想的是改變,中年想的是適應。年輕可以懷疑一切,可以質疑權威;中年已經理解這個社會,很多事不想懷疑,因為已經懂得,很多人不用質疑,已經已經明白。這個世界不是你想的,甚至是你想不到的。
接受或許很難,所以年輕人會被社會不斷磨平稜角,然後堅持安於現狀、接受事實的中年人。其實,中年人接受了事實,也安於現狀,但並不一定就沒有了懷疑精神,和力圖改變現狀的心理。
影片中的姜子牙從年輕的相信天尊,認為是幻覺,獨自思索,孤獨彷徨,到再次遇到無辜原因,然後去尋找真相,去質疑天尊、反抗天尊。這就是一個中年人的懷疑和反抗,它往往認定後來得更激烈。
中年人,要麼是一隻沉默的羔羊,要麼做出不同的選擇。有懷疑就起來,就不放棄,為了追求就不必放自己一馬,就自找苦吃,去追尋那份想要的結果。對內心信念的堅持,不會因為年齡而停下來的。
03、中年人的叛逆,才是真正的驚天動地
在影片《姜子牙》中,尋找真相的旅途結束,小九的身份暴露,天尊的野心和齷齪也浮出水面。姜子牙無意間把自己置於一個兩難的境地。是拯救蒼生,犧牲小九;還是只救小九,反抗天尊。
姜子牙的選擇,是不會順從天尊,做出屬於自己的選擇。這就是一個中年人的叛逆。年輕人的反叛,大多數是因為初生牛犢不怕虎,出於無知;中年人的反叛,更多是因為活通透了,明白了對自己而言,什麼是更重要的。
只是,中年人的反叛,背後的風險更大,付出的代價也會更大,但也因此才顯出中年人的反叛更加可貴。因為一旦反叛,意味著要打破多年的定律,讓多年的付出和現實的安穩毀於一旦,一切的努力功虧一簣。
只是中年人早已沒有了稜角,一定認定了,他會比青年人做得更決絕,不再有回頭。或許中年人的反叛,斬斷了曾經的信仰,斬斷了認可的權威,也徹底斬斷了自己的通天之路。
但是,這又如何?中年人已經活通透,知道什麼可貴,也知道什麼更可貴,在內心需求和現實衝突時,懂得什麼時候該妥協,什麼時候該義無反顧。人生不回頭,再錯過就真的錯過了。中年人,已經沒有機會再錯了。
04、叛逆,不是青少年的特質
人們常常認為,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各種壓力、責任壓在一起。中年人不敢鬆懈,也不敢有所叛逆。只是,每個人內心都留存一個地方,這個地方呵護著自己的少年氣。它會提醒中年,去做真正有意義的事。
面對現實,中年人更懂得妥協,更懂得隱忍,也更懂得取捨。然而,也會有一些人,帶著他的少年氣,選擇直面內心的追求,即便為此付出巨大代價,也在所不惜。有時候,自我的堅持比妥協和圓滑,更難得、更讓人欽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