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辰在線1月4日訊 據長沙晚報全媒體記者 李靜 通訊員 金韜報導
「陽光是最好的防腐劑。」對於基層治理而言,敢於將小微權力曬在陽光下,善於推行村級事務公開,才能預防微腐敗,推動基層政治生態更加風清氣正。
近年來,長沙廣大村(社區)活躍著這樣一群基層紀檢監督員:他們是紀檢監察機關了解基層實際的「千裡眼」,更是助推村級事務公開透明的「一雙手」。他們充分發揮來自群眾的天然優勢,瞄準群眾關切點,在民生項目、重點工程、集體資產、資源處置中開展精準監督,通過發現問題、宣傳政策、化解糾紛,在黨和政府與人民群眾之間架起一座溝通的橋梁。
「小紅帽」視頻「打卡」聽民意解難題
「大家好,我是小紅帽。居民群眾之前反映的小區沒有配套健身娛樂設施等問題,現在已經順利解決。之後如果還有需要解決的問題和困難,可以直接私信我噢。」站在新建的鄰裡中心門前,長沙縣長龍街道人民監督員李鑫正在通過手機鏡頭「打卡」,向居民群眾反饋問題解決情況。
原來,就在不久前,街道長龍灣小區居民向李鑫反映,小區沒有活動中心,老年人下樓連個坐著休息的地方都沒有。李鑫立即將問題反饋到社區。長界社區黨支部十分重視,經過前期走訪和調查,決定在小區架空層打造一個集鄰裡中心、黨建服務站、志願者工作站等為一體的綜合文化活動中心。建設過程由社區紀檢小組全程督辦,人民監督員也參與其中全程監督。
「手機鏡頭就是我開展監督的『武器』,通過鏡頭可以跟蹤問題進展與落實,也可以及時向居民群眾反饋。」李鑫是本地居民,是個熱心腸,喜歡戴一頂紅帽子的她在居民中很有人氣,大家都親切地叫她「小紅帽」。
「聘請人民監督員是街道黨工委加強農村黨風廉政建設、創新基層社會治理的一項創新舉措。」長龍街道黨工委委員、紀工委書記王容介紹,人民監督員就像是設在群眾身邊的「監督哨」,街道通過人民監督員走村入戶收集反饋民情,發現問題由街道紀工委集中派單交辦並督促承辦部門解決,人民群眾滿意率大大提升。
據悉,該街道共聘請人民監督員6人,他們通過列席街道周工作例會、參與志願服務、督促重點工作等方式,把監督延伸到家門口,把矛盾化解在家門口,真正實現居民共治共享、創新治理。
「尺子叔」現場監督嚴防「刮地皮」
「涉及工程質量的問題一定要嚴格把關。」長沙縣安沙鎮新華村泥圍子組河堤公路硬化項目施工的第一天,該村紀檢監督員彭可奇便拿著一把捲尺來到現場。一節一節看,一段一段量,他驚訝地發現,項目設計中20釐米厚的模板,都被施工方換成了18釐米厚的板。
「這樣一來,不僅道路質量達不到要求,集體財產也將受到很大的損失。我要求這個地方立即停工。」彭可奇立即向村委會反映。於是,就在施工第一天,施工方便收到了新華村村委會的停工通知單。施工方按照要求停工後,將達不到標準厚度的模板全部拆除,工程在全部整改達標後才得以繼續施工。
這次的一線監督也讓彭可奇出了名,村裡人開始叫他「尺子叔」。得了這個稱號後,彭可奇也在心裡端起「一把尺子」:絕對不能讓這種「刮地皮」、偷工減料的事情再次發生。從那以後,彭可奇經常會揣著尺子活躍在村裡的各個在建項目上。「看到紀檢監督員拿著尺子現場測量監督,我們很放心。」村民馬紅娟如是說。
據悉,今年以來,安沙鎮著力推動紀檢監察工作向基層延伸,通過加強業務培訓、整合監督力量、完善制度建設等舉措,推進村級紀檢監督組織建設,有效激活監督的「神經末梢」。村級紀檢監督組織成員緊盯群眾的關注點、關切點和需求點,在組級財務清理、低保對象評定、年底慰問等工作中主動出擊、精準發力。今年以來,該鎮共開展各類村級監督670餘次,糾正解決苗頭性問題31個,把監督利器真正打到群眾關心、反映強烈的「痛點」上。
「基層紀檢監察員是聯繫服務群眾的橋梁和紐帶。」市紀委監委有關負責人表示,只有持續推動村級紀檢監督組織履行日常監督職責,才能確保監督工作「監」到點子上、「督」到關鍵處,才能把全面從嚴治黨延伸到最基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