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王在下很大一盤棋(觀感+劇情線+配樂整理+國象知識)
TGIF! (Thank God, it's Friday) 期待了很久的《女王的棋局》,Netflix終於不負眾望的在周五放了出來。首先是小組裡對於「正確」的本劇標題的討論,我個人是能理解「后翼棄兵」支持者的,畢竟是queen's gambit的專業名詞直譯。不過感覺本劇封面結合"女王的棋局"這個標題,更容易讓觀眾了解本劇的內容(大女主劇+象棋劇),「后翼棄兵」這個標題專業但是並不是很容易理解。
最開始關注本劇是因為封面非常的有吸引力,安雅·泰勒-喬伊的造型非常有氣質,西洋棋的故事背景也令人耳目一新。刷了之後發現,除了天才少女橫掃全世界的對手的爽文套路以外,本劇對於很多人生問題都有討論。一個從小被送去孤兒院,擁有不幸童年的天才少女,如何一步步成為世界冠軍和一個成熟堅強的人的。此外,女主從一個單打獨鬥的孤膽英雄到與朋友們集思廣益戰勝強敵,都讓人看到了一個天才的人生裡除了贏棋還有生活和成長。我覺得這也是她最親近的養母想告訴她的。
本劇的故事線並不複雜,改編自沃爾特·特維斯1983年的小說,探討了天才的真正代價,以及孤獨意味著什麼。小說本身的重點聚焦在女權,西洋棋,藥癮以及酗酒問題。而在導演的鏡頭下,我看到了記錄了一個天才少女的成長,一路上遇到了很多好朋友,幫助她度過難關,其中也不乏善良的陌生人,如女棋手,店員等等。有一個不幸的童年已經很難了,希望她/他的未來可以被溫柔對待,被治癒。
「家庭是你創造家庭的人,你邀請誰加入,你允許誰與你分享這個空間,有時與那些非血緣關係的人更為強大。如果你允許的話,這是一朵可以綻放出美麗花朵的東西。當你感到最孤獨或最孤獨的時候,那只是因為你看不到比鼻子更遠的東西。你身邊有愛你、支持你的人,其實你並不孤單。。。我認為這是一個想法,你不必出生在一個偉大的家庭,你可以選擇你的家庭。「第一集的前半集在講女王在孤兒院的童年時光,以及如何對chess (西洋棋)產生的興趣。很有趣的點是,第一次和老人對弈後,女主看天花板都是棋子,並開始跟老人學習西洋棋的知識。之後9歲的女主吊打老師,之後又吊打林肯高中的象棋老師,並盲棋 1v2 輕鬆取勝。對方好奇她如何練棋,她說「I play in my head, on the ceiling.」(我腦子裡都是棋)大概這就是天才吧!本劇後面也會多次出現女主的這個「超能力」。此處對方送給女王一個娃娃,轉身就被扔進了垃圾桶,給人物塑造加分!而綠色藥丸的設定,暗示了女主從小被餵鎮定劑,以後或多或少會與鎮靜劑上癮作鬥爭。而第一集的結尾,女主在林肯高中的棋社,一個人80分鐘解決所有對手,開始爽劇套路(劃掉)。緊接著在電影<聖袍>的 "Finale/Hallelujah" 的福音聲中,幼年女王嗑了一桶鎮定劑藥丸,整個人栽倒在同學和老師面前。
聖袍 (1953)
6.8
1953 / 美國 / 劇情 / 亨利·科斯特 / 理察·伯頓 簡·西蒙斯
第二集開始介紹女主的青年時代,住在領養家庭,開始高中生活。接觸雜誌chess review,但是囧於沒錢就順手偷走了雜誌(讀書人的事,能算偷麼)。這個偷書的事情後面會填坑,某種意義上也算是老闆的善意支持的了女主的成功。本集的重頭戲是 女王第一次參加肯塔基州西洋棋錦標賽(tournament),真正開始了解西洋棋比賽中的規則,遇到心儀的小哥,並贏得了人生中的第一個比賽冠軍。養父在本集拋家棄女,令母女下陷入困境。但沒有錢怎麼辦?女主:自己打比賽贏獎金!養母仿佛看到了一棵搖錢樹,以及人生的新希望,完成了從夢想成為一個賢妻到良母的轉變。
第三集始於童年回憶,母親帶她去河邊遊泳(有點像《時時刻刻》裡維吉尼亞伍爾夫自殺的橋段)。辛辛那提錦標賽,女主再次拿到冠軍,並和養母組成了經紀人和棋手的另一層關係。第一次被邀請去女生聚會,發現自己格格不入,偷了一瓶酒然後逃跑了,此處算是酗酒的伏筆。1966拉斯維加斯 US Open美國西洋棋公開賽。本尼瓦茨,全美冠軍,女王第一次輸棋。雖然輸了,但是似乎因為是積分制的原因,獲得co-champion共同冠軍。這一集的標題 "Doubled Pawns",這正是本尼打敗女主所用的套路。本劇自始至終,用各種細節來凸顯蘇聯人在西洋棋界的統治力,女主也開始學俄語。並因此接觸到嬉皮士。
第四集的核心是,拋出了一個天才們總要面對的問題,成名過早,如何與這個世界相處。像張愛玲說的「出名要趁早」,我們見到了很多天才的橫空出世,在我們驚豔於他們天賦的同時,很難主要到其中的掙扎。比如我能想到《火箭人》裡埃爾頓約翰的掙扎,同類的例子還有很多。
火箭人 (2019)
7.2
2019 / 英國 美國 加拿大 / 劇情 傳記 同性 / 德克斯特·弗萊徹 / 塔倫·埃哲頓 傑米·貝爾
本集裡女主也第一次面對蘇聯大神博科夫,在毫無抵擋之力的慘敗之後,她發現自己失去了最親近的養母。因此備受打擊,又變成了煢煢孑立形影相弔的一個人生活,陷入了低潮期。這時前對手 哈裡·貝爾提克(Harry Beltik)這時出現在她的生活裡,擔當她的陪練和同居室友。好景不長,Harry認識到自己失去了對西洋棋的熱愛,選擇去學習並找一份普通的工作,他和她友好的告別,叮囑女主照顧好自己,從此「第一任男友」似乎領盒飯下線。緊接著1967年,女主來俄亥俄州參加美國西洋棋錦標賽,她和本尼瓦茨都砍瓜切菜般輕鬆擊敗其他對手,會師決賽。有一個小插曲,女主Beth被本尼瓦茨騙取下快棋,然後被本尼吊打。但之後的決賽上,她則輕鬆取勝,獲得了去巴黎再戰博科夫的機會。為了擊敗大Boss博科夫,兩位全美冠軍在紐約的地下室裡討論著棋局。自認為是靈性派棋手的Beth,宿醉之後去和博科夫決戰,果然又輸了。之後加上養父的出爾反爾,她一度情緒極度抑鬱,靠酗酒度日。 但薩貝先生去世,給Beth送來了童年閨蜜的幫助。The End Game, 終局之戰在蘇聯展開。比賽中有一個場景很震撼,比賽的現場包括觀眾和轉播,只有女主一位女性,孤獨又閃耀。女主一路過關斬將,而蘇聯人借封盤的機會,集思廣益討論棋路(不知道算不算作弊,有點找人幫忙寫take-home projects的感覺)。最後和博科夫的大決戰,女主的棋友們利用時差研究棋局,幫女主分析對手的套路,並成為了女主的堅實後盾。終於女主第一次擊敗了博科夫,成為了冠軍。
西洋棋相關S01的前半集在講女王的童年,以及如何對chess (西洋棋)產生的興趣。很有趣的點是,第一次和老人對弈,童年女王直接被 Scholar's mate (四回合將殺)擊敗,這裡兩個人更像是老人在逗小孩,擊敗這個詞都偏重。對「四回合將殺」感興趣的可以參考這個wiki頁面,中文網站有很多類似的教學,更廣為人知的名字為「四步殺」。類似的還有 Fool's mate(兩回合將殺),這裡沒出現兩步殺的原因,主要是兩步殺屬於「愚者自將」,太需要對方的配合。
第二場對局之前作為一個超智少女,女王眼中的天花板上存在著棋盤,思索出破解之法後露出了詭秘的笑容。然而對局之時,被老人早盤吃掉了queen( 西洋棋棋局中實力最強的一種棋子 )。老人教導女王下棋除了rules(規則)還有spirit(精神),女王也很耿直的不願認輸,竟然罵了一句髒話,可見孩子們的髒話都是從周圍環境裡學的。關於早盤輸掉queen,我在quora看了一些回答,主動棄局似乎是慣例,畢竟在先輸queen的情況下勝盤的情況微乎其微。而女王拍黑板擦的工作,簡直是我初中作為衛生委員的日常。
第三場對局,戰局焦灼但女王贏下了對局。這時老人提點女王Sicilian Defence(西西里防禦) 感興趣可以參考這個wiki界面。這是一種後手開局的走法,主要應對King's Pawn Game (王兵開局),既1.e4。之後老人給女王說起,棋盤上每一個格子都有自己的代號,比如KB3。為了讓大家有直觀理解,附圖如下。
可見KB3,既Knight(騎士)從KN1道KB3.
這裡K1如果按照字母順序排列是對應e,所以 1.e4的意思是,第一步K2位置的Pawn(並)前進到K4。我注意到的一個細節就是,女王並沒有用老人教的西西里防禦hhh
而基於母局西西里防禦,老人教了她Dragon Variations(龍式變招)和其中的Levenfish Variation(列文菲舍變例)。補充知識頁面。這裡本劇的一個細節很贊,老人說列文菲舍變例的同時,畫面給到了白方騎士從KN1前進到KB3,既6.F4 正是所謂的列文菲舍變例( B71 5.Nc3 g6 6.f4 (Levenfish Variation)中的第六步)。Najdorf Variation(納依道夫變著)。補充知識頁面。在這個過程中,女王飛速的進步。並引出了本片的點題開局,The Queen's Gambit(后翼棄兵). 鑑於是與本劇標題同名的開局手法,附圖如下。
1. 白棋d4, 黑棋d5 2.白棋c4. 而因為「由於c4的兵可能會被吃子得名,后翼棄兵」.
配樂整理:最喜歡的一首歌
1. "Venus" by Shocking Blue 這首歌出現過2-3次。" I'm your Venus I'm your fire At your desire" 一度被我聽成了phoenix。。。巴黎輸比賽回家後穿內衣酗酒跳舞
2. "Yeh Yeh" by Georgie Fame. 歌詞I say Yeh Yeh! (這歌詞容易被人佔便宜)第六集 女主在Benny家快棋車輪戰
3. "(I'm Not Your) Steppin' Stone" by The Monkees. 這首歌我沒有印象出現在本劇的什麼位置,但是後面美國政府派來保護女主的特工對她說:「你比The Monkees還火。」 感謝豆友指出:「 女主從墨西哥回去後在家酗酒穿著內衣跳的那首 」
4. "The End of The World" by Herman's Hermits 太經典,出現在第三集結尾。
5. "You're the One" by The Vogues 第三集電視機裡女生聚會放的那首歌。
6. "Finale/Hallelujah" by Alfred Newman 第一集片尾的歌,出自電影《聖袍》。
7. I Can't Remember Love by Anna Hauss 女主在餐廳裡的那首歌,歌詞是I remember love, I remember nature, etc. 這首歌被問的很多,也很難找到。我從油管上看到的信息是,這首歌是Anna Hauss為了本劇做的原創,尚未發表(歡迎大家幫忙更新更靠譜的信息源)
8. "The Gift" by Lukas Frank 第四集的片尾曲,更喜歡 Storefront Church這個名字。
9. "Fever" by Peggy Lee 非常經典的一首歌,感覺豆友提出。Harry在女主家下棋的時候女主跳舞
10. "Teach Me Tonight" by Nancy Wilson 第五集的結尾
11. "Stop Your Sobbing" by The Kinks 第六集開頭 Benny車上合唱
12. "Tut Tut Tut Tut" by Gillian Hills 第六集 女主買下房子重修裝潢
13. "Jimmy Mack" by Martha and the Vandellas 歡迎補充
14. "25th of the 12th" by Bill Compton 歡迎補充
15. "Somewhere I Belong" by Gabo Szabo 歡迎補充
16. "Bert's Blues" by Donovan 歡迎補充
17. "Along Comes Mary" by The Association 第四集 女主在俄語同學家放飛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