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破爛了,瓶子一毛……」,這聲音永遠停留在了我五六歲的時候。小時候在農村,時不時就聽見有收破爛的老大爺扯著嗓子喊收破爛,生怕巷子太深,聽不見。
記憶中,奶奶每次從地裡回來,懷裡揣著的不是空水瓶子就是一塊一塊的炭,家裡有個小棚子,裡面全是奶奶撿來的紙箱子和水瓶子。箱子都拆開,一摞一摞地捆好,水瓶也被歸置得整整齊齊的,嘴裡還不忘嘮叨著要換錢,漸漸地,奶奶的行為影響了我。
前兩天,家裡陽臺被礦泉水瓶佔滿了,一翻,發現了許多拆好的紙箱子,突然不知道應該把他們給誰,好久沒有賣過這些東西了,附近有收水平的嗎?
你有沒有出現過這種情況?
我們從老一輩那繼承了許多老傳統,有時候,這些傳統卻不知道應該怎麼傳承。就說存水瓶、收紙箱子這事,現在多數年輕人都是網上購物,家裡堆快遞箱子是常有的事。下樓時,你有沒有順手把紙箱子扔進垃圾桶?大家想想,那個深藍色的垃圾桶,你是不是什麼垃圾都扔,廚房的菜渣、沒用的電池、壞了的玩具等等。
多數人都是這樣,無意間,我們會忘了垃圾分類。提到這,也有人會說,樓下只有一個垃圾桶,不扔這扔哪?這話說得沒錯,很多住宅區的樓下都只放了一個垃圾桶,有些人會把垃圾桶裡的空瓶子、紙箱子撿出來,這些人,都是老一輩,如果這種情況屢屢發生,你覺得合適嗎?
面對這種情況,我們應該怎麼做?
在垃圾桶少的情況下,就多留意你家小區附近有沒有回收站,如果有,就把家裡的空瓶子、紙箱子抽個時間賣了,不是為了那點錢,而是你的道德素質;如果有老人在樓下找空水瓶,多的話就找個袋子把它們裝起來,放在垃圾桶附近,不要一味地扔進垃圾桶。我想,你也不希望老人一直在看垃圾桶吧。
我們的舉手投足間,體現的不僅是個人的道德素質,更是一種行為的傳播。蘭州文明,從自身做起,從小事做起,一起加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