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雞不過六,犬不過八,啥意思?老祖宗的智慧還適用嗎?

2020-12-01 小羊讀詩

世間萬種事物,有因必有果,有得必有失,有來必有去。周易八卦等玄學在我國已經有了悠悠上千年的歷史了。自古以來,相信易經學說的人從來就不在少數。下至普通百姓,上至達官貴人,都是易經學說的追崇者。尤其是帝王,歷代帝王中信仰周易之術的可以說是數不勝數。有許多帝王更是喜歡以《易經》的內容來擬定年號。

如晉朝開國皇帝司馬炎,公元265年登基後,就以「鹹寧」作為年號,而該詞的出處正是《周易》,——「首出庶物,萬國鹹寧」。鹹通都,寧便是安寧。 萬國鹹寧,也就是天下安寧太平之意。還有一位大家都比較熟悉的皇帝——隋煬帝楊廣,他也曾經取用過《易經》中的「大業」一業作年號。寓意建立大功業、大事業的意思。

這也是他使用的唯一年號,自公園604年登基以來,直至公元618年,一直沿用了14年之久。到了明朝,皇親貴族對於周易八卦之說就更是重視了。1442年,也就是明正統七年,欽天監這個官職名稱出現了,他們的主要職責就是幫助皇帝留意天象,與天溝通。

但如細細思量其中的寓意,便可發現,世間萬物都保持著一個平衡的狀態,天地不會特別厚待誰,同時也不會也別苛待誰,一切都只是按照自然規律發展,有好就有壞。而平民百姓呢,雖然可能不會明白這其中的道理,還有易經於帝王間的利害,但是客觀規律的影響之下,他們卻用淺顯的語言,將這其中的道理表現得淋漓盡致。

而在這些比較淺顯的俗語中,「雞不過六,犬不過八」就是經典之一。這句話的意思也很直白,指的其實就是一個普遍的規律:一般的雞不會活過6年,一般的狗則不會活過8年。言外之意其實就是,如果雞和狗的生命都超過了它們本來常規的生命期限的話,那麼就是老一輩人們所經常說的「事出反常必有妖」。

就拿「雞不過六」來細說,古人們認為,我們農家尋常飼養的小雞生命也不過只有短短數載而已,一般一直正常的雞,壽命是不會超過6年的。一旦它的生命超過了這個界限之後,就會被人們視作是一種反常的現象。若是天下所有事物都出現這樣的反常,不再遵循平時的軌跡,那麼,天下大亂的時間也將不遠了。

總結一下,核心思想就是,如果世間的萬事萬物不符合發展規律,那麼就一定會有異於常態的現象。所以異象往往也被人們當作一種不祥的預兆。「犬不過八」是民間流傳甚廣的一句俗語,生活在古代社會中的老百姓,基本上每家每戶都會養一隻用來看們護院的狗,在外出打獵的時候也是很好的幫手。

一般情況下狗的壽命都不會超過八年,因為民間認為人類活的一日,等於狗活七天。一隻狗的年紀若是到了8歲,那就如同一個六、七十歲的老年人。同「雞不過六」一樣:根狗一旦壽命超過八年就是異象,或者說是一種非常反常的現象。狗活得越長,就會越來越能夠輕易讀懂人的想法,所謂「人老奸,馬老滑,狗老精」,不論是家狗還是其他家禽,活得太久會食人間煙火,超脫常態,會成精。

雖然在今天看來「雞不過六,犬不過八」的說法只是一種迷信,但是有關此類的俗語在民間比比皆是,而且生活在偏遠地區的老百姓,對這種說法也都深信不疑,但不可否認的是,關於這些老話俗語,都是老一輩人多年的生活經驗總結出來的,所以也並不是都沒用,你們說是嗎

俗語來源很廣,既來自人民群眾的口頭創作,也和詩文名句、格言警語、歷史典故等有關聯,最早出自西漢司馬遷《史記·滑稽列傳》附褚少孫補寫的《西門豹治鄴》一文:「民人俗語日:『即不為河伯娶婦,水來漂沒,溺其人民』雲。」是指民間流傳的說法,這本《不可不知的民諺俗語》,其中就講述了許多鮮為人知的民間俗語,同時也隱藏老祖宗們的大智慧,原價168,現價僅98元,喜歡的朋友點擊下方的連結即可購買。

相關焦點

  • 俗語:「雞不過六,犬不過八」,是何意?老祖宗的經驗之談
    但是在客觀規律的影響之下,卻用通俗易懂的俗語,將這個道理表現得淋漓盡致。 「雞不過六,犬不過八」,就是其中比較經典的詞語之一。 孔子曰:「老而不死是為賊」,雖然這句話的意思是年齡大了,如果依然死性不改或者說沒有德行,那麼這個人就連一個賊都不如。
  • 古語「雞不過六,犬不過八」,啥意思?老祖宗這麼說有什麼依據?
    引言:常常會聽到一些老人說:"雞不過六,犬不過八"。那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呢?它有一定的實用性嗎?接下來筆者就要為大家仔細的介紹介紹這一句俗語。"雞不過六,犬不過八"看字面意思也非常容易理解,就是說如果我們養一隻雞,它最多只能活六年;而我們養一隻狗,它最多只能活八年。為什麼我們的先輩們會這麼總結呢?古代有一本專門講述詭異事件的書,這本書就是《易妖》。這本書在三國兩晉的時候就已經在民間開始流傳了,這本書名中的"妖",大家可能認為它指的是一些妖魔鬼怪。
  • 俗語:「雞不過六,狗不過八」,你知道什麼意思 嗎?
    但是在客觀規律的影響之下,卻用通俗易懂的俗語,將這個道理表現得淋漓盡致。「雞不過六,犬不過八」,就是其中比較經典的詞語之一。 「雞不過六,犬不過八」,其實說的就是一種客觀的自然規律,如果雞和狗的生命超過限定,那麼就是老祖宗所言「事出反常必有妖」。
  • 俗語「雞不過六,狗不過八」,你知道什麼意思嗎?
    雞犬皆屬家者,在我國民,祖宗所以生早始試以飼雞犬矣。是故,此物亦隨人度乎也,我祖贊曰數聞雞犬之語,譬如:「雞過六,犬過八」,到底是意?下則一而學之矣。俗語:「雞不過六,狗不過八」,大意謂:養雞別過六年,養狗別過八年。是何也??先來聽一事!。
  • 「雞不過六,狗不過八」是啥意思,家裡養狗的朋友們要注意了!
    俗語又稱為老話,由於其字面意思讓人覺得十分好理解,所以老百姓才願意口口相傳。我們作為中國人,一定要牢記這些俗語,領悟這些教誨,才能在以後的生活中規避掉很多的風險,人生的道路才會一馬平川。我們今天說的俗語,農村裡非常流行的一句老話,那就是「雞不過六,狗不過八」。
  • 俗語:「雞不過六,狗不過八」是什麼意思?古人講究有道理嗎
    俗語就是傳統文化中的一顆明珠,也是明見文化的活化石,語言短小精悍,蘊含著古人的思想智慧。在先民的生活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有些俗語一直流傳至今。俗語的種類很多,有關於物候有關於人情世故的,無論何種類型,總折射出古人做人的智慧。今天咱們一起說下「雞不過六,狗不過八」,咱們一起看看吧!
  • 老話常說「雞不過六,犬不過八」,有何深意?狗真的活不過八年
    大家好,我是你們的曦晨,今天曦晨要和大家分享的是上千年的歷史中流傳最廣的就是俗語,別看這些俗語句子簡短,卻有著不俗的大智慧,有的俗語至今對我們的生活有啟發作用,今天給大家帶來這樣一句老話「雞不過六,犬不過八」,這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 古人講「雞不過六,犬不過八」,是何意?實為「事出反常必有妖」
    但是在客觀規律的影響之下,卻用通俗易懂的俗語,將這個道理表現得淋漓盡致。「雞不過六,犬不過八」,就是其中比較經典的詞語之一。孔子曰:「老而不死是為賊」,雖然這句話的意思是年齡大了,如果依然死性不改或者說沒有德行,那麼這個人就連一個賊都不如。
  • 農村老人說:雞不過六,犬不過八!這其中的寓意讓人害怕
    老話說雞不過六,犬不過八。那這當中又傳遞給我們的什麼思想?我們套用壽命的話。這句俗語的意思,就是一隻雞可能最多只能活六年,而一條狗最多可能只能活八年。如果活的年限超過六跟八,那就是老祖宗說的事出反常,必有妖。那到底怎麼個邀法?先講一個故事,在古代有一個財主很有富有。
  • 「雞不過六,犬不過八」,古人為何害怕雞犬活太久
    生活當中,雞和狗作為一種普通家禽動物,相信大家對此都不陌生。特別是一些農村地區,很多人喜歡在家裡養一些雞和狗,但民間有句俗語說:「雞不過六,犬不過八」,意思就是說雞的壽命六年已是上限,狗的正常壽命不能超過八年,否則,不吉。那為何會有如此說法呢?
  • 農村老人常說,「狗不過八,雞不過六」,是什麼意思呢?
    農村一些俗語,別看人們平時只是隨口說說,以為是農民自編自說,其實這些俗語之中,有一部分出自古籍,有著悠久的歷史。「狗不過八,雞不過六」這句農村俗語,在歷史古籍中就有出處。原句為:「犬不八年,雞無六載」。這句話出自一本叫《易妖》的古籍。《易妖》是一本在三國兩晉時期就廣為流傳的志怪類的書籍。
  • 農村俗語「雞不過三載,狗不過六年」啥意思你知道嗎?有啥說法沒?
    時至年底,農村也是非常的熱鬧,畢竟很多的在外打工的農民在這個時候也是回答過年了,對於在農村這會,還記得以前的時候,到了年底,基本上沒有農活,我就在村裡空曠的地方,聽我們村裡的老人說一些俗語,雖然以前的年齡比較小,不太了解一些俗語的意思,後來一品品還真的有味道,就比如這句話,雞不過三載和狗不六年,雖然這句話是句俗語,但是在農村其實對於雞和狗來說是一種生理現象
  • 俗語:犬無八年,雞不六載,啥意思?養過狗的看了,不禁鼻子一酸
    俗語:犬無八年,雞不六載,啥意思?養過狗的看了,不禁鼻子一酸雞和狗對於大家而言,應該是相當熟悉的。老祖宗說:「犬無八年,雞不六載。」大家看到這句話可能會覺得很奇怪,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別急,請接著往下看。尤其是家中養狗的,更應該看看,相信你肯定會覺得心酸不已。
  • 農村老話:「雞六,狗八,貓十年」必生禍害,此話有沒有道理?
    一般的是公雞活不過六年,而狗則沒有超過八歲的,更沒有超過十年的老貓了。也正因為如此,這才有了「雞不過六,狗不過八,貓不過十」的說法。而這雞活不過六年是很正常,因為六年的公雞不符合農民的利益,一兩年的雞就讓農民們拿到集市上賣了。但是這八歲的狗和十歲的貓是很少見的,而這又是怎麼回事呢,難道又是人為的原因?
  • 俗語「一雞二狗、三豬四羊、五牛六馬、七人八谷」!啥意思?
    有這樣一種「流行語」,它們沒有一夜之間爆紅,而是長年累月,口口相傳,將中華民族上千年的生活智慧代代流傳了下來,它們叫做民間俗語。某種意義上來說,它們算是流行語的「老祖宗」了。 今天要講的,是正月的一些習俗以及與之相關的「一雞二狗,三豬四羊,五牛六馬」的俗語。這句話到底什麼意思呢?
  • 在農村,俗語「吃十穿八,賭半嫖空」,啥意思?老祖宗的經驗之談
    因此,每當茶餘飯後,每當夕陽西下時,俗語也成了大家閒談時的談資,然而,社會經濟的發展,價值觀以及科技不斷的進步,俗語的認知也悄然發生變化。因此,探討俗語的含義更需將其放置在合適的環境中。曾聽農村老人說,「吃十穿八,賭半嫖空」,這句俗語啥意思呢?今天我們就簡單的討論一下!
  • 俗語說:「添人不添狗」,啥意思?老祖宗說的啥講究?
    俗語說:「添人不添狗」,啥意思?老祖宗說的啥講究?對於俗語文化,近幾年來也是爭議頗多。先不說俗語文化還是我們傳統文化的一種,首先我們看待事物就不該這麼片面,更不該以偏概全。是有一部分俗語已經不符合現在的社會發展,不適用於如今人們的生活了,可如若對於那些俗語我們能換個角度去理解,換個說法,則又是一個不一樣的含義,重點是我們自身如何去看待、理解那些俗語。
  • 風水學裡的「雞不過六,狗不過八」
    古人言:「雞不過六,狗不過八」,為什麼這種說法會一直流傳於今呢?這句古人典句又韻含著什麼風水玄學呢?1咱們先來理解一下「雞不過六」的民間傳說,最簡單的理解便是家中所飼養的小雞壽命一般不可超過六年。2再者,「狗不過八」又是什麼意思呢?從古至今幾乎家家戶戶都有養狗的習俗,狗通人性願意忠守於主人庭院。
  • 農村俗語「七死八活九歸家」啥意思?老祖宗的話有道理嗎?
    不過隨著經濟社會的飛速發展,科技越來越發達,人們開始對物質的追求愈加強烈,我國一些古老的文化卻被冷凍被遺棄。特別是俗語文化,許多年輕人對此已無人問津,他們認為俗語是傳統文化的糟粕,因此對俗語的情感漸行漸遠。其實,俗語是老祖宗在生產和生活中總結的智慧結晶,細細的品味俗語,就會發現俗語簡練而形象,凝練而深刻,風趣而詼諧。
  • 俗語:「生七不娶,暗九不過」,是啥意思?老祖宗教你識人
    而古人的智慧流傳至今,有著幾千年的歷史,對後世長生了深遠的影響,可以說很多老話如果細細品讀可以讓我們少走許多彎路。老祖宗:「生七不娶,暗九不過」,啥意思?「暗九不過」「暗九不過」又是指什麼呢?這個九其實並不是指的九件事或者要求,而是帶有迷信色彩,因為古代的科技沒有這麼發達有些事得不到解釋。古人對「九」的迷信是從九頭龍開始的,九是最大的陽數所以代表著天。人們將「九」視為吉祥尊貴的象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