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和蝙蝠在食物鏈上有沒有關係?

2021-01-08 科學獵奇

蛇和蝙蝠是讓許多人打心裡感到害怕的兩種動物,但是,這並不妨礙有一部分人把它們當成「野味」

其實,在人類棲息地極度擴張的今天,蛇和蝙蝠這樣的野生動物已經很少會出現在人類生活的區域內了,尤其是城市裡,幾乎很少見到它們的身影。但是,沒有買賣就沒有傷害,正是有一部分人對這些「野味」還有需求,才有人去獵殺。

總之,人類現在已經有了足夠的肉食來源,而且相對的健康、穩定。

蛇和蝙蝠的食物鏈是怎麼樣的?

蛇和蝙蝠是兩種截然不同的動物,蛇屬於爬行綱蛇目,而蝙蝠則屬於哺乳綱翼手目。現存的蛇有3個亞目11科3000種,現存的蝙蝠有2個亞目19科961種。

我們先來看一下蛇類

蛇目下有3個亞目,分別是原蛇亞目、新蛇亞目以及盲蛇亞目,在這三個亞目中,新蛇亞目下的所有蛇類除了遊蛇科外其他科都是毒蛇,比如眼鏡蛇科、蝰蛇科等等,而盲蛇亞目下的蛇類體型大都比較小,比如體長平均只有12公分的鉤盲蛇;原蛇亞目下的蛇類體型大都比較大,比如蟒蛇。

雖然,蛇的種類很多,但是,從大的分類上只有兩種-毒蛇和無毒蛇。無論是哪一種蛇,都是食肉動物,不同的蛇類根據體型、毒性、環境不同,獵物也有一定的區別。但是,無論哪種蛇都經常吃老鼠、蛙類以及鳥類,像眼鏡王蛇這樣體型龐大的毒蛇,它的主要食物則是其他蛇類,而像蟒蛇這種體型更大的蛇類則會吃一些大型的哺乳動物。

蝙蝠

蝙蝠是一種會飛的哺乳動物,雖然它會飛,但它不是鳥。而且蝙蝠與其他哺乳動物都沒有相似之處,因此,它在哺乳綱下單獨形成了一個目-翼手目。在翼手目下一共有兩個亞目-大翼手亞目和小翼手亞目,這兩個亞目的劃分參考的是蝙蝠的食性、體型等等因素,大翼手亞目下的蝙蝠體型大都比較的大,而且它們都是食果蝠,而小翼手亞目下的蝙蝠體型偏小,且都是食蟲蝠,比如我們常說的吸血蝙蝠就是小翼手亞目下的蝙蝠。

在整個翼手目的蝙蝠中,除了吸血蝙蝠有一定的攻擊性,而且會主動攻擊人類外,其他的蝙蝠除了吃植物的果實就是吃蟲子,對人類是沒有主動的威脅的。

小結:從蛇和蝙蝠的食物來看,雙方的食譜中都沒有出現對方的名字。但是,這並不代表,它們兩種動物在食物鏈中沒有任何關係。下面,我們簡單地看一下,蛇和蝙蝠在食物鏈中的關係。

蛇和蝙蝠

從生活習性上看,蝙蝠大致可以分為兩種-樹棲型蝙蝠和穴棲型蝙蝠。這兩種分類是根據蝙蝠不同的棲息環境劃分的,穴棲型蝙蝠顧名思義就是白天在洞穴的頂部休息的蝙蝠,這類蝙蝠與蛇是有一定的關係的。因為,許多蛇類也喜歡棲息在黑暗的洞穴中,而且蛇有很強的爬行能力,它們會順著洞穴的牆壁爬到洞穴的頂部捕殺蝙蝠。這種情況通常發生在白天,因為蝙蝠是晝伏夜出的動物,白天警惕性較差。

而樹棲型蝙蝠與蛇類的關係不是很大,只是有些大型的蝙蝠會在樹上遭到蟒蛇捕殺。

因此,蝙蝠與蛇的關係就是食物與捕獵者的關係,在食物鏈上,蛇屬於蝙蝠的上一級消費者,不過,蝙蝠並不是蛇類的主要獵物。

總結

自然界中一直有著相對穩定且完整的生態系統和食物鏈,即使是躲在暗處晝伏夜出的蝙蝠也有天敵,而蛇類就是蝙蝠的天敵之一。

相關焦點

  • 千姿百態的食物鏈之:食物鏈—食物網—生態平衡
    例如工業「三廢」(廢水、廢渣和廢氣)汙染農田和水域,造成作物減產和魚類產品急劇下降,最終影響人類生活。所以,自然界生物種群的保護與控制,是保護生態平衡的關鍵。 由於生態系統中食物營養的關係錯綜複雜而密切相關,許多食物鏈現象之間都存著一定的關係。由於是許多食物之間相互縱橫交錯,形成十分複雜的網絡狀結構—「食物網」。
  • 牛蛙要改變食物鏈法則?牛蛙遇到大它好幾倍的無毒蛇,竟反吃蛇!
    在食物鏈中,有一種是天敵的關係,是自然界中某種動物專門捕食或危害另一種動物,蛇就是青蛙的天敵之一,青蛙是蛇類的主要食物。但蛇不是絕對能穩吞食青蛙,有一種食蛇蛙就能輕易反殺毒蛇,而現在經常能看到牛蛙也能輕易捕食無毒蛇,而且是比牛蛙大幾倍的蛇。
  • 蝙蝠是不是和老鼠近親?蝙蝠褪翅膀成老鼠或老鼠長翅膀成了蝙蝠?
    從頭部形態上看,蝙蝠確實與老鼠有一定的相似度,在坊間確實也流傳著許多關於老鼠和蝙蝠關係的傳聞,比如有人說:蝙蝠是老鼠偷吃了油(或者鹽)變成的。其實,以上這些說法都是不科學的。蝙蝠既不是老鼠變成地,也和老鼠沒有任何的關係。為什麼這麼說呢?下面我們簡單的來了解一下兩種動物的演化史。
  • 蛇和蝙蝠闖入民宅 山西消防員變身「捕蛇者」和「驅蝠俠」
    消防員利用自製的捕蛇袋子將燕子窩和蛇全部裝進袋子。 周洋 攝中新網晉中5月20日電(陸祁國 周洋)一條蛇溜進民宅房簷下的燕子窩,一隻蝙蝠掛在了民宅的紗窗門上。5月19日,山西省靈石縣消防救援大隊兩次出警,先當「捕蛇者」,後當「驅蝠俠」,為民解憂。當日16時許,靈石縣兩渡鎮夏莊村一居民院中闖入一條手指粗細的蛇,「霸佔」了房簷下的燕子窩。靈石縣消防救援大隊6名消防員趕到事發地點後,以往曾多次執行捕蛇任務的消防員翟小康找來鐵絲和編織袋,臨時製作了一個簡易捕蛇裝置。
  • 為什麼吃蝙蝠?沒想到蝙蝠成了網紅,變成了危險食物之首
    說一說最近的網紅動物蝙蝠,說到蝙蝠,它本身並不是危險的動物,只是西方的《吸血鬼》系列電影給了蝙蝠一個不好的形象,在中國的古代,蝙蝠恰恰是吉祥的動物,蝙蝠的「蝠」和我們的「福」字讀音相同。清朝時期最大的貪官和珅,他的府邸就有蝙蝠的存在,如果去北京一定要去和珅府,我甚至覺得和珅府邸的精美超過了紫禁城。
  • 初中生物知識點梳理之生態系統中的食物鏈
    生態系統中的食物鏈     食物鏈:     在生態系統中,生產者和消費者以及消費者和消費者之間存在著吃與被吃的關係,這種各種生物之間由於食物關係而形成的一種聯繫,叫作食物鏈。例如,兔吃草,狐吃兔,這就是一條食物鏈,可表示為:草→兔→狐。
  • 蝙蝠與老鼠有何關係?兩者是否有親緣關係?專家:八竿子打不著
    有人說老鼠是蝙蝠的近親,雖然民間有把蝙蝠稱為「鹽老鼠」的說法,但二者還是有很大的區別的,可以說是八竿子打不著。從頭部形態上看,蝙蝠確實與老鼠有一定的相似度,有許多關於老鼠和蝙蝠關係的傳聞,比如有人說:蝙蝠是老鼠偷吃了油(或者鹽)變成的。其實,以上這些說法都是不科學的。蝙蝠既不是老鼠變成,也和老鼠沒有任何的關係。為什麼這麼說呢?下面我們簡單的來了解一下兩種動物的演化史。
  • 蝙蝠和老鼠長得像,它們存在血緣關係嗎?
    在防控專家提出新冠病毒的天然寄主很可能是蝙蝠之後,網絡上流傳著大量關於蝙蝠的照片,其中一些照片裡蝙蝠竟然被人類做成了食物,看完讓人有種毛骨悚然的感覺,因為蝙蝠的長相對很多人來說實在是太可怕了。如果沒有了翅膀,它們看起來就像是老鼠的同類,渾身都長著黑褐色的毛髮,一副猙獰的面孔,以至於有人認為蝙蝠和老鼠是從同一個物種進化而來的,那麼真是這樣的嗎?對於老鼠和蝙蝠之間的關係,中國民間一直以來就流傳著這樣的傳說,老鼠偷吃油之後才變成了蝙蝠。當然現在我們都知道這種傳說是不靠譜的,但很多人還是會因為這兩種動物具有相似的長相而揣測它們之間的關係。
  • 蜈蚣和蛇經常打架,難道蜈蚣是蛇的天敵嗎?
    蛇和蜈蚣是讓許多人會感到害怕的動物,因為它們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身體細長且不容易被人發現,所以,它們能夠悄無聲息的攻擊人。不過,在自然界中,蛇與蜈蚣相遇必然會爆發大戰,那麼二者在食物鏈中到底是一種什麼關係呢?我們簡單地來說一下。蛇和蜈蚣為什麼會經常打架?蛇和蜈蚣之所以會打架有兩個原因:第一,經常相遇。
  • 2019中考生物二輪複習食物鏈和食物網
    2019中考生物二輪複習食物鏈和食物網 生態系統中的食物鏈和食物網 (1)食物鏈:生產者和消費者之間吃與被吃的關係形成了食物鏈。 如:草→兔→狼(寫食物鏈時注意:只能以生產者開始,以最高層消費者結束;箭頭指向捕食者。)
  • 剛「請」走蝙蝠又遇上了蛇,這位民警最近和動物槓上了……
    蛇「闖」農家,蝠「鬧」民宅,狗「擾」安寧……近期,杭州市公安局西湖分局雙浦派出所接到了好幾個動物有關的報警,湊巧的是,被民警張立明全趕上了。 近日,轄區一村民家中進了蛇,嚇得不敢回屋。這條蛇或許是受了驚嚇,在家中客廳亂竄,見人就吐蛇芯,很是瘮人。
  • 大自然的食物鏈《金剛》多種遊戲方式詳細介紹
    用火攻恐龍吃掉蝙蝠  食物鏈模式  如果你選擇了這個模式,當你碰到一隻猛獸和一隻蝙蝠,你可以選擇使用食物鏈:殺死蝙蝠餵給猛獸吃,利用猛獸分心吃食的時候溜之大吉。或者你可以面對面的和這些動物進行對抗,對它們進行射擊。你可以選擇節省彈藥, 利用矛和火來殺死它們。  使用武器模式  Jack可以使用不同的武器,你可以在外界找到天然的武器, 如矛和骨頭,可以將它們點燃來使用, 阻止致命的動物的進攻。在1933年可以利用的武器只有手槍、散彈槍和步槍。如果戰鬥是發生在森林裡,不能輕易找到這些武器,還是節省你的彈藥為好。
  • 蝙蝠身上究竟有多少種致命病毒,人類今後和蝙蝠如何共生?
    主要靠嗅覺發現食物。其實70%的蝙蝠種類主要以昆蟲和其他小節肢動物為食;其餘的種類主要以果實、花蜜和花粉為食;一些熱帶種類是食肉的,只有有3個種類的吸血蝙蝠以血液為食。科學家發現蝙蝠中NF-κB家族轉錄因子c-REL受到正選擇。該基因不僅在固有免疫中發揮功能,還與DNA損傷反應具有一定關係。自然殺傷性(NK)細胞是抵抗外界病原微生物和腫瘤的第一道防線。 基因組學的發展為人類了解物種起源、分化、多樣性的遺傳基礎提供了重要的基礎數據。
  • 初中生物知識點梳理之食物鏈和食物網
    食物鏈和食物網:   生產者和消費者之間的關係,主要是吃與被吃的關係,這樣就形成了食物鏈。食物鏈彼此交錯連接,就形成了食物網。   生態系統中的物質和能量就是沿著食物鏈和食物網流動的,有毒物質也會通過食物鏈不斷積累。   寫食物鏈時注意:只能以生產者開始,以最高層消費者結束。
  • 世界上最大的蛇是什麼蛇,最長的有多長?
    米,重447公斤的巨蟒,被稱其為是世界上最大的蛇,該蛇還被取名為「桂花」(未被證實),所以如今我們按照官方的說法,世界上最大的蛇就是——亞馬遜森蚺。最大的蛇有多長?上面我們也說了,最大的蛇長度也就是在10米以上,但是並沒有一個具體記錄說明。
  • 蚊子滅絕會導致N條食物鏈崩塌?科學家給出答案,讓人害怕
    其實,蚊子早在6500萬年前就出現在地球上,比人類的起源還要早。之後,經過6500年的進化,現在的蚊子每年夏天都在「欺負」著地球人,且傳播各種各樣的疾病威脅人類。根據不完全統計,蚊子可以傳播80多種疾病,比如流腦、瘧疾和登革熱等疾病。蚊子傳播病毒和細菌的方式屬於生物性傳播,例如乙腦減毒。
  • 有一類樹蛇不僅善於爬樹,還能在空中滑翔100多米,像會飛的蛇
    1米-1.2米之間,主要以蜥蜴、小鳥、青蛙、蝙蝠等為食。 在動物世界中,要飛翔必須具有翅膀,像鳥類、昆蟲、蝙蝠等等都具有飛翔能力,其它種類動物不具有飛翔能力,但很多種類的動物具有滑翔的本領,例如飛鼠、飛蛙、飛蜥蜴和飛魚等,天堂樹蛇具有的也是一種滑翔能力,並不是飛翔能力
  • 鳥類在食物鏈中竟有這樣的作用!
    大多數昆蟲都處在食物鏈的第二至第三個環節上,起著承前啟後的作用;鳥又在第四至第五個環節上,對於昆蟲數量的控制起著重要作用。當然,生物之間實際的取食關係並不像上面所說的那樣簡單, 比如,地球上綠色植物的存在,給食草動物一如昆蟲、鼠類、牛、羊、 馬等提供了豐富的食物,而昆蟲、牛、羊等就是能量的初級消費者; 食蟲鳥類、猛禽以及狐、狼等,是以食草動物為食物的食肉動物(有的也可能是兼食植物的雜食動物),叫二級消費者,第三級、第四級的消費者,則是以第二級或第三級食肉動物為食物的,比如部分猛禽類和獅
  • 會吃剛出生的小鴛鴦,西湖邊食物鏈老大居然是它:鵂鶹
    淡綠色的眼睛和尖尖的嘴,灰色的羽毛上點綴著白白的斑點,小小的身子仿佛一隻手就能捧起來,眼神像兵乓球冠軍張繼科一樣迷離犯困。它呆呆地站在密林中細細的樹杈上,但小小的腳趾卻很有「抓地力」。孤山拍攝到的鵂鶹。本文圖片 錢江晚報鵂鶹在食物鏈的頂端。小小的腳趾非常鋒利。這張珍貴的圖片得來不容易。
  • 蛇的壽命一般是多長?世界上最大蛇有多大?
    上面我們也說了一個初略的數據,按照公開數據來看,如今全世界有蛇3425種,中國有241種。從這些蛇的種群來看,地球上除南北極以外的所有地方都有它的分布,但是蛇壽命長短視蛇種而不一,小型蛇類為10年左右,在人工飼養下,大型蛇類可活20-30年之久,所以這就是蛇的壽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