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藥材科目分類
1.傘形科
北沙參、小茴香、當歸、蛇床子、防風、羌活、獨活、前胡、柴胡、白芷、藁本、川芎。
記憶歌訣:北回歸,南蛇風,兩活兩胡芷蒿芎
2.菊科
木香、白朮、蒼朮、款冬花、菊花、紅花、茵陳蒿、青蒿、蒲公英、牛蒡子、紫菀。
記憶歌訣:青紅二術賀牛公,紫菀陳香和菊冬
3.唇形科
黃芩、益母草、丹參、紫蘇葉、廣藿香、荊芥、薄荷。
記憶歌訣:黃芩紫蘇益母草,荊薄丹參廣藿香
4.豆科
山豆根、葛根、蘇木、降香、番瀉葉、合歡皮、槐花、兒茶、沙苑子、決明子、甘草、苦參、廣金錢草、黃芪、雞血藤、補骨脂。
記憶歌訣:山豆蘇葛香葉茶,廣草黃芪雞血補,合歡甘苦槐雙子
5.五加科
通草、三七、西洋參 、紅參、 人參。
記憶歌訣:三七五加通,人參西洋紅
6.蘿藦科
白前、白薇、徐長卿、香加皮。
7.石竹科
銀柴胡、太子參。
記憶歌訣 :蘿藦二白香長卿,石竹人才(銀柴)太子參
二、中藥材產地
1.雲南的道地藥材有:三七、木香、重樓、茯苓、草果。2.主產於四川的中藥材有:川芎、黃連、附子、川貝母。3.甘肅產的道地藥材有:當歸。
三、中藥材採收
1.植物藥的採收原則:
根及根莖類藥材一般宜在秋冬季地上部分將枯萎時、春初發芽前或剛剛出苗時採收。
皮類藥材一般在春末夏初採收。
葉類藥材一般宜在葉片繁茂、色綠時採收。
花類藥材在含苞待放或開放時採收。
種子類藥材在果實、種子成熟時採收。
2.甘草中甘草甜素含量最高的時期:開花前期。
3.槐花中蘆丁的含量最高的時期:花蕾期。
四、中藥材加工
1.影響藥材質量的因素:品種種屬,產地,栽培,採收加工,包裝與貯運。
2.藥材產地加工的目的:
除去雜質及非藥用部位,保證藥材的純淨度。
使藥用部位儘快滅活,乾燥或保鮮,防腐,保證藥材質量。
降低或消除藥材毒性或刺激性,保證用藥安全。
有利於藥材商品規格標準化。
有利於藥材包裝、運輸與貯藏。
3.對一些堅硬的藤木、較大的根及根莖或肉質果實類藥材採用的產地加工方法主要為切片。
4.含漿汁、澱粉粒、糖多的藥材為利於乾燥,產地加工時應蒸、煮、燙。
5.需要「發汗」的藥材玄參、續斷、厚樸、杜仲、茯苓。
6.《中國藥典》規定,低溫乾燥的溫度一般不超過60℃。
7.番紅花的適宜採收期盛花期。
喜歡這篇文章,就分享給您的朋友吧
轉發出去,讓更多的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