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是進村唯一的路,出洞豁然開朗,別有洞天,宛如桃花源

2021-01-09 穎之星語

時隔八年,重遊桐嶺村,村莊更落寞。

寧波餘姚市丈亭鎮鳳東村桐嶺自然村,美其名曰「桐嶺仙境」。

2012年3月18日,我和一幫驢友前往四面環山的桐嶺村,進村的公路只有一條,必須穿過桐嶺隧道才能進入村莊。出隧道後豁然開朗,柳暗花明又一村,恍如進入桃花源。

時代浪潮滾滾向前,桐嶺村和所有的村莊一樣,都面臨著一個共同的命運:村民陸續進城生活和工作,留守村莊的只有老年人。

八年時光,桐嶺村內的留守村民更少,殘簷斷壁,更加破敗凋落。

空虛殘存的村落,卻有著自然與生態美,城市讓生活更美好,鄉村讓城市更嚮往。

桐嶺村地處群山環抱之中,水牛山、煙火山、北山崗、西山崗,四方圍抱,獨處一隅,避世而獨立。

村北的北山崗,是餘姚與慈谿的天然分界線,穿村而過的溪流發源於北山崗,上遊有桐嶺水庫,下遊有姚嶺水庫。

上世紀七十年代,村莊下遊建成了姚嶺水庫,進出村莊的道路因此被水庫阻隔。

為方便村民出行,專門打通了一條隧道,名為桐嶺隧道。

桐嶺隧道建成於1979年,隧道長約200米,僅能供一輛小汽車通行,如果進隧道之前,對方已有來車,請耐心等待對方無車時再通行。

出隧道後豁然開朗,水庫,村莊,小橋,流水,雞犬相聞,別有洞天,宛如桃花源。

東晉末年陶淵明的那篇《桃花源記》,已經流傳了一千五百多年。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

進入桐嶺村,儼然有進入桃花源之感。

桐嶺村安靜地躺在山谷溪畔,綠水環繞,古樸端莊,恬淡幽雅,房屋錯落有致,四面崇山峻岭,鳥鳴幽谷,確如世外之境。

在一間老房子前,掛著「中共浙東行政公署慈鎮縣慈西區委會舊址」的木牌,桐嶺村曾是新四軍浙東遊擊縱隊後勤部的辦事處和後方醫院。

村裡的居民都姓陳,最多的時候有200多戶700多人。

世事變遷,村民大多遷移出山,桐嶺村漸趨落寞,荒廢沉寂。

村前的溪上有一座古老的石橋,為三孔石樑平橋,名為積善橋。

橋面由六塊又厚又長的石板鋪成,沒有橋欄,自然而原始。

中孔的橋板一側刻有「積善橋」三字,兩個橋墩的兩側雕有鎮水鰲,昂首伸頸,栩栩如生。

積善橋到底建於哪一年,沒人能說清楚。

小橋流水,詩情畫意,有詩云:

綠樹障紅日,青山帶白雲。

泉從幽澗落,路向小橋分。

沿溪而上,風景更加隱秘而迷人。

上遊的桐嶺水庫,當地人稱桐嶺山塘,水庫的水通過一條人工渠,流出水庫,形成了一道人工瀑布。

袖珍型的水庫,像是一塊晶瑩剔透的碧玉,嵌在青山懷抱中,一水盡收千山綠,山在水中,染綠了水面。

桐嶺水庫在村莊的上遊,進村的遊人很少來到這裡,隱秘的風景,只為樂山好水者綻放。

村莊下遊的水庫名為姚嶺水庫,與上遊的桐嶺水庫一字之差,很多人把姚嶺水庫錯誤叫成桐嶺水庫。

姚嶺水庫下遊還有寺前王水庫,可以併線旅遊,美麗的風景線。

桐嶺仙境交通攻略:自駕導航桐嶺村即可。

公交出行,到餘姚丈亭鎮、三七市沿線,乘坐餘姚506路公交車,至鳳東站下車,走路可至。

相關焦點

  • 寧波這兩個地方,隧道是唯一的路,穿過隧道宛如桃花源
    寧波有兩個特別的村莊,進村的道路只有一條,更奇特的是,唯一的道路要通過穿山的隧道才能進入村莊。一個村莊是餘姚市丈亭鎮桐嶺村,四面環山,通過隧道,豁然開朗,宛如桃花源。還有一個村莊是象山縣石浦鎮沙塘灣村,依山面海,出隧道後,海闊天空,宛如世外之境。
  • 隧道是唯一的路,海上牧心,海闊天空
    前不久,我寫過一篇文章,介紹的是餘姚丈亭鎮桐嶺村,四面環山,隧道是進村唯一的路,出洞後豁然開朗,宛如桃花源。有朋友告訴我,寧波市象山縣石浦鎮東海岸的沙塘灣村,也是這樣的情形,穿過隧道才能來到這裡,沙塘灣村依山面海,出隧道後,海闊天空,宛如世外之境。我因此安排行程,到象山沙塘灣村,一探究竟。入住民宿:海上牧心。
  • 陶淵明筆下桃花源在哪裡?莫衷一是,桃園美景其實就在每個人心中
    桃花源面對滔滔的沅江,背倚巍巍的山峰,行人走過桃花源牌坊,沿著桃花溪水前行,有一大片桃林,「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與陶淵明文章中描寫無甚差別。桃林深處有一座橋,過橋不遠,就能看見秦人的古洞,進洞行走數十步,眼前就「豁然開朗」,看到「土地平曠」的千丘田,「屋舍儼然」的豁然軒。千丘池旁有「延至館」,舊說這乃是桃花源中人宴請漁人的地方。
  • 上遊影像·攝影家馬正倫 | 別有洞天!「九個洞」裡享清涼
    {"title":"上遊影像·攝影家馬正倫 | 別有洞天!", "id":"2737147", "classid":"1151"} 上遊影像·攝影家馬正倫 | 別有洞天!
  • 小夥誤入「地下世界」,卻發現別有洞天:18公裡長,到處可見美女
    陶淵明生前誤入桃花源,才有了之後的《桃花源記》,讓人們了解了世界上,還有這樣一個與世無爭的地方。不過,隨著現在地區間的頻繁交流,這樣的地方也幾乎消失殆盡。除了深海,或者深山老林,很難在普通的地界,再找到這麼一個地方了。不過,找不到並不代表沒有。
  • 越南人打仗時挖的地洞:入口不到一米寬,底下卻如同一個繁華市區
    「土地平曠,屋舍儼然……阡陌交通,雞犬相聞……」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是那個時代人人嚮往的好去處。後來有專家多方考證,發現陶淵明所記的世外桃源並非真實存在。放眼世界,在越南西貢河右岸的胡志明市,還真的有這樣一個與桃花源極為相似的地方。入口不到一米寬的地洞,底下藏著一個繁華市區。
  • 新餘環城路大橋村至仰天崗大道建成通車
    新餘環城路大橋村至仰天崗大道建成通車 2020-11-09 22:4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花垣縣貓兒鄉洞裡村舊貌換新顏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通訊員 麻海峰洞裡村位於花垣縣西南部,距離縣城28公裡。洞裡村全景 環境好了走進洞裡村,撲面而來的是綠水青山的環抱,寬闊平整的環村路,乾淨整潔的農家院落。 感悟最深的莫過於88歲高齡的石萬高老人,他是一位退休老幹部。這幾年,目睹了洞裡的水一滴一滴清起來,山一點一點綠起來,空氣一口一口新鮮起來。 2018年7月,老人有感而發,執筆俊書——《美麗鄉村看洞裡》一文長達1500餘字。
  • 林屋以古洞和梅園著稱,梅景和溶洞完美結合,真可謂是別有洞天
    一進景區就看到一塊天下第九洞的碑,但是真正步入林屋古洞震驚了,沒想到蘇州也會有如此大的溶洞,而且就在太湖之中的西山島上,更沒想到自然與燈光搭配後竟是如此的如夢如幻,洞中需要細細的品味的。林屋洞稱天下第九洞天,既可遊洞又可遊山,山不高慢遊二小時左右心情舒暢,自然景佳!不作之處洞內燈光不夠亮麗,與中國最美欒川雞冠洞及貴州金織洞相比差多了,好在洞上的山景勝過雞冠洞山景。
  • 住在「洞」裡的設計師,有花園有森林,簡直現實版龍貓!
    走進房子裡,更是別有洞天。每個空間都是圓潤的球形,由細窄的通道串連起來,像極了原始的洞穴。原木茶几和金屬椅, 古樸和現代碰撞出火花。
  • 南昌陽明路隧道烏漆抹黑 開車戰戰兢兢
    陽明路隧道照明燈「失明」,市路燈管理處稱立即安排維修  南昌連日的下雨天,給開車出行帶來一定的麻煩。昨日,市民廖先生向本報反映陽明路隧道內的照明燈全部未啟用,隧道內漆黑如夜,加上雨天駕駛視線不好,行駛在隧道中更需要格外小心。他希望有關部門能夠儘快修復隧道內的照明燈,保證出行安全。
  • 林屋洞——天下第九洞
    今天給大家介紹的是一處號稱天下第九洞的景點,她靜靜地佇立在太湖之濱,以她獨有的神秘氣息和夢幻般的鐘乳奇景,吸引著慕名而來的遊客。林屋洞位於蘇州西山鎮的東北部,在林屋山的西部。林屋山是一座小山,從山腳登頂,垂直高度100米左右。初春踏青時節,可拾階而上,以梅花為伴,與鳥語花香為伍,登至山頂處有一座道觀,供遊人遊覽。
  • 重慶酉陽桃花源:春起桃花笑 人間別有天
    中國青年網酉陽5月5日電 (記者 鄒暢)「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自東晉詩人陶淵明道破「世外桃源」以來,桃花源便成了世人心之所向的聖地。5月4日,全國百家網絡媒體記者來到重慶酉陽,「穿越」2000年,遊覽夢中的桃花源。
  • 東埔鱸鰻洞的故事
    「鱸鰻洞」位於東埔三村破山東面。說是一個洞,其實就是兩塊大小不一的花崗巖重疊在一起,在接口處留下了一個縫隙,看起來,就像一個深深的洞口。 當時這個洞口周邊的村民,都不敢進洞去。因為從外面看進去,洞裡黑漆漆的,就像無底洞。
  • 萬州城區將建超長隧道,連通這些片區!
    4月24日,記者從長江二橋至高鐵片區連接道項目建設現場了解到,該項目關鍵控制性工程北山隧道目前進洞準備工程順利推進,即將啟動隧洞開挖掘進。現場,隧道採取進出口兩端同時掘進方式,分別在萬州長江二橋隧道進口處和天城鎮麻柳村隧道出口處實施進洞準備工程。
  • 蘭嶼:藍色桃花源的小島驚奇
    是蘭嶼夏日唯一評語。導遊一聲「帶你們去泡冷泉」,教人心中大喜。從野銀部落轉進小徑,踩在不太平穩的奇巖之間,慢慢接近海灘,奇巖變成細柔的貝殼砂,最後,一窪可容約20人同泡的天然泉池現身!  泉池已有人泡在水裡,或哼歌或看書,還有穿著潛水衣泅進水底,其實這池水不深、也不算冰,但酷熱時分躍入,還是十分沁心涼。
  • 五洲村的「脫貧路」越走越寬廣
    我的扶貧對象在國家貧困縣蓮花縣神泉鄉五洲村,是素華大姐家。從2016年到現在的四年間,在國家政策的支持下,他們家實現了因學致貧到摘掉貧困戶「帽子」的轉變。五洲村新貌貫通萍鄉-蓮花的公路是319國道萍蓮段,也是連接萍鄉城與蓮花縣的重要交通要道。
  • 湖北「愚公」洞中居三年 孤身鑿井覓甘泉(組圖)
    荊楚網消息(楚天都市報)(記者鍾楠 肖顥)為解決村民百年吃水難題,土家農民覃遵鳳創造了一個奇蹟:3年孤身冒死向山腹掘進210米,挖掘土石近1000立方,硬是鑿出了一口山泉!  覃遵鳳今年61歲,是長陽土家族自治縣資丘鎮天池口村人。因天池口村數百年來受缺水困擾,村民苦不堪言。
  • 香積寺路隧道、麗水路雙層隧道、東新大道……一個交通暢達的杭州...
    6月通車的香積寺路隧道,4月全線通車的地鐵5號線,正在進行提升改造的東新路,已經完成提升的拱康路,工程主體結構通過驗收的麗水路隧道……這段時間,住在杭州大城北區域的居民們發現,大城北的交通又變了。  這些,分開看,都只是城北交通改變的一小部分。合在一起,卻是助推大城北騰飛的重要紐帶。
  • 「鑿」通致富路——當代「女愚公」鄧迎香的故事(圖)
    這位貴州省羅甸縣董架鄉麻懷村的普通農村婦女,帶領鄉親歷時數年,硬是用鋼釺、錘子開鑿出一條216米長的隧道,將與世阻隔的麻懷村與山外世界連通在一起,給世代貧困的山區帶來希望。  鄧迎香是外鄉嫁過來的媳婦兒。她出生在羅甸縣董當鄉高峰村,那裡在黔南來說算是個好地方:良田多,長年能吃上米飯,且交通便利,汽車直通家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