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數量關係在國考、省考、事業單位及一些企業招聘考試中,是必不可少的內容,很多考生對這一模塊感覺心有餘而力不足,往往在最後一分鐘用「塗卡答題法」解決。但是,總結分析歷年行測考試中得分較高的試卷,其數量關係部分往往得分率也高。但是數量關係涉及的考點多而複雜,需要有重點的掌握,才能在有限的時間內抓住更多的分數。行程問題就是我們所說的重點之一,那麼行程問題除了我們熟悉的簡單行程問題、相遇與追及問題外,還有一些比較固定的題型,例如我們接下來要學習的時鐘問題,題目模型比較單一,解題思路和方法往往也非常固定,只要我們掌握了該類型題目的基本公式和解題思路,在實際的考試中完全可以做到秒殺該類型的題目,拿穩這一分,成公的概率就高了一分。接下來,就由中公教育專家帶領大家學習一下時鐘問題的基本公式和解題思路。
時鐘問題之所以歸類於行程問題,是由於其可以看作是一個特殊的圓形軌道上兩人追及或相遇問題,不過這裡的兩個「人」分別是時鐘的分針和時針。並且我們知道分針的速度是6°/分鐘,時針的速度是0.5°/分鐘。時鐘問題常考的類型有三種,相遇型、追及型、快慢鍾問題,下面中公教育專家為大家詳細講解這幾類問題的解題方法。
一、追及問題
這類題我們一般會找相鄰且較小的整點時間為初始狀態,而把滿足題意的狀態看成是結束狀態,只要能求出從初始狀態到結束狀態所用的時間,就可以求出結束狀態對應的時間了,這類問題的關鍵在於時針和分針角度之間的差值,可以通過畫圖找出來,然後按照追及公式就可以解決了。
二、相遇問題
這類題一般會出現與某個時間點角度相等或者是出現1小時後時針和分針交換位置兩種情況。
例2.一部動畫片放映的時間不足1小時,小明發現結束時手錶上時針、分針的位置正好與開始時時針、分針的位置交換了一下,這部動畫片共放映了( )分鐘。
A.53.17 B.55.38 C.57.25 D.59.13
【中公解析】手錶上時針、分針的位置正好與開始時時針、分針的位置交換了一下,即告訴我們時針和分針共走了360°,即路程和為360,分針一分鐘走6°,時針一分鐘走0.5°,分針和時針一分鐘走6.5°,所以這部動畫片放映了360/6.5=720/13,約等於55.38分鐘。答案選B。
三、快慢鍾問題
例3.一個時鐘每小時慢3分鐘,照這樣計算,早上5時對準標準時間後,當晚上這個鐘指著12時的時候,標準時間是幾時幾分?
【中公解析】慢鍾之所以慢,是因為慢鐘的速度比標準鍾慢,並且慢鍾與標準鐘的速度比是57:60=19:20,兩個鍾所顯示的時間變化量,與他們的速度成正比例,慢鍾共走了24-5=19小時,故標準鍾走了20小時,時刻是次日1時。
對於時鐘問題,我們都是轉化為行程問題,按照行程問題的解題思想來解決的,考試時,可以通過題幹的表述先確定它是以上三種中的哪一種,然後應用相應的解題方法,簡單而方便,在考試中才能做到手起刀落,準確、快速的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