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參加過爸爸去哪兒的曹格在社交平臺曬出了兒子Joe的照片,還稱是自己的「哥們兒」,照片中12歲的Joe已經隱約開始長鬍子了。再往回翻曹格的動態,前幾天也才剛曬了姐姐的大長腿,真是一副鄰家有女初長成的模樣。網友也清一色的在下面感嘆:時間真的過得太快啦!
還記得曹格帶著他們參加爸爸去哪兒的時候,我還在上大學,還是個妥妥的姐姐迷,那時就對這對兒相親相愛的歡喜小冤家兄妹倆特別喜歡。不知不覺,現在已經只能以「阿姨迷」自居了!相信很多人都會有這樣的感受:孩子不在自己身邊,總是長得特別快!歲月催人老,一點也不假。
其實不是孩子長得快了,而是孩子在身邊時,我們往往被生活的瑣碎衝淡了精力,太容易忽略他們一點一滴的成長。
也不是父母不關注孩子的成長,而是記錄孩子的關注、成長這件事很大程度也被三分鐘熱度湮沒了。
寶寶一歲前:恨不得人人都是曬娃狂魔,恨不得記錄下寶寶的每一分一秒,一顰一笑。明明新生兒醜醜的(個人感受,不認同勿噴),在親爹親媽眼裡,卻連拉粑粑都是無敵可愛的。
寶寶上幼兒園前:慢慢的寶寶學會了爬、走路、叫出第一聲爸爸媽媽,這個階段是寶寶給我們創造驚喜最多的時候,也是寶爸寶媽給他們拍照最多的時候。
寶寶開始上學了:家長們開始關心寶寶的健康、學習情況、在學校的同學關係,甚至開始準備生二胎。隨著我們和寶寶相處的時間驟然減少,對他們的記錄和關注也隨之減少了。
慢慢地,我們開始更多的關注孩子的成績、輔導班的數量、跟其他孩子的差距,甚至精力給了二寶,給了工作。什麼時候開始:你可錯過了孩子投進的第一個球,錯過了孩子學會吹口哨時的興奮,錯過了他長大的一點一滴。
直到有一天,你猛然發現:原來他已經長大了!
小編想給所有的寶爸寶媽們一個小分享:不防給寶寶建個成長檔案。
一個儀式感:對於孩子成長中可能的瞬間,強制記錄。
一個數量:定個小目標,每周記錄幾次寶寶的成長瞬間。
可能是一本相冊,可能是一個朋友圈、一個抖音號。10年之後,它會幫你記錄下孩子成長的最精彩瞬間。更重要的:它會提醒你陪伴孩子一起成長。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