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餘次在清江電捕魚,三人放生7.5萬尾魚苗向清江贖罪

2021-01-08 瀟湘晨報

楚天都市報1月4日訊(記者陳俊 通訊員邵貞溪 童文)「我們希望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彌補之前的錯誤,向清江悔罪,今後一定以此為戒,遵守法律,保護生態資源。」在恩施市備用水源地喻家河水庫邊,違法在清江河段電捕魚的三名捕魚人將自費購買的7.5萬尾魚苗投放。

恩施市檢察院4日介紹,在組織開展的公益訴訟增殖放流活動中,此前在清江河段實施電捕魚的曹某、王某甲、王某乙三人在人民監督員、律師、當地水利局和農業農村局工作人員的見證下,將自費購買的120.32kg成體魚、75200餘尾魚苗投放到恩施市備用水源地喻家河水庫,活蹦亂跳的魚兒為恩施市的「母親河」清江注入新活力。

據悉,當天上午,恩施市檢察院就該起非法捕撈水產品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召開聽證會,邀請人民監督員、律師擔任聽證員,恩施市水利局、農業農村局工作人員列席會議,系該院首例公益訴訟案件公開聽證。

辦案檢察官林芳介紹,2019年5月至10月,曹某、王某甲、王某乙前後共10次在恩施市清江河紅旗大橋至清江河段通過電魚的方式進行捕魚。2019年10月11日,三人被公安機關現場查獲非法捕撈的水產品60.16斤。恩施市檢察院對曹某三人非法捕撈水產品一案,擬提起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並委託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對三人在禁漁期非法捕撈導致生態損失進行了評估。

聽證會上,案件承辦檢察官就案件辦理經過、事實認定、證據情況、法律適用情況進行闡述,並介紹了檢察公益訴訟促進生態環境保護、保護社會公共利益的意義。

通過對曹某等三人的釋法說理,他們認識到非法捕撈的行為不僅觸犯了刑法,也破壞了國家對水產資源的管理制度,嚴重損害水產資源的生存和發展,損害國家公共利益,不僅應當依法承擔刑事責任,同時應當依法承擔生態修復的民事責任。三人均表示對評估報告無異議,當場認錯、認責、認罰。

三人在聽證員、恩施市水利局、農業農村局工作人員的見證下簽署《責任確認書》,三人針對非法捕撈對漁業資源造成的影響,自願承擔民事責任:通過補償性魚類放流的方式進行生態修復,補償性增殖放流的種類的規格和數量,以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的評估報告為準;承擔鑑定費3000元;在市級媒體上公開賠禮道歉。

三名聽證員一致認為該起公益訴訟案件符合終結審查的條件,可以作終結審查處理,不必再提起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

「訴訟不是目的,維護公益才是目的」現場監督放流的恩施市檢察院公益訴訟工作負責人童文表示,這是該院首次在訴前引入增殖放流補償機制,不僅有利於及時修復清江生態資源,保護農村生態環境,守護社會公共利益,以公開聽證方式進行訴前責任確認使當事人充分認識到非法捕撈行為的社會危害性,同時節約司法資源,提高辦案效率。

【來源:楚天都市報-看楚天】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陳涓:《清江俏姑娘》
    早在10多年前,《清江俏姑娘》的歌曲就已面世。當年,正值湖北長陽土家族自治縣成立20周年慶典,陳涓在長陽劇場裡,第一次聽到這首歌的旋律,群舞中,《清江俏姑娘》成為舞蹈音樂,由男聲演唱,歌手雖然沒有出現在現場,但音樂的旋律、俏皮的歌詞和一群土家美女的舞姿,讓陳涓留下深刻印象。
  • 武漢禁捕後首次在長江放還魚 3違禁者電捕魚50餘斤被判放還十餘萬尾
    武漢禁捕後首次在長江放還魚 3違禁者電捕魚50餘斤被判放還十餘萬尾2020-12-01 08:37:27 來源:長江日報 作者:記者 陳勇 通訊員 陳誠 徐彭鵬 瀏覽次數:2 次11月30日,法院、檢察院、公安、漁政等部門一起投放魚苗。
  • 湖北發現「清江生物群」,或為已發現寒武紀化石的最大寶庫
    北京時間3月22日凌晨,《科學》(Science)雜誌發表了西北大學早期生命與環境創新研究團隊的張興良、傅東靜等人的最新研究成果,首次在國際上公布了該團隊在宜昌長陽地區清江與丹江河的交匯處,發現了距今5.18億年的寒武紀特異埋藏軟軀體化石庫
  • 45.5萬尾魚苗遊向大海
    當日,廈門放流黃鰭鯛10萬尾、黑鯛10萬尾,放流1齡中華鱟1萬尾、綠海龜4隻。金門放流遠海梭子蟹10萬隻、黃鰭鯛2.5萬尾、四指馬鮁12萬尾。 這場活動也拉開了2020年廈門市海洋科普系列宣傳暨「6·6」全國放魚日、「6·8」全國海洋宣傳日廣場主題活動的序幕。
  • 清江年發電再逾百億千瓦時
    清江年發電再逾百億千瓦時 發布時間: 2021-01-06 00:00:00   來源:  作者:   本網訊(金文霞)截至2020年12月31日24時,三峽集團所屬湖北能源清江公司2020年累計發電100.07億千瓦時。
  • 長江十年禁漁首日 10萬餘尾魚放生嘉陵江
    2021年1月1日是長江十年禁漁啟動的首日,高坪區積極響應,在嘉陵江放生10萬餘尾魚,組織百名市民現場參與放生活動,修復生態環境,為新年祈福,共同見證這歷史性時刻。1月1日早上八點,記者在高坪區青居鎮明光村四川中藍國睿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的養魚基地看到,工作人員正在用漁網對魚兒進行打撈,相關部門和鄉鎮負責人等在現場指揮,活蹦亂跳的魚兒不一會兒就被裝框倒入罐車,運送到嘉陵江邊進行放生。這樣的放生活動,不僅起到了保護生態環境作用,更有很強的教育和宣傳意義。在元旦節當天,讓很多市民印象深刻,意義非凡。
  • 遂寧再向涪江投放魚苗168萬尾,現場很壯觀→
    7月21日,遂寧市船山區犀牛堤碼頭,停著兩輛載滿魚苗的運輸車,只見一尾尾小魚滑過放流板,躍入水中,迅速向四面八方遊去。這是2020年涪江漁業增殖放流活動現場,168萬尾魚苗被放入涪江流域遂寧城區段。目前,遂寧已累計向涪江投放鱅魚、鰱魚、鯉魚、鯽魚、草魚、中華倒刺䰾等各類魚種1800餘萬尾。本次放流魚苗品種為花鰱和白鰱,魚苗實測規格約為5公分。「涪江漁業增殖放流活動,一方面,有利於漁業資源的恢復,確保水生生物多樣性。另一方面,將進一步改善水體質量,維護涪江水域生態環境。」遂寧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介紹。
  • 我國發現距今5億多年清江生物群 《科學》雜誌稱其為「寒武紀化石...
    西北大學早期生命與環境創新研究團隊的張興亮、傅東靜等人日前在頂級期刊《科學》雜誌首次向全世界公布他們歷時12年的研究成果:中國湖北長陽地區發現了距今5.18億年的寒武紀特異埋藏軟軀體化石庫——清江生物群,這是古生物學界又一突破性發現。  「寒武紀生命大爆發」被稱為古生物學和地質學上的一大謎題,在不到地球歷史百分之一的時間內,誕生了絕大多數動物門類,曾令著名生物學家達爾文倍感困惑。
  • 記憶淮安 | 老清江工廠細分曉,往事知多少?(下)​
    由東向西:一是淮拖,即現在加州城身下。曾經全稱叫淮陰拖拉機修配廠,後又叫淮陰機械總廠。老市民習慣稱:淮拖。我記得有一分配該廠的同學透露,他們曾生產衝鋒鎗,還擔任過驗槍員,厲害了!說還修理過坦克。拖拉機和坦克那可是是親兄弟呀!這些,當然是軍工訂單。淮拖在市裡名氣蠻大的。我一同學就曾擔任過該廠的黨委副書記。 向西,清江蛋品廠,曾改稱清江食品工業總廠。
  • 宜昌副市長將在抖音直播間推薦倫晚臍橙、清江野魚等特產
    中新網4月13日電 4月14日,「湖北重啟 抖來助力—抖音援鄂復甦計劃「 中的「市長帶你看湖北」直播活動將在宜昌市舉行。14日下午3點,宜昌市副市長周正英將走進抖音直播間,向全國網友介紹當地復工復產的情況。同時,她還將推薦當地倫晚臍橙、清江野漁、五峰毛尖等多款特色產品,助力當地企業復工復產和經濟復甦。
  • 鷹潭三男子因非法電魚被罰5000元併購買2萬多元魚苗放生
    鷹潭三男子因非法電魚被罰5000元併購買2萬多元魚苗放生 2020-12-19 21:1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清江碧水青山寺,小橋外,落花飛起
    《蝶戀花》一夜清江秋水去,碧樹青山,幾度斜陽暮。獨倚危欄凝望處,滿天風雨愁無數。百尺樓臺空自古,萬裡煙波,兩岸蘆花浦。十幅蒲帆雲外渡,白蘋洲上漁人語。《河滿子》一片清江碧樹,不知人在何鄉。幾度東風吹笛,落花飛絮飄香。回首杜鵑啼血,淚痕滿眼斜陽。
  • 加強水源地生物淨水能力 6萬尾青魚魚苗在阿哈湖投放
    放流的魚苗將對水庫的水生生物資源保護、生態環境建設產生深遠影響。據介紹,人工增殖放流是用人工方法直接向海洋、江河、湖泊等天然水域投放漁業生物的卵子、幼體或成體,以恢復或增加種群的數量,有效豐富水域生態物種多樣性,改善和優化水域的群落結構,進一步加強水源地生物淨水能力。記者在現場看見,為保證魚苗投放成活率,阿哈湖水庫嚴格執行魚苗合格標準檢疫、消毒護理。
  • 黑河▷放生!今日7萬尾「達氏鰉魚寶寶」回歸黑龍江啦!
    黑河▷放生!今日7萬尾「達氏鰉魚寶寶」回歸黑龍江啦!△戳視頻觀看達氏鰉幼魚放歸黑龍江現場△2020年黑龍江幹流黑河市愛輝區段達氏鰉增殖放流活動啟動儀式△黑龍江名魚鮮體展活動現場,相關單位的領導、工作人員、師生、群眾等積極參與現場放流,7萬尾達氏鰉魚苗沿著滑道歡快地遊入黑龍江。
  • 江西省每年往贛江投放上億尾魚苗
    江西省每年往贛江投放上億尾魚苗2014-10-27 08:15: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中國江西網          近年來,儘管贛江魚的種類有所減少,但在贛江兩岸釣魚、捕魚、賣魚的人卻越來越多。記者在採訪中發現,有的是鍾情於野生魚的鮮味,有的是迷戀江景的秀色兒。為了維護贛江生態平衡,我省每年投放上億尾魚苗。
  • 54萬尾魚苗 「入住」珊溪水庫
    1月7日,珊溪水庫舉行增殖放流活動,共投放鰱鱅魚、翹嘴魚、鱖魚等魚苗約54萬尾,以期實現水庫內水生生物多樣性,改善水域生態環境的目的,活動將持續3天。珊溪水庫是我市最大的飲用水水源地,有溫州「大水缸」之稱,保護水源也成了重中之重。
  • 嘉興投放500萬尾魚苗 當起河道「清道夫」角色
    22日上午9點半,在船文化博物館,500萬尾魚苗被投入河中,別看它們只是小小的魚苗,卻將承擔起河道「清道夫」的角色。這是由嘉興團市委聯合市海洋與漁業局主辦的「以魚潔水——保護母親河志願者行動」活動,共邀請了40餘位市民朋友一起參與魚苗放生活動,保護南湖的生態環境。
  • 清江三鮮面(多味齋)
    吃清江三鮮面,自然要去清江鎮。起因是我們一群因學習聚在雁蕩的人,被朋友約到了浙江省樂清市清江鎮,說是這三鮮面極好,吃了就忘不了。對三鮮面,我本來沒有抱多大希望,以為就是普通的面。面裡不是牛羊肉,不是炸醬,不是辣子,就是海鮮而已。驅車十公裡,到了清江。有了一條清江,就有了清江鎮。
  • 偷捕淨化魚苗賣成狐狸飼料 山東日照一特大偷販魚苗團夥落網
    &nbsp&nbsp連年網箱養魚致使水庫水質變差,莒縣今年已清理網箱3萬多個,又投放了200萬尾優質濾食性魚苗淨化水資源。可這些10元1斤的魚苗卻成了水庫沿岸漁民的捕撈對象,不法分子以5毛錢一斤的價格收購作為狐狸飼料。&nbsp&nbsp日前,一個特大偷、販魚苗團夥落網,莒縣公安局青峰嶺水庫派出所抓獲盜竊、銷贓違法犯罪嫌疑人8名。
  • 440萬尾魚苗放流臺特瑪湖 含兩萬尾珍稀新疆大頭魚
    天山網訊(記者沈祖嘯 通訊員曹玥 吐遜阿依攝影報導)11月1日至10日,新疆水產科學研究所集中在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縣臺特瑪湖增殖放流440萬尾魚苗,用來改善湖區生態環境和物種多樣性,其中首次放流了2萬尾國家I級保護水生野生動物——扁吻魚。  11月1日,在臺特瑪湖,遊弋的水鳥和一望無際的水面呈現出一幅美麗的生態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