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年夜飯沒了豬肉,還算年夜飯嗎?
2020的春節,豬肉價格無比堅強地站在30~40元的高位上,大家都說「快吃不起豬肉了」。
在另一邊,生豬養殖戶們也看著數字,一邊歡喜,一邊心臟提到了嗓子眼。
豬價波動,從來都是難以預料。一升一跌,關乎大眾三餐,更關乎養殖者能承受的風險。如何解決這個問題,也成為整個行業一直努力的方向。
這次,好消息終於傳來:
2021年1月8日,全國首個活體交割期貨品種——生豬期貨在大連商品交易所正式掛牌交易。當天,平安產險成功落地了首單期貨版生豬價格及收益保險項目。
這個動作,有三重含義:
新:
是「保險+期貨」首次以生豬為保險標的、以期貨價格為保障依據的金融支農創新模式。
穩:
將有效兜底養殖戶經營風險,化解生豬市場風險,保障生豬穩定供應。
補:
填補了合理分散價格風險的空白,是對我國傳統農業保險的必要補充和有益探索。
接下來,我們詳細說說——
用什麼罩著二師兄?
「保險+期貨」,可理解為一種目標價格類保險,是為保障農業生產開闢的「新路」。
2016年以來,「保險+期貨」模式連續在中央一號文件「上榜」。常見的天然橡膠,家裡的白糖、大豆,嘴邊的蘋果、玉米等,都有了「保險+期貨」項目。
但像「二師兄」這樣活蹦亂跳的,以前還真沒有。
以往,生豬雖說是農業界數一數二的角色,但說到價格風險保障,卻遲遲沒輪到。
但這次總算揚眉吐氣:平安產險落地的項目,是「保險+期貨」首次以生豬為保險標的、以期貨價格為保障依據的金融支農創新模式。
這也是平安響應國家號召,開展「農業保險+」的一次新嘗試。
二師兄,可要坐穩了
落地生豬「保險+期貨」模式,可不光是為了「二師兄」的面子。
一直以來,「二師兄」作為餐桌常客,無時無刻都在牽動著我們的嘴心。
因為豬也會生病,也要吃飯,在各種因素影響下,「豬周期」始終存在,「豬肉自由」偶爾還是難以實現。
比起媽媽們在市場上「望豬興嘆」,生豬養殖戶及養殖企業看著過山車一樣價格,那才叫一個驚心動魄。
為此,國家積極幫助「二師兄」跑進期貨市場,讓養豬不再像刮刮樂一樣刺激。
平安產險推出的生豬「保險+期貨」模式,正是在期貨行業的風險管理優勢上,再給生豬市場上了一把「安全鎖」。
聯合多方力量,以期貨市場價格(非現貨市場價格)作為保險產品中的「價格指數」確定目標價格和賠付標準,更加精準反映未來市場預期,有效保障生豬養殖者收入穩定;
同時,引入同在期貨市場有相應產品的生豬飼料價格,幫助養殖戶及時了解未來生豬市場價格走勢,合理調整養殖規模和飼養周期,降低養殖風險。
比較難懂,但記住兩點就好:規避豬價下跌風險、保障養殖戶收入。
如此一來,養殖戶能放心養了,媽媽們也能隨心買了!
這裡的二師兄先享福了
目前,平安產險已在青島、河南、四川等地區,為當地生豬養殖戶及養殖企業帶去福音。
在青島萊西,平安產險落地政策性生豬價格保險——
項目保費由當地政府補貼60%,養殖戶只需繳納40%。共有1600隻「二師兄」獲得價格保險,提供風險保險480餘萬,財政補貼效應放大24倍,生豬養殖企業更有幹勁了。
在四川,平安產險將落地期貨版生豬收益保險——
將生豬「保險+期貨」模式與扶貧進行有機融合併在企業落地,不僅規避了生豬現貨價格下跌的風險,還能通過飼料端價格鎖定,與出欄價格保障形成組合拳,從「吃飯問題」到「養娃問題」通通解決,避免貧困戶再度返貧的風險。
看見「二師兄」的身價終於有人罩著,有養殖企業負責人激動地說:
「可以放心大膽的擴大規模了!」
是的,平安未來將推動生豬「保險+期貨」項目可持續發展,並探索更廣範圍、更深層次的農業保險產品。
不僅是「二師兄」,也助力整個農業,更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