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在PS、摳圖、美顏濾鏡盛行的年代
網紅照片最能騙人
但小編覺得
某些美景與人物紀實照更具欺騙性
讓人心底發涼
不知你是否還記得
之前就介紹過
為拍照而誕生的寧德楊家溪「榕樹公園」
只需花幾十塊就會有老人牽著牛
在人工煙燻的樹下走兩圈
幫攝影師拍出雲霧繚繞的神仙美圖
一直以來
諸如此類擺拍作假照
比比皆是
有些還在違背客觀事實的情況下
榮獲世界大獎與巨額獎金
在真真假假難捨難分的環境中
不斷顛覆著大家的認知與三觀……
▲ 雲南東川因擺拍而走紅的煙杆老人
01
80萬獲獎照片
竟然靠造假?
《Mother『s Hope(母親的希望)》
一張充滿故事的照片
一位家境貧寒
患有言語障礙的越南母親
在艱難生活中為了守護孩子
仍在努力克服困難
這件溫暖至極的作品
不僅惹眾人淚目
也深深打動了
世界上獎金最多的攝影大賽——HIPA組委會
把最高冠軍獎和12萬美元的獎金
(換算成人民幣大概80萬)
頒給了這位來自馬來西亞的攝影師
Edwin Ong Wee Kee
並給出「精準無比」的評語:
他的作品記錄了一個強烈的人道主義時刻
極其符合賽事主題——希望!
▲ 攝影師Edwin Ong Wee Kee
獲獎後Edwin講述了拍攝故事
他說自己並非專業攝影師
能拍到這張照片純屬巧合
就是外出旅行在稻田偶遇隨手一拍
或許經典總是產生於不經意間吧!
然而,反轉來得有點快
另一位馬來西亞攝影師在網上痛斥
「這種作品毫無意義」
照片根本就是擺拍的
抱著孩子的母親像專業模特一樣
按照攝影師的要求擺出相應姿勢
事件鬧得沸沸揚揚之際
淡定一批的主辦方沒有任何回應
專業人士給出解釋:
目前的攝影比賽主要是出於商業目的
而不是提高攝影價值
評委大多對此不予評分
說得更直白一點
就是非新聞紀實拍攝
只要在合法合理範圍內都是允許存在的
▲ 圖中穿白衣服者為Edwin Ong Wee Kee本人
或許正是因為有了這種對規則的默認
才有了屢屢的「造假」
02
這些世界「名照」
都是擺拍的
不捕魚只撒網就能脫貧的漁翁
2019年11月18日《人民日報》經濟版
登了一篇
《撒網不打魚 同樣能脫貧》的文章
瞬間引爆人們的熱議
▲王國紅攝 (影像中國)
這是說在江西婺源
一個被外界稱為「水上超人」的老漁翁王利保
曾因車禍癱瘓9年成為貧困戶
病好後依靠給攝影師當
「只撒網不捕魚」的模特脫了貧
▲圖片來源IC photo
剛開始王利保只是順便幫人拍一下照
後來登上美國《時代雜誌》大火
專門做起了預約收費擺拍的生意
絡繹不絕的攝影者找他拍照
▲圖片來源IC photo
穿著蓑衣、戴著鬥笠、拿著對講機
一遍遍按照攝影師的要求撒網、收網
是王老爺子的主要工作
至於捕魚只是曾經
被拍好的照片
會被送往各個攝影大賽
向世人展示真正的「漁民」生活
▲圖片來源IC photo
同樣做漁翁不捕魚的
還有灕江放魚鷹的白鬍子老爺爺
他因出現在一部與廣西風情有關紀錄片中
而被攝影師盯上
開啟了第一「水上網紅」的生活
▲Jord Hammond拍攝
為了做好模特,大爺下足了功夫
不僅蓄起了更適合入鏡的鬍子
學起了攝影知識
還專門把魚鷹調教的分外聽話
一切都為效果更好的擺拍照片而服務
他說
「畢竟是吃這行飯,不能當外行啊!」
刻意扒光衣服的縴夫
1992年,攝影家劉世昭老師
實地記錄的一組表現巴東神農溪縴夫
逆水行舟時艱難拉縴的照片火了
自那之後
許多攝影師就盯上了這些裸體縴夫
然而,今時不同往日
交通運輸與生活條件的改善
縴夫早已穿上衣服不再拉縴
有些攝影師為了能獲得心儀的照片
就花錢找人故意脫掉衣服
按照縴夫的勞作姿態進行擺拍
然後把作品拿到攝影大賽中去評選
對於這個商機有關部門及時把握
甚至提出了「還原縴夫裸體形象」的提案
於是,在神農溪縴夫文化旅遊區內
出現了令人啼笑皆非的畫面
部分遊客覺得裸體「縴夫」
對婦女和小孩子產生了不良影響
被擺拍威脅生命的動物
世界之大,無奇不有
部分攝影師已不滿足於人物擺拍
把目光對準了動物……
與屢見不鮮
受人控制的駝隊、馬隊相比
下面這些對野生動物照的造假
更令人驚掉眼球
這張小樹蛙打傘的照片
想必震撼過不少人
這是印尼攝影師Shikhe在自家後院發現的
他說這張樹蛙抱著葉子
在風雨中待了30多分鐘
除此之外
他還拍到過豎中指和雙腳站立的蛙
在照片登上各大雜誌被表揚時
有專業人士提出了質疑
蛙本來就喜歡水,根本不會去擋雨
將爪子揚的如此直挺,違背了生理條件
之所以會有這樣的畫面
或許小樹蛙被膠水給粘住了
天吶!這哪是在拍動物
簡直就是在虐待
因為攝影師想要好看有特點的照片
就犧牲小動物來成全自己
被命運支配著的它們卻無法反抗
▲被固定好的蜜蜂
03
紀實照也作假
拍攝還有何意義?
如果說以上照片為商業價值而擺拍
攝影師為了獲獎,模特為了酬金
各取所需,互惠互利
「我們可以不喜歡,但允許它存在」
倘若這種作假
都已涉足到紀實照
攝影的意義又該何去何從呢?
▲馬來西亞攝影師擺拍的孟加拉國情照
大涼山,中國最貧窮的地區之一
在被關注扶持的同時
也沒能躲過被擺拍的命運
2018年
一組命名為《鄉村教師》的獲獎作品
引起了重點熱議
在破落不堪的教室中
老師在土牆上書寫
三五學生坐在陳舊的桌椅上聽課
整個場景感人至深
沒多久,這張照片就受到了質疑
被爆料是刻意擺拍的
教室早已廢棄不用
所有出現的人物和場景
甚至每一個動作都是設計好的
更過分的是早在2014年
就有幾乎一模一樣的照片斬獲過大獎
一時間,這些真偽難辨的照片
直接誤導公眾
對貧困地區的真實生活環境產生了質疑
此時此刻
是不是如鯁在喉,不知該說些什麼呢?
其實,這種對紀實攝影的作假
司空見慣
更過分者還偽造過災難現場
▲紀念二戰勝利擺拍的世界經典照《勝利之吻》
2015年
義大利攝影師Michele Crameri
一組關於幫派殺手的系列作品
一經問世就榮獲HIPA、IPA等15項國際大獎
他說這些照片皆來源於
真實的犯罪、葬禮現場
然而,經過調查
卻發現這些照片是他找朋友擺拍的
鏡頭裡的人物姓名、身份
以及故事都是為拍攝而編纂的
別人所經歷的苦難
徹底成為Michele獲得榮譽的手段
對於這樣的行為
真的值得尊重與認可嗎?
小編不想站在道德制高點去批評他人
只想儘可能地將這些
難以理解又真實存在的現象
展現給各位
與大家一起探討一下為何總有
挑戰大家底線的擺拍照片出現
為榮譽、金錢,還是藝術?
美與真之間到底該如何取捨
在接受了擺拍後
是否還有人記得
紀實攝影的本質是對客觀事物的記錄
如果擺拍是趨勢
以後是不是可以考慮專設一項
「擺拍攝影大賽」
讓紀實歸回最初的模樣
關於照片的擺拍、造假
如果你有更多想法
可文末留言,一起探討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來源:澎湃新聞
編輯:申鵬潔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