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鄧氏魚,是一種活於泥盆紀時代(距今3.6億至4.15億年前)的古生物,長約6-7米,重量可達4噸,是泥盆紀的最頂級的掠食者,遠遠凌駕於其他動物,一切能被它咬碎的動物都是它的食物;根據考古學家的研究表明,鄧氏魚在當時的海底可以說是稱霸的地位,不折不扣的海洋霸主。
第二:滄龍,是古代海生爬行動物,生活在距今約6000萬年的白堊紀晚期,滄龍它是從陸地上的崖蜥進化而來,是群肉食性海生爬行動物,它擁有巨大的頭部、強壯的顎與尖銳的牙齒,外形還類似具有鰭狀肢的鱷魚,體長可以到17.3米,體重達16噸,是中生代海洋中最大的頂級掠食者。
第三:奇蝦、別名恐蝦,是寒武紀最龐大的動物,它有一對帶柄的巨眼,頭部有一對大鰲,最恐怖的是嘴巴、直徑25釐米巨口,嘴裡擁有像齒輪一樣分布的鋒利牙齒,它的個體最大可達2米以上;科學家在奇蝦的糞便化石中發現小型帶殼動物的殘體,這說明奇蝦是寒武紀海洋中的食肉動物,是海洋世界的統治者和食物最終的消費者。
第四:霸王龍,是生存於白堊紀末期的馬斯垂克階,距今約6700萬年至6500萬年,是白堊紀—第三紀滅絕事件前最後的恐龍種群之一,還屬於暴龍科體型最大的一種;霸王龍體長估計可達13米,體重約8噸,是體型最為粗壯的食肉恐龍,擁有肉食恐龍中最大的咬合力。
第五:遠古蜈蚣蟲,是生活在石炭紀時期,距今3億年前的二疊紀時期滅絕,它的外形與現代蜈蚣類似,模樣十分可怕,體型巨大,體長可以到2.6米,是陸地上出現的首批無脊椎動物之一,幾乎沒有任何動物將它們當成盤中餐。
第六:帝鱷,生存於白堊紀早期的非洲,是曾經在地球上生活過體型最大型鱷類動物之一,是一種已經滅絕的顎類;帝顎體長8-13米,體重4-11噸,以各種史前魚類為主要食物,並且它們的嗅覺非常靈敏,在水中也能聞到獵物的氣味,再加上它那長達1.8米、布滿鋒利牙齒的巨口,就是一隻小型恐龍轉瞬間也會成為它們的口中之物。
第七:古巨蜥,是一種已滅絕的巨型巨蜥,生存在更新世的南澳州,約於4萬年前消失,甚至有可能和澳洲的原住居民生活在一起,古巨蜥是曾經存在的最大的蜥蜴,它們是一種兇猛的食肉性動物。
第八:恐怖鳥,是一類大型的肉食性的鳥類,它們生存在距今6400萬年到1萬年間,如今已全部滅絕,它可能起源於亞歐大陸到,到了美洲以後還成為了食物鏈頂端,堪稱恐龍滅絕後南美最可怕的掠食者之一,由於在美洲沒有競爭對手,所以一度進化得非常巨大,身高可達3米,體重可達400公斤,是一種不能飛行的鳥類。
第九:泰坦蟒,是一種早在近5800萬年前就已經滅絕,是已知最大的蛇類,是現代最大的蛇類,其體長達9-15米的巨蟒,重約1.135噸,生活在南美洲哥倫比亞北部的熱帶雨林,它們的食物主要是4.57米長半噸重的鈍鼻顎和3.05米的肺魚,以及當代的大型烏龜。
第十:無齒翼龍,是白堊紀晚期的翼龍類,一種飛行的爬行動物,無齒翼龍不是恐龍,它的軀幹很小,沒有尾巴,擁有一個大腦袋,視力很好,它沒有牙齒,它們喜歡吃魚、軟體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