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時代造就不同的產物。在如今生活水平不斷提檔下,大眾飼養寵物的觀念愈發普及,也帶火了一大批以寵物為主的品牌。而圍繞寵物發散的衍生產品更是數不勝數。
其實,對商業而言,利用萌寵來吸引人氣無往不利。尤其是如今的萌寵商業在近年來成長很快,不少購物中心會選擇通過合作商、品牌商進行資源互換,將很多影視作品裡的動漫形象通過變形搬到現實生活中。而通過寵物的帶動,讓消費者產生更強的消費力。
「貓咖店」引發「貓經濟」的思考
大家熟知的貓咪咖啡館(Cat cafe)是以貓咪為主題的咖啡店。在貓咪咖啡店裡,貓咪是主體,喝咖啡倒是其次,最主要的是可以享受和貓咪一起玩耍的快樂,能緩解都市人的壓力和孤獨。
據考證,「貓咪經濟學」一詞最早產生於日本,是指不管經濟多麼困難,民眾對貓及其相關產品的熱情一直保持高漲,因此無論涉及哪個領域,只要商家用對貓咪,就能吸引關注並從中獲益。
當隨著日本「單身經濟」的走俏,貓咪身價暴漲,周邊產品熱賣,能催生各種類型的不同新商機。同樣,在我國,貓咪和它們帶來的話題也越來越受到追捧。隨之火熱的是貓咪周邊產品和服務,貓咪咖啡店就是如此。
隨著如今的工作主力逐漸成為80、90後,當這樣的群體遠離故鄉,為事業打拼時,在偌大的城市,享受的是每天需要面對的空虛與寂寞。因此,寵物對於他們來說,更是一種精神的投射,與感情的寄託,情感的需求。
可在經濟、合租、時間成本等多重因素的制約下,這些80、90後的年輕人,往往無法如願。當他們只能「雲吸貓」,或者「看圖吸貓」時,貓咖店應運而生。只要花上一兩杯咖啡的錢,就可以享受擼貓帶來的快感。
有數據顯示,截止2017年,中國空巢青年已經超過5000萬,而調查顯示,這群人中,57.9%的人缺少情感寄託,41.9%的人缺少照顧與關愛。因此對貓咖店而言,可以說是大有可為。
「貓咖店」VS「普通咖啡店」
店內分布大不同
通常,與一般普通的咖啡店相比,貓咖店會設置兩個區域。一個區域是專門用來在此品嘗咖啡的,此處沒有貓;另一區域,專為貓咪們設置,客人們可在此與貓咪們同樂。而一般走進貓咪咖啡館,首先要脫鞋,隨後用洗手液為雙手消毒,防止將病菌傳給店中的貓咪。
而通過店內位置的區分,能讓消費者更方便的進行「就餐」與「吸貓」。讓消費場景顯的更大,並且更有體驗感。
額外服務大不同
有一些貓咪咖啡店會提供寄養貓咪服務。由於各種原因,很多愛貓人士沒有足夠的條件在家中養貓。於是愛人們可以把自己貓咪養在咖啡館裡,不同於寵物店的混雜環境,讓主人不在身邊時貓咪們也能得到足夠的照顧。
顯而易見,一般的咖啡店沒有這樣的服務。像是星巴克的額外服務尤為明顯,通過將咖啡店打造成社交場所,讓咖啡店不再只是去喝杯咖啡的去處,而是成了社交和談天論地的場所,得到學生和職場人的青睞。星巴克既提供了相關服務,卻又與眾不同。讓一種產品形成讓顧客們更樂意接受的體驗。
環境與衛生需求
開一家貓咖店,必須之品是貓和咖啡。但除此之外,還得有證。有寵物的食肆是拿不到某些必須執照的(例如食品衛生安全執照),這也意味著店內的環境衛生尤為重要。
再乾淨的貓咪也難以避免身上味道,貓粑粑的味道更甚。因此在貓咖店,店內通風系統的重要性可想而知。此外,貓咪自身的免疫也要提前做好準備,這樣的餐飲比一般的餐飲要求更高。
根據《2017年中國寵物行業白皮書》的數據顯示,中國寵物行業規模在2017年達到 1340億元,行業增速保持在 30.9% 的水平。國內寵物市場自2010年開始迅猛發展,以每年保持30-50%的複合增長率,至2016年底整個市場達到了1200億人民幣的市場規模,預計到2020年中國寵物行業市場規模將突破2000億元人民幣。
在這個由小動物組成的的千億級大市場中,讓寵物經濟的發展甚是喜人。並且,在當下這個可支配收入和閒暇時間增加的大背景下,人們對寵物的興趣愈加濃厚,市場上也開始呈現當下這樣的一個充滿生機並提供與動物有關的商品和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