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蟑螂先生」馴蟲記:他準備養40億隻蟑螂,每天吃200噸垃圾,「為...

2020-12-04 中國經濟網

在他的眼裡,蟑螂不是害蟲,而是工具和產品。他說,人類歷史上大規模利用昆蟲有兩次,一次是桑蠶、一次是蜜蜂,第三次應該就是蟑螂了

李延榮在觀察養殖的美國大蠊蟑螂品種。本文照片均為本報記者朱崢攝

俗稱「小強」的蟑螂,讓很多人覺得噁心,甚至避之不及。但在濟南人李延榮眼中,它們是渾身皆寶的「金蟲」。

「它們不僅能處理餐廚垃圾,還能變身高蛋白飼料,賣個好價錢。未來,它們或許還能在減少抗生素使用、減肥、美容美白等方面,為人類造福。」李延榮說。

「我在衛生間養的蟑螂,中國的八大菜系它們全都吃過」

55歲的李延榮經歷頗為豐富。他當過公務員、搞過科研、做過銷售,還做過廢品回收的生意。他還曾是一家醫藥公司的老總,帶著300多人的團隊搞藥物研發。

李延榮與蟑螂的故事,要從2009年說起。當時,他無意中看到女兒正在看一部講述蟑螂的電影,很快被影片吸引住了。

「電影說蟑螂生命力頑強,進化很完美,不吃不喝都能活好幾十天,是地球上最古老的生物。」李延榮說。電影說人類仿生學還在跟蟑螂學習、蟑螂能在太空繁殖,徹底顛覆了李延榮的認知。

上世紀90年代,他住在濟南一所醫院附近,那裡蟑螂特別多。「知道這是害蟲,見了就踩死。沒想到竟然還這麼好!」

李延榮在查看車間內蟑螂生長。(攝於8月22日)

「既然這種生物這麼強大,一定大有用處。」於是,李延榮讓女兒幫他查閱資料,看看蟑螂到底還能有什麼「本事」。一查嚇一跳。《本草綱目》裡記載,蟑螂可入藥,主治瘀血,症堅,寒熱,下氣,利血脈。另外,《神農本草經》裡也有關於蟑螂入藥的記載。

這徹底讓李延榮折服。原來讓人噁心的「小強」還這麼強大。那時,各級部門正在大力打擊地溝油、泔水豬。李延榮的公司每天有300多人在餐廳吃飯,會產生大量的餐廚垃圾。大量餐廚垃圾倒在哪裡,成為李延榮的困擾。

既然「小強」這麼厲害,它吃不吃餐廚垃圾?李延榮打起了蟑螂的主意。於是,他和女兒開始了實驗——他們在自家衛生間裡放了5個大玻璃罈子,裡面放上蟑螂,上面用網封住。

一開始,他試著把公司泔水桶裡的餐廚垃圾弄來一些給蟑螂吃,發現吃得很乾淨。這讓他覺得,公司的餐廚垃圾似乎有著落了。

考慮到濟南地處山東省,公司做的飯菜是魯菜口味,麻辣、酸味的相對較少,李延榮又擔心,「蟑螂會不會挑食,油膩的、辣的就不吃了呢?」

於是,他跑去川菜館打包了一大份毛血旺,回家倒入玻璃罈子。後來他驚奇地發現,蟑螂同樣把它們吃完了。再後來,他用了能想到的各種味道試驗,又把菜捂臭餵它,發現「小強」來者不拒,通通吃光。李延榮說,「我養的蟑螂,中國的八大菜系它們全都吃過。什麼味道都能接受,一點兒都不挑食。」

試驗雖然成功了,但遭到了他愛人的極力反對。「怎麼能在自家養蟑螂?要養就出去,別在家裡!」於是,李延榮走出家門,開始尋找養蟑螂的地方。

從蟑螂體內提取的天然抗菌肽。(攝於8月23日)

「我現在有8億隻幼蟲,每天吃2噸垃圾,長大成蟲後每天能吃40噸」

在山東省濟南市章丘區南部的一座小山坡上有一個小院子,上面掛著章丘區餐廚垃圾處理中心的牌子。這就是李延榮和他的團隊最開始大規模養蟑螂的地方。

其實,為處理餐廚垃圾,他還嘗試養過黃粉蟲、蠅蛆、蚯蚓。相比之下,黃粉蟲成本太高,蠅蛆冬天無法生存,蚯蚓成長周期長。最終,他選定了蟑螂。

在李延榮之前,國內已有人在養蟑螂。他專門去弄回一些蟲卵,自己回來孵化,開始了規模養殖之路。

李延榮養的蟑螂名為美洲大蠊,個頭比普通蟑螂稍大。一開始在山上建廠房的時候,不僅工人不好招聘,而且招來的工人也不相信蟑螂能處理餐廚垃圾。「這小蟲子能吃多少?」「能行嗎?」等質疑聲,一直伴隨著他。

後來,他和工人們發現,公司餐廳的垃圾根本不夠用。於是他們開始收集濟南章丘區飯店裡的餐廚垃圾給「小強」吃。

山上的工人餵蟑螂的工具從小勺子變成大勺子,後來又改為盆、桶。沒多久,人工餵養根本餵不飽它們,直接改成了機器。李延榮說,「小強」太能吃,一天吃6次,每天吃相當於體重5%的餐廚垃圾。

2011年,當李延榮得知章丘每天產生40噸餐廚垃圾,大部分只能使用填埋方式處理、嚴重危害環境的時候,他果斷放棄高薪,帶領團隊重新創業,專注蟑螂養殖,開始了與「螂」共舞的日子。

他說,我們是「負成本企業」,不僅不用自己買原材料,而且用的餐廚垃圾多了,政府給的補貼也多。

工作人員在培育車間內定期更換卵鞘溫床。(攝於8月22日)

2017年,新華每日電訊記者曾到訪他最初規模養殖蟑螂的地方。在一間試養廠房裡,循著手電的亮光,記者看到密密麻麻的隔板縫隙中擠滿蟑螂,還有烏泱泱一大片正在一堆黃色的糊狀物上爬來爬去。有的已掉下來,落入隔板下面的凹槽裡。

如今,隨著規模的不斷擴大,原來山上的廠房已無法滿足需要。在章丘北部的寧埠鎮,李延榮新的蟑螂養殖基地正在火熱建設中。

在這裡,從餐館、食堂等地方收集來的餐廚垃圾,包括泔水、廢油等,會經過自動分揀裝置,將其中夾雜的玻璃、鐵等雜物挑選出來。剩下的有機質垃圾包括餐巾紙等,將會被工作人員用機器粉碎後打成糊狀,沿著輸送管道運輸到蟑螂飼養室,最終被蟑螂全部吃掉,整個過程自動化操作,無須人工餵食。李延榮說,通風、投餵、清掃、烘乾消毒等設備全部自動化控制,無須工作人員直接參與。「我現在有8億隻幼蟲,每天吃2噸垃圾,長大成蟲後每天能吃40噸。」

根據計劃,新廠竣工後,可養殖2000噸、20億隻蟑螂,每天可吃掉100噸餐廚垃圾。指著正在施工的一片廠房,李延榮說,到2019年,這裡還將建成另外兩個車間,養殖規模可以達到40億隻,一天可以消化200多噸,相當於濟南全市一天產生餐廚垃圾的三分之一。如今,他的蟑螂處理餐廚垃圾項目已獲得政府支持,希望能向全國推廣。

全自動養殖間,採用水簾防逃逸等多項措施保障安全。(攝於8月22日)

如果幾億隻蟑螂不小心跑出來,是否會釀成「生物災害」?

李延榮自己有一個研發團隊,參考國內外關於蟑螂的試驗和論文文獻,所有文獻都用試驗來驗證。

李延榮說,我們更相信實驗,文獻說蟑螂7天產一個卵,但我們經過觀察研究發現,實際上是從出生後的3個半月開始,兩天就產卵一次。

現在,李延榮已經成為蟑螂專家,從它的生活習性到作用價值,都了如指掌。

他說,蟑螂從出生後的3個半月就開始產卵,兩天產一次,一直到死。每個卵能孵化出16隻,母的比公的略多。每年30倍的速度增長數量。「繁殖能力強,果然名不虛傳。」雄性活8個月,雌性活11個月,平均壽命10個月。從幼蟲到成蟲,它的體重能增長170多倍。

蟑螂的一生一直都在吃。幼蟲時公蟑螂吃得多,等長大成蟲後就是母的比公的吃得多。蟑螂活到8個月左右就開始死亡,而且他觀察研究發現,吃得越多死得越早,越大越胖的越容易死。「和人一樣,吃太多,體型太胖了不好。」他開玩笑說。

科研團隊在進行蟑螂生物鏈產品無菌實驗,探索發現蟑螂更多利用價值。(攝於8月23日)

蟑螂生命力非常強,掉腿、掉胳膊,甚至肚子斷了,經過蛻皮後還能再生。很多人聽說他養了幾億隻蟑螂,都很關心一個問題:如果這些蟑螂不小心跑出來,是否會釀成「生物災害」?

為了防止蟑螂逃跑,李延榮想過許多辦法,做過許多實驗。一開始餵養的時候,他發現投料口旁邊的木頭才沒幾天就被吃光了。於是,他用磚頭砌牆,把縫隙用水泥灌注,但過了一段時間,磚頭被咬碎了,水泥還在。

後來他又嘗試過用厚塑料、玻璃、泥土等各種材料製作防逃跑障礙,最終選擇了水泥和玻璃。李延榮說,「蟑螂真是不挑食,磚頭、木頭、防爆膠都不放過。」

在他的新養殖基地裡,除了水泥,還將再設置兩重防逃跑障礙。密閉的廠房裡除了通風口外,只有一個大門,門口將設置有一個水簾,水簾下有養魚池。李延榮說,「即使蟑螂從廠房裡的密閉小隔間裡跑出來,到門口也會被水簾衝到池子裡,被魚吃掉。」

圍繞廠房一周還有一圈水溝,裡面同樣是養魚。這是第三道「護城河」防線。水泥牢籠、水簾把門、用魚看家護院,三道關確保蟑螂逃不出去。

這裡養殖的蟑螂已複製過很多代,常年生活在高溫、高溼、黑暗的密閉環境裡,過著飯來張口的生活,已經被「慣壞」。李延榮說,即使它們跑出去,也很難存活。「10度的氣溫它就不動了,5度就能把它凍死,見光2小時它就死了。」

聽說蟑螂攜帶病菌,李延榮查閱了大量資料發現,歷史上,老鼠造成過鼠疫,給人類帶來災難,但國內外沒有記載因為蟑螂攜帶病菌讓人遭災的案例。

他說,動物一般都會攜帶病菌,狗可以攜帶狂犬病毒,人卻喜歡養它做寵物。蟑螂遇到什麼病菌就會攜帶什麼病菌,但它是食腐性的昆蟲,對付腐敗有機質是它的強項,經過體內酶的分解,這些毒素不會存留在體內,它本身也不會因此而發病。

蟑螂蟲體是優質的昆蟲蛋白飼料,試驗餵養的家禽具有無抗生素、體脂率低的優點。(攝於8月23日)

蟑螂粉粗蛋白含量超過71%,有些指標還優於國家飼料標準

了解到蟑螂這麼強大、斷腿可再生、攜帶病菌自身卻不感染病菌後,又受女兒看的影片和《本草綱目》記載的觸動,李延榮想從蟑螂身上獲取更大的利用價值。

有一天,他找到一篇科技論文,裡面說,蟑螂粉能提高肉雞的免疫功能和抗氧化能力。於是他和他的團隊就在山上的小院子裡養了好多雞。一部分雞吃添加磨碎後的蟑螂的飼料,一部分不吃,在同樣的環境下養殖。

一段時間後,李延榮發現,吃蟑螂粉的雞不僅體格更健壯,下的雞蛋殼還比一般的雞蛋殼更硬,而且蛋黃不容易散。這讓他格外興奮,又找來許多這方面的論文,根據文章內容做對照試驗,一一驗證蟑螂的各種用途。

在山上的小院子裡,新華每日電訊記者看到用蟑螂粉餵養的雞毛色黑紅髮亮。有幾隻正在打架,打鬥過程中,其中一隻後撤一步,跳上了身後一米多高的矮牆。李延榮說,「這些雞骨骼健壯,特別硬,比一般的雞活力更旺盛。」

為保證蟑螂粉的安全性,他們把收集起來的蟑螂先滅菌1小時,再經過300度高溫烘乾3小時。他說,經過權威機構檢測,這種蟑螂粉符合國家飼料添加規定的各種指標要求,有的指標還優於國家標準。後來,他們又經過國家權威機構論證、檢測,不僅認可用蟑螂處理餐廚垃圾的方式,還獲得了40多項專利。

有了這些研究和認可,李延榮開始商業化利用蟑螂。他記得有一篇論文說,這種蟑螂粉可作為動物蛋白添加劑,可代替畜禽日糧中的魚粉,替代抗生素添加劑,實現綠色養殖。這讓他發現了巨大商機。

經過查閱資料,李延榮發現國內蛋白飼料添加劑需求量大,且大都依賴進口。於是,他將烘乾粉碎後的蟑螂粉送到專業機構檢測發現,它的粗蛋白含量超過71%,比市面上一般的動物蛋白添加劑的蛋白含量還高,且符合原農業部公布的飼料原料目錄。

於是,他養殖的蟑螂不僅可以處理餐廚垃圾賺政府補貼,還可以作為蛋白飼料添加劑出售,賣個好價錢。2017年,已有多家國內知名飼料廠慕名而來,要跟他合作。

在李延榮的養殖基地裡,「小強」的攀爬能力很強,因為抓不住隔板的就會落入凹槽裡,被刮板收集出去,等待它們的是被活活烘乾、粉碎,成為蛋白飼料。

在這裡,養殖場房通過管道與烘乾機連接。死去的和爬不上去的蟑螂、蟲卵以及蟑螂糞便等都掉入凹槽內,通過刮板自動收集到機器內,通過自動分揀,滅菌消毒等工序,把蟑螂烘乾。

李延榮說,刮板每4個小時自動搜集一次。爬不上去的「小強」就被淘汰了,活下來的都是攀爬高手。據他說,分揀出來的蟑螂糞便是很好的肥料,可以用來種菜、養花,蟲卵用來孵化小蟑螂。達到一定規模後,若想控制蟑螂繁殖,就把蟲卵和蟑螂一起烘乾粉碎。

在新的養殖基地裡,他利用蟑螂又將達到新高度。新建的廠房像溫室大棚一樣,但分上下兩層。李延榮說,一平方米的蟑螂散發的生物熱量相當於500瓦的電爐子,家用城市供熱每平方米才70瓦。「這麼多隻蟑螂,下層室內溫度保持在34度。通過樓板,傳導到上層可達到27度。將來,底下養蟑螂,上面種菜。」

可收集蟑螂熱量進行無土栽培的全自動養殖間。(航拍照片)(攝於8月22日)

在他的眼裡,蟑螂不是害蟲,而是工具和產品。他說,人類歷史上大規模利用昆蟲有兩次,一次是桑蠶、一次是蜜蜂,第三次應該就是蟑螂了。

通過這麼多年的養殖、研究,他們又發現蟑螂可以降低動物脂肪率,現在正探索在減脂產品、美容化妝等方面的商業利用價值。

「人們對蟑螂有一定程度的誤解,只要巧妙利用,害蟲也會變益蟲。」

相關焦點

  • 「蟑螂先生」馴蟲記
    大量餐廚垃圾倒在哪裡,成為李延榮的困擾。  既然「小強」這麼厲害,它吃不吃餐廚垃圾?李延榮打起了蟑螂的主意。於是,他和女兒開始了實驗——他們在自家衛生間裡放了5個大玻璃罈子,裡面放上蟑螂,上面用網封住。  一開始,他試著把公司泔水桶裡的餐廚垃圾弄來一些給蟑螂吃,發現吃得很乾淨。這讓他覺得,公司的餐廚垃圾似乎有著落了。
  • 【圖片故事】「蟑螂先生」馴蟲記
    這是可收集蟑螂熱量進行無土栽培的全自動養殖間(8月22日無人機拍攝)。蟑螂,這種很多人避之不及的昆蟲在濟南章丘人李延榮眼中卻是渾身是寶的「金蟲」。2011年,時任醫藥公司總經理的李延榮得知章丘每天產生40噸餐廚垃圾,大部分只能使用填埋方式處理,危害環境。於是他產生了利用蟑螂處理餐廚垃圾的想法,並買來魚缸在家中養起蟑螂搞起試驗。通過一系列試驗,李延榮發現蟑螂不挑食,什麼都吃。隨著試驗的逐步深入,李延榮帶領團隊重新創業,一心一意搞起了蟑螂養殖。
  • 中國最恐怖工廠:養10億隻蟑螂,每天餵50噸飯,政府還給它補貼!
    很快,各種北方人被南方蟑螂嚇尿的段子,又該重出江湖了。不過,有個山東大漢,為北方爺們找回了場子。他的生活裡,從沒「怕蟑螂」這一說。不僅如此,他還養了10億隻蟑螂!但「蟑螂工廠」的主人,就不擔心這問題。今年初,他還新建了兩個廠房,準備養40億隻蟑螂....
  • 奮鬥者的故事|他養了3億隻蟑螂,日食15噸餐廚垃圾
    「蟑螂是害蟲?!哈哈……我養了3億多隻,還嫌少呢。」談起「臭名昭著」的蟑螂,濟南市章丘區的李延榮有著非同常人的見解,甚至將蟑螂奉若神明。   「蟑螂先生?自然界最接近完美的生物?」
  • 山東這個地方養3億隻蟑螂:每天可「吃掉」15噸餐廚垃圾
    在濟南市章丘區西南部的一片田野裡,隱藏著一座佔地90畝的方形建築,建築裡有著一群特殊住客——3億隻美國大蠊品種的蟑螂。這裡就是章丘市餐廚垃圾處理中心,3億隻蟑螂每天可吃掉15噸餐廚垃圾,開創了國內生活垃圾處理新模式。
  • 世界最大蟑螂廠,養10億隻蟑螂,每天消滅50噸垃圾,就在中國
    如今生活在城市裡的人們可能天不怕地不怕,卻會被小小的蟲子嚇得魂飛魄散,其中最讓人頭疼的一種莫過於蟑螂了,甚至有一種說法叫做如果你看到了一隻蟑螂,其實看到的是一個家族。蟑螂的生活和繁殖能力的確讓人十分頭疼,不過北方人可能還感受不深,畢竟這裡的環境只能養出德國姬蠊這種蟑螂界的小矮子。
  • 吃貨小強:3億隻蟑螂每天「吃掉」15噸餐廚垃圾
    齊魯晚報7月18日訊 在章丘西南部的一片田野裡,隱藏著一座佔地90畝的方形建築,建築裡有著一群特殊住客——3億隻美國大蠊品種的蟑螂。這裡就是章丘市餐廚垃圾處理中心,3億隻蟑螂每天可吃掉15噸餐廚垃圾,開創了國內生活垃圾處理新模式。
  • 男子辭職養3億隻蟑螂 每天能處理15噸餐廚垃圾
    「打不死的小強」「四害之一」……蟑螂留給人們的印象一直甚為負面。在山東章丘,有人卻將它視為寶貝,一養就是3億隻。這3億隻蟑螂每天將該地四分之一的餐廚垃圾吃進腹中,實現餐廚垃圾處理零汙染。圖為章丘區餐廚垃圾處理中心內所養殖的美洲大蠊。
  • 章丘用蟑螂吃垃圾:每天吃掉15噸 衛生種群控制存疑
    來源:新京報章丘用蟑螂吃垃圾 衛生種群控制存疑3億隻「美洲大蠊」蟑螂每天吃掉15噸廚餘垃圾,網友擔心蟑螂成災,專家質疑種群控制與公共衛生問題工人在孵化室進行蟑螂卵鞘孵化。受訪者供圖蟑螂是人們公認的害蟲之一,近日,山東濟南市章丘區餐廚垃圾處理中心利用「蟑螂吃掉垃圾」的生物無害化處理垃圾的方式引發熱議。
  • 引進3億隻美國大蟑螂每天吃掉15噸餐廚垃圾 有想法!蟑螂出逃咋辦?
    北極星固廢網訊:蟑螂是人們公認的害蟲之一,但是有人卻能「變害為寶」。近日,利用「蟑螂吃掉廚餘垃圾」的生物無害化處理垃圾的方式引發了人們的熱議……3億隻美國蟑螂每天吃掉15噸餐廚垃圾在濟南章丘西南部的一片田野裡,有一座佔地90畝的方形建築 , 這裡就是章丘餐廚垃圾處理中心,裡面還住著一群特殊住客 ——3億隻美國大蠊蟑螂。
  • 中國小夥養了3億隻蟑螂,一天吃掉15噸垃圾,你還忍心打蟑螂嗎?
    除了蚊子外,蟑螂是最討厭的動物了,經常出沒在各個角落,滅都滅不完,所以也被稱為「打不死的小強」。可是在別人看來沒有什麼用處的蟑螂,在一位中國小夥眼裡卻是寶貝,蟑螂這麼噁心,到底有什麼用處呢?要知道,人類每天都會產生很多垃圾,尤其是吃的,於是李延榮在山東濟南的開設一座廚餘處理中心,但是他聘請的員工不是人,而是3億隻蟑螂。這麼多的蟑螂光想想都覺得嚇人,他用3億隻蟑螂來做什麼呢?
  • 10億蟑螂吃大餐住豪宅,每天消化幾十噸餐廚垃圾,連細菌都不放過
    「本文章已經通過區塊鏈技術進行版權認證,禁止任何形式的改編轉載抄襲,違者追究法律責任」蟑螂是大家耳熟能詳的一種昆蟲,幾乎在每家每戶都會看見幾隻。而很多人看見蟑螂後也是「驚天動地」,因為蟑螂速度很快而且會飛,所以很多人特別害怕它,一看見就會大吼大叫,就連很多北方的漢子來到南方看到蟑螂都會被嚇一跳。蟑螂已經在地球上生存3億年了,因其生命力頑強,被稱為「打不死的小強」,就連恐龍都滅絕了,蟑螂也還存在。在人們看來,蟑螂只有危害,但是在章丘,蟑螂卻發揮了極大的作用。這10億蟑螂吃大餐住豪宅,每天能消化幾十噸餐廚垃圾,甚至連細菌都不放過!
  • 山東男子養十億蟑螂,「住豪宅吃大餐」,每天消化50噸餐廚垃圾
    現在,在濟南市章丘區餐廚垃圾處理中心,蟑螂正打著一場名譽翻身仗。在這裡,一種名叫美洲大蠊的蟑螂每隻每天要吃掉自己體重5%的餐廚垃圾,10億隻蟑螂靠著自己的看家本領——「吃」,每天能消化章丘區50噸的餐廚垃圾。
  • 他養10億隻蟑螂吃餐餘垃圾:投入幾千萬,還能用來治病和美容
    蟑螂,一個人聽到就會頭皮發麻的名字,相信這樣的感覺不止小編一個人~蟑螂的生命力是非常的頑強的,是在4億年前就存在的微小生物,在人們眼裡,蟑螂一直是人們厭惡的害蟲,現如今,蟑螂竟然成為了最受人們歡迎的小可愛!
  • 繁育蟑螂吃垃圾 章丘咋想的?
    據介紹,目前中心飼養了300噸,共3億隻「美洲大蠊」蟑螂,每天共計可吃掉15噸餐廚垃圾。對此,有專家表示,目前蟑螂的人工養殖和可控性仍是新課題。蟑螂會傳播病原體,從公共衛生的角度來講,該項技術是否能保證蟑螂不逃離可控區域依然存疑。    眾所周知,蟑螂同老鼠、蒼蠅、蚊子被公認為害蟲,尤其是蟑螂,更位居世界「四大害蟲」之首。
  • 餐廚垃圾怎麼辦?可以養蟑螂吃掉啊
    IT之家7月19日消息 在濟南市,有著這麼一座特殊的餐廚垃圾處理中心,它是一座方形建築,佔地面積約為90畝,位於章丘區西南部的一片田野裡。與其他焚燒、填埋垃圾處理中心不同,這裡養著大約3億隻美國大蠊品種的蟑螂,這些蟑螂,便是餐廚垃圾的處理「工人」。
  • 男子放棄高薪工作,用八大菜系飼養蟑螂,如今每年憑此收入上億
    但其實在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中,就有記載蟑螂:「蜚蠊今通稱蟑螂,蘇州民間用以治小兒因缺乳而引起的形瘦神疲、腹脹洩瀉等症。」不過,今天文章的主人公,他不但不怕蟑螂,而且還養蟑螂,不但養蟑螂,而且一養便養了8億隻!如此龐大的數量,難道他也要學李時珍拿蟑螂入藥,不然蟑螂身上還能撈金不成?
  • 10億蟑螂大軍,吃掉你的餐廚垃圾
    現在,在濟南市章丘區餐廚垃圾處理中心,蟑螂正打著一場名譽翻身仗。在這裡,一種名叫美洲大蠊的蟑螂每隻每天要吃掉自己體重5%的餐廚垃圾,10億隻蟑螂靠著自己的看家本領——「吃」,每天能消化章丘區50噸的餐廚垃圾。
  • 有人專門養3億隻蟑螂!目的你肯定想不到…
    「打不死的小強」「四害之一」……蟑螂留給人們的印象一直甚為負面。在山東章丘,有人卻將它視為寶貝,一養就是3億隻。這3億隻蟑螂每天將該地四分之一的餐廚垃圾吃進腹中,實現餐廚垃圾處理零汙染。「美洲大蠊」1隻重約1克,每隻每天能吃自身重量5%的垃圾,中心現有300噸蟑螂,約為3億隻,一天共能處理近15噸垃圾。
  • 四川"全球最大蟑螂基地":60億蟑螂每天吃10噸口糧
    (原標題:探秘全球最大蟑螂養殖基地 60億隻蟑螂每天要吃10噸定製口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