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民國學者主張廢除漢字始末,中華文化竟差點兒斷代!

2021-01-09 趣觀歷史

我們閱盡鉛華,只為呈現不一樣的歷史。歡迎您關注我們,為您帶來新視角新體驗。

各位朋友晚上好!在很早之前子淵和大家聊過韓國、越南廢除漢字的歷史,今天就和大家介紹下曾經發生在華夏大地的「漢字廢除運動」。如果不是這一運動未深入民間,或許我們已經徹底告別了漢字,實在是令人後怕不已。

▲殘存於越南寺廟的漢字

在民國初年,一些學者認為漢字「難讀難寫」的弊端嚴重阻礙了全民教育普及和知識傳播,因此提出進行「中文改革運動」,大幅降低學習中文的難度,一些人乾脆鼓吹徹底廢除漢字以便與世界接軌。在筆者看來,後一種看法實在是有些過於激進。

▲切音字書籍

客觀說來,漢字的讀寫難度與文化傳播的便捷性、普及性需求的矛盾長期存在。早在甲午戰爭之前,一些支持變法圖強的知識分子認識到了教育普及的重要性,而複雜的漢字令普通百姓頭疼不已。於是王照等人掀起了「切音字運動」,他們參照漢字和速記符號設計了一系列筆畫式字母來替代漢字,但傳播範圍並不大,且於1910年被攝政王載灃宣布廢除。

▲攝政王愛新覺羅載灃

到了民國,這個問題再次被學者和文人們提起,他們在虛心向外國學習的時候對拼音文字的重要性有了深刻認識,認為其對於推行全民教育和進一步提高國民素質有著不可替代的優勢,因此公開主張採用字母拼音。陳獨秀、胡適等眾多知名學者都對用羅馬字(即拉丁字母)拼寫漢語的提議表示贊同,文學家錢玄同、歷史學家傅斯年和魯迅先生更是主張漢字應當被拼音文字絕對替代,「國語羅馬字運動」遂逐漸興起。

▲傅斯年與胡適合影

魯迅先生曾在文章中說:

漢字不滅,中國必亡。因為漢字的艱深,使全中國大多數的人民,永遠和前進的文化隔離,中國的人民,決不會聰明起來,理解自身所遭受的壓榨,理解整個民族的危機。我是自身受漢字苦痛很深的一個人,因此我堅決主張以新文字來替代這種障礙大眾進步的漢字。

▲魯迅先生油畫像

經過政府官員與學者們的反覆討論協商,國語羅馬字的拼寫規則最終出爐,並由蔡元培在1928年9月予以公布。該條例詳細規定了各種情況下的拼寫組合方案,其中一些拼寫影響至今,比如「清華」的英文為Tsinghua,北京大學的「北京」二字的英文是Peking,蘇州大學的「蘇州」則仍譯作SooChow,以及眾多海外華人的譯名。

▲蔡元培先生像

更讓國內學者高興的是,大力推行「拉丁化字母改革運動」的土耳其頒布了《新文字法》,這對其他推行羅馬字的國家顯然有著莫大的鼓舞作用。然而這種拼寫方式只是文人們的一廂情願,並沒有真正融入普通百姓的生活,最後在悄無聲息中走向低潮。

▲《蘭亭集序》局部

漢字之所以能在這樣的空前危機中不被淘汰,固然和其具有的堅忍生命力有關,但我們仍應重視漢字在數字時代所面臨的新危機。漢字乃是象形表意的文字結構,而書寫習慣的改變使得大多數人選擇了拼音輸入法,這在一定程度上會使得漢字記憶拼音化,「提筆忘字」的現象也將會越來越普遍,「拯救漢字運動」開始在民間興起。

相關焦點

  • 魯迅提議廢除漢字,羅素卻說:漢字雖有三大缺陷,也有一顯著優點
    這既得益於華夏先民創造的文化繁盛,需要漢字作為載體傳承,也得益於漢字本身結構嚴謹、表述精密,更重要的是,中華文明歷經幾千年都沒有消亡,漢字怎麼可能消失呢?傳統文化的載體——漢字也受到了衝擊。魯迅、錢玄同、胡適、劉半農、蔡元培等人都提出過「廢除漢字」的理念設想,魯迅比較激進,直接說: 「漢字和大眾是勢不兩立的。」 「漢字不死,中國必亡!」 當時的新文化學者覺得,中國落後是因為傳統文化落後,而要改變傳統,就必須先從廢除漢字開始。
  • 第一個廢除漢字的東方發達國家,如今後悔了,民眾吵著要恢復
    如果深入研究的話,就會發現這一切都跟韓國這個發達國家曾經掀起的廢除漢字浪潮有著密切的關係。 一、廢除漢字 秦漢時期,中國文化遠遠領先於世界。於是,不同種族不同地區的人,在與我國交流的過程中,紛紛將漢字引入作為本國文字使用。
  • 專家建議廢除漢字,一學者寫2篇奇文,從頭至尾一個讀音,真妙
    我國歷史文化能發展至今,多虧了漢字在其中的紐帶作用,光有語言還不夠,更需要有漢字符號,將它們保存下來,方便後世之人所研究。漫長的歷史中,我們的漢字也是經過重重的演變,才成為現在的簡化漢字。在我們的遠古時代,人們就已經意識到符號代表的作用,經過考古學者的考察,也發現了最早的文字甲骨文。
  • 瞿秋白主張廢除漢字,趙元任寫96字奇文反對,全文只有一個讀音
    但其實在民國時期,很多的國人學漢字也像現在這些外國人一樣困難,因為當時的漢文都採用繁體字並且沒有拼音輔助,只有經過私塾或者學校系統性的長時間學習才能完全掌握漢字的使用。也正是因為這個語音,漢字差點被廢除。 清末民初的時候人民飽受外國列強的欺壓,很多的進步人士都紛紛尋找國家的出路。
  • 最早廢除漢字的東方國家,現在後悔了,吵著要恢復
    我們知道越南那是我國的鄰國,也是深受中華文化影響的國家,尤其是被古代王朝統治一千多年,所以整個越南母體文化就是儒學和漢字。而且越南還以儒學和漢字為驕傲,此後一直在不斷學習,漢字也成為越南的通用文字,母體文字。
  • 專家學者要廢除漢字,此人寫兩篇千古奇文反駁,全文只有一個讀音
    中國的漢字博大精深,經過幾千年的演化,每一個字都含義深刻。從甲骨文到金文再到如今大家熟悉的簡體字,漢字經過很多次變化,它不僅僅是語言的表達和留存方式,更是蘊含著中國偉大的哲學思想。然而到了近代,有一些專家學者站出來,說要廢除漢字,其本意是讓漢字的學習更簡單,但方式卻用錯了。
  • 魯迅先生曾極力主張廢漢字改拼音文字,知道背後苦衷後,讓人敬佩
    漢字真的很奇特。如今全世界234個國家和組織,有233個國家和組織使用的拼音文字。唯有中國使用的文字是象形文字。五四運動之後,有許多的學者主張中國放棄象形文字,轉而使用拼音文字。其中有此種主張者就有魯迅先生。今天,大多數人對這樣的主張都會感到莫名其妙,甚至感到荒謬。
  • 越南「廢除漢字」已有74年,如今用越南語寫春聯讓國人不忍直視
    參考資料:《越南漢字興衰史述略》、《全唐文》、《 白雲春海賦》早在幾千年前,中國文化就對世界產生了一定的影響。當時,中國的周邊國家受到了很大的影響,包括日本、朝鮮、韓國等,這些我們都很熟悉。
  • 民國初曾有人提"廢滅漢字" 傅斯年主張用拼音替代
    央視《漢字聽寫大會》成人聽寫團的正確率僅為8%,而現實生活中,一則「大學生手寫400字簡歷24個錯字」的新聞也讓不少人想到自己提筆忘字的尷尬經歷。數位化時代,人們長期使用鍵盤打字,很少有機會一筆一畫書寫中文,這些年來,「漢字危機」、全民患上「失寫症」的話題屢屢被提及,提筆忘字、頻寫錯別字,正成為令人憂心的文化現象。
  • 漢字拉丁化運動,漢字拼音化運動,漢字歷史上多次差點被廢除
    說起漢字拉丁化(拼音),這個事情最初是西方基督傳教士跑到中國傳教時,因為不懂中文,不好傳教,所以對對漢字注音,就像我們之前學習單詞用中文注音一樣。傳教士的這個行為並沒有引起大家的在意,最多是對漢字音韻有點啟發,但是這可以說是漢字拼音化的根。
  • 韓國和越南廢除漢字後,為何又吵著要恢復?原因讓他們很無奈
    古代漢字文化圈內的國家,目前像日本還保留一定的漢字數量,而韓國和越南則徹底廢除漢字,創造了屬於他們自己的表音文字。這無可厚非,畢竟作為一個現代化國家,不像古代那樣屬於中國附屬國,民族自尊心也越來越強,一直用著別國的文字也不是個事。
  • 走出兩個誤區,講好漢字故事
    並非只有外國人才持有「漢字落後論」的論調。五四新文化運動在反思中國積貧積弱、國運衰微的根源時,有人深感「國勢積弱由於教育落後,教育落後由於漢字繁難」,把批判的靶子直指方塊漢字。在此背景下,羅馬拼音字被一些學者看作是可以創製漢語字母、替代漢字書寫的模板文字,一大批知識界精英都提出了非常激進的廢除漢字的主張。
  • 魯迅:拼音化文字取代漢字迫在眉睫,一專家寫出千古奇文啪啪打臉
    漢字和文言文,是中國特有的文字和體裁,尤其是漢字,它博大精深,有著源遠流長的演變歷史,人們用它記錄著幾千年燦爛輝煌的中華文明。回顧漢字的發展和變革歷程,有一件歷史大事就不得不說起,那就是發生於20世紀初(1915)的,由陳獨秀、李大釗、胡適、魯迅等人發起的「新文化」運動。新文化運動中,其中有一條叫做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提倡白話文,反對文言文。
  • 越南廢除漢字學羅馬拼音,導致國內文化斷層,後人看不懂族譜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從上古時期的人類開蒙,到如今社會的高速發展,中國的文化像是一條綿延不息的大河,始終在歷史的更迭中不斷傳承,而文字,作為文化的載體,也隨著社會的變革而不斷發展。中國的漢字在幾千年的歲月的衝刷中得到了完美的蛻變,從最初的象形字,到後來的大篆、小篆、隸書、楷書,漢字始終在傳承中發展。
  • 有個漢字,2個、3個、4個它都能組成新字,連一起是成語,這是何字?
    ——《尚書》 關於漢字的爭端,自民國以來從未停止。 漢字是我國使用人數最多,最具代表性的文字,自殷商時期出現甲骨文後,至今已經經歷了三千多年的演變,可以說漢字是中華民族的最重要的標誌與代表之一。
  • 100多年前越南廢除了漢字,現在尷尬了,民眾吵著要恢復
    在古代中國,五千年的文明也創造了非常燦爛的文化,尤其是漢字和儒學,廣泛傳播到周邊國家,如日本、朝鮮、越南等。而近代以來,有些國家開始強行廢除漢字,比如說越南,100多年前漢字被廢除,現在尷尬了,民眾吵著要恢復。越南古代稱安南,在秦始皇統一天下後,也納入到中原版圖,設置了郡縣。
  • 70年前,越南廢除使用數千年的漢字,改用羅馬拼音,後來怎樣?
    廢除漢字的越南,全民學習羅馬拼音,到底會有什麼樣的後果呢?中國的藩屬國中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極其強大的存在,在明朝以前,它一直用自己強大的實力與及其優秀的文化影響著中國周邊乃至整個東亞。作為中國的藩屬國,越南由於經濟以及政治的落後,所以他們在各個方面都以中國作為學習的模板,學習中國的漢字、官制、建築等等,用先進的中華文化裝點自己貧窮落後的國家,然後在這個基礎之上編寫著自己的歷史,塑造著屬於自己的傳統文化。可能也就是這樣的一直順風順水的發展,讓他們也產生了一種錯覺,一種自己也很優秀的錯覺。
  • 領略漢字魅力,傳承中華文化——清水河縣第一中學榮獲全市漢字聽寫...
    領略漢字魅力,傳承中華文化——清水河縣第一中學榮獲全市漢字聽寫大賽初中組冠軍 2020-12-01 21:0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瞿秋白提議漢字改為拼音,趙元任寫96字奇文反對,全文僅一個讀音
    而在經過了數十年的中西方文化對比之後,以及參照了國內不斷的暴亂恐慌以及復古等等事件之後,在國人中的一拔文化精英們,最終得出這樣一種結論:中國之所以會落後腐敗,就是因為舊的傳統文化在作祟!而舊傳統文化之所以這樣頑固的本因便是漢字。
  • 越南書法:不寫漢字寫拼音,形不美神不具,實在難以欣賞
    漢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它是記錄事件的符號。漢字最早是上古時期的老祖宗倉頡根據飛鳥走獸,日月山川所創造出來的。在五千年的歲月中,從抽象的甲骨文開始逐漸演變,歷經金文、小篆、隸書等等形態,經過一代代人不斷雕琢最終演變成如今的漢字。如今的文字構造精美,行美旨遠,是中華人民智慧的結晶,是中國文化的文化積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