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講究靈感、富有激情、熱愛生活,
在細微之處洞悉創意
他們是一群不能輕易被定義的人
但他們並非遙不可及
他們就在這裡
《專家說》將通過真實的採訪乾貨,讓你感受各行各業專家的獨到見解,
看他們如何推動企業創新,促進產業升級。
融全球智力,促泉城發展
真知灼見,本期嘉賓——李福源。
讓我們用世界的眼光,看泉州!
現今若要刻意的強調屬於臺灣自己的風格,似乎稍嫌太早,不若等待各設計產業的基礎努力穩定之後,再以連結的方式出發,用策略性的方法創造團體效益,才有機會界定臺灣的獨特風格。
——李福源
專家簡介
大同大學工業設計學系教授;般若文創股份有限公司創辦人;向東流設計聯盟執行長;金寶山集團設計顧問;亞設王設計公司設計顧問;華山文創園區rot文創產業專家顧問。
李福源部分設計作品,左滑查看更多
專家聊設計
文化是創新及根源的種子
Q
都說臺灣文創產業處於領先,您覺得臺灣文創產業具體領先在哪些方面呢?
A:臺灣是保存中國傳統文化相對完整的地方,我們的教育是以儒家思想和傳統思想為主的。我們在小學課程中還有學四書五經、史記,在對於文化的涵養上,從小就耳濡目染。所以我認為臺灣文創產業領先的方面主要包含以下幾點:
一、文化涵養的差異:臺灣對於人文素養部分更注重細節,更探究源頭部分。在文創設計中,對於文化要素的轉換,會比較靈活,最重要是對於文化有著差異性的理解。
二、西方設計觀念的詮釋:很多海歸學者及設計師把很多西方的思潮帶到臺灣,文創者把西方的設計觀念轉換成現代設計,融入了中國文化元素,以東方傳統手法詮釋出來。
三、工藝化程度的提升:臺灣文化創意產業還在於工藝產業的運用,設計師跟工藝+合作,找出極簡的美感,跟時代接軌。所以在工藝+和時尚相結合時,變成了新的產業。透過量產讓設計變得大眾化,這樣產品可以銷售至全亞洲、全世界。
文化+科技的新時代
Q
看到您設計的作品當中,有許多運用了新技術、新材料,您認為科技的加持對文創設計起到什麼作用?文創和科技的融合將會擦出什麼樣的火花?
A:對於科技應用這部分我覺得有利有弊,因為在科技應用當中或許會有時候失去了很多人性化的考量。沒有科技的時候,人是從物質本身、產品本身重新思考人存在價值以及使用者的有真正需要什麼,如今科技進展的非常快速,人並不知道自己需求什麼,就像我們手機系統當中多少APP多少的軟體,但用的還是固定那幾個,其他就變成了浪費。所以科技還是應該以人為本,就像在臺灣大賣的一款念佛珠,佛珠結合手機App,你念佛珠的時候,可以記載念過多少個佛號,不改變佛珠本身的使用習慣,又有實用的新功能,就會廣受歡迎。所以只要善加利用文化和科技是可以完美結合的。
專家談產業
博採眾長,提升設計能量
Q
您發起組織向東流設計聯盟透過多元的設計探索來反思臺灣村落社會的真實角落,通過工業設計對臺灣村落社會帶來了哪些改變,在大陸地區是否有可以借鑑之處?
A:當然是可以借鑑的,像向東流設計聯盟,我們一旦策展,所有設計師都會有針對性地開發產品,然後共同展覽,產品要做展覽的時候,要考慮到能夠生產上市,被消費者所接受,在聯盟的帶動下,慢慢的很多人鑑賞力提升了,同時策展的產品全都是跟當地文化元素相關,讓參觀的民眾有很大的迴響。這樣的經驗的確可以複製到中國內地,因為我們同文同宗,我們的生活習慣是一樣的,所以透過一樣的方法達到相同的效果,我們可以與大陸共同交流,把我們的創新方法轉化到產品設計上,讓咱們大陸地區整個文化層次跟設計能量更加提升。
實戰融入教學,迎接更多挑戰
Q
.除了單純的設計技能,您還希望您的學生從您這邊學習到哪些方面的知識?
A:我在12年前就開始成立公司,我常常瀏覽很多國際網站查閱資訊,或去參觀很多世界展覽,把第一手資料帶回臺灣,但我發現還不夠,因為這都是書面報告,我發現要以真實的設計案例才能夠真的刺激學生,所以我成立了般若文創公司,我的學生畢業之後可以來我們公司工作,創造工作機會的同時我以實際的案例以建教合作的方式給到學生,把產業當中實際的經驗帶到教學經驗當中,讓他們不再是紙上談兵!我也希望有更多的機會能夠去帶動教學風氣,這也是為什麼我會常去各個地方參訪,去講學,也把很多學生各地的資訊帶回到學校,讓學生能夠跟世界接軌,了解自己的文化,提升自己,做好準備,能夠迎接更多的挑戰!
專家話泉州
深厚傳統工藝+先進設計思維=時尚潮流
Q
泉州是海上絲綢之路起點,擁有濃厚的文化底蘊,文創產業這幾年也在飛速的發展,您有接觸了解過泉州的文創企業嗎?您覺得泉州文創產業的優勢是什麼?
A:這幾年的走訪,接觸到德化的白瓷,石獅的服裝,惠安的石雕,南安的石材,這些都是泉州非常好的資源。這幾年泉州發展之快速是有目共睹的,以文創產業來看的話,其實泉州本身就擁有很好的一個文化資產,泉州有很多傳統老工藝師傅,現代文創產業當中,在他們原來很好的技術底蘊之下,需要透過現代的設計師去重新包裝。在臺灣時尚工藝發展了將近十年,時尚工藝就是透過工藝加設計引導,把傳統工藝做出大突破,因為工藝家或是生產製作者,他的方法是傳統的,而現代的設計師有些是海歸派的,有些是當地栽培的,透過受過西方教育,他們對於設計的一些想法上很靈活,對造型,對美感上是符合現代審美的,把傳統工藝也變得簡單化,變成大家都能接受,也比較符合現代人能夠接受的一種時尚潮流, 2000年開始臺灣就推時尚工藝一直到現在,已經非常成熟了。所以泉州有那麼好工藝技術以及成本製作能力,如果能透過時尚工藝的這一種模式的話,相信未來前景無可限量,它一定可以走出全世界!
從圖像到材料,文創設計大有可為
Q
目前泉州文創還是通過泉州的一些風景元素、傳統的裝飾元素入手,您認為還需要從哪幾個方面改進?獲得突破性的發展?
A:在我個人研究當中將文創設計分為以下幾個點:
一、圖像拼貼法:用印刷、刺繡等方式讓你感受當地的人文地貌風景,這種方法是大眾最能夠接受的。
二、微觀法:以小放大,把當地的人文建築元素放大,取局部,局部當中有一種神秘性、曖昧性,可以讓觀賞者或使用者以小窺大,看到局部想到整體的樣貌。
三、抽象幾何法:透過幾何的方式將元素抽象化。跟微觀法不同的是,微觀法是取局部,而抽象幾何法是以簡單方式去把這些圖像樣貌變成是幾何圖形,用三角形圓形等造型去解構它,讓設計變得非常有趣的現代要素,這種方法最初暢行於日本、英國,現已風靡到全世界了。
四、材質的詮釋:泉州德化、惠安、南安、石獅、晉江各地有它的獨特的材料,那麼文創產品的構成不一定是執著於圖像的具體樣貌,可以用材料結合各地不同的特性去構成一個全新樣貌的產品,例如德化的陶瓷,瓷質如脂似玉,薄胎產品,薄如蟬翼,用這種「中國白」的材質做出來的產品,其精美絕倫。通過材質的詮釋是一種未來的手法。
這只是眾多方法中目前在臺灣文創設計運用得比較多的手法,希望泉州的文創工作者們也能從中獲取靈感。
後記
臺灣在文創產業處於領先的地位,正如李福源教授所說,他的向東流聯盟一直致力於開發符合市場需求的產品,以市場為本。這也是大陸文創市場值得借鑑的地方。如今兩岸交流日益頻繁,未來大陸文創市場在集思廣益之中,相信能有一個更加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