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瀕危珍禽黑鸛現身密雲水庫

2021-01-17 新華網客戶端

  新華社北京1月25日電(關桂峰、李婕)由於南水回補庫區、汛期降水相對豐沛,北京密雲水庫蓄水量自2000年以來首次突破20億立方米。日漸上漲的庫水和清淨的庫區環境吸引了鳥類,近日在密雲水庫流域,水庫工作人員拍攝到世界瀕危珍禽——黑鸛的身影。

  黑鸛是世界瀕危珍禽,全球僅剩2000多隻。黑鸛是反映生態環境的重要物種之一,也是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有「鳥中熊貓」之稱。

  北京市野生動物救護中心的工作人員表示,黑鸛的生存環境一般都是比較原始,近些年都沒有在密雲水庫發現黑鸛的記錄,這也說明了密雲水庫的環境越來越好。

  黑鸛的體態優美、活動敏捷、性情機警。據拍攝者王志義介紹,2017年12月中旬,他在清水河匯入密雲水庫的入庫口首次發現幾隻大鳥從天空飛過,當他把鏡頭拉近後驚訝地發現,居然是黑鸛。

  「它們特別機警。好像在我發現它們之前,它們就已經看到我了。」王志義說,之後我跟蹤了它們一個多月,為了不驚擾黑鸛,每次按下快門後就趕快離開。能拍到6隻黑鸛,真挺難得。

  近年來,密雲水庫先後進行了上遊河道生態治理,保護區生態修復,水生態環境不斷改善,溼地沼澤面積增加,吸引了越來越多的鳥類。庫區最常見的白鷺、蒼鷺兩種水鳥數量也比過去有所增長。

相關焦點

  • 十餘只黑鸛做客密雲水庫
    本報訊(記者 葉曉彥 通訊員 舒媛)近日,十餘只羽毛黑亮、紅喙紅腿的國家一級保護瀕危鳥類黑鸛飛臨密雲水庫。這是近年來密雲水庫發現黑鸛數量最多的一次。密雲水庫管理處河長制工作科工作人員張振回憶,自2017年參加巡河工作以來,每年秋末冬初和次年開春都能在密雲水庫和潮、白河流域發現黑鸛,但數量只有一兩隻,今年是近年來第一次發現了十幾隻。「黑鸛生性孤僻,一隻或成對在淺水處活動比較常見,這次十幾隻成群出現在密雲水庫流域實在難得。」密雲水庫流域的青山綠水和豐美的魚蝦,每年都會成為候鳥遷徙途中的必經之地。
  • 國家一級保護瀕危鳥類黑鸛現身枝江
    【國家一級保護瀕危鳥類黑鸛現身枝江】秋去冬來,南河沙灘層次愈發分明,11月初,6隻國家一級(瀕危)保護動物黑鸛結伴來到百裡洲南河做客。黑鸛是一種體態優美,體色鮮明,活動敏捷,性情機警的大型涉禽。成鳥體長一米左右,背部羽毛呈黑色,在陽光下會反射出綠色或紫色的金屬光澤。
  • 世界瀕危鳥類鉗嘴鸛現身貴州安順
    ↑近日,在貴州省安順市西秀區大西橋鎮同心村,一群國家二級保護鳥類鉗嘴鸛在當地田間壩頭覓食。圖為鉗嘴鸛。↑鉗嘴鸛分布於印度及東南亞,由於數量稀少,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2013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鉗嘴鸛在田間覓食。
  • 斑羚、豹貓、獼猴都來了,造訪京城的珍禽為何增多?
    東方白鸛、卷羽鵜鶘、青頭潛鴨,還有鳥中「大熊貓」震旦鴉雀……近幾年,每逢春夏,多達300餘種,上百萬隻的珍禽造訪北京,其中,更是不乏世界珍禽,就連在北京絕跡75年的慄斑腹鵐也回到了密雲。不僅如此,斑羚、豹貓、「土著」野豬、獼猴等也陸續出現在周邊山區,讓北京有記載分布的陸生脊椎動物種類超過500多種。
  • 瀕危鳥類鉗嘴鸛首次現身祥雲
    近日,祥雲縣林業和草原局護林員在日常巡查過程中,在祥雲縣劉廠鎮大波那村張廠張大海溼地周邊發現了瀕危鳥類鉗嘴鸛。棲息在祥雲張廠張大海溼地的鉗嘴鸛。(9月11日攝)鉗嘴鸛,鸛科動物,體型很大,體長81釐米,體羽白色至灰色,下喙有凹陷,虹膜白色至褐色,臉部裸露皮膚灰黑色,喙淡綠的角質色或紅色,腳粉紅色。鉗嘴鸛是遷徙鳥類,主要分布於印度及東南亞,2013年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
  • 經停密雲水庫的候鳥從20多種增加到110多種
    作為天鵝等候鳥遷徙的重要停歇地,北京密雲水庫溼地環境質量明顯改善,到此棲息的候鳥數量逐年增加。   據密雲水庫候鳥監測站統計,過去10年間,密雲水庫過境候鳥的總量比2005年增加了2倍多,常見候鳥也從20多種增加到110多種,成為北京重要的候鳥中轉站和百鳥樂園。
  • 密雲水庫一天發現20多種鳥類,黑鸛、白鷺「同框」了
    近日,在密雲水庫庫北的庫濱帶內,多了十餘個攝影者的身影。他們攜帶「長槍短炮」,深入河灣淺灘和林間,小心追尋著鳥類的身影,記錄著周圍的環境。原來,這是密雲水庫管理處與密雲區園林綠化局正在聯合開展的鳥類專項調查,他們將利用一個月的時間走遍庫濱帶,記錄鳥類種群的同時調查鳥類生活環境現狀。
  • 世界瀕危物種鉗嘴鸛「到訪」餘慶
    日前,在餘慶縣子營街道烏楊田園,9隻世界級瀕危物種鉗嘴鸛在這裡棲息,構成了一幅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畫卷。鉗嘴鸛屬鸛科動物,系遷徙鳥類,是世界瀕危物種、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2013年,鉗嘴鸛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
  • 百餘只世界瀕危物種鉗嘴鸛現身東川
    掌上春城訊近日,昆明市東川區北收費站附近的板河口溼地數十畝荷花盛開,引來近百隻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鉗嘴鸛光臨。7月19日,記者來到東川區板河口溼地恰逢細雨綿綿,一群鉗嘴鸛在田間駐足、覓食,與當地的村民和諧相處,構成一幅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靚麗風景。
  • 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黑鸛現身黃河永濟段
    2021-01-04 17:23:28 來源: 山西法眼 舉報   連日來,一大批國家一級保護瀕危鳥類黑鸛現身黃河溼地自然保護區永濟段
  • 給密雲水庫設保育屏障,密雲添687畝森林公園
    給密雲水庫設保育屏障,密雲添687畝森林公園周三上午,第二屆密雲區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宣布,密雲區東北部一座佔地687畝的城市森林公園將於今年3月開工建設。已經開工建設的白河森林公園將於8月竣工。園區緊鄰密雲水庫,背靠密雲北山,東至千裡園村,西至白河1.1公裡,南至京城鐵路,北至白石嶺路。由於地勢低而平緩,每年夏天雨水在這裡無序匯合,滿是爛泥。葉仙塔文化休閒公園西北側模仿密雲水庫水系特點,與北山雨水匯流路徑相連,通過彎彎曲曲的引水渠道匯入約2米深、可蓄水15萬立方米的水庫。同時,在湖區增加水質淨化功能,種植蘆葦、菖蒲等水生植物,引進能優化水質的魚類,提高水質。
  • 親情中華黃河故事|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黑鸛現身黃河永濟段
    圖片來源:永濟新聞連日來,一大批國家一級保護瀕危鳥類黑鸛現身黃河溼地自然保護區永濟段,這是該市黃河溼地歷年來迎來數量最多的一次。珍稀鳥類的到來,也讓這裡成為周邊縣(市、區)攝影愛好者的網紅「打卡地」。黑鸛屬於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也是世界瀕危珍禽,目前我國僅有1000餘只,被譽為「鳥中大熊貓」。圖片來源:永濟新聞圖片來源:永濟新聞在該市黃河溼地自然保護區的河灘上、田野間,成群的黑鸛體態優美、行動敏捷,或四處覓食、徜徉散步;或在溼地上空翩翩起舞、翱翔天際,歡快鳴唱、盤旋嬉戲,呈現出難得一見的鳥類群居生活美景。
  • 密雲水庫啟動庫濱帶鳥類調查,一天發現20多種珍稀鳥類
    近日,在密雲水庫庫北的庫濱帶內,多了十餘個攝影者的身影。他們攜帶「長槍短炮」,深入河灣淺灘和林間,小心追尋著鳥類的身影,記錄著周圍的環境。原來,這是密雲水庫管理處與密雲區園林綠化局正在聯合開展的鳥類專項調查,他們將利用一個月的時間走遍庫濱帶,記錄鳥類種群的同時調查鳥類生活環境現狀。密雲水庫庫濱帶,黑鸛 白鷺和蒼鷺「同框」。舒媛攝現在正值一年一度候鳥冬季遷徙季,密雲水庫經常可見遷徙水鳥休整待發、棲息覓食的身影。
  • 百餘只國家一級保護瀕危鳥類黑鸛飛臨山西介休
    【百餘只國家一級保護瀕危鳥類黑鸛飛臨山西介休】近日,介休汾河國家溼地公園的工作人員驚喜地發現百餘只國家一級保護瀕危鳥類黑鸛在公園保育區覓食、棲息。
  • 密雲精心守護「大水盆」讓村民捧上「金飯碗」
    中新網北京4月30日電 (記者 尹力)距離北京天安門廣場90公裡處,便是京城最大地表飲用水源地——密雲水庫之所在。對於首都而言,它是一個保證城市生活正常運行的「大水盆」;而在水庫周邊居住的村民看來,庫區裡的蕩漾碧波為他們帶來了越來越多的「金飯碗」。
  • 22隻被救鳥類在密雲水庫重歸自然
    緩緩開箱,工作人員退後,讓鳥兒自主飛出……這是近日(21日)在密雲水庫庫區發生的一幕,22隻在不同地區被救助的珍稀野鳥重歸自然。
  • 百餘只國家一級保護瀕危鳥類黑鸛飛臨介休
    11月29日,記者從介休市了解到,近日,介休汾河國家溼地公園的工作人員驚喜地發現百餘只國家一級保護瀕危鳥類黑鸛在公園保育區覓食、棲息。   黑鸛是國家一級保護瀕危鳥類,性情機警,一般在遠離人類的區域活動。成鳥體長1米左右,背部覆蓋著黑色羽毛,在陽光下會反射出綠色或紫色的金屬光輝。
  • 北京密雲精心守護「大水盆」讓村民捧上「金飯碗」
    圖為華北地區最大水庫、北京最大地表飲用水源地——密雲水庫。2017年11月,密雲水庫蓄水量突破20億立方米,創本世紀新高。陳振海 攝(新時代新氣象新作為)北京密雲精心守護「大水盆」讓村民捧上「金飯碗」距離北京天安門廣場90公裡處,便是京城最大地表飲用水源地——密雲水庫之所在。對於首都而言,它是一個保證城市生活正常運行的「大水盆」;而在水庫周邊居住的村民看來,庫區裡的蕩漾碧波為他們帶來了越來越多的「金飯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