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寶寶1歲前的輔食製作工具,買這四種其實就夠用了,都在100元內》一文中,分享了媽媽做輔食需要準備的四種工具,今天再來分享一下,寶寶吃輔食,需要的裝備。
這個只能說五花八門了,而且不同年齡段用的東西也會不一樣,這邊就分享小臭一歲前用過的~
在小臭一周一的時候,我寫了一些「寶寶吃輔食需要準備什麼的」分享心得。餐椅、圍兜、餐具,寶寶吃輔食的這些裝備,我詳細或簡單地介紹了用過的10款。兩年過後再來總結,對於剛添加輔食或1歲之前的寶寶,最後推薦的是這五款:
一、讓寶寶坐著吃:哄娃神器/餐椅哄娃神器真是性價比最高的東西了,基本誰家生小孩我都會推薦,自用和送人了好幾個……我們出月子就開始用了,讓他坐著曬太陽啥的極好,解放雙手。也是傻了,到後面同學跟我反饋說可以讓寶寶坐上面喝奶才反應過來還有這個功能;安個奶瓶架或搭個架子,就可以讓他自己吃奶了,簡直不要更省心。
因為我們輔食添加得早(四個半月),小臭還不會坐,所以一開始的輔食都是在這個哄娃神器上吃的……
(哄娃神器,現價103.9,券後53.9元)
到後面5個多月小臭嘗試坐了,一直想從哄娃神器上坐起來,看著很危險,就想著讓他坐餐椅了。這時候才發現市面上的餐椅真是太……太……太多了,啥花樣的都有。
我們其實沒有考慮太久就選了宜家的,設計簡約經典人性化,性價比高。小臭現在快3歲了,目測還能用很長時間。
剛開始寶寶比較小的話,宜家還有賣配套的靠墊,我們也沒買,直接像圖中那樣拿個抱被墊著~
這款餐椅從哄娃神器後陪小臭到現在,除了幾次鬧的時候奶奶會放下來喂,不然他的輔食都是坐這上面吃完噠~不知不覺也兩年多過去了,不管在家裡還是在外面,他都還可以在各種餐椅上坐上很長一段時間,基本都是吃飽了才會下來,也讓我更堅持當初的堅持:第一口輔食就要有意識地培養他的吃飯習慣,在輔食添加初期把一些習慣培養好了,寶寶受益終生。
外面的餐館也有很多都是用宜家的,寶寶也更容易適應~這兩年坐外面的形形色色餐椅應該也有十來款了,我最喜歡的還是宜家這款,性價比最高;其次是肯德基和那種小凳子餐椅,有機會再寫一寫~
(當地有宜家店的話直接去拖一個回來就好了,90元;我們這裡沒有,所以是某寶上買的。)
二、讓寶寶吃得乾淨:圍兜/罩衣如果有什麼「輔食添加必入單品」的話,這款圍兜是一定要推薦的。
這一段寫於小臭1周1的時候,現在快3歲了,這款圍兜已經退伍,但是一歲前後還是最推薦這款Bumkins的——很輕便,很好洗,很好戴,不會掉,還能兜食物啥的。特別是現在奶奶餵都沒戴,更顯示出其重要性來了:即使一歲了,小臭因為不好好吃或者咽食能力不夠,吃東西還是經常會流下來或弄得到處都是,要不就吃得脖子溼溼的,要不就衣服髒一片。雖然每次吃完都會擦一下,但是脖子那邊寶寶不配合的話就擦不乾淨,所以小臭的小脖子一直紅紅的。衣服更不用說了,我每次都叫他小叫花子,髒死了>_<雖然很搞不懂,兜一下就能解決為何都不給他戴,說兩次就算了……現在就出門的時候都戴在身上,大人吃飯的時候把他往餐椅上一放,把圍兜一系,給他扔個玉米啥的就能安靜好一陣子^_^這款和其他圍兜相比,最大的優點應該是輕。我記得有次和同學一家一起吃飯,她吐槽買了幾款圍兜,寶寶都不肯戴。這次吃飯後買了我們的同款,還真的願意了。
(Bumkins圍兜,現價35,券後30元)
另外這款長圍兜理論上是比短的更好用的,穿上這個基本全身都不會髒到了。不過因為穿長的比較麻煩,夏天也用不上,所以基本閒置,希望等到他學畫畫啥的時候還可以用T T以上也寫於1歲左右。結果1歲之後,倒是長的這款用得特別多,基本出門必備,因為1歲之後寶寶吃飯……你懂的,標配是長圍兜+短圍兜的雙重防護,少洗了多少衣服哦……
(Bumkins短袖長罩衣,券後59.9元,現在的天氣用短袖的更合適~不過空調屋裡面長袖的也ok的,價格貴快一倍就是。)
和餐椅一樣。兩年來,我們自己買的和在朋友、商家用的各種各樣的圍兜,真的有十幾二十種。最後我強推的還是Bumkins這兩款,和Marcus的小獅子圍兜。Marcus的更重、更好清洗、矽膠材質的使用壽命也更長,但是對於小寶寶來說,因為重,可能會抗拒使用。所以1歲前,還是更推薦上面兩款。
(圖為Marcus的小獅子圍兜)
三、讓寶寶好好吃:寶寶餐具從開始用到現在的都是這套Berz的,這次找資料發現這套餐具又升級了,多了很多人性化的細節設計,比如叉勺有幾種款式可以選,兩個碗還有送蓋子,帶出去方便多了。
兩年了,這一套除了叉子是一歲之後才用得多,其他兩個碗、鴨嘴杯和勺子不管在家裡或是外帶都用得很多,即使碗勺在消毒櫃燙壞了還是在用T T後面徹底燙壞了後,我們索性把外殼剝了,留下裡面的鋼碗,依然用得很high……
(Berz餐具,我入手的是98元,現在券後83元,包括兩個碗、一個鴨嘴杯、一副叉勺,是我兩年前買的升級款。)
我們一開始就用Berz的這個鋼勺喂,後面朋友看了說小寶寶的口腔小還稚嫩,最好不要用鋼勺要用塑料的,所以翻出了這個懷孕時候備的貝親的勺子,在待產包的相關文章也推薦過。
據說如果剛餵輔食,寶寶還有挺舌反應的話,用這個勺子會很好餵……
挺舌反應是判斷要不要給寶寶添加輔食的一個依據,在第一口輔食的文章也介紹過了~
當然,我們餵比較粗暴,還是用鋼勺餵著順手,貝親這倆勺後面就不知道哪裡去了,就記得餵意面挺好餵……哦,剛出生還沒下奶用勺子餵奶粉的時候,也是用的這勺子,好餵~
理想情況下是可以嘗試著讓寶寶從餐盤裡自己抓取食物吃,養成自主進食的好習慣。
所以餐椅買回來就開始擺著,加輔食一段時間後也確實往裡面扔過胡蘿蔔塊啥的……後面因為用得少一直落灰反而更麻煩就撤掉了,再後面東西都直接扔小桌板上給他吃= =所以餐盤也閒置了……
之前看過一篇文章,說大人餵寶寶其實是最省力的一種方式,讓寶寶自主進食對他各方面都好,但可能他吃得慢或會弄得很髒,所以大人貪圖方便更願意餵給他吃,說得還是很有道理的……反正是不能比啦,看到朋友家的小孩1歲左右就可以從餐盤裡自己抓取食物吃,並且嘗試用勺子和小筷子,再反觀自家這隻小臭就Emm……所以這個餐盤應該是我買的這些東西中,唯一一款從開始到現在,都沒怎麼用上的裝備了……講真,又挺重、也不好收納,所以外出也很少帶~不然外出怕桌椅髒啥的,放個餐盤倒挺好的~
四、讓寶寶乖乖喝:鴨嘴杯/吸管杯6個月之後就可以引導寶寶不用奶瓶,1歲後就可以戒奶瓶啦(Orz:小臭也沒做到,1歲半-2歲之間才徹底戒的……)
這也是最開始挑中Berz那套餐具的原因,裡面有個鴨嘴杯可以在奶瓶和吸管杯之間過渡。
其實寶寶的學習能力是很強的,多讓他使用,他就會了。舍友家小孩8個月左右吸管杯就吸得賊6了,我們因為奶奶習慣用奶瓶餵水,所以1歲左右給他用吸管杯用了幾天才會,一口氣喝了好多。在吸管杯之前,我給他餵水基本都用的鴨嘴杯,但是這個設計外出不好攜帶,而且要往後仰才能喝到水,所以比較適合在家裡、在家長的協助下使用,不如吸管杯方便~2歲後直接把上面的鴨嘴去掉,直接變成喝奶的杯子,倒是順手多了。
這款吸管杯性價比不錯,比BBbox和很多品牌可愛、便宜,一樣有重力球360度都能喝到水,不過好像要咬著才能出水,相對的怎麼轉都不會漏水;而且真是耐摔,從餐椅上摔下去無數次依然堅挺……這次豬隊友的侄子過來玩,給他買了個同款360ml的,他的使用體驗也不錯。
(Oright吸管杯,現價69元,我是64元入手的,價格是BBbox的一半,使用體驗並不比大牌差。)
吸管杯之後,陸陸續續買過其他杯子,最後強推的也是飛利浦新安怡一款50塊左右的,不過也是1歲之後的事了,輔食添加初期的看看就好啦~
差不多這樣吧~最後分享一張最新的外出吃飯照片:餐廳的宜家餐椅、我們自帶的Bumkins罩衣+Marcus的圍兜+Berz的勺子~
更多閱讀:還在糾結什麼時候給寶寶加輔食?第一口輔食,你搞明白這五點就好
從逆來順受到自主進食,寶寶添加輔食的進程,可以分成這五個階段
添加輔食8個月後,這三點餵養心得,是我最想分享給你的
寶寶1歲前的輔食製作工具,買這四種其實就夠用了,都在100元內
※※※※※※※※※※
感謝閱讀!我是多平臺優質育兒領域創作者@當什麼媽,同時也是公務員媽媽、文學碩士、健康管理師。關注我,育兒路上,少走彎路,一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