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都市晨報
海鮮,燒烤,啤酒
炎熱的夏季裡
這些是很多市民的最愛
但對於痛風患者來說
這些食物卻是可能致病的高風險因素
前幾天
徐州的劉先生就因為喝了啤酒吃了烤串
一夜之間
腳趾頭就腫了起來
喝啤酒吃烤串腳趾頭腫起來
劉先生(化名)被送到市中醫院的時候,他的大拇腳趾頭已經腫脹得厲害,每走一步路,都讓他痛苦難忍,臉上都是汗水。檢查顯示,他的血尿酸已經達到了600umol/L,而對於普通人來說,這一指標通常應該在360umol/L以下。
診斷結論很快就出來了,
劉先生這是痛風又發作了。
說起這一次發作,
劉先生很懊惱。
據介紹,因為在單位組織的體檢中,被查出尿酸有些高,所以平時吃飯時他基本不吃海鮮,不喝啤酒。事發的頭一天晚上,幾個同學約著聚會。禁不住同學們的一再邀請,劉先生就喝了幾杯。這一開始就收不住了。當天晚上,劉先生共喝了三瓶啤酒,吃了不少烤串。
當天夜間,劉先生就開始覺得不對勁了。大腳趾越來越痛,最後幾乎無法走路。實在無法忍受,一大清早,劉先生就趕到了醫院。
「說好的控制飲食,就得好好堅持,不能存在僥倖心理。這個痛風痛起來,確實是太難受了」,劉先生心有餘悸。
飲酒、吃海鮮、吹空調都會增加痛風發作風險
腎病風溼科專家孫玄靜介紹說,「近年來,高尿酸血症的發病率逐年升高、復發率持續居高不下,成為了繼「三高」之後的第四大「富貴病」。而尿酸是痛風的罪魁禍首。痛風是長期嘌呤代謝障礙,血尿酸增高引起組織損傷的一種疾病。
長期的血尿酸增高,會在關節及周圍組織沉積。痛風最常侵犯大拇趾根部的關節,但也常見於足的其它部位、膝關節、腕關節、手指關節和肘關節。痛風病人還可發生內臟損害,最常見的是尿酸在腎臟沉積引起痛風性腎病和尿酸鹽結晶形成的腎結石。」
什麼人容易患上痛風呢?孫玄靜介紹說:「目前流行病學研究發現,飲酒、吃過多紅肉、吃過多海鮮、劇烈運動等,都會增加患痛風的危險。研究還發現,冬季受涼甚至夏季吹空調,關節局部溫度降低後,尿酸也會析出結晶從而誘發痛風;此外,過度勞累使得代謝產物堆積和機體內環境變化等現象,也會導致體內尿酸的代謝受到影響,增加痛風發作的風險。」
需要提醒的是,很多人誤以為尿酸高的人一定就是痛風。孫玄靜指出,痛風和高尿酸血症都是嘌呤代謝障礙性疾病,痛風與血尿酸升高有密切關係,但兩者之間不能簡單地畫上等號。生活中人們之所以有這樣的誤區,主要是在高尿酸血症的危害中,以痛風性關節炎的危害最大。
痛風發作不能忍,須及早就醫正規用藥
痛風發作,疼痛難忍,
患者此時該怎麼辦呢?
首先,患者應當儘量減少活動,臥床休息,抬高患肢。
其次局部處理,對發作關節冰敷,用以降低溫度,緩解腫脹發紅。與此同時,可用扶他林乳膠劑局部外塗協助抗炎止痛,減輕局部疼痛。
切記不可在此時按摩和熱敷,熱敷會擴張血管,使炎症擴散,加重局部腫脹及疼痛。」
那麼
日常生活中該如何預防痛風呢
1、堅持降尿酸
痛風的病因是「高尿酸血症」,堅持使血尿酸維持在低水平,沒痛風石的低於 360 μmol/L,有痛風石的低於 300 μmol/L,這樣就能使痛風少發作甚至不再發作。
2、注意飲食
高嘌呤、高果糖食物的過量攝入會影響尿酸水平,誘發痛風,所以控制高嘌呤、高果糖攝入是必不可少的。動物內臟、海鮮、濃肉湯等高嘌呤食物應儘量避免,豬牛羊等常吃的畜禽肉要適量,新鮮蔬菜、低脂低糖牛奶則可適量多吃。
3、多喝水,多排尿
多飲水可以促進尿酸的排出,特別是炎熱、乾燥季節,更需要補充水分。痛風群體適合飲用白開水、含碳酸氫鈉的蘇打水、淡茶水。
4、控制體重,別太胖
肥胖容易導致代謝症候群。控制體重有助於尿酸控制,預防痛風發作。
5、限制食鹽攝入
食鹽中的鈉離子有使尿酸沉澱的作用,誘發、加重痛風。每天最好控制在 2~5 g 內,也就是一啤酒蓋的量。
6、戒菸忌酒
酒精會升高血尿酸甚至誘發痛風,尤其是啤酒。吸菸是發生代謝症候群的高危因素,與高血糖、高血壓、高血脂、高尿酸等存在聯繫。
7、遠離各種刺激
痛風的朋友應避免將空調溫度調得太低,不要正對著出風口。在冬季要注意腳趾、膝蓋等部位的保暖,避免寒冷刺激。此外,還要注意飲食規律,避免暴飲暴食。
全媒體記者 王任飛
部分內容綜合自丁香醫生
責任編輯:劉琰(EN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