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馬康莊
蔡英文在大年初四,試乘機場捷運,這條捷運線在二十年之後終於通車了。她在媒體的攝影機前豎起大拇指比了個「贊」。但是這條捷運的爭論很多;最早機場捷運的票價過高,曾引起民眾的不滿,後來略做調整降價。民眾試乘之後,發現問題多,從臺北車站搭機場捷運,方向不明,要走十分鐘才到,臺北車站變成更大的迷宮。捷運上的wifi不通,行程時間太長等等。
蔡又說: 「二十年實在等的太久,一定要讓這個等待更值得。」這話是什麼意思?她是說只要機場捷運通了車,過去的一筆爛帳都可以一筆勾銷了嗎?臺灣人多患有健忘症,機場捷運的這筆爛帳很具代表性,不容忽視。評論者說:「機場捷運工程,犯了所有公共工程所能犯的錯誤,純粹是人禍所造成的。」
臺灣的公共工程建設是出名的慢,拖拖拉拉總也通不了車。臺北市第一條捷運:木柵線(現在的文湖線);於一九八八年動工,中間經過了火燒車等意外,到一九九六年才通車,前後八年。中山高「十八標」汐五高架橋,一九九一年動工,九七年完工,是因為個中發生了弊案。臺北通宜蘭的雪山隧,花了十五年時間。桃園機場捷運打破紀錄,費時二十年才首次通車。
未來的公共建設工程的腳步,恐怕會更加緩慢,因為任何牽涉到一方利益的建設,有關集團都很善於發動某種民意來抗爭,好不容易擺平了各方的爭論,在包建工程過程中,幾乎是難免的,一定會存在著包庇、舞弊、利益輸送的勾當,一旦擺不平,雙方對簿公堂,完工的日子勢必遙遙無期。
一九九六年臺灣當局決定興建機場捷運,九八年長生公司得標。長生公司得標後拖了四年,然後爆發財務問題後,公司倒閉失敗退出。是否與「黑金政治」有關,如今也說不清楚了。二○○二年底陳水扁政權降機場捷運交給中華工程接手,臺北縣、桃園等地方政府為爭取土地開發,要求機捷由直線改成轉彎繞路,在路線規劃上與中華工程不一樣;中華工程退出。十年過去後,機場捷運於二○○六年重新啟動,正式開工。
但是負責這項建設的政府單位,因為進度掌控不佳、包商無能等因素,它的工程機電和土木系統的統合,一再出現問題,就發生了機場捷運「六次通車跳票」的紀錄,追加耗費的預算十分驚人,跳票六次在全世界都算是樁奇聞。丟臉丟盡。
評論者有結論:二十年下來,機場捷運因為:決策錯誤、政治角力、招標草率這三項因素,延宕通車二十年,堪稱為「藍綠共業」,然而竟然無人追究它。歷經四位領導人,沒有一位具有最起碼的擔當,敢於負起這個政治責任來。二十年後終於通車了,現任領導人試坐機場捷運,還喜孜孜的豎起大拇指來,好像是她立下的一項大功似的!
最令民眾擔憂的是,這場為時二十年的「機場捷運慘案」,並沒有給歷屆執政者任何教訓,今後的公共工程更加不看好。現在的桃園鐵路「高架化」已改為「地下化」,工程經費增加了六百多億臺幣、眾所周知的臺北大巨蛋,因為柯文哲要表現他個人的政治獨特性格,不惜毀棄前任市長的契約,使得巨蛋工程長期停工,未來臺北市政府將如何賠償損失?可憐的臺北市民。
中國大陸二十年前開始在全國建設高速鐵路,目前已四通八達,有四條主線通往南北、四條東西相連的幹線,高速鐵路的總裡數,高踞世界第一位。又有消息傳來:首趟列車搭載88箱小商品貨物從義烏啟程開往倫敦,由阿拉山口出境,途經哈薩克斯坦、俄羅斯、白俄羅斯、波蘭、德國、比利時、法國等國,經英吉利海峽隧道,最終抵達英國倫敦,全程有12451公裡。這條新線路降低了中英兩國間貿易貨運的時間成本。
長沙磁浮快線已正式載客試行營運運。這是大陸首條完全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中低速磁浮商業運營鐵路。大陸的高鐵建設技術,已得到普遍的肯定,正在世界其他國家興建高鐵。
過了同樣的二十年,海峽兩岸在公共運輸建設方面的差距,簡直有天壤之別。原因何在?經濟條件、社會需求、政治制度、發展方向、民粹猖狂……頗值得深入討論。(馬康莊 臺灣民意調查基金會秘書長)
華夏經緯網專稿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責任編輯:黃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