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美「水中豹」,以食人魚為食,正面硬懟美洲豹、凱門鱷完全不慫

2020-12-02 騰訊網

亞馬孫河流域是地球上生物多樣性無與倫比的一個地方,得天獨厚的氣候環境,可以說自然界優等生或最鬼畜霸道的動物都可在這裡找到。或許因《食人魚》這部電影的關係,在很多人的印象中,亞馬孫流域最恐怖的生物是食人魚。但實際上,食人魚在亞馬孫河裡根本翻不起什麼風浪,畢竟這裡的生物基本上都存在相剋的先天屬性,其中巨獺就以食人魚為主要食物。

世界上體型最大的水獺,群體結構複雜、詞彙量多,巨獺:「哈」!

巨獺(Pteronura brasiliensis),也叫亞馬遜巨水獺、巴西大水獺、巨水獺、南美巨獺,屬於鼬科巨獺屬下一種半水棲的哺乳動物,主要分布於南美洲的熱帶雨林水域。巨獺是世界上體型最大的水獺,也是現存最長的鼬科動物(最大的是海獺)。成年巨獺的體長為1.5-1.8米,最長可達2米,體重26-32公斤(雄性普遍大於雌性)。

拋開體型大小差距,巨獺的外表和其他水獺並無多大區別,都是扁尾巴、圓腦袋、圓鼻頭,皮膚表面上都覆蓋著一層濃密防水的棕色或褐色皮毛。但每隻巨獺喉嚨和下頦上有一片不規則白斑,是它們與生俱來的獨特紋路,猶如人類的指紋。身體構造上,巨獺肌肉發達、腿粗短,足較大,爪長而銳利,四肢上長有蹼,靈巧的前肢可如人類一樣用手抓握住獵物。

巨獺為群居動物,它們會一起守護地盤與保護彼此的安危。根據科學家的研究,巨獺的群體結構是所有水獺中最為複雜的,「詞彙量」眾多,每隻成年巨獺在交流中會使用多達22種聲音。其中最基本的一個音「哈」,通用所有年齡段,表示警告的意思。

以食人魚為主食,清道夫魚抓起來就啃!

身體硬體造就了所有水獺都是天生的遊泳健兒,所以個個巨獺都是敏捷的水中掠食者。加上它們幾乎都是群體獵食,當地部落甚至稱它們為「水中群狼」、「河中之狼」、「水中豹」。它們一般以魚類為食,也可捕殺龜鱉、黃水蚺等水棲蛇類,甚至未成年的黑凱門鱷。ps:我國南方泛濫的清道夫魚,巨獺抓起來就啃。

在食物豐富時,一隻成年巨獺一天需要吃4公斤左右的魚。而巨獺最喜歡吃的,還屬最臭名昭著的食人魚(食人鯧)。在《南美五猛獸-巨獺》的紀錄片裡可以看到,巨獺一個猛子紮下去,上來的時候嘴裡就叼著一條食人魚,然後就躺在水面上,用雙手捧著小魚開始啃。有時還會把身體靠在水中樹木上,美美地享受美食。除了啃魚時露出的鋒利牙齒,其他姿態都挺萌的。

順便一提,食人魚是鋸脂鯉亞科中多種魚類的統稱,種類未定,約為30-60種。其中有一部分食人魚是吃素的,還有一部分是食腐雜食性的;甚至有獨行俠性質的;剩下的就是大家眼中最恐怖的、成群能瞬間把動物啃成骨頭的,如紅腹食人魚、黑斑食人魚。但不管是哪種食人魚,巨獺都來者不拒。

凱門鱷是死對頭,但巨獺有能力捕殺凱門鱷,趕跑美洲豹!

雖然巨獺在南美河流中罕有敵手,但是南美河流的霸主凱門鱷不是它們所能抵抗的。凱門鱷是巨獺的天敵,生活在同一片水域,基本上巨獺群發生戰鬥性減員都是凱門鱷所為。如馬努國家公園的一個湖裡,生活40多隻巨獺,但湖裡卻有1000多條凱門鱷。

不過鱷魚一旦到了岸上,就很容易遭到巨獺家族的攻擊。曾有研究指出巨獺非常聰明,通常是成年雌巨獺到鱷魚面前吸引注意,然後雄巨獺從鱷魚尾巴發起攻擊,靈活在鱷魚四周騷擾,使之體力耗盡,然後捕殺。當然捕殺的黑凱門鱷大部分都是幼體和亞成年個體。

另外美洲豹也會捕食小巨獺或者不設防的成年巨獺,但由於族群內的巨獺相互守望,這現象發生的次數比較少。它們發現美洲豹後,通常會下水聚集到美洲豹附近,「嘰嘰喳喳」的警告聲不斷響起(巨獺:你敢下來嗎?),而美洲豹或許嫌太吵,轉頭就走。不得不感嘆鼬科動物,它們真的沒有一個慫的!

不止「狡兔三窟」,巨獺一家好幾個巢穴!

巨獺通常以家庭為單位活動,每個家庭以一對父母為主、帶領其他1-3歲的幼崽,成員約為5-9隻。有時也會有其他沒有血緣的年輕水獺加入依附,形成一個約有13-15隻左右的大家庭。而如果父母一方死亡,則會有新的伴侶的取而代之。

因為生活在強敵眾多的環境,而且家庭裡多數為小巨獺。所以為了安全起見,雌性巨獺會在領地內的河邊弄出好幾個巢穴。每當帶小巨獺練習遊泳時,若出現敵情,則第一時間將小巨獺帶到就近巢穴中,而其他成年巨獺則在巢穴外邊守衛。一旦敵情排除,小巨獺的遊泳課又繼續。其餘成年巨獺圍成一個圈、形成防護網,遊泳練習完後會有捕獵訓練,成年巨獺會叼著死魚在小巨獺前晃動,訓練小巨獺的靈敏度。雄性小巨獺在4歲時,就會離開家庭,加入或組建自己新的家庭。

結語:

儘管巨獺很兇猛,敢正面硬懟美洲豹、黑凱門鱷,但它們卻無法逃脫人類的捕殺。水獺皮的極好防水、保暖性被譽為「毛皮之王」,作為水獺中體型最大的海獺和巨獺,首當其衝為獵殺對象。直到1975年,毛皮貿易禁止,巨獺才得以休養生息。不過今天的巨獺也面臨著棲息地減少和受到當地人們捕魚的威脅,烏拉圭和阿根廷範圍內的巨獺早已消失多年。

-END-

(圖片來源網絡,侵刪!參考資料:國家地理)

魚視角:自然、動物、科學。

相關焦點

  • 亞馬孫河現「水中狼」,一天要吃8斤魚,不怕美洲豹,連凱門鱷也敢殺!
    以食人魚為主食,清道夫魚抓起來就啃! 身體硬體造就了所有水獺都是天生的遊泳健兒,所以個個巨獺都是敏捷的水中掠食者。加上它們幾乎都是群體獵食,當地部落甚至稱它們為「水中群狼」、「河中之狼」、「水中豹」。它們一般以魚類為食,也可捕殺龜鱉、黃水蚺等水棲蛇類,甚至未成年的黑凱門鱷。
  • ​實拍:美洲豹決戰70斤凱門鱷,美洲豹完勝,從水中將其叼起
    非營利組織「美洲豹識別計劃(JaguarIdentification Project)」的創辦者阿比蓋爾·馬丁就目睹到了美洲豹捕食凱門鱷的過程,並拍攝到了畫面,當然,結果就是美洲豹完勝了。,這隻美洲豹出現後將凱門鱷的脖子緊緊地咬住,然後輕輕鬆鬆就從水中將其叼起。
  • 亞馬遜河中的「水中狼群」,敢於捕食鱷魚,甚至還敢硬懟美洲豹
    ,當巨獺決定對鱷魚發動攻擊的時候,它們會迅速將鱷魚包圍,然後以靈活的戰術(如正面佯攻、兩翼牽制、後方強攻等等)不斷地削弱鱷魚的實力,等到鱷魚精疲力盡之時再發動致命攻擊。身處「水中狼群」的包圍圈中,那些體型較小的鱷魚往往都在劫難逃,但體型較大的鱷魚則可以突圍而去,不過巨獺是不會輕易地放過自己的獵物的,在鱷魚逃走時候,它們的尾巴通常會被巨獺啃食,而亞馬遜河中的「無尾鱷魚」,也就是由此而來。
  • 巴西美洲豹水中捕食凱門鱷上演20分鐘精彩戰鬥
    一隻飢餓的美洲豹在河岸旁徘徊,在水中凱門鱷毫不知情的情況下,美洲豹迅速地跳入水中與凱門鱷展開搏鬥。美洲豹大獲全勝後,將凱門鱷拖到森林裡享用。 吉利斯表示,在她做導遊的6年時間裡,從未見過類似的場面。雖然美洲豹經常捕食凱門鱷,但通常是在密閉的森林中進行,人們通常只能聽見聲音卻看不到畫面。
  • 美洲豹經常捕殺凱門鱷,那麼它可以捕殺鹹水鱷嗎?
    兩者不是同一物種,前者規範叫法是灣鱷(Crocodylus porosus),後者規範叫法就叫美洲鱷(Crocodylus acutus)。  說一下美洲豹捕鱷的基本情況。與其他貓科不同,美洲豹捕鱷屬於日常,尤其是眼鏡凱門鱷和巴拉圭凱門鱷,是它的日常食物,動物志發過不少美洲豹捕鱷的視頻了。
  • 巴西美洲豹捕殺70斤重凱門鱷
    每日郵報近日報導了一名女子4月份在巴西潘塔納爾溼地拍攝到一隻美洲豹捕殺70斤重凱門鱷的事件。視頻顯示,美洲豹將70斤重的凱門鱷從水中叼起,緊緊的咬著它的脖子將它拖入到草叢中。突然,凱門鱷抓住可乘之機,一把掙脫想要回到水中,結果美洲豹迅速反應一把咬住它的脖子將它拖到了灌木叢。
  • 巴西公園上演美洲豹搏擊制服凱門鱷精彩畫面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英國《每日郵報》8月8日報導,近日,巴西一座州立公園內發生了驚人的一幕,一隻美洲豹在內格羅河伏擊了一隻凱門鱷在這場耗時15分鐘的戰鬥中,美洲豹首先偷襲,咬住了凱門鱷的下頜,隨後兩者發生了激烈的交戰。這隻大貓力量明顯更勝一籌,一度將凱門鱷拖拽至水中。
  • 森蚺、鱷魚、美洲豹,誰是亞馬遜最可怕的動物?#我的旅行日記#
    十、美洲豹美洲豹是體型僅次於獅子和老虎的大型貓科動物,也是亞馬遜雨林最厲害的「殺手」之一,灌木叢、草原、雨林裡都有它們的蹤跡。美洲豹體型雖不如獅子和老虎同時,美洲豹動作敏捷,還會捕食鱷魚,同時也是森蚺在亞馬遜最大的天敵,它們通常在黃昏和黎明時捕獵,趁對方不注意,突然襲擊。
  • 縱橫雨林美洲豹,南美叢林中最頂級殺手,奇趣自然
    由於身上花紋像豹,身體形狀又接近虎,所以又被稱為美洲虎或獍,野外壽命一般為18年左右,人工圈養可達20年。兩隻美洲豹相鬥不僅僅是熱帶叢林,美洲豹在南美草原活動,所展示出的速度和長跑冠軍本色,遠超花豹,很少有獵物能逃脫。
  • 美洲豹狩獵直擊!猛咬36kg凱門鱷狠拖進沼澤 驚人畫面曝光
    ▲一隻兇猛的美洲豹咬住了一隻毫無警戒心的凱門鱷,並將這隻重達36公斤的凱門鱷拖進了沼澤地。(圖/翻攝臉書Jaguar Identification Project) 圖、文 /CTWANT 一名來自美國紐約的30歲女子阿比蓋爾·馬丁(Abigail Martin)是非營利組織「美洲豹識別計劃(JaguarIdentification Project)」的創辦者,日前她捕捉到一幕驚人畫面,一隻兇猛的美洲豹咬住了一隻毫無警戒心的凱門鱷
  • 美洲虎是虎還是豹?為什麼它們的花紋如此獨特?
    和獵豹以及花豹相比,美洲豹的體型更大,尾巴較短,而較短的尾巴意味著它們不善於奔跑捕獵,這是因為長尾有助於豹子在奔跑時保持平衡,以及在轉彎時長尾能夠輔助平衡,而短尾的美洲豹奔跑能力相對於獵豹和花豹而言稍遜一籌。美洲豹的花紋很獨特,屬於玫瑰花結狀斑點,稀疏但性狀較大,中間有實心斑點。
  • 可放出800伏電流,美洲豹,凱門鱷均被電倒
    電鰻能從眾多水中恐怖生物中脫穎而出,我們還要先看一看亞馬遜河中到底還有些什麼水中生物。亞馬遜河中,最為人熟知的就要數食人魚了,食人魚是一種極其恐怖的魚類,學名叫做食人鯧。它們在許多電影中都有出現,如果食人魚覺察到有血腥的味道,它們會蜂擁而至,對獵物群起而攻之,場面非常恐怖。
  • 美洲豹為什麼能捕殺鱷魚,看看美洲豹的咬合力你就明白了
    很多小夥伴都會問美洲虎和美洲豹的區別在哪裡,其實美洲豹也叫美洲虎,是一種生活在中南美洲等地區的大型貓科動物,它的身體結構更加偏向於老虎,而身上的斑紋比較像豹,因而得名,成年後的美洲豹體重在70-180千克左右,咬合力達到了1250磅,甚至超過了老虎、獅子、北極熊等動物,戰鬥力非常強悍
  • 每天認識一種南美魚|(101)蛇紋美洲豹
    蛇紋美洲豹學名:Ancistomus sp.
  • 科學家:低估了鱷魚的爬行速度,美洲豹:在我面前都是慢動作
    由於每一種生物的生存環境不一樣,所以,有一些生物我們平時很難見到,因為它們可能生存在一些偏遠的地區。不過,大家平時如果有觀賞《動物世界》等紀錄片時,都會看得到很多我們身邊沒有的動物。在我們的印象中,我們在很多紀錄片裡面所看到的鱷魚,如果在岸上的話,似乎有點笨拙,因為爬行的速度似乎不是很快。但是研究表明,我們低估了鱷魚的速度。
  • 「美洲豹王朝」的200萬年
    前者是高度特化的劍齒虎類,而後者是新大陸與獵豹平行演化的大型貓亞科動物,二者的體型都較小,生態習性也和美洲豹相差巨大。和當初進入歐洲一樣,美洲豹很快在北美順風順水,稱王稱霸,演化出了體型較大的奧古斯塔美洲豹Panthera onca augusta。大概在中更新世,美洲豹順勢進入南美洲,成為亞馬遜的主人。不過南美洲的化石記錄比較匱乏,美洲豹進入南美的具體時間仍然有著很大的不確定性。
  • 「美洲豹王朝」的200萬年
    這個足跡化石為南方古猿Australopithecus afarensis(即露西屬於的那個種)留下的行走的痕跡,為南方古猿已經以直立行走為主要行動方式提供了有力證據。該地發現了2種豹屬大貓還不能歸入到任何現生物種。最早的美洲豹的化石則來自南非Kromdraai,其年代為190萬年前。 早更新世的氣候環境變冷造就了更加開闊的草原,為動物遷徙打開了通道。
  • 美洲豹伏擊3米巨鱷:一口咬碎頭骨
    BBC記錄片《行星地球II》中的一幕驚呆了吃瓜群眾:一隻美洲豹伏擊了10英尺(約3米)長的凱門鱷,瞬間咬碎了鱷魚頭後的骨頭……美洲豹愛獨行,是蟄伏突襲的掠食者,並且是遊泳好手。這隻美洲豹在巴西叢林中的河岸蹲守埋伏了許久,終於,它竄向獵物,出手了!
  • 120公斤美洲豹獵殺凱門鱷,僅用11秒!網友:王者戰鬥果然刺激!
    120公斤美洲豹獵殺凱門鱷,僅用11秒!網友:王者戰鬥果然刺激!不知道小夥伴們有沒有聽說過鱷魚是恐龍時代的動物,它們能夠從恐龍時代生活到現在,應該算是比較牛掰的一種動物了,現在的鱷魚比恐龍時代的鱷魚體型雖然小了很多,但是它們的冷血程度卻絲毫沒有降低。下面我們來介紹一種能夠和鱷魚拼殺的動物。120公斤美洲豹獵殺凱門鱷,僅用11秒!網友表示王者之間的戰鬥果然刺激!
  • 美洲豹閃電獵殺鱷魚全過程 場面驚險震撼(多圖)
    英國《每日郵報》9月5日報導,一隻美洲豹從水中突然浮現,以閃電般的速度對一隻正在沙灘上曬太陽的鱷魚發動殘忍的攻擊。美國攝影師賈斯汀•布萊克及時捕捉到了這驚險萬分的震撼場景。待時機成熟,它猛然地從水中躍起,對身長8英尺(約2.4米)的凱門鱷發起了猛烈襲擊。身手矯健的美洲豹揮舞著爪子按住凱門鱷的背部,並用下顎搖晃著凱門鱷的頭部。在搏鬥過程中,二者一度滾入水中。美洲豹不斷調整姿勢,最終在凱門鱷的頸後找到突破點,然後張開了血盆大嘴叼著鱷魚向河的另一邊遊去,當它到達河對岸時,便帶著它的獵物迅速消失在草叢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