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全國優秀地標工作者頒獎典禮暨2019年「發現地標之美」啟動儀式在北京智慧財產權培訓中心舉行。紫雲自治縣文爍植保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胡光友,獲得2018年度「發現地標之美」 全國地標工作十大人物榮譽獎。
4月2日,白石巖鄉幸福園村文爍植保農民專業合作社紅芯紅薯種植基地,胡光友將育種紅芯紅薯的一張張薄膜揭開,再用小鐵鍬將覆蓋在薯芽上的泥土刨開,讓幼嫩的薯芽出土成長。
「出土的薯芽,一個星期後就可以施肥,然後生長一個月左右就可以割薯苗來栽種了。」胡光友說,今年,他培育了5畝多地的紅芯紅薯苗,計劃種植紅芯紅薯100畝。
「種植紅芯紅薯,首先要培育好紅芯紅薯苗。」提起如何發展紅芯紅薯的話題,胡光友向記者娓娓道來。
2011年,胡光友依託本地特色農產品紅芯紅薯,聯合5戶農戶組建了文爍植保農民專業合作社,規模化種植紅芯紅薯。
規模化種植後,出現了銷售難問題,為了打開銷售市場,胡光友帶上紅芯紅薯樣品到貴陽的大超市、批發市場去推銷;然而因「名聲不響」讓他吃了不少閉門羹。
胡光友心想:「沒有名氣,就闖出名氣;只要打出了品牌效應,好東西就不愁銷了。」
於是,胡光友在貴陽人流量較大的農貿市場租上攤點,一邊擺賣紅芯紅薯,一邊用蒸鍋將蒸熟的紅芯紅薯給過往客人品嘗,逐漸紅芯紅薯名聲在貴陽打響,胡光友被人們稱為「紅薯哥」。至此,紫雲紅芯紅薯打入了貴陽大超市、農貿批發市場和零售市場。
銷售市場打開,紅芯紅薯的種植規模也逐漸擴大。
2012年,紅芯紅薯種植面積已經發展到200多畝,幸福園村一帶的村民在胡光友的影響下,逐漸擴大紅芯紅薯的種植面積。
為擴大銷售市場,2013年,胡光友獨自一人帶著紅芯紅薯樣品,先後到廣州、深圳、上海、北京等一線城市和沿海地區去推銷。在推銷紅芯紅薯的過程中,胡光友把網際網路作為銷售紅芯紅薯的載體,首先與京東商城旗下的生鮮電商等多家電商合作,並在淘寶上開通了自己合作社的店鋪,通過這兩條線上線下的銷售模式,使得紅芯紅薯供不應求,其銷售價格從每斤3元逐漸上升到每斤15元。
2014年起,紅芯紅薯品牌在省內外的知名度越來越高,短短兩年間,胡光友銷往省外的紅芯紅薯從1萬餘斤增加到10餘萬斤。
2015年,胡光友在安徽合肥成立了紅芯紅薯銷售中轉站,通過貨運把紅芯紅薯運到中轉站後,再分發銷售給北京、上海、鄭州等地一帶的客戶。
隨著紫雲紅芯紅薯品牌的走紅,紫雲縣委、縣政府把紅芯紅薯作為「一縣一業」的重要農特產品來發展,在加大紫雲紅芯紅薯產業對外宣傳中,把紅芯紅薯先後在央視13臺、7臺上播放,作為帶著紅芯紅薯走向全國各地去銷售的第一人胡光友,自然而然地登上了央視屏幕,胡光友也因此成為了紫雲紅芯紅薯的「網紅」。
早在2011年,胡光友成立的紫雲文爍植保農民專業合作社專業種植的紫雲紅芯紅薯,經過系列檢測獲得國家地理標誌產品;次年,紫雲紅芯紅薯獲得國家無公害農產品認證。
「2016年,是紫雲紅芯紅薯真正開始『紅起來』的一年,那年,我不僅把自己種植的20餘萬斤紅芯紅薯賣完了,還幫助把幸福園村農戶種植的紅芯紅薯也都銷售出去了。」胡光友說,銷售市場的打開,調動了農戶種植紅芯紅薯的積極性,直接帶動了紫雲紅芯紅薯產業的發展。
2017年,紫雲提出了紅芯紅薯「紅起來」三年行動計劃,種植面積逐年增多。今年,紫雲全縣計劃種植紅芯紅薯1.8萬畝。
近年來,在白石巖鄉幸福園村、幹水井村,五峰街道辦中心村等紅芯紅薯種植核心區,幾乎家家戶戶都改種紅芯紅薯。紅芯紅薯產業的發展,對於助推脫貧攻堅,推進鄉村振興戰略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為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助推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中華商標協會與中國工商出版局從2018年聯合舉辦「發現地標之美」活動,並在全國範圍內尋找優秀地標工作者。自從2018年7月發布徵集通知到2019年1月,共有近18萬人通過官方投票通道參與投票,經評審小組審議最終確定了全國優秀地標工作者獎名單,胡光友則榮獲2018年度「發現地標之美」全國地標工作十大人物榮譽獎。
來源:安順日報 姚福進
編輯 / 李婷 審核 / 王安龍
有限平臺
無限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