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幾年前有一部臺劇十分火爆,雖然講的還是男女主角的感情,屬於偶像劇範疇,但男女主角一開始卻是多年的好朋友,而不是「劇情需要」地相遇相愛。擺脫了俗套的劇情,這部劇取得了非常不錯的收視和口碑,毫無懸念登頂2011年臺灣收視榜榜首的同時,豆瓣評分13萬人評價,評分鎖定在8.9分。
這部《我可能不會愛你》原版只有13集,劇情十分流暢,屬於一看就停不下來的類型。韓國也花大錢拿下了這部劇的版權,2015年翻拍成了《愛你的時間》,但顯然無法與我們的原版媲美。
因為我們的原版有大仁哥啊!陳柏霖憑著李大仁這個角色一下子就成為了國民男友。為什麼李大仁在故事裡憑憑得不到程又青的愛情,卻成為了現實中許多女生的夢寐以求的男友形象。
大概是因為我們都需要李大仁這樣的愛情觀。
一、愛情是種相遇
「初老」是《我可能不會愛你》的核心話題之一,整部劇開頭都在講著各種「初老症狀」。第一集就是側重描寫了女主角程又青,30歲,單身,對於許多女性來說,這是一個令人擔憂的狀態。
她們擔心再不結婚,皺紋越來越多,身材越來越走形,就越來越沒人敢娶回家了。程又青無疑是大多數處於這種狀態的女性的一種寫照。她開始細數了一遍自己所認識的男生,希望能有一個「可以努力發展的對象」。
現實生活中,女人一到了30歲,就算自己不擔憂,身邊的人也會開始各種操心起來,於是「找」對象便成為了一件看似十分重要的事。
李大仁作為程又青的最好朋友,他卻是不停地提醒著這個已經年過30的女人,她是獨一無二的,不必擔心以後遇不到合適的人,當然不可否認他其實是在暗示說她已經遇到了合適的人。
他說,如果真的「遇」不到的話,他就陪她去養老中心。他不說「找」,他也不想程又青貿然去找,他更希望她能夠遇到真正合適的人而不是將就,哪怕那個人不是他自己。
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當你越想找到一樣東西的時候,那樣東西就越是不出現;當你已經不想再找的時候,那樣東西又突然出現在你的眼前。
愛情就是這麼一樣東西。
還記得韓國電影《我愛你》裡面的兩個老人,他們已近暮年, 他們都有過自己的婚姻,也失去了婚姻。就當他們都以為要孤獨終老的時候,卻遇見了對方。
我們都必須清楚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想要愛情,就必須等,必須有耐心;想要婚姻,也不必急於一時,也許你本身並不真的想要婚姻,只是受到了外界的壓力而已。
我們都必須清楚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
二、愛情是不是比較值
古代的婚姻講求門當戶對,沒想到如今自由戀愛的社會婚戀也講求三六九等,收入、學歷,甚至身高體重都成了硬生生的條件。
李大仁卻從來不講什麼條件,他強烈反對這種條件論。
因為愛情是感性的。當你用理性去為自己「挑選」伴侶,設定了各種條件,如果有10個人都同時滿足這些條件,所以你就喜歡這10個人了嗎。
最後你還是需要依靠自己的感覺,因為愛情就是一種感覺。可能最後有個人並不滿足你所謂的條件,但不知道為什麼你見到那個人就心跳加速,在那人的身邊,就不想要離開。一旦說了再見,便是無盡的想念。
如果擺在你面前的是沒有感覺的有錢人,和很有感覺的窮人,你並不是在愛情裡面選擇,愛情不是比較值,你只是在物質生活和愛情之間做出選擇。
也許愛情裡面根本沒有得選擇,因為喜歡上一個人很難找出具體原因,也許只是因為外貌,也許只是因為個性,很簡單又很複雜。
愛情裡根本就沒有誰好誰壞的比較,我們只需要做的是誠實面對自己的感情,至少要明白自己真正愛的是誰。
未來是很難去預測,就算你考慮了各種可能,選擇了自己,選擇了自認為比較有保障的生活,但誰又能保障,未來不會有意外呢。
我們做選擇的時候,如果都知道了自己做的是否是正確,那我們就沒必要選擇了,這也不是一種選擇了。
如果不知道該怎麼選擇,為什麼不乾脆遵從自己的內心,你不需要任何的所謂對你好的建議,人都需要清楚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
至少這樣,就算結果不如預期,也不會有遺憾,也不會痛恨過去的自己,至少我們都努力過了。
三、愛情是種守候
李大仁做出了選擇,他選擇了愛情。他本該有更好的前途,但他卻選擇了程又青。
在很多人看來愛情是一條甜蜜的道路,但體會過的人,才會明白這裡面也有同等於甜蜜的痛苦。
得到愛情也意味著你要失去其他的很多,況且愛情裡面也有著許多麻煩困擾著你的地方,處理不好可能就會造成無法癒合的傷口。
選擇了愛情,就必須要去面對愛情。有人說李大仁一直在逃避,他始終不敢承認自己喜歡程又青。但是,如果他自己不承認,也就沒有必要一直跟在程又青的身後,去了解她,去幫助她,去關心她。
李大仁對程又青所做的一切已經明顯超越了普通的友情,他一直都在為了自己的愛情在戰鬥,也許他並不是在逃避,而是在等待。
想要愛情,就必須等,必須有耐心。
他完全可以在高中的時候就表白了,但他的愛情觀不允許。可能他覺得愛一個人並不是跑到人家門口去說聲我喜歡你就是愛了,他必須做些什麼,他必須犧牲什麼。只是他沒想到一句為了掩飾自己真實感情的「我絕對不可能愛上你這種女生」,卻成為了他和程又青感情之間的一道屏障。
李大仁一直在等,等程又青明白的一天。只是沒想到程又青把當年的那句話當了真。他也只好一直留在她的身邊,因為他不甘心就這樣失去。於是他的愛就變成了「最好的朋友」,每次程又青遇到難關,有心事,他都會及時出現,變成了每個女生都夢寐以求的一個無形的依靠。
大多數人都需要這麼一個依靠,畢竟這個世界有太多的無奈。
但誰又能明白李大仁們的無奈。他們不依靠花言巧語,不依靠各種能輕易得到女生歡心的技巧,只是靜靜地跟在身後,把愛變成了程又青們身邊的每一個細節。
愛是一種守候,懂的人自然會懂。如果你做了那麼多,那個人還是沒有任何感覺,要麼就是你像李大仁一樣說了句不該說的話,要麼就是那個人真的對你沒感覺,但你可以繼續選擇愛情,反正你還有一生可以浪費。
林夕說,情要說出口,先知那是溫柔,只因彼此愛未夠。神情若協奏,心事能看透,讓漂亮說話化做每日美麗挽手。年輕的時候我們總覺得要把愛說出口,到老了才發現原來根本不需要說出口,因為真正喜歡一個人會不由自主地為那個人做各種事,而這些事才是最為實質的愛情。
我們都需要一個李大仁,不僅僅是因為他的好,他的關心和了解,而且他能提醒我們,什麼是人與人之間真正的感情。
友情也好,愛情也好,如今的我們,是不是都注重形式,而少了一顆真心去對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