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種標準從80年代TICA正式認同孟加拉豹貓這個品種之始就寫在了那裡,但隨著繁育事業的推進以及繁育人理念之間的差異,關於同一個「主題」的爭議難免存在。今天我們就來討論下,圍繞斑紋而存在的一些爭議。
大理石紋MARBLE
大理石紋孟加拉豹貓於1993年正式被TICA接受,次年五月正式參賽。官方之所以採用「MARBLE」一詞,因為斑紋和「野生亞洲大理石貓WILD MARBLE CAT OF ASIA」類似。
正如前文所述,孟加拉豹貓的前身是由各種家貓和多種叢林野生貓科動物雜交而來的,比如:野生亞洲豹貓、野生虎貓、野生亞洲大理石貓。站在品種起源的角度,大理石紋孟加拉豹貓被TICA接受了,但隨之而來的問題則比較複雜和矛盾。
在家貓品種裡,有一種斑紋和大理石紋非常類似,那就是「牛眼紋BULLS-EYE PATTERN」,或者稱為「虎斑紋」,這類斑紋在我們熟知的美短身上最為常見。牛眼紋整體結構多為環形,顧名思義,像牛的眼睛,而這樣的斑紋結構是不應該出現在大理石紋孟加拉豹貓身上的。我們希望大理石紋孟加拉豹貓的斑紋儘可能水平分布(如上圖中的野生大理石貓),且最好沒有豎條紋,斑紋如玫瑰紋那樣具有層次感(斑紋外圈有明顯的線條)。如下圖:
如果我沒有記錯的話,這隻大理石紋雪豹大概是8/9年前北京一家貓舍從美國引進的,據說還得了冠軍。說實話,晃眼一看,斑紋蠻像牛眼紋。這就是矛盾的地方!
理論/定義上,大理石紋和牛眼紋有著嚴格的區分,但在現實中二者頗為形似,尤其對於大多數不知道細節區別的人而言。從遺傳學角度來說,大理石紋和牛眼紋都是隱性遺傳。而在早期的雜交繁育中,也融入美短等家貓的基因,所以,要斷定這到底是來自野生亞洲大理石貓還是來自家貓的牛眼紋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隨著時間的不退推進,大理石紋逐漸被繁育人篩除在了繁育計劃之外!因為我們更希望得到的繁育成果是:視覺效果儘可能類似於美洲豹以及雲豹那樣的華麗斑紋(玫瑰紋),而不是類似於美短那樣的牛眼紋。所以後期,繁育人不斷地做著篩除工作,儘量把大理石紋基因剔除在基因庫之外。
大理石紋基因相對於玫瑰紋基因而言,是隱性基因。如果兩隻玫瑰紋豹貓同時攜帶大理石基因,那麼則有50%的機率出現大理石紋後代。大理石紋豹貓配大理石紋豹貓,後代只能是大理石紋。繁育上,最直接簡單的迴避方法:
通常經過幾輪繁育,基本就能確認一隻玫瑰紋孟加拉豹貓是否攜帶大理石紋基因。倘若攜帶,可以選擇直接淘汰種貓。源頭上,永遠不要以大理石紋孟加拉豹貓作為種貓。購買豹貓時問清楚繁育人:後代中是否曾出現大理石紋。倘若該貓舍幾乎沒產出過大理石紋後代,那麼該貓舍的基因庫中存在大理石紋基因的可能性就非常小!(是否攜帶大理石紋基因無法通過已有的基因檢測技術來提前確認,只能通過繁育實戰來驗證。)
在此,特別補充說一點,很多人不懂五代血系證書對繁育的指導意義。在五代血系證書上,有明確記錄種貓是大理石紋還是玫瑰紋,可以輔助繁育人了解一隻貓身上可能存在的基因。此外,還記錄了很多詳細的繁育信息,比如:出自哪家貓舍、毛色、頭銜、等等!
說到大理石紋,就必須說到這一謬誤。GENE認為(如截圖內容),大理石紋對於改善玫瑰紋具有一定積極的意義。比如,能讓後代的斑紋分布更隨機,斑紋尺寸變得更大等等。事實上並非如此。在後續幾十年的繁育實踐中,幾乎所有繁育人根據自身的實踐結果意識到,GENE的這一推論更接近於謬論。準確說,以一隻大理石紋孟加拉豹貓作為種貓並不能讓後代的斑紋變得更大更出色!
可以這樣理解:
從繁育起源的角度來說,大理石紋是被認同的。大理石紋孟加拉豹貓除了斑紋形態與玫瑰紋孟加拉豹貓不同,其餘特質皆一樣:野性的頭版,流線型的骨架等等。雖然協會承認它的存在,但是對於繁育人以及市場需求而言,大理石紋已被淘汰!大理石紋基因對於推進斑紋形態的演變並無實質性的積極作用!SPARBLE
SPARBLE=SPORT玫瑰紋+MARBLE大理石紋的合成詞。有的貓的斑紋形態介於大理石紋和玫瑰紋之間。這類斑紋比常見的玫瑰紋大,斑紋之間有些許連貫,頗似地圖。如下圖:
GENE認為,具有SPARBLE這樣斑紋的貓,通常攜帶了大理石基因,或者直接就是大理石紋豹貓的後代!所以她推論大理石紋豹貓對於繁育有一定的意義!事實上,大理石紋豹貓確實可能生出這樣的後代,而其他玫瑰紋豹貓也能生出這樣的後代。顯然,在不想產出大理石後代的目標願景下,又何必讓大理石基因融入貓舍裡,壞了原本純粹的基因庫呢?權衡之下,繁育人寧願堅定的篩除掉大理石紋基因!
豎條紋RIB-BAR
「豎條紋」是一個爭論頗多的詞,指:從肩胛垂直於前肢,在身體兩側出現的連貫的垂直的線形條紋,如下圖:
上面四隻貓,在肩胛兩側都有明顯的細線條。我們期望儘量不要出現如圖垂直的線形條紋,但這絕不是一個硬性的標準。如圖四,黑冰(這是七八年前甚至更早的照片),他的最高頭銜是三連冠。黑冰的整體性非常協調,所以看上去很美,線形條紋完全不決定他的優劣!
有意思的是,孟加拉豹貓「斑紋的變異/演變」永遠不在人為的掌控範圍之內,誰也無法預知被我們刻意迴避的線形條紋會逐漸進化!
逐漸變寬。必須強調,這樣的形態已經不再是線形條紋了!不要看到兩側出現了連貫的斑紋就談虎色變的一錘子定性成線形條紋!
最後來看看終極變異形態:
OMG,倘若遇到這樣的終極斑紋形態,一秒也別猶豫,買買買!事實上,在國際上,擁有這樣極致形態的斑紋並不多,即使有,你十有八九有錢也搶不到。
繁育,作為在時間線上鋪展開的一項事業,之所以迷人,就在於你永遠不會知道上天給你的下一個禮物究竟是什麼!繁育需要持有一顆「開放」的心,你不能一棒子打死說「只要出現豎條紋就是瑕疵,就不值錢」,但凡這樣說的人,要不「教條主義」,要不壓根不懂繁育!
背紋
孟加拉豹貓究竟該具有甜甜圈一樣的背紋,還是具有條形背紋?如上圖的終極雲豹紋,基本都是條形背紋。
這兩種背紋沒有好與不好之說,只能說兩種類型你更喜歡哪一種!但是有一點是肯定的,斑紋變小容易變大難,條形背紋是甜甜圈背紋的連貫放大版!看看國內那些叫囂得很厲害的賽級貓舍:斑紋和半個世紀之前的麻點子或者散亂斑紋一模一樣,可見「無繁育含金量的降格生產」是件完全不費力的事情!
結束語
任何一件事物無論在什麼時代背景下,肯定都存在爭論!對於孟加拉豹貓這個獨特的品種來說,爭論從未停止!無論怎樣,我們始終考究的是一個整體:頭版、斑紋、骨架等等,整體協調即美!作為繁育人,對於某些具有爭論的問題需要持「開放」的心態去面對,並且付諸實踐去大膽驗證和修正。開放心態迎來的結果可能是出乎意料的!#孟加拉豹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