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喜歡寫日記的朋友來說,選擇紙質日記還是電子日記始終是個需要考慮再三的問題。主要原因是它們各自都有對方很難取代的功能,今天館長從溫度、自由、調整、載體、效率、保存、檢索、分享等角度比較它們各自的特點,最終總結下如何融合兩者的使用。
全文字數:1592字 閱讀時長:5分鐘
01
溫度
常聽說字如其人,每一個字都是有溫度的,透過書寫的力度、結構、字體、大小、快慢等都可以看出書寫者的內心狀態,喜怒、憂傷、愁煩、悲傷等都可以透過筆端在紙上流淌,後來再讀時也能快速回到當時的狀態。大家玩的比較多的手帳則還具有療愈的功能。電子筆記,如選用的是文字的方式,由於是標準化的,總是冰冷冷的;如選用圖片、音頻、視頻的話,則會避免這種情況,較紙質筆記來說,自己的情緒更容易直觀展示。
02
自由
在空白的紙張上,你可以隨意發洩,布局靈活多樣、字體可大可小、畫一個可愛的小狗狗、畫一個可愛的笑臉、線條箭頭隨意的連接、各種各樣的邊框和點綴,大腦有多自由,紙上的呈現就會有多自由。電子筆記,在這方面就會顯得有些限制,大多數平臺都是只能線性的記錄,即使有一些平臺會有素材庫供選擇,但終究是別人創作的,並不一定適合自己。
03
調整
紙質日記,寫下的內容大多固定,想進行刪改不太方便,大多數情況下的刪改都會破壞紙面的美感。而電子日記,則可隨時隨地任意刪改,而且也會有多個版本的備份,方便進行比對,一般來說改完後的內容、邏輯等也會更加合理。
04
載體
電子日記,除了文字寫作外,還可以運用照片、音頻、視頻等多媒體,可根據個人的喜好選擇不同的載體。而紙質日記再只能單一的進行文字或圖文(手繪/剪報/手帳)的展示,相對略遜一籌。
05
效率
手寫的話,快一點的話30-40字/min,而敲字則在80-100字/min,尤其是隨著各種輸入法字典的出現,還有平時輸入的增多,輸入法會越來越智能,剛打兩個字可能就會出來一句話,極大的提高了書寫效率。
06
保存
紙質日記,總要考慮到家人好奇翻看;被別人毀壞;搬家損壞或丟失;外出隨身攜帶時的丟失;長時間保持的頁面泛黃、褪色、散頁等種種情況。電子日記,可以備份在電腦端、雲端等多個地方,即使出現伺服器癱瘓、資料被竊取等極端情況,也還有補救的方案。
07
檢索
電子日記由於標準化的設計,很容易進行相關的檢索和統計。比如,字數多少、1年前的自己在哪裡、5年前的自己在做什麼、每天晚上自己幾點起床、自己這一年都讀了什麼書……。而紙質日記在這一塊上就顯得先天不足。
08
分享
電子日記寫完後,可以將方便分享的內容發布到豆瓣、知乎、微博、簡書、微信等平臺,展示不一樣的人生經歷供感興趣的人瀏覽、參考。紙質日記,由於只有一個,分享起來就會相對局限,只能供少部分人查閱。即使如名家的日記進行出版,購買和閱讀的人也相當有限。
09
其他
紙質日記可以練字,尤其是在當下我們寫字越來越少的年代,能有一個渠道進行練字會顯得難能可貴。電子日記相對更環保些,能保護一分是一分。直觀感受上來說,長時間的記錄對於電子筆記來說不會有太大的變化;而看著一堆的日記本疊成小山,內心的滿足感還是很強烈的,年老時坐下來一頁頁的翻看也是十分美好的。
§§
總結
不論是紙質筆記還是電子筆記,它們二者本質上都是記錄的工具而已,工具是為了方便我們使用、提升效率而存在的。根據各自的目的選擇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館長建議沒有嘗試過電子日記的可以多試幾個平臺、多試一段時間,給自己機會去體驗;沒寫過紙質日記的,了解下手帳,堅持玩一段時間,說不定你會愛上它。
此外,關於紙質日記和電子日記融合的方式,分享以下三種方法供參考:
1. 電紙上書上直接書寫,如索尼的DPT-S1/DPT-RP1系列,手感還是很不錯的,寫完後可直接生成電子文檔;
2.在觸屏的電腦上打開記錄軟體進行書寫,如微軟的Surface;
3.在iPad或手機上安裝有道雲筆記、印象筆記等雲筆記軟體,結合電容筆在上面手寫,融合紙質日記和電子日記。需要一隻好的電容筆,才能有較好的書寫體驗;
4.先在紙質本上手寫,然後用掃描工具上傳到雲端進行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