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約 3600 字
閱 讀 需 要 10 min
說慣了白話的我們,常常感覺古人說話字少而優雅。閱覽古文,同樣的日常物品,經古人筆下潤色,都顯得不俗。這是為什麼呢?
今天,我們就來講講古人那些妙不可言的雅稱。
委婉含蓄
古有言: 雅之為言正也。 (《風俗通·聲音》)
雅稱,本該是「官方稱呼」「通用稱呼」的意思。「雅」,是當時朝廷官吏和公卿大夫們所推崇的規範樣式,也是朝廷大力推廣的「標準」樣式。卻因公卿士族在言行舉止中強調舉止有禮、言辭避諱和委婉含蓄,雅稱逐漸應用成了「別稱」和「美稱」。如《荀子·榮辱》中所言:「君子安雅。」唐代楊倞注釋「雅」為「正而有美德者謂之雅。」
「雅」與美德掛鈎後,「雅稱」一詞便也有了更多「美」的內涵。
諸如「冰敬」實為賄賂禮金,士族官吏們提起錢時,斷然不會直言其名。「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儒家自古重義輕利,文人士大夫認為金錢既粗鄙又俗氣,可「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件件離不開錢,不提錢又不行。因此文人墨客們給金錢取了許多委婉含蓄的雅稱:孔方兄、青蚨、阿堵物等等。
古代銅錢,開元通寶
孔方兄很好理解,「孔方」即為錢幣外形圓內有方孔,「兄」即言兄長。視金錢如兄長的人,往往被士人看作重利薄義,齒於與其為伍,但是迫於生計,又不得不追逐錢財。
西晉的《錢神論》裡便有這樣的描述:
「親之如兄,字曰『孔方』,失之則貧弱,得之則富昌。無翼而飛,無足而走。」
青蚨是一種傳說中的蟲,用以比喻金錢。
漢朝劉安的《淮南萬畢術》中曾記載:
「青蚨還錢:青蚨一名魚,或曰蒲,以其子母各等,置甕中,埋東行陰垣下,三日後開之,即相從。以母血塗八十一錢,亦以子血塗八十一錢,以其錢更互市,置子用母,置母用子,錢皆自還。」
可以看到,在這個神奇的「術」裡,由於青蚨母子相依的屬性,塗著青蚨蟲血的錢幣都會自行飛回。人們都希望自己的錢財用之不盡取之不竭,因而「青蚨」便成了錢的雅稱。
明代許仲琳《封神演義》裡「不無黃白開生路,也要青蚨入錦纏」,便是用「黃白」和「青蚨」比作金銀和錢幣。
關於錢這俗物的另一雅稱——「阿堵物」的來源,還有一則趣聞典故:
王夷甫雅尚玄遠,常嫉其婦貪濁,口未嘗言錢字。婦欲試之,令婢以錢遶床不得行。夷甫晨起,見錢閡行,呼婢曰:「舉卻阿堵物。」(《世說新語·規箴》)
西晉時期,文人雅士重玄學好清談,其領袖王衍 (字夷甫) 是當時風騷人物中清高得無以復加的代表人物,一向是對錢十分不齒,認為提及錢財便是玷汙自己的清名,從不肯直言之,還要說他的妻子總是談錢是很俗的事情。
西晉王衍畫像
他的妻子想試試他是不是真的絕不說「錢」,便心生一計,趁他熟睡的時候,在睡塌邊撒滿了錢幣。妻子心想若王衍要起床,必然會喚人把錢搬走,不然他就下不了床。這樣他一開口就一定得說到「錢」字,再也無法迴避。不料,翌日王衍醒來以後,卻喚僕人道:「快把『阿堵物『搬走。」
「阿堵」在魏晉南北朝時為口語「這個」的意思,王衍寧願稱錢為「這個阻擋前行的東西」,也不直言其名,一時在朝堂民間成為雅談。
而這個雅稱流傳到後代,也因此典故有了不能讓金錢玷汙士人清正風雅的警喻意味。
除了錢財不願直言,生死疾病也一直是人們所忌諱的,在森嚴的等級制度下,只有最底層的白丁才會直言「死」,因而當涉及生死、壽數時,便衍生出了許許多多的雅稱。
談及年齡,有童齔 (7、8歲) 、豆蔻 (女孩13、14歲) 、弱冠 (男子20歲)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命」、六十「耳順」、七十「古稀」、耄耋 (八九十歲) 、鮐背 (九十歲) 、期頤 (百歲) 等等。
談及貴人、大官逝世,則用「薨逝」「謝賓客」。
《禮記·曲禮》中記載:「天子死曰崩,諸侯曰薨。」 《唐書·百官制》: 「凡喪,二品以上稱薨。 」因而古代只諸侯或二品及以上大官的死才能用薨逝。
謝賓客,字面意思是謝絕賓客不再相見,實則是含蓄表達士大夫階層的人的離世。
此外,古人常用琴瑟和鳴比喻夫妻恩愛,所以談及妻子離世則用「斷弦」,因而「續弦」就是喪妻再取的意思。父母離世,則是用「見背」,這個詞不僅表明了死者的身份,也表示說話之人對父母的愛重。
電視劇《怪俠一枝梅》截圖,離歌笑與心上人琴瑟和鳴
而當言及不願直談、難以啟齒的事物時,古人也會用雅稱將其美化一番,諸如「如廁」稱為「出恭」「嫖妓」稱為「尋花問柳」,「鴉片成癮」叫「煙霞癖」,「工資少」是「鶴俸」……使用較含蓄的語言表達,這種情況的雅稱,也屬於委婉語的一種。
這般若即若離、美好中聽的雅稱,一是能避免刺激,給人以安慰;二是消除粗俗,給人以文雅;三是摒棄陳腐,給人以新穎。善於委婉,這也是文人墨客們心靈美、修養高的表現。
文化衍生
除了避諱委婉之外,也有一些並非十分難以啟齒的俗物擁有雅稱,甚至第一次讀到時得想幾秒它們之間的聯繫。
舉個例子,說起鳳凰衣,你會想到什麼?鳳凰花紋的衣服?
不,它指的是雞蛋孵雞後蛋殼內的膜,中醫常用之入藥。
在中華民族的吉祥符號和文化象徵中,鳳凰的地位僅次於龍,是中國古人對鳥禽附加上神話特徵而形成的神物。雞,是鳳凰比較重要的取材對象之一。
剪紙中的鳳凰圖案
按《說文》所言,雞是將自己的長喙尖嘴貢獻給了鳳凰。其實不僅如此,雞和鳳凰還有更多的關係。《樂葉圖》稱「鳳凰至,冠類雞頭」,這是說鳳凰頭上的冠類似於雞冠。陝西商洛丹鳳縣的鳳冠山就亦稱雞冠山。漢代李陵有「鳳凰鳴高崗,有翼不好飛」的詩句,這「有翼不好飛」,也該是雞的特徵。此外,在中華傳統菜餚中,但凡以「鳳凰」為名的,一般都是雞。如雞爪被稱為「鳳爪」、雞翅被稱為「鳳翅」、雞腿被稱為「鳳腿」等。 以鳳凰為雞或以雞為鳳凰的情形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是很常見的。《山海經》載,丹穴山上有一種鳥,「其狀如雞,五採而文,名曰鳳凰」。徐整《正律》稱,「黃帝之時,以鳳為雞」。
以鳳凰衣稱雞蛋殼的內膜,可以說是一種文化的衍生。
詩情畫意
說到吟詩作賦,其實很多雅稱都來自於古人的詩情畫意,他們將之賦予生活中再尋常不過的事物,賦予詩意的美好。今天的我們在熙攘紅塵中嚮往詩和遠方,卻不知缺少的也許只是發現詩意和美好的眼睛。
無論是琴棋書畫詩酒花,還是柴米油鹽醬醋茶,被古代詩人詠過的,幾乎都有其獨特的雅號。
琴作「綠綺」「焦桐」,棋是「手談」「坐隱」,書又名「經笥」,畫為「丹青」。 酒稱「杜康」「忘憂」,落花稱作「虹雨」,茶號之「不夜侯」。
風吹竹林沙沙作響,叫「竹笑」——
竹亦得風,夭然而笑。
——宋 蘇軾《石室先生畫竹贊》
元吳鎮《墨竹譜懸崖竹》
漫天飛的不是雪,是「寒酥」——
一行分向朱門屋,誤落寒酥點羊肉。
——明 徐渭《謔雪》
日月星辰、山川湖海、四季時令、文房四寶皆有其雅稱,更別說十二生肖、二十八星宿,在此便不一一細講,單拎出些有趣的雅稱與諸君分享一二。
唐朝管小女孩叫「小茶」,為什麼呢?因為小女孩就像嫩綠的茶葉尖兒一樣有盎然的朝氣。
牙牙嬌語總堪誇,學念新詩似小茶。
——元好問《德華小女五歲能誦予詩數首以此詩為贈》
大概很多人都知道蟋蟀雅號「促織」,《爾雅疏》記載:「裡語曰:『促織鳴,懶婦驚』。」 但少有人知道鯉魚別稱「佔魁」,這是取鯉魚跳龍門的寓意。
也有很多人知道貓的雅稱是狸奴、銜蟬,因詩句「聞道狸奴將數子,買魚穿柳聘銜蟬」而來。
各種花色貓的雅稱
那狗的雅稱,你知道嗎?——是「韓盧」 。
記少年,駿馬走韓盧,掀東郭。——宋辛棄疾《滿江紅·和廓之雪》
蝸牛雅號「篆愁君」,這可厲害了,蝸牛還會寫篆書?
因為在下雨天時蝸牛頻出,地上留下蝸牛爬行的足跡,酷肖篆書。故每逢陰雨綿綿之時,詩人的愁緒被蝸牛足跡勾起,因而得此戲稱。《清異錄·篆愁君》記載: (李善寧之子) 吟曰:「椒氣從何得,燈光鑿處分。拖涎來藻飾,惟有篆愁君。」
除此之外,顏色也有很多別有意境的稱謂,如「梅染」「荼白」「竹月」「天水碧」「酡顏」等等。讀來便覺如臨其境,詩意盎然。
雅稱實在是個非常大的話題,本文僅從小處落腳,聊作分享趣味。「雅」之一字,既指正規、標準,也有美好、高尚、不低俗的稱頌。今時今日,語言的流變早已使許多雅稱成為日常用語,也使許多風雅典故悄然失傳。
網際網路時代,我們把時興的網絡熱詞掛在嘴邊。熱搜話題換得太快,以至於上半年的梗,到下半年再提便已經過時。此時再提起古代詩詞歌賦中的雅稱,或許能重拾生活中的詩意。
你還知道哪些雅稱呢?歡迎留言分享。
參考文獻:
[1]肖正廣,章傳政.中國古代「茶」字及其他代稱略考[J].貴州茶葉,2018,46(04):38-43.
[2]歐陽浩.關於茶的雅稱、戲稱和貶稱[J].茶.健康天地,2009(07):59.
[3]章莉莉. 漢語職業委婉語研究[D].南京師範大學,2015.
[4]王多養.溝通古今的橋梁——現代漢語古語詞價值探究[J].青年文學家,2020(21):186-187.
[5]說文解字,詞典網https://www.cidianwang.com/shuowenjiez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