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朋友該交什麼樣的朋友?這是困擾從古自今很多人的問題,古人也有很多談到交朋友的問題,但各有各的觀點,也各有各的道理,今天咱就聊聊交朋友的話題。
《千字文》裡有句關於交朋友的經典名句,叫「交友投分,切磨箴規」,意思是在交朋友這件事上,應該結交意氣相投的人,要能夠在學習上互相切磋,在品行上能夠互相勉勵。也就是物以類聚人以群分,要結交和自己能力、品行等各方面都差不多的人,才能夠長久地互相學習共同進步,結交比自己差太多的人,你無法從他那裡學到什麼東西,結交比自己強太多的人,可能人家也不屑於教你什麼東西,相反與這類人相處反而可能打擊你進步的積極性。
《增廣賢文》也有一句關於交朋友的經典名句,叫「結交須勝己,似我不如無。」要與比自己強的人交朋友,別找和自己各方面差不多的,各方面差不多的,你能學到的東西也很少,比你還差的就更不要說了,只會拉低你的能量,阻擋你的進步。所以只能與比自己強很多的人交朋友,與我差不多的還不如不交。
這兩個觀點看似都有道理,但小編竊以為,也都有不足之處。「交友投分,切磨箴規」,你只結交意氣相投的朋友,很可能你們的缺陷也是一樣的,難以發現共同的短處,雖然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是沒有錯,但是受格局、知識面等影響,成長有很大的局限性。「結交須勝己,似我不如無」,評價一個人應該是多個維度的,絕對不僅僅是有學識有品行這麼簡單,所以這個「勝己」其實算是一個較為主觀的詞,標準難定,可操作性不強。所以小編更傾向於認同以下的觀點。
一是孔子,孔子關於交朋友有很多言論,其中有一句叫「益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就是好朋友有三個性質,正直、誠信、博學,這就客觀了很多,不需要與自己相比較,只要你是正直的、誠信的、博學的,就是一個值得交往的朋友。孔子還有一句人盡皆知的,叫三人行,必有我師,幾乎每個人都有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把自己的身位放得特別低。比起前面兩種觀點,孔子少了些許鋒芒畢露,客觀了許多,也溫和了許多。
二是曾國藩,曾國藩專門寫過應該交往的八種人和不應該交往的九種人,非常詳細,基本上體現了曾國藩的處世交友之道。一要交勝己者,與《增廣賢文》觀點類似,但不是說只交勝己者;二要交德盛者,有很高道德品行的人;三要交趣味者,就是生活態度積極,心胸開闊的人;四要交每事吃虧者,犧牲自己的利益也不讓別人吃虧的人,必然算得上君子;五要交直言者,與孔子的友直有相同的含義,正直,能直言不諱,心底無私的人;六要交志趣遠大者,有遠大志向的人,格局大,不容易滿足於眼前的苟且;七要交惠在當厄者,在別人困難時積極伸出援助之手的人;八要交體諒人者,能設身處地為別人著想的人。曾國藩還有九種不交往的人,如不交善於奉承的人,不交不孝敬長輩不友愛兄弟的人,限於篇幅就不一一列舉。
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則與之化矣;與惡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亦與之化矣。交朋友對我們的影響不可謂不大,有一種觀點甚至認為我們就是我們所有朋友的平均值,不知道各位看官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