犀牛缺「女友」 南非一動物園網上募款為其找對象

2020-11-29 北晚新視覺網

中新網4月22日電 據美國《星島日報》報導,近日,南非一個私人野生動物園在網上發起募款活動,希望湊足資金為園內長期單身的11歲雄犀牛「塔博」(Thabo)尋找「女友」,以繁衍後代。

犀牛 新華社/路透資料圖

報導稱,該動物園在11年前收留了犀牛孤兒塔博。雖然園內有一隻雌犀牛「恩通比」(Ntombi),但是塔博從小與它一同長大,不願意與它交配,令動物園方面十分著急。

園方迫於無奈,只好在網上發起募款活動,希望有足夠資金為塔博向其他野生動物園購買2隻雌犀牛以繁衍後代。據悉,為了向募款者表示誠意,該動物園保證已經加強防盜措施,以避免偷獵者的覬覦。

據報導,很多偷獵者為了獲取犀牛角而把犀牛殺害,南非犀牛長期面臨偷獵者獵殺的威脅。有分析稱,如果每年平均有400隻犀牛被盜殺,犀牛可能將於2025年絕種。

延伸閱讀:

物種滅絕離人類還遠麼?

去年世界上僅存的最後一頭雄性北白犀「蘇丹」,以安樂死方式離世,享年45歲。至此,全世界的北白犀這一亞種僅剩兩頭雌性存世,這也意味著,從此刻開始,北白犀正在和人類說著再見。很快,世上再無北白犀。

其實,與北白犀一樣命運的動物還有很多,冰島大海雀、北美旅鴿、南非斑驢、澳洲袋狼、直隸獼猴、高鼻羚羊、中國犀牛、南極狼……

據統計1600年至1800年間,地球上的鳥類和獸類物種滅絕25種;從1800年到1950年地球上的鳥類和獸類物種滅絕了78種。隨著生態環境被破壞、工業快速發展、爆發戰爭與衝突、人口迅速增長,動物滅絕速度也在加快。有研究稱,現今物種滅絕速度接近恐龍大滅絕時代。預計到2050年,將有37%的物種消失。

有科學家據此推斷,我們正面臨第六次生物大滅絕。

在國家動物博物館也有一個「瀕危動物展廳」,裡面陳列著我國的瀕危動物,如普氏野馬、蒙古野驢、西藏野驢、鵝喉羚、巖羊等。在「警鐘長鳴」板塊,一口銅鐘下面是一個年輪的剖面,仿樹木年輪的時光軌跡記錄著一個個已經滅絕離我們遠去的動物名字。

「許多科學家認為,人類近100年來對環境、對瀕危物種造成的破壞,形成了第六次生物大滅絕。」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研究員黃乘明長期從事我國特有和珍稀瀕危動物研究,他說,由於生命的恢復能力非常強,每次大滅絕後都有一個重生,包括人們熟悉的恐龍大滅絕,之後地球都恢復了生機,但前五次大滅絕都是自然原因或自然因素造成的,比如地殼變動或行星撞擊地球,惟有最後一次是由於人類自身導致了很多物種滅絕或瀕臨滅絕。

黃乘明說,比如北美旅鴿,原來在北美地區數量有數十億隻,不知從何時開始人類抓捕這種鳥來吃,不到100年時間裡竟然把這種鳥全部吃光,到1914年時北美旅鴿滅絕;世界有9個虎的亞種,其中峇里虎、裏海虎、爪哇虎已滅絕,我國特有的華南虎在野外已經沒有了,存世的都生活在動物園中,東北虎在我國境內生活的也就20隻到30隻左右,裏海虎原來在新疆還能發現,大約在1970年也滅絕了;善於攀援的白頭葉猴分布在我國廣西的四片石山群,2002年時被國際動物保護組織列為十大最瀕危的靈長類動物,這種動物跟我們人類沒有任何衝突,但由於人類佔據了原本屬於它們的家園,甚至在上世紀八十年代還有人獵殺白頭葉猴來做藥,現在這個種群的數量只剩幾百隻左右,非常瀕危。

「瀕危動物展廳」裡展出著白鰭豚「淇淇」的故事:淇淇於1980年1月11日在長江交接洞庭湖湖口處被捕獲,之後一直飼養在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白鰭豚館,它在人工飼養條件下存活了22年185天,是人工飼養下生存最長的一頭白鰭豚。2002年7月14日早晨,已垂垂老矣的淇淇在寂寞中悄然離去。

白鰭豚已在地球上生活了2500萬年左右,據考證,在2000萬年前白鰭豚離開海洋進入長江,在我國古代典籍《爾雅》中就有關於白鰭豚的描述,《聊齋志異》的《白秋練》中,白姑娘的母親白媼就是白鰭豚的化身……數據顯示,上世紀八十年代早期,長江中下遊尚有400多頭白鰭豚,八十年代末至九十年代初,減少到200多頭,九十年代中期只剩100多頭, 1997年到1999年農業部曾連續3年組織過對白鰭豚進行大規模的監測行動,三年找到的白鰭豚分別是13頭、4頭、4頭。1999年之後,再也沒有人確實的在野外發現一頭活體白鰭豚。2007年,英國學術期刊《皇家協會生物學快報》發表了中、美、英、德、瑞士、日6國科學家的「2006長江豚類考察」報告,「長江女神」白鰭豚被認定為功能性滅絕,成為繼20世紀50年代因濫殺濫捕而滅絕的加勒比僧海豹之後,又一種從地球消失的大型水棲哺乳動物。所謂功能性滅絕,是指雖然理論上仍不排除有少數生物個體存在,但其數量過於稀少,已低於一種生物存在和繁衍的最低限度,最終滅絕只是時間問題。

中科院動物所高級工程師張勁碩經常通過科普活動向大眾宣傳動物保護知識,他說,當一個物種滅絕之後,便從地球的生命序列中不可逆轉地永遠消失了,它所具有的獨特基因庫亦不復存在。而生物多樣性方面的任何損失都是無法恢復和無法彌補的,也許一個物種的滅絕對於環境的反作用不會在短時間內發生,但地球表層是由動物、植物、微生物等所有有生命的物種和它們賴以生存的環境組成的一個巨大的生物圈,人類只是其中一員,大量生物的消失表明地球生態系統遠比想像中的脆弱,當它損害到一定程度時,一定會反過來影響到人類自身。

「如果人類對身邊生靈們的滅絕孰視無睹,災難降臨到人類自己頭上的日子也就為時不遠了,不是嗎?」張勁碩說。

來源:綜合中新網、北京晚報

流程編輯:tf011

相關焦點

  • 中國致力於保護野生動物 駐南非使館認養犀牛
    原標題:中國致力於保護野生動物 駐南非使館認養犀牛  中新社普利托利亞12月3日電 (記者 宋方燦)中國使館認養南非國家動物園犀牛揭牌儀式3日在南非國家動物園犀牛館前舉行。楊義瑞臨時代辦、動物園總經理恩克索馬尼博士、南外交部等政府部門官員、野生動物研究和保護專家、非政府組織和媒體代表以及部分中南小學生參加活動。
  • 西安秦嶺野生動物園為5頭南非白犀牛徵名
    4月5日上午,秦嶺野生動物園為5頭遠渡重洋落戶西安的南非白犀牛舉辦徵名儀式,拉開了為期近一個月的南非白犀牛徵名、命名活動序幕。  3月18日,5頭南非白犀牛抵達西安秦嶺野生動物園,經過半個多月的隔離檢疫,它們目前狀態良好,已逐步適應了當前的環境。
  • 西安秦嶺野生動物園 為5隻白犀牛公開徵名
    本報訊 (記者 黃亞平) 昨日上午,西安秦嶺野生動物園為5隻遠渡重洋落戶西安的南非白犀牛舉行隆重的徵名儀式,聘請著名文化學者商子雍為徵名活動文化顧問,拉開了為期近一個月的南非白犀牛徵名、命名活動序幕。
  • 中國江北首隻南非雙角白犀牛在濟南繁育成功 健康狀況良好
    據濟南野生動物世界動物管理部副部長苗慶琪介紹,小犀牛母親「朵朵」於17日凌晨0時30分出現異常走動、頻繁起臥等行為。在當天3時9分,順利生產小犀牛。「我們歷時五年成功繁育了這隻南非雙角白犀牛,是江北首例。」苗慶琪說,作為世界瀕危動物,南非雙角白犀牛異地圈養和生育存在一定難度。該動物園通過長時間的技術攻關將其繁育成功,這為優化、壯大國內雙角白犀牛種群作出貢獻。
  • 南非白犀牛安家秦嶺 體重達3噸被稱「犀牛之王」
    西部網訊(陝西廣播電視臺《第一新聞》記者 王迪 吳瑞生)昨天(9月29日)晚上,一頭「重量級的貴賓」經過萬裡跋涉,從南非遠道而來,在秦嶺野生動物園安了家。它就是國際二級保護動物白犀牛,因為龐大的體型被稱作「犀牛之王」。
  • 江北第一隻雙角白犀牛在濟南野生動物園自然繁育成功
    目前,能夠自然繁育犀牛的只有廣州動物園、杭州動物園,以及濟南野生動物園。    此次小犀牛「奔奔」的出生,濟南野生動物園還特地為小犀牛推出了徵名活動。經過近半個月的報名投票,犀牛寶寶已經於徵名活動中選出自己的專屬名字——「奔奔」。徵名活動共有770多名網友參與線上投票,累計投票數量達到了16.3萬,瀏覽量也突破了11.9萬,實現了網上投票類活動的最高值。
  • 南非現大象與犀牛驚魂戰鬥
    人民網9月22日電 非洲象和犀牛是兩種身材碩大的哺乳動物,人們極少見到它們互相打架的場面。業餘攝影師Louis Kok近日在南非拍到了成年公象「踢死」成年母犀牛的震撼鏡頭。數天後,這頭母犀牛因內傷死亡。 攝影師透露,「肇事」的大象身強力壯,當時可能正處於發情期,因此顯得異常暴怒,將一頭帶著幼崽的母犀牛撞得四腳朝天躺在地上。
  • 58萬人關注、20萬人投票 秦嶺野生動物園5頭南非白犀牛有名字了!
    4月29日上午,秦嶺野生動物園為5頭遠渡重洋落戶西安的南非白犀牛舉辦隆重的命名和認養儀式。網絡投票第一名靳晶亮先生與犀牛互動成功,命名5頭犀牛為「西西、安安、歡歡、瑩瑩、妮妮」;以純集團西北分公司掛牌認養一頭雌性犀牛,冠名「純純」。
  • 盧安達從南非引進東非黑犀牛
    新華社基加利5月2日電(記者呂天然 楊孟曦)東非國家盧安達2日從南非引進首批10頭東非黑犀牛。這一物種在盧安達幾乎滅絕,該國最近一次記錄黑犀牛出現是10年以前。  盧安達發展委員會當天發表聲明說,該委員會與非盈利性保護組織「非洲公園」將於5月上半月從南非引進20頭東非黑犀牛,這些黑犀牛將生活在盧安達東部的阿卡蓋拉國家公園。
  • 南非盜獵犀牛行為依舊猖獗
    新華網開普敦5月10日電(記者高原)南非政府10日公布的數據顯示,在今年頭4個月裡,全國共有393頭犀牛被獵殺,比去年同期多62頭。輿論認為,這表明儘管南非政府加大了打擊力度,但獵殺犀牛的犯罪行為沒有被遏止住。南非環境部長莫萊瓦在行政首都普利托利亞舉行的媒體吹風會上說,位於南非東北部的克魯格國家公園是獵殺犀牛行為最猖獗的地區。
  • 實拍南非黑犀牛白犀牛為爭領地大打出手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英國《每日郵報》12月14日報導,南非東開普省一隻黑犀牛和一隻白犀牛為爭領地大打出手,導遊韋恩•霍沃斯(Wayne Howarth)錄下了這難得一遇的場景。白犀牛是現存體型最大的犀牛,體重可達3500千克,是除非洲象以外最重的陸地哺乳動物。因白犀牛保護計劃效果顯著,現在白犀牛數量有所增長,約有2萬頭野生白犀存活下來。
  • 南非最大的野生動物園,這個保護區由兩部分組成!
    南非最大的野生動物園,敞篷越野車帶你超近距離觀察各種動物的野外原始生活狀態,可以住在園內,有帳篷,房車,特色旅館多種選擇,四季都有不同額景色,建議遊玩2天以上。據說這個保護區由兩部分組成,裡面也包含了世界最大的白犀牛保護基地。
  • 南非克魯格國家公園:世界最大的野生動物園
    克魯格國家公園是南非最大的野生動物園。位於德蘭士瓦省東北部,勒邦博山脈以西地區。
  • 南非犀牛偷獵愈演愈烈 犀牛角交易是否合法引爭議
    上半年共有142隻犀牛被獵殺 進入2017年以來,此處已成為南非犀牛偷獵活動的頻發地,成為大量偷獵者的目標。據統計,今年上半年共有142隻犀牛被獵殺,為有數據統計以來同期最高值。而2016年全年共有162隻犀牛被獵殺。 當地時間7月10日,有三名犀牛偷獵嫌疑人在盧魯(Hluhluwe)治安法庭出庭接受審判。
  • 大熊貓成臺北動物園超級募款大使 帶來無限商機
    大熊貓成臺北動物園超級募款大使 帶來無限商機 2008年12月24日 15:51 來源: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 南非西北省休謨私人犀牛飼養農場的白犀牛
    南非西北省休謨私人犀牛飼養農場的白犀牛。該農場目前有1700多頭白犀牛。南非西北省休謨私人犀牛飼養農場的白犀牛。南非西北省休謨的私人犀牛飼養農場的白犀牛。南非西北省休謨私人犀牛飼養農場的白犀牛。南非西北省休謨私人犀牛飼養農場的白犀牛。
  • 南非犀牛心臟驟停 獸醫做心臟復甦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英國《每日郵報》8月8日報導,8月7日,南非一則搶救犀牛幼崽的視頻在YouTube視頻網站上發布,戲劇性的畫面引起網友關注。視頻中,南非普馬蘭加省一頭名叫Meha的犀牛幼崽在接受割犀牛角手術後,因鎮靜劑作用導致心臟驟停,在4名獸醫迅速對其進行心臟復甦術後重獲呼吸。
  • 南非犀牛被獵殺情況堪憂 政府否認解除犀牛角貿易禁令
    新華社開普敦7月25日電(記者 高原)南非環境部長莫萊瓦24日在開普敦舉行媒體吹風會時,否認媒體有關南非將解除犀牛角貿易禁令的報導,表示南非政府將嚴格遵循《瀕危野生動植物國際貿易公約》規定,繼續禁止犀牛角國際貿易。由於大量犀牛被獵殺,南非政府於2009年叫停了犀牛角貿易。南非私人犀牛飼養主一直要求解除禁令,認為這一禁令沒能有效遏制獵殺犀牛,並向法院提出上訴。
  • 世界瀕危動物南非雙角白犀牛在濟南成功繁育
    【解說】近日,濟南野生動物世界通過自主科研技術成功繁育一隻南非雙角白犀牛。該頭犀牛幼崽於10月17日出生,目前健康狀況良好。  【解說】10月20日,記者在濟南野生動物世界的監控畫面中看到,小犀牛依偎在犀牛媽媽朵朵的身邊,一會豎起小耳朵傾聽周圍的聲音,一會用厚重的腳掌輕踩腳下的乾草,仿佛對這個世界充滿了好奇。據該園區動管部副部長苗慶琪介紹,小犀牛經過犀牛媽媽懷胎16個月才得以降生,在此之前,園區工作人員克服了諸多困難,保證其被順利生產。
  • 瀕臨滅絕的犀牛在英國動物園誕一幼崽
    一頭極度瀕危的東方黑犀牛在英國北部的切斯特動物園生下一幼崽。現在動物園已經在其Facebook頁面上發起了一個為小牛命名的投票。選項包括Kasulu(坦尚尼亞的一個小鎮)、Koshi(意為 「嘗試」)、Kaar(意為 「年輕女孩」)。 只有在肯亞、坦尚尼亞和盧安達才能找到野生東方黑犀牛,目前地球上只有不到1000隻,該物種已被列為極度瀕危物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