鯨魚一次排洩200升,明明汙染海洋,為何被認為「價值連城」?

2021-01-19 三體使者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

提到鯨魚,伴隨著現代科學對於它的研究,人類發現它雖然生活在海洋之中,但是卻並不屬於魚類,而是一種最早來自於陸地的奇葩哺乳動物。從血緣關係來看,鯨魚的祖先和河馬等是「姊妹」,大約4000多萬年前,它們離開了陸地,開始朝著海洋生物的方向演化。

至於鯨魚為何會選擇入海生活,從恐龍時代「小體格」崖蜥演化成海洋「巨無霸」滄龍的過程來看,一般都是與氣候環境變化導致棲息地縮小、食物減少,同時陸地上競爭太激烈了,受到其它動物的「排擠」,所以為了自尋活路,才去往了海洋。

不得不說,鯨魚的演化和滄龍一樣成功,鯨魚也在海洋中變成了龐然大物,比方說最大的藍鯨,它的體長可以達到33米,而且體重超過180噸,是地球上已知的,存在過的最大哺乳動物,沒有之一。

地球上的「巨無霸」

提到現存最大的陸地哺乳動物,很多朋友都會想到大象,不過事實上,和藍鯨相比,大約需要25隻以上的非洲象,才可以體重和藍鯨相當。如果換做是成年人,那麼則至少需要2000-3000人左右才可以。

看到這裡,你是不是會覺得藍鯨這種地球上「巨無霸」,它們就好像是白堊紀的滄龍一般,在海洋中沒有天敵?答案並非如此,因為嚴格來說,藍鯨是一種比較溫和的生物,它們在海洋中也鮮少會主動攻擊其它的生物,主要食物也都是磷蝦等小型浮遊生物。

在鯨魚的種群中,真正的海洋「霸王」是虎鯨,就連大白鯊也對虎鯨打怵,早在多年前,研究者就發現,如果一片海域中出現了虎鯨,那麼大白鯊就會為了活命而聞風而逃,甚至在虎鯨離開之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裡,大白鯊都不敢再次靠近這片水域,擔心虎鯨會打一個「回馬槍」。

而且除了會攻擊大白鯊之外,虎鯨也喜歡攻擊藍鯨,這是很不可思議的一件事,從上個世紀90年代開始,研究者們就發現,大約有25%的成年藍鯨,都受到過虎鯨的攻擊,而且在它們的身上,也都有著被虎鯨攻擊後留下的傷痕。

此外,除了虎鯨之外,藍鯨還有一個天敵——人類。從19世紀40年代開始,捕鯨人就開始捕殺藍鯨了,因為藍鯨的皮下脂肪是製作鞋油、肥皂等絕佳的材料之一,這就讓藍鯨的數量從100多年前開始,就不斷減少,一直到時間進入到21世紀之後,藍鯨已經因為人類的原因而徹底變成了「瀕危物種」。

說起來,藍鯨還有一個東西非常有價值,那就是它們的排洩物,研究表示,藍鯨的排洩物一次可以達到200L,當藍鯨排洩的時候,看起來周圍很大一片海面上,都會漂浮著它的排洩物,似乎被「汙染」了,但是卻是維繫海洋生態平衡的最佳物質之一。

鯨魚的排洩物有哪些價值?

上文中我們提到過,除了虎鯨等一些攻擊性很強的海洋小霸王之外,絕大多數的鯨魚,都是以浮遊生物為食的,一般主要是各種小魚小蝦等等,而鯨魚的排洩物中,含有很多營養素,可以構建海洋良好的生態環境,讓食物鏈最低等的海洋生物,生長發育得更好。

所以,一直以來也流傳著「一鯨落萬物生」的說法,因為即使鯨魚死亡了,它的屍體沉入海底後,也會伴隨著分解循環,而供養一片海域的生態系統長達百年的時間,會創造極大的價值。

不過,多年來伴隨著商業捕鯨的影響,好不容易通過千萬年的演化,成功從陸地去往海洋的鯨類生物,未來前景卻並不樂觀,伴隨著越來越多的鯨魚物種瀕危,鯨魚可以為海洋提供的營養價值也越來越少,自然,日後也很可能會威脅到海洋的生態平衡。

說起來,在所有被捕撈的鯨魚之中,抹香鯨是最倒黴的一種,因為它可以排出「龍涎香」,導致抹香鯨一直都被大量捕殺,甚至一直到今天,人類連龍涎香究竟是如何在抹香鯨體內形成的,都不知道。

龍涎香的千年之謎

通過查閱資料可以發現,最早有關龍涎香的記載,是在我國漢朝時期,當時沿海漁民在打漁的時候,撈上來了一些蠟狀的漂流物,發現這些物質存在著一股非常 好聞的清香,而且非常持久。

很快,沿海地區的官員就將這種來自海洋的「香料」作為寶物進貢給了皇上,並取名為「龍涎香」。當然,在古代,雖然人類使用龍涎香的歷史已經非常久了,但是一直到現代,該搞清楚這種「香料」竟然和抹香鯨有關。

當時沙特的一名漁民割開抹香鯨的肚子,發現了龍涎香,此後,伴隨著海洋學家的研究,最終確認了龍涎香是產自抹香鯨體內的,通過腸道分泌而出。

不過,至於龍涎香是如何形成的,還是無法得知的,畢竟誰也沒有辦法親自進入到抹香鯨的體內,去觀察龍涎香形成的過程,有觀點認為,這或許與抹香鯨的食物來源有掛,因為抹香鯨和藍鯨等不同,它們的主要食物來源是大王烏賊和章魚,所以,通過不斷沉澱而產生了龍涎香。

還有一種說法是,龍涎香可能就是抹香鯨體內的一種結石,就好像另一種非常有價值的產物——牛黃一樣,事實上它也不過是牛的膽囊結石罷了。

當然,不論答案是怎樣的,抹香鯨都因為龍涎香的存在,而成為了人類大量捕殺的對象,如果抹香鯨的祖先至少未來會是這樣一種下場,或許它們就不會選擇入海了,而是會繼續在陸地上演化,最終變成某種有蹄類動物。你覺得人類因為「一己私慾」而大規模捕鯨的做法到底對不對?歡迎留言,與我們分享!

相關焦點

  • 鯨魚排洩物:養活大量魚群的肥料,還是價值連城的香料?
    鯨魚是大海中的龐然大物,以藍鯨為代表的的鬚鯨們,每天需要吃下成噸的食物,同時排洩出大量的廢物。這些鯨魚的排洩物,有的成為了養活大量魚群的飼料,有的則成為了價值連城的香料。實在是讓人嘆為觀止。觀測鯨魚的專家們,不止一次看到過鯨魚排洩的壯觀景象。
  • 海洋裡到底有多少鯨魚的尿?哦天,還有屎!
    海洋廁所最大的貢獻者 無庸置疑地,海中體積最大的動物——鯨——就是產出排洩物量的第一名,不過如何實際計算鯨的排洩量仍是讓科學家頭痛的問題。根據《加拿大動物學期刊》(Canadian Journal of Zoology)於2003年刊出的研究指出,長至18米、重量可高達45噸的塞鯨,每日有627升的估計尿量。長至26米、重達72噸的長鬚鯨每天則有974升的驚人尿量,相等於一個人類連續尿上三年! 大個便這麼厲害?
  • 鯨魚吞吃塑料桶被卡住,海洋塑料汙染觸目驚心!
    這種情況可能導致鯨魚的無法捕食,無法進食的鯨魚的後果便是變得虛弱,最後走向死亡。這個令人心碎的畫面提醒著我們,海洋中的塑料垃圾汙染正給我們的海洋帶來毀滅性的災難。英國南極考察隊曾發現一隻死亡的信天翁,信天翁是一種大型海鳥,這次死亡的是一隻幼鳥。
  • 這種鯨魚曾被認為已經滅絕了200萬年!但事實是,它們仍還活著
    侏儒露脊鯨看起來與所有活著的鯨魚完全不同侏儒它們很少到近海或上岸;實際上,它是一個被認為在200萬年前已經滅絕的遠古鯨魚物種中,最後一個活著的成員——直到現在,人們還是不認為它仍然生活在我們身邊。體型相對較小的侏儒露脊鯨,長度大約只有6.5米,生活在開闊的海洋中。
  • 這種鯨魚曾經被認為已經滅絕了200萬年!但事實是,它們仍還活著
    侏儒露脊鯨看起來與所有活著的鯨魚完全不同侏儒露脊鯨是一種神秘而難以捉摸的動物它們很少到近海或上岸;實際上,它是一個被認為在200萬年前已經滅絕的遠古鯨魚物種中,最後一個活著的成員——直到現在,人們還是不認為它仍然生活在我們身邊。體型相對較小的侏儒露脊鯨,長度大約只有6.5米,生活在開闊的海洋中。這種難以捉摸的海洋哺乳動物棲息在南半球,在海上只被發現過幾十次。因此,科學家們對這種物種的習性或社會結構幾乎一無所知。
  • 嚴肅的問題:海洋中到底有多少鯨魚尿?
    別以為這是玩笑,真的有一群科學家開始了研究……目前海洋中已知的生物大約有220萬種,小到肉眼看不見,大到十幾噸重。這麼多的生物生活在海洋中不僅意味著海洋使它們的家,也意味著海洋是它們的廁所。當你置身海洋中衝浪、遊泳和潛水的時候,其實到處都充滿了它們的糞便。這聽起來很噁心,但它們卻是海洋生物鏈中不可或缺的一環,對於體型龐大的鯨魚來說更是如此。
  • 為什麼抹香鯨糞便價值連城?
    可愛的海洋生物鯨魚,雖然叫魚,但不屬於魚類,是海洋裡體型最大的哺乳類動物。雖然生活在海洋中,但鯨魚的內臟與陸生哺乳動物基本一樣,這也就是說鯨類也是從肛門排洩出便便的。不同的是,鯨魚的便便大部分是液態的,在水中呈絮羽狀。那麼,你知道鯨魚便便什麼樣子的嗎?這是一篇有味道的文章,慎入!
  • 為何海洋中的鯨魚和海龜,都不是它的對手呢?
    為何海洋中的鯨魚和海龜,都不是它的對手呢?在我們的印象中,海洋中最可怕的生物就是海龜和鯨魚。它們憑藉自己強大的身軀,在海洋裡面肆意妄為,哪怕有一些「不長眼」的物種,想要挑戰它們的權威,最終也會淪為「階下之囚」。只不過這樣可怕的生物,在海洋裡面也並非沒有天敵。海洋中有一種特殊的物種,別看它體型極小,對於鯨魚和海龜來說,它卻是十分可怕的存在,你知道是什麼嗎?
  • 同為海洋哺乳動物,為何海獅可以曬太陽,而鯨魚擱淺就變鯨爆?
    ,它們龐大的身軀在沙灘上一動不動,如果沒有人類的幫助,它們就會漸漸死亡,然後再過一段時間就會變成一次「鯨爆」。其實總結起來就是鯨魚生活在海洋裡的時間太長了,它們已經更適應海洋的環境,而不是陸地!那麼,一隻擱淺的鯨魚會經歷什麼呢,可以呼吸空氣,為何依然不能在陸地存活呢?
  • 同為海洋哺乳動物用肺呼吸,為何海獅可以曬太陽,而鯨魚擱淺就變鯨爆?
    我們經常會在網際網路看到一些擱淺的鯨魚,它們龐大的身軀在沙灘上一動不動,如果沒有人類的幫助,它們就會漸漸死亡,然後再過一段時間就會變成一次「鯨爆」。 為什麼鯨魚卻不行?這要從它們的演化說起! 海洋哺乳動物的祖先 其實總結起來就是鯨魚生活在海洋裡的時間太長了,它們已經更適應海洋的環境,而不是陸地!
  • 鯨落是鯨魚對海洋的饋贈,鯨爆卻是鯨魚留下來的「生化武器」
    這就是一場完整的鯨落,鯨魚用自己的身體打造了一個小型的生態系統,所以我們說它的死亡,是在反哺海洋。鯨落的發生,一般都是在深海裡,我們基本不會看到。這些鯨魚在海洋裡死亡,才有可能發生鯨落。那些擱淺的鯨魚並不會發生鯨落,反而會發生鯨爆。碰到在海邊擱淺的鯨魚,不要靠近它,鯨爆一發生,還是挺可怕的。
  • 鯨魚數量反彈有益海洋生態系統
    大型鯨魚數量的增加對保持海洋環境健康十分主要。一項新研究指出,鬚鯨和抹香鯨數量的回彈有助於強健全球海洋生物網。一直以來,人們對鯨魚的生態角色和重回海洋可能對漁業產生的影響爭論不休。科學家注意到,許多大型鯨魚的種群數量開始增加。但很多人並不同意這會對海洋生態產生影響。
  • 海洋中最為弱小的藤壺,為何成了海洋霸主鯨魚的噩夢?
    說到藤壺,大家可能有點陌生,但是要是說到鯨魚,相信大家都很熟悉。形態優美的鯨魚從水中高高地衝出,然後劃一個完美的曲線,在水花四濺中,又回歸了大海!看到這樣的美景,大家認為鯨魚這是在表演嗎?不,它們的真實目的你可能猜不到,它不是在表演,更不是在運動,它是在想擺脫附著在它身上的寄生蟲,藤壺!
  • 曾發現行走的鯨魚,為何會成為海洋霸主?躍出海面又意味著什麼?
    曾發現行走的鯨魚,為何會成為海洋霸主?躍出海面又意味著什麼?無數的資料顯示,地球上的生命最開始其實是源於海洋。在生物進化的這麼多年裡出現了一些哺乳類的生物。對於陸地空間的稀缺,一些生物為了更好地生存便進入了海洋之中。那麼你知道在這些生物之中,最大的哺乳動物是什麼嗎?從目前科學家們挖掘出的化石來看,大約在5000多萬年前,一些蹄類動物由於環境的變化,開始離開陸地,在海洋中尋找能夠補充能量的食物。在漫長的演變之中,逐漸的退化掉了自己的四肢。
  • 陸地有大象,海洋當中有鯨魚,為何天空沒有巨大的生物呢?
    陸地有大象,海洋當中有鯨魚,為何天空沒有體型龐大的動物呢?提起體型龐大的生物,很多人都會想到鯨魚和大象,海洋中的鯨魚是海洋當中以及地球當中最大的生物,而大象則是陸地當中最大的生物,海洋和陸地都有著體型龐大的生物,但是天空當中為何沒有體型龐大的生物呢?相信很多人都對這個問題非常的感興趣,下面由小編給大家詳細的解釋一下。
  • 藍鯨一天吃5噸磷蝦,如果排洩是什麼場面?魚群們高興壞了
    還好在南極有大量的磷蝦可以供藍鯨食用,藍鯨一口就可以吞掉200萬隻磷蝦,堪稱是個大吃貨了。既然吃這麼多,藍鯨也是要排洩的,那藍鯨排洩又是什麼樣的場面呢?科學家曾經拍攝到藍鯨排洩的珍貴畫面,畫面中藍鯨一次就排出了大概2噸重的便便,方圓20多米內都是瀰漫的排洩物。
  • 無價的「便便」:我們為什麼要保護鯨魚
    去年,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估計鯨魚在碳封存和維持海洋功能健康方面的價值超過1萬億美元。基於其對碳捕獲、漁業增殖和旅遊業的貢獻,一頭鯨魚的價值要超過200萬美元。但過去兩百年間,全球海洋中鯨魚的數量已經從500萬頭下降至今天的150萬頭。
  • 死一條鯨魚養活12490個生物體,鯨落到底是給海洋多大的回饋
    一鯨落萬物生一頭鯨魚的死亡往往意味著其他生物的誕生。當一頭鯨魚在大海中死亡之後,它的屍體將會從海底落下,它所留下的地方都會給予其他生物足夠的回饋。可以說鯨落是溫暖的,是唯美的,用它的生命來回饋大自然,在黑暗冰冷刺骨的海洋中,它就是深海生命的「綠洲」。那什麼是鯨落?鯨落又有什麼重要的價值?鯨魚生前又會對海洋做什麼?讓我們一起了解一下鯨魚。
  • 今日話題丨鯨魚胃中有40公斤塑料:海洋汙染比你想像的嚴重得多
    文 | 劉文昭最近,菲律賓一條年幼鯨魚擱淺死亡,在它的胃中發現了40公斤的塑料垃圾。這條新聞很快上了熱搜,海洋垃圾汙染再次引發關注。大海上巨大的垃圾帶已為人們熟知,但這些只是肉眼可見的部分。還有很多垃圾已經分解成「微塑料」,進入食物鏈,甚至進入人體。除了高喊「保護環境,人人有責」之外,還有什麼辦法能減少海洋中的塑料垃圾?
  • 海洋中天生「歌唱家」,也是鯨魚中的「壽星」,最多可以活200年
    提起海洋,很多朋友都會想到各種各樣的魚類,其實,除了海洋魚類之外,在海洋中也生活著哺乳動物,它們被人們稱作「海獸」,屬於在海洋中生存的特殊類群,其中我們最熟悉的鯨魚,就是海洋哺乳動物之一。提起鯨魚我們都知道,它們的個頭都很大,比方說對人類有著迷之好感的虎鯨,就是鯨魚中體型最大的一種,當虎鯨在海洋中遇到人類的船隻,一般都會跟隨遊走,當有大白鯊等危險的海洋生物靠近的時候,虎鯨還會保護人類。眾所周知,在陸地上,越是體型龐大的哺乳動物,它們的壽命也就越長,在海洋中的哺乳動物門也是如此,那麼,鯨魚中的「壽星」又是哪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