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最經典的幽默小段子 掌握第一手軍事情報 搜狐新聞,告訴你正在發生什麼。 點擊進入>>> |
調查歷時一年 滿洲醫科大學的前身是南滿洲鐵道株式會社(簡稱「滿鐵」)1911年在奉天(現瀋陽)建立的南滿醫學堂,1922年升格為大學,1945年隨著日本的戰敗而告終。關於研究滿洲醫科大學的契機,末永惠子表示,她去年4月去哈爾濱參觀731部隊遺址,深受觸動,但她認識到,日本的戰時醫學犯罪並非僅限於731部隊,而應該以更廣闊的視野進行審視,於是開始重點研究原滿洲醫科大學的醫學犯罪。 末永惠子利用1年多時間,搜集了中國和日本的各種資料,包括證人的證言等等,並且親自檢視了當時遺留下來的標本。在最後形成的調查報告中,她詳細介紹了日本戰時醫學積極參與殖民地政策,利用軍事侵略進行醫學研究,並且與日本軍隊和司法機構合作,進行醫學犯罪的事實。 滿洲醫大人體標本內幕 當時的滿洲醫科大學擁有豐富的人體標本,據資料顯示,僅理科生理衛生課程使用的階梯教室裡,每個座位都有一個頭蓋骨和脊椎骨,而且都是真正的人骨。單是解剖學教室就保存著50個中國成年男子的喉頭。 即使在戰後,一些研究人員也根據殖民地期間得到的材料獲得了「斐然」成績。例如,東京大學名譽教授西成甫、教授藤田恆太郎以及橫濱醫科大學教授勝又正共著的《人體顯微解剖圖說》中,消化系統的附圖都是滿洲醫科大學的標本。 那麼,滿洲醫科大學的人體標本是怎麼收集的呢?據末永惠子介紹,最初是盜墓收集。當時,由於沒有骨科教材,4個日本學生和1個中國學生編成一組,在零下五六十度的夜裡去挖掘墓穴。 此外,滿鐵還運來不少凍死的屍體,據末永惠子搜集到的日本人所著《殖民地生長的少男少女》一書中指出:「由於日本對滿洲的侵略,中國人民被剝奪大陸土地,離開祖先的墳塋,並且有不少農民餓死,因此到野外收集人骨並不困難。」另據中國證人在戰後揭發,當時學生實習用的屍體還由奉天監獄運來。 從1943年到1945年,共運來了200到300具屍體。分析人士指出,監獄應滿洲醫科大學的要求將中國人的屍體作為解剖材料送給滿洲醫科大學,是對中國人民的反人道罪行。 根據末永惠子提供的1936年7月27日至9月10日的滿洲醫科大學的解剖通知書來看,短短一個多月的時間,就解剖了25具人體,多數都是壯年。根據檔案上的標記,死者的出身地大多數是東北地區,但是也有來自山東、河北的人,其中一些病症,例如肋膜炎、肌肉風溼、胃腸黏膜炎症等,似乎並非致命疾病,加之死者多為青壯年,似乎不會導致患者立即死亡。 此外,日本人還進行了殘酷的活體解剖。根據末永惠子搜集到的中國證人的證詞,從1942年秋到1943年春,日本人在醫院進行了5次極為殘忍的活體解剖,被害者約為25人,都是30歲至40歲的男性。他們都是夜間被日本的憲兵隊護送到學校,在夜裡進行了解剖。 在解剖室周圍,由日本憲兵嚴密警衛,禁止中國人入內。據中國證人介紹,他們在第二天進入打掃的時候,發現被害者頭部被鋸開,大腦被摘除,背部中央也被鋸開很深的溝,脊髓被取出,胸腔也被打開,心臟、肝臟、脾臟、肺、腎臟、腸都被作為研究材料而切除了一部分,兩眼也被挖出,全身已經沒有一處完整的地方。 當時的滿洲醫科大學還利用日本的軍事侵略進行研究。例如熱河的地方性甲狀腺腫大,是日中醫學界注目的話題,但是並沒有輕易調查的機會。但是「九一八事變」的爆發給滿洲醫科大學提供了一個絕好的機會。 趁著「皇軍」的熱河作戰,一些教授得到軍隊的援助進行了相關的調查研究。病理學教授久保久雄在1934年刊登在《東京醫事新志》上的《兩小時解剖12人——匪徒(指抗日人士——編注)的末路》一文中,交代了利用日軍掃蕩時殺害的所謂「匪徒」進行解剖的事實。當時的一些教授還與731部隊有著密切的關係,例如微生物學教授北野正次後來調任731部隊長。 末永惠子的動機 從當時研究人員的研究記錄中,可以看出對中國人的蔑視和作為日本人的優越感。如「大骨節病是文化低的部落民發生的野蠻病,因此,在擁有高度文化的日本人中不會發生,即使發生,也不會阻礙日本人在大陸發展。」末永惠子指出,日本人對中國人的蔑視是對中國人醫學犯罪的一個因素,但是並不是必要條件。 報告結束以後,聽眾紛紛對末永惠子在當前「逆風」的情況下勇於揭露日本的戰時罪行表示欽佩。末永惠子的研究可以證明,戰時的滿洲醫科大學積極參與了利用軍事侵略進行醫學犯罪的活動,而這也許只是日本當時的醫學犯罪的冰山一角。 (藍建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