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相信各位都知道了這個不幸的消息:
電影《流浪貓鮑勃》的原型,橘貓鮑勃於6月15日去世,它的主人詹姆斯·鮑恩在社交媒體上分享了這個令全世界「貓奴」傷心的消息。
流浪貓鮑勃走了。
它的主人在最近發布的聲明中懷念14歲的Bob:「是他拯救了我的生命,帶給我的不僅是陪伴,更讓我找到了一直缺少的目標與方向。他見過成千上萬的人,也感動過數百萬的心靈,他是獨一無二的。記錄我們故事的書籍與電影都是很棒的回憶,以後再也沒有像他這樣的貓,再也不會有這種貓了。我覺得我的生活失去了一道光芒。我永遠不會忘記他。」
時間回到2007年,當時還是流浪漢的詹姆斯收留了一隻受傷的橘貓。當時的詹姆斯深受毒品成癮的困擾,靠街頭賣藝為生。窮困潦倒的詹姆斯掏出了自己口袋裡所有的錢(身上最厚的30磅),給貓咪治病,並給它取名鮑勃。
往後的日子裡,詹姆斯每天帶著鮑勃上街賣藝。作為一隻貓咪,鮑勃在人來人往的街頭一點也不怯場,它有時候站在詹姆斯肩頭,有時候趴在吉他箱裡,與每個打賞他們的路人擊掌致意。
如果按照我們傳統的想法:鏟屎官沒錢還需要貓咪賣出姿色,招攬生意,可能吃了上頓沒了下頓,連基礎生活都不能完全保證,怎麼看都是在窮養貓咪了吧。
恰恰相反,流浪漢的詹姆斯給了貓咪最多的愛,他們倆互相陪伴,彼此救贖,即使現在不能給予富裕的物質生活,但他們卻又如此富有!
窮養貓和富養貓到底該如何劃分?
我們先單純只以用物質作為劃分標準。
如果你經濟能力尚可,可以給貓咪吃進口貴价的貓糧,數不清的罐頭和零食,給它買自動餵食器、餵水機,還有各種各樣的玩具,這樣當然很好。
但其實,貓咪是非常神奇的一個生物,無論你給它提供多麼好的物質條件,它其實並不是太在乎。
如果你只是一個普通月收入不高的上班族,在你能力範圍內盡力提供給貓咪健康的食物、定期打疫苗做絕育,看起來是「窮養貓」,其實也已經給貓咪提供了必需的東西。
具體可以參照我之前寫的一篇:「窮養貓」怎麼把貓養好?做好這幾點,你就超過90%良心鏟屎官
所以,從物質層面上談窮養貓和富養貓,無論物質富足與否,只要不是虐貓,能夠貓咪健康為基礎目標,將貓咪的健康永遠第一位,其實貓咪的感受區別並不是很大。
接下來,我們就要以精神層面來劃分「窮養貓」和「富養貓」了。
如果你提供給了貓咪優越的物質條件,但卻不願意或者沒有時間去陪伴它,那麼看似是富養,實則是窮養。
這樣養出來的貓咪後續會變成什麼樣呢?
它們可能會做出一些行為引起鏟屎官的注意,如果鏟屎官不能夠理解,那麼長此以往,貓咪每天會變得不開心,甚至抑鬱。或者鏟屎官對貓咪的行為表示惱怒,做出拋棄貓咪這件不可挽回的事情。
日常如何更好的給貓咪陪伴呢?
貓咪是具有野性的動物,儘管它們被我們當成寵物來養,但骨子裡的天性依舊存在。為了保持貓咪這份天性,比如你可以把室內裝扮成可以玩耍躲藏的環境(用紙袋子或者紙箱打造成一個小隧道或者蔽身處),那麼它們每天會和在室外探險一樣開心,每天睜開眼會期待一天的生活。
總結一下:關於「窮養貓」和「富養貓」的區別,物質縱然是生活的基礎,我們努力讓生活變得更舒適,但不要忘記豐富精神世界。
不要把貓當成是你炫耀的工具,每天發無數次朋友圈曬貓,但挪不出時間逗它陪它。
如果你付出真心去對待貓咪,貓咪會回饋給你好運的。
願望每一位小可愛都能在你的呵護下茁壯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