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個老實本分的老漢,養了四個兒子。兒子們也和他一樣,都是勞動好手,但比他還少心眼,簡直是幾個沒嘴的葫蘆。因此,雖然在村中也算富,但終究受人欺負。討的三個媳婦,也是跟男人一樣不靈光。
所以老漢冥思苦想,四兒子一定要選一個聰明伶俐,能撐持門面的媳婦。不然,自己一瞪眼,兒子們就更要受人欺負。一天,三個媳婦想回娘家,一起來向老漢辭行。老漢想: 媳婦們也應該讓她們動動心思練達練達。
他於是就說:「大媳婦去三五日,來時給我買一個下套上回來; 二媳婦去七八日,來時給我買一個上套下回來; 三媳婦去半個月,來時給我買一個紙包火回來; 今天一起去,等回來也是一起來。」三個媳婦當時只顧高興地回娘家,根本沒想什麼,等走到分路處,約定哪天回來才犯了愁。
三媳婦說:「爹讓我去半個月,今天初一、十五回來,我倒是曉得了,但叫我買那紙包火是什麼,你們知道嗎?」兩個嫂嫂都搖搖頭。她們更急,連哪天回來都不知道呢!三個人一籌莫展,索性哭了起來。這時旁邊地裡走來一個姑娘,見她們都坐在那裡哭,就問她們哭什麼。
她門把公公的話一五一十地告訴了姑娘,姑娘安慰她們不用愁,並告訴她們說:「你們回娘家都是半個月,今天是初一,等十五你們約著一起回去。大嫂回去買一雙線襪,二嫂回去買一頂線帽,三嫂回去買一個紙燈籠,包你們去公公不會怪你們。」
三人謝了姑娘,分頭回娘家去了。到了十五這天,三個媳婦都回來了,而且要的東西也買來了。老漢感到很詫異: 怎麼都忽然聰明起來了?一盤問,才知道了原委,老漢高興得不得了,立刻打聽了姑娘的家世,親自登門為四兒求親。這姑娘也正好未許人,一求便成,送了聘禮,擇日過門。
老漢得了這個如意的兒媳,高興得嘴都合不攏,吉日這天,親戚朋友,三老四少,請了不少客,著實熱鬧了一番。晚上送客,老漢不小心,把隔壁的一隻貓踩死了,這家人本來就嫉妒他家,這一下,正好借題發揮,老媽媽找上門來說:「我家的小小花貓伶似虎,上得屋梁拿得鼠,拿到雲南獻天府,下江子人一見就給二百五,咋賠咋辦你來處!」
老漢顯然知道這是趁機訛詐,但無法對付,在門前吵得一團糟。新媳婦聽著實在不像話,三個嫂嫂又不會說話,公公又是男的,實在不便和她分說。她於是就顧不得新媳婦害羞,來到門口說:「大媽您聽我說,今天因我們的事實在太亂,請您老人家明天一早來,該給您老人家賠多少,分文不敢少的。」
眾人又勸,她抹不開面子,只好回去了。新媳婦看著公公唉聲嘆氣,就安慰公公說:「您老人家儘管放心,明天我會對付她,保證吃不了虧。」公公無可奈何地安歇去了。
第二天一早,隔壁的那老媽媽來要賠貓,新媳婦忙把手裡的鹽勺木柄撇斷,捏在手裡去開門。老媽媽碰著她的手,鹽勺掉了,新媳婦忙彎腰拾起,驚驚詐詐地說:「這可怎麼辦?這可怎麼辦?您看,您把我家的鹽勺踏爛了。
剛才公公才說:『這小小鹽勺有來路,它是天上的桫欏樹,那年拿到雲南獻天府,下江子人一見就給五百五。' 賠了您家二百五,還夠買爹爹媽媽的老壽木。」老漢聽媳婦在言辭上已勝了隔壁老媽媽,更是一不得,二不得,說這是他家的傳家寶,非要她補回三百來。
嚇得老媽媽不敢再說話,反過來求情,新媳婦才借坡下驢,說念在隔壁鄰居分兒上,兩相抵算了,才算結束了爭吵。公公把鑰匙拿出來,問媳婦們誰掌家,幾個媳婦誰也不說。
公公說:「本來這家應該給大媳婦掌,但你們三個看起來誰也掌不了,只有給四媳婦掌,你們有不同意的提出來,誰要掌都行,但必須掌好!」媳婦、兒子們都說:「就叫四妹掌家。」這四媳婦掌家後,管得有條有理,公公放下了心,一家人日子過得很紅火。
(圖片來自網絡,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