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河南省教育廳公布關於河南省本科高校課程思政項目建設名單,學校入選河南省首批本科高校課程思政建設示範高校,《地質學基礎》等7門課程入選河南省首批本科高校課程思政樣板課程,《大學化學》課程入選河南省首批本科高校課程思政「戰疫」類樣板課程,建築材料課程教學團隊獲批省課程思政教學團隊立項建設。
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學校聚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切實加強「課程思政」建設,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通過強化頂層設計,探索實踐「滴灌式、浸潤式、體驗式」課程思政模式,讓所有教師都挑起「思政擔」,讓所有課程都上出「思政味」,讓所有課堂都綻放「思政彩」,實現了思想政治教育與知識傳授、價值引領與能力培養、教書育人與素質提升的有機統一。學校「課程思政」建設相關做法在《光明日報》2020年12月14日第10版、中國教育新聞網、河南省教育廳網等主流媒體宣傳報導。
河南理工大學以「課程思政」培養時代新人,書寫滿意答卷
強化頂層設計 讓所有教師都挑起「思政擔」
為構建有高度、有深度、有溫度的思政育人體系,學校積極做好課程思政的頂層設計,以德智體美勞五育並舉統領課程思政建設目標,以項目化為抓手,深化「三全育人」綜合改革,構建「十大」育人體系;建立由課程思政領導小組、學院、基層教學單位、教師四級縱向聯動機制,加強部門橫向協同,形成了學校辦好、教務處管好、教師教好、學生學好的「四好」課程思政育人模式。
學校把教師作為課程思政的關鍵抓手,通過建好教師隊伍「主力軍」,探索實踐「滴灌式、浸潤式、體驗式」課程思政模式,形成了「門門有思政、個個重育人」的良好局面,使每位教師都能在課程思政中找到「角色」、幹出「特色」。為加強專業課與思政課的深度融合,學校積極推動思政課教師和專業課教師「結對幫扶」,在教研室間成立「互助組」、在課程間建立「互幫吧」、在樣板課間建立「交流群」,給思政課、專業課教師常態化交流、合作化提高搭建平臺。
學校還通過舉辦培訓會、經驗交流會等方式,不斷提升教師的思政素養、思政意識和育人能力,形成了一批以教學名師為引領,年齡、專業、職稱等結構合理的課程思政教學團隊。材料學院「建築材料課程思政教學團隊」入選河南省首批本科高校課程思政教學團隊,土木學院、數信學院和資環學院分別形成了以河南省教學名師王欽亭、姬玉榮,河南省高校青年骨幹教師鄭德順為核心的教學團隊。
強化樣板建設 讓所有課程都上出「思政味」
為有效推動課程思政做到「如春在花、如鹽化水」,學校總結提煉了一系列可複製、可借鑑、可推廣的課程思政典型經驗和樣板做法。
學校在公共基礎課中厚植愛國情懷、加強品德修養、培養奮鬥精神,提升學生綜合素質;在專業課中增加人文性、時代性、開放性,注重職業操守和職業道德;在創新創業課中增強「我敢闖·我會創」的創新意識和創業能力;在社會實踐課中弘揚勞動精神,引導學生堅定理想信念、錘鍊意志品質,成長為具有家國情懷、職業素養、工匠精神和跨界整合能力,能夠勝任行業發展需要的創新型人才。
學校著力讓所有課程都上出「思政味」。培育建設了一批蘊含思政功能、發揮育人實效的示範通識課和專業課,構建了「以思政理論課為核心、以素質拓展課為支撐、以專業課為輻射」的課程思政育人機制,形成從思政課程到課程思政的「圈層效應」;堅持重點建設與鼓勵創新、示範帶動與全面推進相結合的原則,發揮傳統安全、地礦類專業優勢,以10門本科、9門研究生課程思政樣板為依託,在學科專業內部形成「有圈層」的課程思政課程群。
其中,土木學院以核心基礎課《結構力學》為先導,輻射帶動相關專業進行課程思政教學,形成了《混凝土結構基本原理》《鋼結構》等多門課程參與的課程思政課程群;資環學院以《地質學基礎》《水汙染控制》為基礎,典型引路、全面開花,形成了地質學科中理論和應用相融合的課程思政建設群。
為切實使課程思政「有滋有味」「有稜有角」「有情有意」,學校凝練形成了「分、合、融、通」4個關鍵詞。
「分」即尊重學院、學科、專業特點,分類指導、精準推進,從學科內在邏輯出發,從學生關心的現實問題入手,找準適合本課程的「思政元素切入點」。比如,《大學物理》通過追溯物理學家研究問題的過程,介紹科學精神、科學方法;依託物理規律的得出、物理現象的分析,在恰當的時機,運用學生喜聞樂見的話語方式,將科學態度、堅毅精神、愛國情懷傳遞給學生,通過案例式、探究式、體驗式教學讓課堂「活」起來。
「合」即通過邀請思政課教師進課程思政教研團隊、推動思政課與專業課教師集體備課等方式,構建起相互激勵、相互督促的「合作機制」。
「融」即通過破解課堂中的「貼標籤」「兩張皮」現象,引導專業課把思政元素有意識、有設計、有方法地「融」入教學內容,實現德育與智育的「水乳交融」。
「通」即從「點」入手,抓「點」促「線」,以「線」帶「面」,激發教研室、教學團隊、課程組等基層教學單位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凝聚力,通力合作種好課程思政「責任田」
強化質量保障 讓所有課堂都綻放「思政彩」
「思政精彩一課,學生受益一生。」為打造高質量課程思政「金課」,讓所有課堂都綻放「思政彩」,學校把課程思政成效作為專業認證、院系考評和師德師風考核的「導航儀」和「指南針」,構建形成分類管理、多維評議的綜合評價體系;通過加強過程監管,構建形成「教學指揮決策、信息收集反饋、檢查評估評價和質量支持保障」四維聯動教學質量保障體系;通過推進教研教改項目研究、優秀在線開放課程建設等,構建形成多層次課程思政研究體系等。
學校在課程思政建設中,秉持「只有打動學生,才能影響學生」「好的課程思政應該像鹽溶解到食物中自然吸收」等理念,以專業課程之體載思政育人之魂,在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的「雙輪驅動」中,著力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奮力推動學校在高質量發展中書寫新時代滿意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