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的能力在於教育他人,從最開始的黃巾起義,一直帶兵的都是他

2021-01-08 小汪說天下

劉備的能力在於教育他人,他已經成功了。關羽和張飛一直像學生一樣跟著劉備,也就是說,一開始,關羽和張飛不能成為將軍!他在徐州的時候,有夏丕、小裴,但他仍然需要劉備陪著張飛執行軍事任務。也就是說,當時的關羽、張飛沒有統帥資格,包括後來加入劉備集團的諸葛亮。諸葛亮雖然很聰明,但他不僅能出謀劃策,而且具有人事管理、物資管理等綜合能力,事實上,他一直在跟劉備學習管理能力,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劉備攻佔荊州。

第二,我們縱向看歷史。三國以前,貴族統治世界;三國魏晉南北朝時期,貴族統治世界。隋唐科舉制度誕生後,普通百姓上臺執政。這是歷史的潮流。從貴族到平民的轉變不能一步到位,而必須由士紳來完成。因此,對於劉備和曹操孫權來說,這些非貴族政權在當時必然滅亡。因此,從這個角度看,劉備對荊州集團的局部任用和對士紳的壓制,不如曹魏的「唯才是舉」。

與吳邦國的「本土化」政策相比,舒註定是最先滅亡的。事實上,梁漱溟死後開始向包括他在內的北伐王朝敗亡。然而,這種墮落對國力的影響,對魏蜀戰略是致命的,所以後來司馬昭果斷出擊滅蜀。正因為如此,蜀漢王朝才得以滅亡。大多數仍堅守理想的二代和官員為國而戰到最後一刻,這也使得紀翰幾十年的傳奇得以完成(後來唯一一個虎頭蛇尾的劉禪被批判至今)。

如果司馬昭進軍巴蜀稍晚一點,甚至在司馬炎時代,他將面臨淪陷的蜀國,這可能和摧毀吳國一樣容易,而劉備的傳說,包括諸葛亮,可能因為虎頭蛇尾,很難成為傳說。另外,東漢士人出仕時,按照正式的方式,需要「孝廉」。諸葛亮雖有關中樂之志,但卻是個孤兒。即使他讀書很好,與當地上層社會有關係,也不能以當時的常規方式當官。27歲時,他只能在家種地。

劉備請諸葛亮做官,看了三遍茅舍,這是很高的標準,以滿足做官的需要。最後,我覺得諸葛亮所說的劉備對大臣的特殊待遇,更多的是一種偶然的情況。如果沒有劉備堅持不懈的東徵和西徵,這些人大概不會在東漢末年留下他們的名字。真正的政治不是電子遊戲。劉備是民間的龍鳳。功勳卓著者的獎懲,將不僅僅取決於力值和技能表。

以上這些人,在個人背後,代表著他們利益集團的訴求。黃忠身後是赤壁後恢復的京南縣,與東吳有著密切的聯繫。米柱是北方老團隊的代表,創業初期的天使投資人,仁愛的活招牌。黃泉是蜀中的一個新勢力,他佔領鵲巢後,被酒收買並安撫。至於關羽,我更喜歡他是劉備的搭檔,是困難時期的得力助手,是可以奉獻妻兒的知己。

相關焦點

  • 三國:東漢末年,黃巾起義,劉關張桃園三結義
    說到三國最開始的時候,就要說東漢末年的時候。那東漢又是怎麼自取滅亡的呢?其實東漢滅亡的一個主要原因是外戚和宦官們交替掌權。外戚和宦官的鬥爭由此而來。為什麼說,外戚和宦官發生矛盾。主要是東漢時期外戚專政的朝風嚴重。外戚就是皇帝親人的朋友。這時由於外戚專政的腐敗引起了朝廷上宦官和皇帝的不滿。當東漢的皇帝長大後,就要面對親政問題。這時外戚專政怎麼辦?
  • 張角率領的黃巾起義失敗後,剩下的黃巾賊去了哪裡,結局怎麼樣?
    儘管在皇甫嵩朱儁等人的努力下,黃巾之亂終究得以平定,不過正所謂百足之蟲死而不僵,規模龐大的黃巾起義對於後來的三國局勢影響深遠,雖然張角三兄弟全部死亡,不過全國各地依舊有不少的黃巾賊舊部遍布四方,接下來筆者就為大家介紹一下。
  • 規模浩大的黃巾起義為什麼「註定」會失敗?
    盧植是比較有學問的一個人,劉備和公孫瓚都曾經在他那裡求過學,平叛過程中他先是打了幾場勝仗,之後被宦官構陷,被皇帝撤了職,發揮的餘地不多。朱儁,整體表現一般。第一次跟黃巾軍作戰他就被打敗了,之後匯合皇甫嵩的部隊一起作戰,由於他的搭檔皇甫嵩表現的有勇有謀,於是一路高奏凱歌。後來他和皇甫嵩分開,自己單獨領軍作戰,雖然也打了勝仗,但是贏的都比較艱難。
  • 東漢末年的「黃巾起義」,為何短短十個月不到就被鎮壓了?
    東漢末年出現的「黃巾起義」,可以說是來也匆匆,去也匆匆,起初聲勢極大,漢末十三州中,有七州都在第一時間爆發了黃巾起義。 但僅僅九個月多一點的時間裡,這些人就成為了漢末三國時期那些軍閥們的戰功。
  • 東漢末年領軍能力排行,劉備、孫權、諸葛亮落榜,第一實至名歸
    184年,由於東漢腐朽的制度,張角、張梁兄弟率先叛亂,史稱黃巾起義,從這一年起,東漢為期36年的混亂開始。俗話說得好,亂世出英雄,東漢末年的亂世,造就數之不盡的英雄,家喻戶曉的就有劉備、諸葛亮、關羽、張飛、趙雲、周瑜、孫權等等。
  • 劉備剿黃巾起家,卻有五個黃巾賊跟隨他,其中一人神似亮劍中的他
    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之時,盟主袁紹詢問公孫瓚身後所立何人,公孫瓚介紹道:「此平原令劉備也」。曹操一聽,便說道:「莫非破黃巾之劉玄德乎」。可見劉備與黃巾軍作戰的事情當時的諸侯都知曉,劉備正是靠著破黃巾起家,是黃巾軍的死對頭,可是卻有五個黃巾賊寇願意死心塌地為劉備勢力效力。
  • 歷史上的起義基本都由小到大,為什麼黃巾起義初期就是燎原之勢?
    在這種局面下,偏偏又趕上了一場罕見的旱災,許多良田都顆粒無收,底層農民生活苦不堪言。公元184年(甲子年),在河北巨鹿人張角的號召下,農民們紛紛揭竿而起反抗朝廷。起義者以「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為口號,並人人頭扎黃色頭巾作為象徵,故而稱之為黃巾軍,而這場起義也就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黃巾起義」。
  • 黃巾起義為什么九個月就失敗,其實四個字就可以概括
    黃巾起義,是東漢末年爆發的一場全國性的戰爭,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以宗教的名義爆發的一場大混亂。其意義非常巨大。自黃巾起義後,東漢帝國更加孱弱,皇權孤懸,諸侯並起,最終導致了三國鼎立的形成。
  • 平黃巾賊起家的曹劉等人以匡扶漢室名義割據,其與黃巾賊有何區別
    東漢末年爆發了著名的黃巾起義,其以張角為領袖,以「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為口號,黃巾起義到了東漢王朝的官僚地主統治,於是東漢朝廷對黃巾軍進行了鎮壓,但是光是中央政府的軍隊已經不夠鎮壓黃巾起義的了,於是一些地方上的地主官僚子弟紛紛組織人馬,其中曹操、劉備等人就是藉此機會登上政治舞臺的
  • 裴元紹不會想到,黃巾之亂都沒死,最後卻死在劉備的兩位夫人手裡
    劉備是漢室宗親,他從生下來開始就是主流的,關羽和張飛就不一樣了,如果他們不是去投了漢軍,而是去投了黃巾軍,那麼就也成為了非主流,並且他們的出身和黃巾賊的出身其實並沒有什麼不同。影視劇中的關羽人物形象隨著張角、張寶、張梁三兄弟的滅亡,黃巾也就再也不能被稱之為軍了,頭兒都沒了還軍什麼軍。儘管看上去天下太平了不少,但是也苦了那些當年追隨張氏三兄弟一起懷揣夢想的百姓。
  • 同為黃巾潰軍將領,同時落草為寇,這二人的命運卻截然不同
    在這漫長歲月之中,多如沙石一般的王朝在不斷更迭,中國歷史上有許多率先起義打出口號意圖推翻舊王朝的農民起義軍領導的起義事跡,然而這些首領最先發動的起義最終卻往往只能為王先驅,辛辛苦苦結成的果實還未成熟卻身先死了。其中太平教的張角領導的"黃巾起義"就是典型的例子。
  • 三國 張角謀劃十年的黃巾起義為何只持續了短短九個月
    黃巾起義是由張角帶領的一場農民起義戰爭,也是一場歷史上大規模以宗教形式的戰爭.東漢末年,朝廷腐敗宦官外戚爭鬥不休,邊疆戰事頻繁不斷。導致國式微弱,漢靈帝為了挽救國庫空虛公開賣官鬻爵,剛開始還是各種無用的小官職,到後面連三公,太尉也上臺了,只要你有錢沒有我賣不了的。
  • 天公將軍「張角」帶領的黃巾起義,給中國歷史帶來了怎樣的意義?
    歷史的問題在於不斷的發現真理。過去在於用材料說話,讓人如何在現實生活中可能成為可以討論的問題。歷史是延伸的,歷史是文化的傳承。歷史的積累和擴展,是人類文明的軌跡。先人通過歷史記載向後人傳承了寶貴的社會科學知識。後人在閱讀只寫歷史文獻的同時,可以深刻的總結前人失敗的教訓,讓你引以為鑑。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了張角的故事。張角,鉅鹿(秦治今河北平鄉、東漢治今河北寧晉)人。
  • 鑑史百戰:黃巾之亂(峰)
    恰恰就是這道行政命令,使得一系列重要人物開始在歷史舞臺上大放異彩。別的不說,諸如曹操(曹老闆)、袁紹、董卓、孫堅甚至劉備(劉皇叔),東漢社會各個階層的官員、士族、豪強甚至民間的能人異士,全部加入到剿滅黃巾賊的時代浪潮當中。不僅如此,漢靈帝拜何皇后的哥哥何進為大將軍,率領左右羽林五營將士駐紮於都亭,鎮守京師。同時重兵把守函谷關、伊闕、孟津等進入洛陽盆地的重要關口。
  • 他們用符水治病來傳教,最終發動黃巾軍起義,加速了東漢的滅亡!
    起義,通常來說都是因為下面的人不服從統治者的管理從而發起的一場戰爭,目的是為了推翻統治者的統治。那麼我們所知道的那些起義,實際上都會引起社會局面的一些變革。現在我們來談談黃巾起義這一事件,而這個起義的主角就是張角、張梁以及張寶這三個人。
  • 你知道黃巾起義帶頭人張角,為什麼會發動起義嗎?
    黃巾起義,是東漢時候的農民起義,也是我國歷史上最大的一次宗教形式組織的民變之一,要說這次起義軍,就要從他的領導人張角說。這要從第一個起義的人徐生說起。因為漢靈帝相信權術,徐生是第一個起義的人,當他舉了起義大旗的時候,沒想到有一萬多人去跟著他一起打仗,迅速的佔領了一些地帶。
  • 曹操盜墓籌軍餉被罵慘,皇叔劉備又是怎麼做的?手段還不如曹操
    東漢末年黃巾起義爆發,各路諸侯紛紛起兵自立,逐漸形成了地方軍閥割據的局面。行兵打仗離不開糧草和軍餉,曹操為此成立了摸金校尉去盜墓,他的這一做法也遭到了後世的指責和批判。
  • 元代另類說三國:劉關張一手平定黃巾之亂,張飛功勞最大
    張飛在大馬路上看到關羽路過,見他狀貌非俗,一見如故,就跟他下館子喝酒聊起來。此時,他們共同看到前來買酒的劉備,「生得狀貌非俗,有千般說不盡的福氣」。因此,又叫上他一起喝酒。 他們在酒館裡喝得昏天暗地,聊得非常投機,晚上一道在酒館裡夜宿了。第二天,張飛就邀請他們去他宅子裡坐坐。張飛在書中不是屠夫,而是一戶大富人家。他們又在宅後的桃園裡,置酒歡飲。
  • 接連大敗天公、地公將軍,立下功勞超過八大件,此人真的是劉備?
    《三國演義》最開始講的就是黃巾起義爆發,朝廷招募義兵討伐黃巾賊寇,劉備、關羽、張飛三人在立志匡扶漢室,遂結義於桃園,招募鄉勇投靠校尉鄒靖討伐黃巾軍。然後劉備又率軍大破黃巾餘黨趙弘、韓忠、孫仲,又獻計朱俊奪取宛城,如此種種。據統計劉備立下的功勞達到八件以上,與黃巾三賊首的張角與張寶交戰也都取得勝利,可謂戰績斐然。
  • 東漢末年的黃巾起義聲勢浩大,全國各地同時起兵,為何會失敗?
    早在此之前,他就派弟子八人,分赴各地以傳道為名組織群眾,積極進行起義的準備,「十餘年間,眾徒數十萬,連結郡國.自青,徐、幽、冀、荊、揚、兗、豫八州之人,莫不畢應」《後漢書·皇甫嵩朱偶列傳》。在上述八州中已有數十萬徒眾。張角又將這數十萬人按地區分編為三十六方,大方萬餘人,小方六七千人,各立首領,猶將軍。這樣,太平道就成為一支有組織的武裝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