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的能力在於教育他人,他已經成功了。關羽和張飛一直像學生一樣跟著劉備,也就是說,一開始,關羽和張飛不能成為將軍!他在徐州的時候,有夏丕、小裴,但他仍然需要劉備陪著張飛執行軍事任務。也就是說,當時的關羽、張飛沒有統帥資格,包括後來加入劉備集團的諸葛亮。諸葛亮雖然很聰明,但他不僅能出謀劃策,而且具有人事管理、物資管理等綜合能力,事實上,他一直在跟劉備學習管理能力,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劉備攻佔荊州。
第二,我們縱向看歷史。三國以前,貴族統治世界;三國魏晉南北朝時期,貴族統治世界。隋唐科舉制度誕生後,普通百姓上臺執政。這是歷史的潮流。從貴族到平民的轉變不能一步到位,而必須由士紳來完成。因此,對於劉備和曹操孫權來說,這些非貴族政權在當時必然滅亡。因此,從這個角度看,劉備對荊州集團的局部任用和對士紳的壓制,不如曹魏的「唯才是舉」。
與吳邦國的「本土化」政策相比,舒註定是最先滅亡的。事實上,梁漱溟死後開始向包括他在內的北伐王朝敗亡。然而,這種墮落對國力的影響,對魏蜀戰略是致命的,所以後來司馬昭果斷出擊滅蜀。正因為如此,蜀漢王朝才得以滅亡。大多數仍堅守理想的二代和官員為國而戰到最後一刻,這也使得紀翰幾十年的傳奇得以完成(後來唯一一個虎頭蛇尾的劉禪被批判至今)。
如果司馬昭進軍巴蜀稍晚一點,甚至在司馬炎時代,他將面臨淪陷的蜀國,這可能和摧毀吳國一樣容易,而劉備的傳說,包括諸葛亮,可能因為虎頭蛇尾,很難成為傳說。另外,東漢士人出仕時,按照正式的方式,需要「孝廉」。諸葛亮雖有關中樂之志,但卻是個孤兒。即使他讀書很好,與當地上層社會有關係,也不能以當時的常規方式當官。27歲時,他只能在家種地。
劉備請諸葛亮做官,看了三遍茅舍,這是很高的標準,以滿足做官的需要。最後,我覺得諸葛亮所說的劉備對大臣的特殊待遇,更多的是一種偶然的情況。如果沒有劉備堅持不懈的東徵和西徵,這些人大概不會在東漢末年留下他們的名字。真正的政治不是電子遊戲。劉備是民間的龍鳳。功勳卓著者的獎懲,將不僅僅取決於力值和技能表。
以上這些人,在個人背後,代表著他們利益集團的訴求。黃忠身後是赤壁後恢復的京南縣,與東吳有著密切的聯繫。米柱是北方老團隊的代表,創業初期的天使投資人,仁愛的活招牌。黃泉是蜀中的一個新勢力,他佔領鵲巢後,被酒收買並安撫。至於關羽,我更喜歡他是劉備的搭檔,是困難時期的得力助手,是可以奉獻妻兒的知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