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玉濤的育學園
常見的疾病問題這裡都有答案,點上方藍字關注。
常打噴嚏、愛流鼻血、鼻子像擰不緊的水龍頭淋淋漓漓,要不就幹到結痂......這些大大小小的問題,有沒有騷擾寶寶的小鼻子呢?
小小崔同學這副自得的模樣,看來是未受其害了。雖然偶爾也會打個噴嚏崩出個鼻妞兒(俗稱鼻屎),不過那都不算事兒,咱是「男銀」,就得要粗獷。
崔氏鼻堅強是如何養成的呢?按小小崔媽媽的說法:無他,唯「手懶」爾,平常最多就擦擦被噴嚏打出來鼻妞兒,沒有特殊情況基本不會去碰鼻子(一個沒有存在感的器官)。
這麼應對真靠譜嗎?小編今天就來解鎖一下內涵。
保持乾淨是家長在護理寶寶時的普世認知。當然,這條準則不能說是錯的,但也絕不是放諸四海皆準的金科玉律,至少對鼻子來說,就有待商榷。
家長喜歡給寶寶頻繁清理鼻子,其實很多時候是自己看了「覺得」寶寶不舒服,並不一定是寶寶「真的」不舒服。看著清理後光溜溜的鼻腔,成就感是有了,可麻煩也沒準就來了:
頻繁清理會刺激鼻黏膜
鼻黏膜是由具有分泌功能的細胞組成的,如果受到頻繁刺激,會比正常情況下分泌的更旺盛。所以寶寶鼻子裡的分泌物越清越多,並不是家長的錯覺。
鼻腔易受感染
鼻黏膜的分泌物並不能歸為「欲除之而後快」的垃圾,它是具有實際生理功能的。這些分泌物不僅負責粘附灰塵、細菌,防止過多空氣中的微小顆粒物被吸入體內,還因為本身含有酶,因而具有破壞病菌的效果,算是鼻腔的一道防線。另外鼻黏膜除了具有分泌能力,還可以將吸入的空氣進行加溫和溼潤,對提高呼吸舒適感有決定性作用。
頻繁清理鼻黏膜分泌物,不僅相當於自己撤了防線引狼入室,還會讓鼻黏膜受到損傷,影響它發揮正常功能,讓鼻子變敏感。很多時候寶寶愛打噴嚏、流鼻涕,實際上並不是鼻炎而是過度清理造成的。
所以劃重點——不要經常清理寶寶的鼻腔。
看著髒肯定不是評判標準,那麼鼻塞、呼吸不暢算不算呢?這要分情況對待。
如果是鼻分泌物過多導致的阻塞(用手電筒照射寶寶鼻腔進行觀察判斷),可以幫寶寶進行清理。但一定記住是分泌物「過多」,而不是一看見有分泌物就馬上去清理。清理的時候要注意使用正確方法:
總體上建議儘量減少工具使用次數,特別是小月齡寶寶,多採用刺激噴嚏的方式為寶寶清理。如果鼻塞是由鼻黏膜水腫引起的(多發生在感冒期間,通過手電筒照射也能觀察到),直接清理鼻腔就不太可取了,那可能會加重鼻黏膜水腫。這時應該這麼操作:
其實,鼻腔內殘留分泌物,大多數時候都屬於正常現象,家長沒必要過度關注,而寶寶本身也有能力通過打噴嚏等方式,將過多的分泌物排出。人為幹涉反而容易破壞鼻黏膜,誘發鼻炎。寶寶的鼻黏膜本身就比較脆弱,受到過度刺激,比如頻繁清理鼻腔、太用力擤鼻子、空氣太乾燥、外力碰撞等,都會容易引發鼻出血,但往往家長的處理方式可能並不妥當。
流鼻血時,傳統做法是讓寶寶仰起頭,其實這樣並不能輔助止血。頭仰起來時,血會因為重力流入咽部,雖然鼻子看不見血流出來,但這不意味著血止住了。而咽部由於血液積存,反而容易導致寶寶出現嗆咳,甚至引發窒息風險,是非常不可取的方法。
正確做法是,讓寶寶低下頭,並用手指按住出血一次側的鼻翼,向鼻中線方向的斜上方推擠。保持這個壓迫姿勢10-15分鐘,可以有效止血。
止血後可以在寶寶的鼻腔內,用棉籤輕輕塗抹一層橄欖油,每天早、晚各一次,用以隔絕外界空氣,加速創口痊癒。鼻血止住後的2-3天內,儘量不要刺激出血的鼻腔。一旦發現寶寶頻繁流鼻血,應該及時去耳鼻喉科進行檢查。
日常生活中建議把室內溼度保持在50-60%,有助於保持鼻黏膜的溼潤,遇到特別乾燥的情況可以在鼻腔塗抹食用油或凡士林。另外,勤給寶寶剪指甲,糾正挖鼻孔的習慣。這些都能幫助減少流鼻血的機率。
好了,寶寶鼻腔護理的重點就先為大家介紹到這裡,如果你還有什麼疑問的話,可以在留言區留言討論哦。咱們下期小小崔再見啦。
授權聲明:原創內容,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合作郵箱:marketing@drcuiyutao.com
再看看這些也許對你有幫助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