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約翰·克利斯朵夫》:一顆真誠而自由的靈魂,不應該是孤獨的

2021-01-08 蕭硯歌

羅曼·羅蘭說自己寫《約翰·克利斯朵夫》是「反抗一種不健全的文明」。

他認為自己寫的不純粹是一部小說,而是創造了一個人,一個真誠的人,一個敢於追求真善美的英雄,他有一顆自由的靈魂,這英雄就是約翰·克利斯朵夫。

的確如此,在世界文學的長廊裡,有不少個人英雄,但他們都有這樣那樣的私慾、野心,而像克利斯朵夫這樣無私無畏,具有強烈使命感,一生追求自由與正義的個人奮鬥英雄並不多見。

01 用真誠奏響追求自由靈魂的讚歌

「真誠是跟聰明和美貌一樣少有的天賦」,它是藝術家的創作內核,唯有真誠的人,才可能具有高貴的靈魂和高尚的藝術修養。

音樂家約翰·克利斯朵夫的「真誠」是深入骨髓的,達到了一塵不染的地步。他很苛求,別人佩服他的地方倘使跟他的真面目相反,他就不容許;凡是把他認識錯了而做他朋友的,他差不多會認為是仇敵。

他憎恨虛偽,最難以忍受不真誠,最不安的是自己替荒謬的劇本配音樂,最氣惱的是謊話,最大的誓願是為真誠而寫作,最不滿意的是不近人情的恭維。

克利斯朵夫渴望真誠的社會,渴望人與人之間充滿自由、平等與博愛,但現實又給他了怎樣的回饋呢?

從小就表現出了傑出音樂才能的克利斯朵夫,11歲時就受到上流社會的賞識,成為了宮廷樂隊裡的小提琴手。但因厭惡虛偽浮誇的藝術形式,他在貴族老爺們面前大膽表露了對藝術的看法,卻遭到了眾口一詞的惡毒攻擊。

15歲時與自己學生彌娜的初戀愛情,也被彌娜的母親阻止。後者為他們的愛情豎起了一道門第的高牆,這堵牆是他無法逾越的。

他的心靈接受了一次痛苦的洗禮,他覺醒了,他痛斥以金錢門第為價值標準的彌娜母親:

「即使我沒有你的門第,可是我和你一樣高貴。唯有心才能使人高貴……所有那些自命高貴而沒有高貴心靈的人,我都看做象塊汙泥。」

克利斯朵夫鄙視豪門,反抗貴族,攻擊市儈,因而受到貴族們的排斥,終至生計也成了問題。他的作品無法出版。他為了精神的自由而喪失了物質上的一切依傍,陷入了困境。

但他沒有放棄抗爭,在不斷的抗爭中,克利斯朵夫的「真誠」上升為對理想社會的追求,他渴望一個沒有強權、暴力、自由、平等、博愛,充滿真善美的社會。

他內心呼喚著法國,那是他嚮往已久的自由平等高尚的國度。但到了法國之後,光怪陸離的巴黎卻令他失望。城市裡到處充滿罪惡,社會極度腐化,奢華浮誇之風盛行。文學藝術也染上了這種痼疾,報紙上充滿了下流虛偽的報導:

「在巴黎劇壇稱霸的人,最拿手的本領是把猥褻與感情混在一起,使善帶一些惡的氣息,惡帶一些善的氣息,把年齡、性別、家庭、感情的關係弄得顛顛倒倒。這樣,他們的藝術便有一股特別的氣味,又香又臭,格外難聞。」

在藝術庸俗、善惡不分,人性受到壓抑的巴黎「節場」,嚮往自由的克裡斯朵夫並未退縮。他要在踐踏人格的環境裡,成為一個真正的人;在庸俗的人群裡,不之同流合汙;在醜惡的社會中,不隨波逐流。

克利斯朵夫要以他英雄的氣概去追求靈魂的自由,緊守「真誠」,捍衛一切真善美的事物。對毫無生氣的現實進行無情的揭露和批判之後,他以巨大的熱情創作了一大批優秀音樂作品,衝擊著病入膏肓的巴黎音樂界。

然而,這些行動雖然使他從中感受到自我,享受到生活的激情,卻不被世界認可。他在巴黎的音樂公演失敗了,受到藝術界的嘲諷,但他毫不退讓,對嘲笑他的人喊道:

「審判我吧,我也審判你們,再過一百年,你們必定舉手投降!」

克裡斯朵夫渴望用自己的真誠奏一曲追求自由靈魂的讚歌。他無數次陷入困境,卻從不退縮放棄,他頑強、執著地抗爭著。

然而,克利斯朵夫的畢生奮鬥讓他認識到一個無奈的事實:無論他有多麼優秀的品質,真誠、善良、無私、充滿愛心;無論他有多麼崇高的理想,改變社會現狀,為人類謀求幸福;現實卻不因他的完美而有所改變,一切都依然如故。

在熙熙攘攘的人群裡,或許他是個孤獨者。

02 一顆真誠而自由的靈魂,不應該是孤獨的

在自私、醜惡、虛偽的社會中,克利斯朵夫是孤獨的,但社會並不只是假醜惡,還存在著真善美。

在克利斯朵夫彷徨困惑時,總有著美好品德的人在關心著他,鼓勵著他,使他一次次從低谷中走出來,繼續戰鬥。

克利斯朵夫的舅舅,這個生活在社會底層的貧窮小販,卻始終保持著人類最美好的天性,始終對人類未來充滿信心,用積極、熱情的態度對待生活。

在小說的第一冊結尾,克利斯朵夫出現了懷疑自己的精神危機,這是一次對他的人生和事業有重大意義的危機,舅舅開導說:

「幹嗎為了你做不到的事悲傷呢?一個人應該做他能做到的事……竭盡所能。」

「英雄就是做他能做的事,而平常人就做不到這一點。」

他的舅舅幫助他克服了這次精神危機,使他的真誠從此上升到一個新的高度。這次危機克服後,他進入了一個心靈解放,靈感進發的新階段。

仁慈寬厚的蘇茲老人,他的生命雖然已到黃昏,但仍然保持著一顆純潔的童心。他用溫情使失望中的克利斯朵夫恢復了自信,老人的「善」,對他真摯的靈魂起了一種印證和肯定作用,給他追求真善美增添了動力。

女教師安多納德是書中最動人的女性形象,從她那裡,我們可以聽到女性靈魂最美麗的音樂。她的溫厚、娓婉、虔誠、貞潔、無私忘我的犧牲精神照亮了克利斯朵夫,她賦予了後者生機和力量。

他的摯友奧裡維是純潔無私的理性的代表,他幫助克利斯朵夫了解法國底層民眾,幫助他完成了音樂創作理念的轉變——惟有與他人息息相通的音樂才有生命力。他們之間的友誼表現了人類的精神共鳴和情感價值:

「你能在朋友身上再生,恢復你的青春與朝氣,用他的眼睛去體驗萬象更新的世界,用他的感官去抓住瞬息即逝的美景,用他的心靈去領略人生的壯美。」

克利斯朵夫最親密的女友葛拉齊亞是美的理想的體現,她給克利斯朵夫帶來清明高遠的和平心境。他們的愛情是理想與感情的和諧統一:

「兩顆相愛的心靈自有一種神秘的交流,彼此都吸收了對方最優秀的部份,為的是要用自己的愛把這個部分加以培養,再把得之對方的還給對方。」

克利斯朵夫的音樂事業最終能獲得成功,最直接地得益於葛拉齊亞的幫助。

但遺憾的是,這些幫助克利斯朵夫的善良的人們在他最需要的時候來了,給他鼓勵,給他安慰,然後又如流星一般悄悄離開。

他們先後離世,沒有誰與克利斯朵夫相伴一生,在一生奮鬥的旅程中,他沒有家,沒有妻子,沒有孩子。在這個世界上,他真的只是孤單一人了。

但此時的他,不再有孤獨感。歷經人世滄桑,功成名就的克利斯朵夫變得和平、安寧,他超越了死亡,得到了心靈上的自由。

在生命的最後時刻,他不因自己的成就而驕傲,也不因自己的理想沒有實現而懊惱。一切悲歡離合,一切是非得失,一切矛盾衝突,到最後都歸於和諧,融合成一部偉大的生命交響樂。

彌留之際,他坐在忘川河的小舟上,望著彼岸花總結了自己的一生:

「我曾經奮鬥過,曾經痛苦過,曾經流浪過,曾經創造過,有一天,我將為了新的戰鬥而再生。」

在音樂的迴響中,這位真誠而孤獨的英雄離開了。但他的離開不是結束,而是一個又一個自由靈魂萌芽的開始:

因為,他用音樂點綴了這個世界,他用真誠的生命點燃了人們追求自由靈魂的永恆火炬,他使一切虛假醜惡的東西相形見絀,使一切善良的人們受到感染。他用永不放棄、執著奮鬥的英雄主義精神,激勵著一代又一代富有社會責任感、充滿熱情的人們追求正義與文明。

相關焦點

  • 用文字譜寫的命運交響曲,《約翰·克利斯朵夫》:自由靈魂的抗爭
    整個作品,氣勢浩蕩,渾然一體,鳴響著追求靈魂自由的強音。02不只是音樂的結構,作者更借鑑了音樂節奏的特徵,使《約翰·克利斯朵夫》的文學語言具有鮮明強烈的節奏感。03在扉頁上,羅曼·羅蘭將小說題獻給「各國的受苦、奮鬥、而必勝的自由靈魂。」這是作者對於生命哲學的沉思,以及對於「自由靈魂」追求的理想。小說對主人公約翰·克利斯朵夫利用音樂,追求靈魂自由的思想塑造是極為成功的, 以至他在一定程度上成了抗爭、自由的象徵。
  • 《挪威的森林》:咀嚼孤獨,擁抱偏安一隅的靈魂
    ——《挪威的森林》有人說,渡邊徹這個男主真是夠渣,讓人沒有讀下去的欲望。也有人說,故事中的每一個人,都不過是個普通人,有人不成熟因而常犯錯,有人活得通透瀟灑自如。如果對每一個人的言行都要深究其因果,世上就沒有什麼對錯可言了。確實,本來就不存在絕對的對與錯,但是人總要有相對於自身生活環境的生存態度。
  • 孤獨又敏感的每一對靈魂,終將相認
    強裝成熟、佯裝世故的,向來就是我們自己而已,只有童心不滅如史匹柏,才能拍得出這樣子毫無雜質的電影,乾乾淨淨,在黑暗中拷問每一顆鐵石心腸:你的童真,在什麼時候遺失了?只有你願意去相信如此美好的光影世界,你才能投入到劇情當中,接受「夢想」被裝進一個個彩色玻璃瓶的可愛事實。
  • 人只有在孤獨與無助中成長,心智才能強大,靈魂才能升華
    擷一絲深夜的藍光,用目光穿成羈絆的線,縫補了心與夜的空隙,桌上,只留下一份孤獨的旁白,那不是屬於我的臺詞,不想選擇黑暗,只是最後的空白頁被夜的黑填補……看不清黑夜中的其它顏色,只能用模糊的目光勾勒出模糊的輪廓,依稀是淡淡的檯燈的孤影,窗外月光
  • 享受孤獨的星座,離開愛情和鬧市,往往會讓其更加快樂、自由!
    一人一世界,自己就是自己的朋友—天蠍座天蠍座是神秘外星人,有著自己特例的星球世界,在自己這個充滿神秘而又快樂的世界中,他們自由的翱翔著,不允許任何人闖入他們的世界當中,一個人獨來獨往的是經常的事情。他們喜歡一個人的時刻,愛情對於她們來說像是一種精神上的陪伴可有可無,而繁華的鬧市對於她們來說,更像是是一種毫無意義的探索,他們最嚮往還是充滿寧靜的孤獨,在孤獨中尋找自己靈魂上的契合。
  • 天秤座:生來孤獨,卻渴望擁抱相似的靈魂!
    看花開花落看雲捲雲舒看星辰大海看陽光沙灘看的不是沿途的美景而是和你在一起的感受不管去哪,只要你在,去哪都好靈魂契合,心有靈犀,一點就通對於天秤座而言太重要了。天秤座是一個特別懂事的孩子,天秤座很明白什麼時候應該顧全大局,什麼時候應該肆意妄為,天秤座習慣性地做好人,但是你要理解天秤座,她偶爾的任性也是有道理可言的,她也會哭泣但是眼淚沒有什麼目的性,只是偏偏想要哭而已。因為,一般人不會看見天秤座的眼淚,如果她真的哭了,也是一個人的時候默默地哭了,到了第二天,再見面的時候天秤座自己已經滿血復活了。
  • 靈魂相似的人,總會遇見
    生而為人,每個人都是孤獨的個體,都渴望擁抱相似的靈魂。他認同你的處事方式,可以讀懂你的言外之意,也能理解你內心真實的感受。又或者,你所需要的,剛好是他可以給予的。和這樣的人在一起,即使不說話,也會相處得舒服。因為懂得,所以默契。01 三觀一致的人,會相互吸引在一段關係中,三觀是基礎。
  • 自由的小王子與魯迅吶喊一百年
    讀《小王子》,再讀《狂人日記》,心裡可謂五味雜陳。有幸讀到《小王子的領悟》一書,讓我遇到一位真正懂得小王子的中國人:香港中文大學教授周保松。一本薄薄的僅有數萬字的《小王子》,讓傳授政治哲學的保松先生讀了三十年,又花了一年半的時間,寫下了十數萬字的「領悟」。
  • 晚安心語心情語錄語句插畫:人生來孤獨,卻渴望擁抱相似的靈魂
    晚安心語心情語錄語句插畫:人生來孤獨,卻渴望擁抱相似的靈魂時間:2020-04-15 23:46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晚安心語心情語錄語句插畫:人生來孤獨,卻渴望擁抱相似的靈魂 人呀,真是奇怪,總是在應該退讓的時候把憤怒脫口而出,在該坦白的時候又隱忍不提,人世間愛的錯失和誤解
  • 貓有九條命,唯有一顆心
    貓有九條命,唯有一顆心;當靈魂蜷作如一隻貓,孤獨就是一滴堅強的眼淚;我不喜歡黏著別人,也不喜歡被別人黏,而貓正好符合我所有的想像;老貓爬上老舊的紅瓦屋頂,數著月亮身旁的一顆顆星星……每當讀到這些關於貓的唯美的句子,總會讓人想到貓的溫柔可愛、玲瓏乖巧
  • 止庵發表新書《沽酌集》:「讀書是抵抗孤獨的一種方式」
    嘉賓丨止庵、史航整理丨吳俊燊「讀書也是抵禦孤獨的一種方式,你可以去交一些跟自己不在一個時間,不在一個空間裡邊的朋友,那就是書的作者。」止庵說道,在他看來,平日生活中遇見的人只有極少數是有趣的,就會感到孤獨,所以才會讀書,和書的作者相遇,「莊子說,萬世之後而一遇大聖,知其解者,是旦暮遇之也。一萬年以後遇見一個你懂的人,跟當時遇見是一樣。」
  • 靈魂站立的女人(經典)
    真正的高貴,不是高高在上,不可一世,更不是珠光寶氣,而是平易近人的笑容下,掩藏著一顆高貴的靈魂。高貴和身份、財富無關,只和內心的靈魂相連。真正的高貴,是內心的自律和純淨。懷一顆素心,讓生命在平凡中超越,讓靈魂在優雅中起舞。女人的高貴,源於美麗的思想。
  • 譯言|北島的翻譯觀——自由的靈魂
    他來自北方又喜好孤獨,故取筆名為北島。他還有一個同一類型卻鮮為人知的筆名——石默。他曾先後獲得瑞典筆會文學獎、美國西部筆會中心自由寫作獎、古根海姆獎學金、金花環獎等多個獎項,並被選為美國藝術文學院終身榮譽院士。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證,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銘。這幾乎可以算是當代中國最著名的詩句,每每讀之都有一種血脈噴張之感。
  • 世界級名著《百年孤獨》:大多數人都讀不懂,憑什麼成為經典?
    《紐約時報》稱《百年孤獨》是「繼《創世記》之後,首部值得全人類閱讀的文學巨著。」莫言曾說:《百年孤獨》這部標誌著拉美文學高峰的巨著,具有駭世驚俗的藝術力量和思想力量……他在用一顆悲愴的心靈,去尋找拉美迷失的溫暖的精神家園。
  • 在親密關係裡,什麼才是靈魂伴侶
    如果換了你,你會不會說,你不能為了我,現在就離開刑警這工作,多危險,又或者會大怒調侃說,你根本不愛我,不把我放眼裡。你若愛我,在乎我,應該馬上就去辭職。 表面上對方的這種態度是為你好,可這就是幹涉。丁元英與芮小丹之間的是一種靈魂伴侶,什麼是靈魂伴侶?那就是你會支持對方,尊重對方,讓對方過得更美好。
  • 選擇獨處不是熱衷於孤獨,而是喜歡與自己的心靈為伴
    ,人活著就是應該讓自己過得舒心順暢,而不是用自己的才能與智慧去討好別人,與人相處時核心的還是自己,如果自己都不以自己為核心,那麼他人怎會尊重自己。孤獨者的自由與快樂是最真實的,因為不用做任何的修飾和偽裝,一切都是自己自然而然從內向外散發的。
  • 世界名著裡最經典的100句話,一生至少要讀一次
    欲望不滿足就痛苦,滿足就無聊,人生如同鐘擺在痛苦和無聊之間擺動。 4、人,要麼庸俗,要麼孤獨。 5、朋友都說自己是真誠的,其實,敵人才是真誠的。所以,我們應該把敵人的抨擊、指責作為苦口良藥,以此更多地了解自己。患難之交真的那麼稀有嗎?恰恰相反,我們一旦和某人交上了朋友,他就開始患難了,就向我們借錢了。
  • 孤獨是什麼?陌生女孩回答我:孤獨是生無可戀
    聊著聊著,我就在想,這是不是就是長大後的孤獨。其實細細想來,我倒真的不知道孤獨是什麼,哪怕聽了無數次,在各種評論區吐槽了無數次,我依然不知道孤獨的含義。於是我問她:孤獨是什麼?我很想聽聽她的理解。可是手機那頭的她似乎也愣住了,兩分鐘後她告訴我:一個人在深夜的時候最孤獨,不過我知道生無可戀的感覺。沒有得到答案的我,只能自己思考,什麼是孤獨:一個人獨處是孤獨?
  • 《刺蝟的優雅》:靈魂契合是上天給你最浪漫的一次相遇
    根本不在意她內心真正的想法,正因為如此,帕洛瑪很孤獨。聰明頭腦使成功的滋味變得苦澀,而平庸才會讓人充滿希望。2.內心豐盈的中年大媽(勒妮)勒妮:五十四歲,卑微的門房,內心卻無比豐盈,酷愛讀書。他會在公眾場合像對待貴婦人那樣親吻荷妮的手,真心呵護一顆敏感而高貴的心。他們三人,年齡不同,身份不同,性別不同,卻是同一類人,都有一顆孤獨而柔軟的心他們敏感細膩,有洞察世事的能力。因為心靈的契合,他們一見如故。
  • 繪本《小黑魚》:給孩子的教育不僅只有「甜」,還需要孤獨與自由
    孤獨對靈魂的好處就像新鮮空氣對心臟的好處一樣。一個人只有在孤獨的時候,才會發現自我,才能安靜下來回想自己的所作所為。小黑魚在金槍魚吞了它的小夥伴後,它一個人在大海裡也曾害怕,孤獨,但是一味地退縮並解決不了問題,當它一邊遊一邊觀察海裡其它物種時,它仿佛找到了自我,它覺得不能就這樣躲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