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在似與不似之間,不似欺世,似是媚俗。——齊白石
自古以來,中國藝術就有著獨特的魅力,與西方藝術家專注於一個領域不同,從古至今,中國藝術家都堪稱全才,這也得益於中國的"精英教育"自古注重塑造人的藝術鑑賞力和創造力,並注重琴棋書畫、詩詞歌賦的全面發展。
琴棋書畫樣樣精通是古代仕女的標準。而能寫詩詞歌賦,是人才必備的技能。中國的大書法家通常都有一定的篆刻造詣,大畫家都是大書法家。中國畫講究"寫意"和"傳神",國畫大師往往會在自己的畫上題一首詩。詩與畫相輔相成,相映成趣。
齊白石是我國著名的國畫大師,被譽為中國當代藝術市場的晴雨表和風向標。而人們只知道白石的畫享譽世界,卻不知道他在書法上也是一位"大家"。篆刻和詩歌。有人說,齊白石的繪畫成就離不開他出色的書法水平。與其說他是在畫,不如說他是在"寫"畫,寥寥幾筆便將花鳥蟲魚、山水人物刻畫得栩栩如生。
當中國畫在世界拍賣市場上幾乎無人問津時,白石的山水冊頁《題冊》以1650萬元成交。齊白石的山水畫氣勢磅礴,純淨明麗,筆墨蒼勁潤澤,設色濃豔明亮,可惜齊老一生在山水畫上"惜墨如金",傳世山水畫十分罕見。
海內外收藏家和鑑賞家追捧齊白石的畫,到了一擲千金的地步。一幅無頭水牛畫引發眾人競價,最終拍出1000萬元的高價。讓他們驚訝的是,齊白石畫的是一頭沒有頭的水牛,為什麼能值1000萬?僅僅是因為"齊白石"的名字嗎?專家說:放大再看。
不可否認的是,齊白石確實用自己驚人的天賦,為中國畫走向國際開闢了"星光大道"。也讓國外的藝術家真正開始了解中國水墨畫,但這幅《水牛圖》絕不是單憑齊白石的名字就能得到收藏家的青睞。主要原因是這幅畫看似簡單,但意境飽滿,畫中的水牛栩栩如生。
如果讓一個受過藝術薰陶的大學生來欣賞這幅畫,他可能無法評論這幅畫的本質,只覺得整幅畫給人一種清新、質樸、充滿生命的感覺。但如果讓一位田間老農來看,他會驚呼"這牛畫得跟真的一樣"。這幅看似簡單的《水牛圖》,蘊含著白石老人豐富的生活感悟和細緻的觀察能力。畫中除了幾筆低垂的柳枝,只有一抹黃土地和一個牛背,畫家一個字也沒買。人們知道這是一頭老牛。
因為牛的精神大多表現在尾巴上,年輕健壯的牛在行走時會左右擺動尾巴。而年齡較大的牛則會自然地垂下尾巴,走得更穩,尾巴隨著步伐擺動的頻率也較小。而且,小水牛大多昂首挺胸,走路都是搖頭晃腦的。仿佛不服人的安排,而只有習慣於被牽著鼻子犁地的老水牛,才會低著頭走路。水牛圖中老牛的表情非常逼真。如果沒有數千次的近距離觀察,很難創作出如此生動的畫作。這讓人想起齊白石一生的繪畫感悟,藝術要"妙在似與不似之間"。帶著濃鬱的詩意回味。
齊白石畫了一隻沒有頭的水牛,為什麼能值1000萬?專家:放大。《水牛圖》中的老牛隻給人留下了一個背影,牛身的線條簡潔流暢,牛尾卻費了畫家一番心思。雖然畫中沒有牛頭,但放大看左邊的牛角,這一筆卻格外傳神。人們看到老牛從後面轉過頭來,似乎想回頭看,又似乎在想,老牛在想什麼?或者說,它想回頭看什麼?這些問題縈繞在欣賞這幅畫的人們心中。讓人忍不住探究這幅畫背後的意義和這頭看似普通的老牛的故事。這一細節也是《水牛圖》身價千萬的重要原因。所以真正懂得欣賞齊白石畫作的專家,都會提醒人們放大細看。否則錯過了精華,低估了這部傳世經典的價值,豈不可惜?
齊白石筆下一頭牛的生命力不亞於一個有思想的人。其中歷經滄桑、蹉跎歲月所展現出的動物世界精神,讓人為之動容。老牛腳下的黃土與它略顯蹣跚的背影交相輝映,再加上低垂的柳條、整幅畫透著濃鬱的生活氣息,讓人感受到一絲塵埃落定的落寞。也許在朝氣蓬勃的年輕人眼中,這是一幅鄉村生活的美麗畫卷。但在飽經滄桑的中年人眼中,這是一幅展現殘酷生活真相的畫作。無論是人還是動物,都無法抗拒被時間改變的命運;在無所事事的老人們看來,畫中的老牛再也不能像小牛一樣耕種土地了。所以沒有人來牽它,讓它悠閒地走在黃土地上迎接它的黃昏。
優秀的藝術作品不僅在於畫家想表達什麼,更在于欣賞它的人賦予它什麼意義。中國傳統繪畫中經典的"留白"技法就是為了達到這一目的。使欣賞作品的人有想像空間,引起人們的共鳴,而不是一味地表現自己。齊白石對自然和生活的細膩觀察也令人驚嘆,從他的畫作中可以看出他對自然和生活的熱愛。豁達而灑脫。據悉,創作這幅《水牛圖》時,齊白石已經到了耄耋之年。此時他對藝術和生活的理解更加深刻和豐富,他的畫更加貼近現實生活,至謙至厚卻能讓人感受到強大的生命力和感染力。這就不難解釋為什麼藝術鑑賞力強的藏家願意為齊白石的畫一擲千金。
齊白石的畫呈現出勃勃生機,也許是因為他出生在農村,家境平凡,又經歷了戰亂和中國社會最動蕩的年代,他的少年經歷使齊白石對人生的感悟比在錦衣玉食和平中成長起來的藝術家更深刻,我們要珍惜來之不易的和平。
要知道,齊白石並非出生於書畫世家,而他最接近藝術的一次,是年輕時跟周志美學木雕。當時的木雕還不是藝術品,齊白石只是作為一個不起眼的木工存在。由於從小對繪畫有著濃厚的興趣,家庭條件有限。而他又不能聘請專業的繪畫老師來教,齊白石只能靠自學自己的殘畫。除了學習木雕謀生外,齊白石從未放棄對繪畫的興趣,只要有片刻空閒,他可以把剩餘的原件拿出來研究。
57歲時,齊開始走上"北漂"之路,這一決定對他晚年的繪畫產生了很大影響。在北京,齊白石結識了亦師亦友的陳師曾,陳師曾不僅在生活上與齊白石關係密切,也極大地影響了齊白石晚年的畫風。在北京,齊白石的繪畫才華得到了淋漓盡致的展現,多年的出國遊歷和歷經坎坷的豐富經歷,使齊白石對藝術創作有了更深的理解,再加上從小表現出來的藝術天賦,齊白石終於在60歲的時候成為一代大師,然後靠著非常富足的生活,成為中國畫壇的領軍人物之一。除了《水牛圖》,齊白石還有很多作品成為傳世經典,受到藏家追捧。齊白石自己創造了水墨畫的新形式,他對中國藝術發展的貢獻不能簡單地用金錢來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