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社會慈善事業的遺珠 北京臨時窩窩頭會

2021-01-08 公益時報網
民國社會慈善事業的遺珠 北京臨時窩窩頭會

2019-03-26 來源 :公益時報  作者 : 肖瑞寧

1935年《北洋畫報》「戲劇專刊」(第295期)中報導了北平窩窩頭會之盛況

■ 肖瑞寧

近年來,隨著公益慈善事業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投入到社會公益慈善之中,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添磚加瓦。而在民國時期,也有一個團體長期堅持社會慈善事業,在社會動蕩的年代為百姓提供一定的幫助,它就是。顧名思義,取普通百姓家的重要食物「窩窩頭」作為會名,其性質可見一斑。臨時窩窩頭會是活躍在清末、民國年間的民間慈善團體,其成立之初為民間臨時救濟性慈善組織,主要靠籌集善款救濟災民,後經過發展成為民間較有影響的慈善救濟組織。那麼,這一團隊成立於何時,又是如何進行社會慈善事業呢?

成立時間辨析

查閱學界相關研究,對於臨時窩窩頭會成立的時間,眾說紛紜,莫衷一是,大致有以下幾種說法。

據周明泰在《記北京窩窩頭會義務戲的由來》中記載「窩窩頭會義務戲」的來曆始於1920年歲末的義務戲。而楊原在《近代北京梨園行的義務戲》中認為「20世紀20年代,由姜妙香、朱桂芳、許德義、侯喜瑞等十數人成立了梨園工會,在1925年於第一舞臺組織上演了兩場義務戲,以幫助貧苦同行,兩天共籌款九千餘元。此後,『每年殘臘,舉行一次,各角熱心,無殊往昔』。」從而認為其成立時間為1925年。

《徐蘭源操琴生活》一書則寫道,「關於臨時窩窩頭會,就是每年臨近春節時,名演員集中唱兩天戲,將收入的錢作為救濟貧病老殘和生活困苦的人,使他們能順利度過春節,因名為臨時窩窩頭會。這個會的發起大約是在1926年,由北京琉璃廠賞奇齋古玩店的掌柜陳啟沅(一位京劇愛好者)聯絡了張斌舫、何卓然與梨園界的名演員共同興起的。」

由此可見,對於該組織成立的具體時間,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說法。經查相關檔案史料,在1920年代初的《順天時報》上就有大量關於窩窩頭會的記載。如1921年初的《申報》上有一篇名為《紀北京窩窩頭會》的長篇文章記載:「該會之由來最初發起人為陳啟元。陳,北京慈善家也,憫貧民之無告,因於年末寒風凜冽冰雪載途之時,自斥私財若干,並約同志勸募若干,專購雜和面蒸成窩窩頭,散給極貧之民。普通一人一日得窩窩頭四五枚,即可以敷衍生活。價較賤,益較溥,而施放之手續又較簡單,一年行之而效,於是每年冬季輒賡續行之。初則同志僅三四人,繼乃漸擴而增多。其始僅由私人蒸放者,迨區域廣、食品多,乃託由內外城警署代辦。」

這篇報導對窩窩頭會的工作進行了介紹,足以證明在1921年就已經有成規模的窩窩頭會進行活動。根據時人及報刊記載,例如1921年1月14日的《申報》記載,儘管「近則最初發起斯會之陳氏已作古人」,但遇到北方大災,難民來集於京師內外城者,至眾無衣無食的情況,陳氏同人多次提議,推選錢能訓、江朝宗、陸定三人繼續主持窩窩頭會,使「本年會務不至因陳氏之亡而中斷。三君亦慨然允之。」此外,同年11月26日的《順天時報》也有報導稱窩窩頭會「原為程君啟元發起剙辦以來,迄今數載」。可見,在1919年臨時窩窩頭會創始人陳氏去世前,該會已經具備完整的組織系統和救濟模式,並且因其程序完備,帳目清晰,社會民眾對其頗有好感。因此,筆者認為該會應該成立於民國初年,至遲不晚於1919年。

性質與義務戲

長期以來,臨時窩窩頭會被認為是北京京劇界同行同業的慈善組織,概因在民國初年至20世紀30年代的北京,窩窩頭會組織的義務戲具有很大的影響。1924年,有觀眾在《順天時報》上連續刊登六期《臨時窩窩頭會夜戲參觀記》,十分詳細、生動地展現了窩窩頭會義務戲的精彩場面。也正是由於「義務戲」的廣泛影響,使得後人只記得窩窩頭會是京劇界藝人的慈善組織,而忘記窩窩頭會面向北京全體窮人大眾的本質。事實上,臨時窩窩頭會是面向北京全部窮苦人民的民間慈善組織,京劇義務戲僅僅只是其籌款的一種方式。

陳啟沅等作為窩窩頭會發起人,每年冬季通過向社會募捐款項,購買玉米面,再通過一定渠道分發給窮苦人民,使其能夠平安過年。由於資金有限而窮人太多,所以平均到每個人上比較有限,只夠做幾頓窩窩頭,因此起名為「窩窩頭會」。為此梁實秋曾調侃「仁者用心,有足多者。但是嗟來之食,人所難堪。如果窩窩頭會能夠改個名稱,別在窮人面前提起窩頭,豈不更妙?」但不論如何,窩窩頭會通過募捐及組織義務戲的方式為窮人送去一些生活保障,對於北京的貧民而言,還是一件值得稱頌的事。

窩窩頭會成立初期,正是靠著社會各界的捐款,對災民、貧民進行救濟。但隨著災民越來越多,僅憑原有募款手段難以為繼。因此,窩窩頭會於1920年冬決定籌辦義務戲以籌資進行救濟活動。這次活動由於窩窩頭會與京劇界、藝術界的聯繫密切,而得到許多藝人的大力支持。許多名家名角的傾情獻唱,吸引了大量觀眾,達到極好的募捐效果。據1924年1月24日的《順天時報》記載,當年的第一臺義務戲,由於有楊小樓、餘叔巖、程硯秋等京劇名家的加盟,使得戲園門口車水馬龍,善款募捐順利進行。更值得敬佩的是,所有演出人員均為義務表演,不收分文費用。據當時報刊評論:「今年隆冬,窩窩頭會屢次開會,極力救貧,演劇一再,以謀籌款,實為都人士所感佩。」

由此可見,窩窩頭會組織的義務戲是非常成功的,以至於不僅時人報刊對義務戲的盛況進行連篇累牘地報導,後人也時常回憶起當時的盛況。

影響與經驗

北京臨時窩窩頭會,一個由民間人士創辦的慈善組織為何能在民國北京的舞臺上有如此之大的社會影響力呢?這與臨時窩窩頭會公正透明的運作模式和有效的宣傳方式有很大關係。

首先,窩窩頭會募款的能力比較強,而且對善款的分配相對公平,確實在一定程度上幫助了窮苦群眾渡過難關,深受廣大群眾擁戴。一般而言,窩窩頭會在募捐到善款後,會預定一定數量的玉米面,然後委託商社代為賑濟。在大規模賑濟時,還往往藉助警察署維持秩序,使之有序進行。因此,廣大受惠群眾往往通過商社表達對窩窩頭會的謝意,這方面的報導屢見報端。例如,1921年1月7日的《順天時報》記載:「臨時窩窩頭會本年募得之捐款,現已購定玉米面數萬斤,該會除將該面按照各區貧寒戶口多寡之配送,交各區代為散給外,並以五百斤玉米面委託本社賑濟貧民。本社除將該面分別惠與呼飢之貧民外,並代貧民致謝該會之善忱。」

其次,窩窩頭會的受眾群體面廣,且並無民族區別。辛亥革命後隨著清廷覆滅,滿人地位一落千丈,生計大受影響。許多旗人因長期養尊處優,缺乏必要的謀生技能,生活甚至難以為繼。民國年間,社會上也對滿族人普遍有著敵視情緒,這更加深了滿族人謀生的困難。然而,窩窩頭會卻摒棄了這種偏見,所籌資金許多用在北京旗人群體上,在當時極為難得。1923年,窩窩頭會考慮到旗人困苦貧民尤多,更是加大了對各旗營的發放力度。據1923年1月24日的《順天時報》記載:「前撥與二十區署玉米面三十餘萬斤曾志本報,該會因旗籍困苦貧民尤為眾多,故又發給兩萬餘米麵,一萬斤內火八旗小米六十四石、玉米面五千六百斤,由各旗營總分配,並由管理內火營器事務奎仲元赴各旗監同散放。」

再次,窩窩頭會的成功與其宣傳方式密切相關。窩窩頭會每次舉行募捐之時,都會在報刊上提前登出新聞,使募捐消息廣為人知。在募捐結束之後,還會將幾乎全部的捐款題名刊登出來以示感謝,同時也將錢款數目公開,接受公眾的監督。這種做法無疑是對捐款者莫大的鼓勵和支持。在1920年決定通過開辦義務戲籌款時,窩窩頭會也是先提前發出通知,廣為延請京劇名角。因此,儘管義務戲的門票價格遠高於一般演出,但人們仍爭相購買,座無虛席。同時,在每次演出結束之後,窩窩頭會邀請觀眾在報紙上刊發觀戲感受,進行及時的反饋,無疑使其影響力越來越大。

此外,窩窩頭會還得到了北京諸多政府機構、官員、商人和重要人物的支持。曹仲珊、吳佩孚、湯薌銘、鮑貴卿等文武官員多次捐款,其中曹仲珊曾一次就捐出「玉米面二萬斤」。末代皇后婉容也曾在1923年冬一次捐給窩窩頭會600元大洋,並受到社會普遍稱讚。蘊珍齋、文珍齋、欣譽齋、悅古齋、博觀齋、鑑(鑑)古齋、餘古齋、宛委山房、詒文山房、吉珍齋、榮林齋等文化古玩商店也是捐款常客。因此,最初由於少數人的善念而創辦的窩窩頭會的聲名已經超出北京,而被《申報》《民國日報》等具有全國影響力的報紙屢次報導。

臨時窩窩頭會的成功除其自身原因外,與當時的社會環境也密不可分。據統計,從1912年至1937年的26年間,各種災害竟達77次之多。頻繁的災害迫使上至政府下至民間,對於賑災工作極為重視,這也催生了社會救濟事業。1912年1月,南京臨時政府成立之後,中央就設有內務部,其下轄的民政司就負責賑恤、罹災救濟等慈善事項。但由於南京臨時政府的存在如曇花一現,因此,實際上政府部門並未在慈善事業上發揮太大作用。民國初立,一切事物尚待整理,直到民國十七年(1928)才設立社會局對社會救濟進行管理。在這種環境下,一方面城市出現大量的災民、貧民;而另一方面,政府未能及時履行職能,使得民間慈善組織在很大程度上彌補了政府的缺位。再加上窩窩頭會較為公正和透明的運作模式及各方人士的鼎力支持才使其能夠延續到新中國成立。

窩窩頭會是民國年間北京市(北平市)重要的民間慈善團體,為慈善事業做出了重要貢獻,理應得到應有的關注。它成立於民初,盛行於民國,在歷史舞臺上做了精彩的「演出」,一直到1951年才最終謝幕。根據相關人士回憶,「(1951年底)梨園行的『窩窩頭會』功德無量,這一行業的美德,自京劇形成之日起,這種善事一直沿襲下來,個人的這種行動尤為突出,稱為優良傳統美德。後來聽說,梅先生(按:梅蘭芳)提出當日演出,除幾位主角外,照樣開戲份,別讓人家跟著咱們盡義務。這一集體義舉,在北京京劇界可能是最後一次,倒不是沒人參加而停辦,而是由有關部門將這一公益活動納入政府工作之中了。」

窩窩頭會作為民間自發的慈善團體,發起者和參與者出於崇高的目的,懷著巨大的熱情投入於此,不計回報。他們善於利用媒介進行宣傳,得到了京劇界等的支持,將「窩窩頭會義務戲」這張名片真正打響,後人常誤認為窩窩頭會是京劇界同行同業的慈善組織,就是明證。不僅如此,窩窩頭會還通過各種方式,取得了政府機構和官員的支持,利用官方的影響力,獲得了更大的發展。窩窩頭會儘管平均到每個貧苦民眾身上的善款金額有限,但給了他們精神上的慰藉和繼續生存的勇氣和信心,真正帶給了他們溫暖。在善舉實施過程中,還特別注意諸多細節,保證了善舉的有序進行,每一筆捐款都向社會公開,充分尊重了捐款人。所有這些,都值得今天的慈善事業參考。(據《北京檔案》)

相關焦點

  • 寶寶樹:肩負企業社會責任 踐行慈善公益事業
    首頁 > 傳媒 > 關鍵詞 > 寶寶樹最新資訊 > 正文 寶寶樹:肩負企業社會責任 踐行慈善公益事業
  • 樂從慈善會和樂集團慈善基金成立
    首筆300萬元用於獎助學和慈善救濟  珠江商報訊 記者黃祖兵報導:近日,樂從慈善會和樂集團慈善基金正式成立。該基金由廣東和樂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和樂集團」)首筆向樂從慈善會捐贈300萬元,定向支持樂從鎮範圍內獎助學和慈善救濟等領域,採用「留本捐息」的運作模式,確保慈善基金每年度可提取一定額度的增值收益,用於基金指定的慈善公益項目,促使基金形成可持續發展。  籤約儀式上,和樂集團董事長胡桂勝向記者講述了和樂基金的成立初衷。
  • 北京通州希爾頓酒店聯合北京市通州區慈善協會舉辦愛心慈善拍賣...
    中國【北京】2020年12月 – 北京通州希爾頓酒店聯合北京市通州區慈善協會聯合舉辦的愛心慈善拍賣活動圓滿結束,本次慈善拍賣物品包括由青年藝術家許峰先生特別創作的三件藝術品和酒店提供的高價值產品,所得善款全部捐贈給北京通州區慈善協會-護苗慈善專項資金,呵護困境兒童,為愛助力,在場來賓共同見證和分享了這一溫情時刻。
  • 中國網絡社會組織聯合會與中華慈善總會籤署戰略合作協議
    持一心一意 達共建共享——中國網絡社會組織聯合會與中華慈善總會籤署戰略合作協議慈善公益報(本報記者 李濟慈)2020年12月28日,中國網絡社會組織聯合會與中華慈善總會戰略合作協議籤署儀式在北京舉行。全國人大社會建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網絡社會組織聯合會會長任賢良與全國人大社會建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華慈善總會會長宮蒲光出席活動並致辭。中國網絡社會組織聯合會秘書長趙暉與中華慈善總會秘書長邊志偉代表雙方在戰略合作協議上簽字。
  • 印尼海嘯促使李連杰投身慈善事業
    新華網消息:據俄新社報導,國際著名功夫片影星李連杰30日在俄新社北京分社和俄羅斯"中國年"中國新聞中心聯合舉辦的莫斯科-北京視頻發布會上說,正是2004年的印尼海嘯使他對生命有了重新認識,當時他正在和家人在當地度假。  李連杰說,2004年他和家人與死亡擦肩而過,海水淹到脖子。
  • 玉米面窩窩頭做法
    窩窩頭是玉米面中加入白面、黃豆面等形成雜合面的蒸製品,在明清時叫窩窩,清末民初才開始叫窩窩頭。
  • 慈善超市贈愛心菜 幫扶計劃加捐贈櫃 這個街道的慈善事業做到了...
    多年來,由街道牽頭,社區組織、企事業單位響應參與的「精準關愛」三級聯動機制持續發揮效應,使堅持多年的慈善事業,不斷傳遞滿滿的愛心正能量。圖說:「傳遞慈善正能量 愛心公益你我他」中華慈善日活動現場。(樊鳴人攝 下同)每天提供「愛心菜」入駐長壽路街道的「V6生鮮」集市至今已有22年, 始終得到街道的扶持與幫助,董事長彭存敬很是感激,並以實際行動回報社會。
  • 光明新零售合一系統,千萬捐款為中國慈善事業加油
    慈善事業的開展,需要社會各界的廣泛參與。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只有社會各界共同參與,扶危助困,才能讓社會更加和諧,讓貧困、不幸遠離我們。在2020年11月17日,光明新零售合一系統聯手中華慈善總會盛大召開了「慈播仁愛獻真情,善懷天下傳美德」慈善活動。在活動現場,光明新零售合一系統慷慨解囊,向中華慈善總會提供壹仟萬元慈善捐款,受到眾多人士的熱烈稱讚。
  • 第十五屆(2018)中國慈善榜發布 172位慈善家、721家慈善企業合計...
    「2016年《慈善法》頒布和實施,中國慈善事業走入法制化軌道。政策固有的時滯性沒有讓紅利馬上釋放,未來值得期待。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我們會通過慈善事業的發展向世界傳遞和證明中國的軟實力!」劉京強調。 正是基於這一認識,劉京表示:「中國慈善榜十五年來一直堅持旗幟鮮明地揚善,弘揚榜樣的力量,發掘中國慈善捐贈的文化內涵,為中國慈善榜樣造勢!」
  • 善堂善會:構建近代市民社會
    善堂善會:構建近代市民社會 2014-03-27 來源 :公益時報  作者 : 王會賢與現在公益組織的行動目標相似的是,研究者對長達300多年的善會善堂的關注,出發點大致來自兩方面,一是「社會福利」,另一個是「市民社會」。 這種獨立於宗族、政府之外的民間自發機構,除了承載慈善行為外,它在「公民自治」方面的影響也成為學者關注的方向,甚至被認為「開闢了公共領域」,是城市中的「共同體」。
  • 世界動物保護協會CEO:20年鍾情動物慈善事業
    緣於對中國大陸區域的重視,世界動物保護協會執行長麥克•貝克近日來華,記者有幸與這位專注動物慈善領域20多年的資深人士,展開一次輕鬆的對話。此次採訪可以用娓娓道來形容,沒有高端難懂的詞彙,一切平和自然,代表著一類國際NGO行事風格——溫柔地堅持。記者:這是您出任世界動物保護協會CEO以來,首次來華嗎?感覺空氣品質如何?
  • 艾多美攜手中國兒基會啟動「慈善教育」公益項目
    中國山東網12月16日訊 12月15日,「艾多美慈善教育」公益項目捐贈儀式在北京舉辦。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副理事長、秘書長朱錫生,項目對外聯絡部主任王向農、副主任黃煥鏗,海外部對接人劉鳳華和愛心捐贈單位艾多美(中國)有限公司總經理樸炳寬、項目對接人袁松巖等出席儀式。
  • 僑鄉廣西北流企業家捐贈社會公益事業逾億元
    僑鄉廣西北流企業家捐贈社會公益事業逾億元 >  中新網南寧3月29日電(記者 楊志雄 黃豔梅)廣西第二大僑鄉北流市企業家熱心公益慈善事業,積極回報社會,組織發起商家人士「助學之旅」、「北流見義勇為慈善基金會」,踴躍參與希望工程大學生圓夢活動、「天網工程」建設等,為社會公益事業捐資總額達1.2億元人民幣。
  • 優信助力北京領養日活動 做行業模範勇擔社會責任
    11月7日晚,由北京領養日舉辦的「#給TA一個家#流浪動物冬季關愛行動·愛心之夜」活動在北京舉辦,何穗、郝雲、甘露、張逸傑、孫寧等300餘位公益明星、愛心企業家和社會各界愛心人士齊聚一堂。優信集團作為北京領養日的公益合作夥伴,CMO王鑫出席當晚活動並領取慈善企業獎。
  • 武宣長行公司 | 慈善義舉,回饋社會
    武宣長行公司 | 慈善義舉,回饋社會 2020-07-10 14:3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何超盈義拍收益捐助慈善項目 用行動回饋社會
    網易娛樂12月14日報導 近日保利香港、澳門舉辦聯合拍賣會,何超盈作為保利澳門拍賣董事兼執行長,邀請到知名珠寶設計師舉辦慈善義拍,並將拍賣所得收益,捐助給維多利亞與亞伯特博物館的慈善項目。何超盈聯合珠寶設計師舉辦義拍 所獲收益捐助慈善項目日前,何超盈作為保利澳門拍賣董事兼執行長,邀請到知名珠寶設計師胡茵菲與Sarah Ho在保利香港、澳門聯合拍賣會上舉辦慈善義拍,並將此次拍賣的四件瑰麗首飾所得收益,撥捐給維多利亞與亞伯特博物館的慈善項目。
  • 中國慈善 在等一條鞭子
    中國慈善 在等一條鞭子  文|本刊記者 |章劍鋒 發自安徽、北京  恐怕不會有太多時間消耗得起了。  「做慈善的人自己要做好,人家捐款者一分錢也是辛苦錢,一億也是血汗錢,這個錢是高壓線,要把這個錢使用好,一分都不能漏掉。」龔子猛說。  龔子猛是福建晉江市慈善總會的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他所在的這個慈善會是中國少數推行機制變革的公益機構之一。成立近10年,他們的副會長從之初的11個擴增至眼下的150多個,這些位子完全是向社會開放的。
  • 報告發布2016年十大慈善熱點事件 「羅爾事件」入選
    6月14日電(湯琪)14日在北京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2016年,中國的慈善公益事業成果豐碩,截至去年底,全國共有社會組織69.9萬個,基金會總數達5545家。報告還公布了去年中國的十大慈善熱點事件,備受輿論關注的「羅爾事件」入選。圖為《慈善藍皮書:中國慈善發展報告(2017)》。湯琪 攝  14日上午,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政策研究中心及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在北京共同發布《慈善藍皮書:中國慈善發展報告(2017)》。藍皮書指出,2016年是中國慈善史上的重要轉折點,也是國家與社會更緊密地聯手推動慈善事業發展的一年。
  • 太倉陸渡鎮崇恩禪寺計華法師熱心參與慈善事業
    儘管資金十分緊張,但寺廟當家計華法師帶領崇恩禪寺全體僧眾,慈悲濟世,利樂有情,積極主動參與社會慈善事業,為構建和諧社會作出了貢獻。計華法師每逢一些重要節日,都會主動向老人、貧困學生和需要幫助的困難群眾捐款捐物。
  • 鹽田區慈善會等發出募捐倡議書 號召社會力量共同參與抗疫
    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訊(記者 楊春麗)近日,記者獲悉,為貫徹落實中央、省、市和區的重要精神和指示,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鹽田慈善等單位積極行動,發出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募捐倡議書,號召各方社會力量募捐抗疫緊缺物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