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山」「美水」「美人窩」,運動休閒「嗨」起來 桃江全域旅遊蓄勢待發
「美人文化」讓人流連「竹鄉」
桃江美女是桃江一道風景線。
桃江街頭售賣的竹編製品。 高梅 攝 影
工人正在對原竹進行加工。 高梅 攝
手藝人在製作竹編製品。 劉太平 攝
根雕作品。
《桃花江竹海行》 熊朝陽 攝
上世紀30年代,著名音樂家黎錦暉先生一曲《桃花江是美人窩》唱遍東南亞,使桃花江蜚聲海內外。「桃花女」美得如何?黎錦暉在歌中寫得明明白白:「伶伶俐俐,小小巧巧、婷婷嫋嫋、多媚多嬌……多麼稱,多麼潤,多麼俊俏,多麼勻……」
「美」作為一種資源,需要有效整合不同時代、不同界別的美人文化資源。近年來,桃江縣緊緊抓住「桃花江是美人窩」這一無形資產,圍繞特色民俗體育文化、產業資源等開發美人文化旅遊產品、培育「美麗產業」,讓廣大遊客品美食、享美事、賞美景。
■三湘都市報·華聲在線記者 丁鵬志
主打「美人」牌,培養「美女經濟」
千秋無絕色,「有美人兮,在水一方」。無限「美人窩」風情,令桃江山水總晃動著「美人」倩影,一方風景顧盼生輝。
2016年11月,桃江縣成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單位。桃江縣委、縣政府以此為契機,按照省委、省政府建設全域旅遊基地、打造國內外著名旅遊目的地的部署,積極探索美人文化與全域旅遊、生態資源、特色產業等融合發展新模式,全縣旅遊文化產業蓬勃發展,那一抹「美人文化」使人流連忘返。
為加大對旅遊的營銷,桃江縣圍繞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工作,創辦了《桃江全域旅遊》微信公眾號,製作了重點景區及道路沿線全域旅遊牆體宣傳標語,編印了《全域旅遊政策法規彙編》,攝製了《我在美人窩等你》電視形象宣傳片。
以承辦第十屆中國竹文化節、2017中國(桃江)山地戶外健身休閒大會、桃江全域旅遊推介「六個一」系列文化活動暨2017新絲路湖南模特大賽、 2017「益陽市十二茗媛選拔賽」等大型活動為契機,成功推介桃江竹文化、休閒運動文化、美人文化等特色文旅名片。通過這些節會活動,桃江縣加強了與媒體之間的宣傳推介力度,營造了推進全域旅遊發展的良好氛圍,不斷提升著桃江縣的美譽度和知名度。
2017年12月,桃江縣在《湖南日報》上開闢了全域旅遊專欄,大力宣傳推廣了桃江縣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工作;央視《中國影像方志》攝製組2018年來桃江拍攝全域旅遊專題片《桃花江是美人窩》,2018年4月,桃江全域旅遊推介「六個一」系列活動最後的精彩華章——百名大師桃江採風展暨《又唱桃花江》新書首發式在長沙簡牘博物館啟幕。以書畫鐫刻人文底蘊,用鏡頭定格大美桃江,「美人窩」為省會長沙市民奉獻了一場視覺盛宴。
今天的桃江,正全力打造「美女文化」,加大對美女的培養,創辦了桃花江女子旅遊學校,專門培養桃花江美女。每年,從桃江走出去的美女成千上萬,步入各行各業,盡顯風流。在中央首長專列、中南海國賓館、全國各地旅遊服務業中,都有桃花江美女的身影。
以「美」為媒,做活竹文化旅遊
桃江旅遊資源豐富,森林覆蓋率達63%,負氧離子每立方米高達200多萬個,年平均氣溫16.8℃,有桃花江國家森林公園和羞女湖國家級溼地公園,有楚南名勝浮邱山、湘中第一瀑布羅溪瀑布、碧波萬頃大竹海、東方維納斯羞女山、天然盆景桃花湖等山水景點20多處,是全國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示範縣、中國十佳最具投資潛力文化旅遊目的地城市。
在這裡,地方特色文化精彩紛呈:「全竹宴」、「五道茶」的待客之道彰顯著桃江人的熱情好客;清真回民武術傳承著桃江人的堅強勇敢;「馬跡塘故事」、「胡吶喊」、「三棒鼓」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著桃江文化的底蘊;舞鳳山石硯、竹雕、木雕、剪紙等傳統產品展現著桃江文化旅遊產品的豐富多彩。
桃江縣縣長黃勁介紹,近年,桃江把「美人窩」作為全縣文化旅遊最有特色和識別度的文化旅遊品牌,堅持把全縣作為一個大景區,加快編制完善各類旅遊規劃,著力打造全省旅遊強縣和世界知名的美人文化休閒度假目的地。2017年,桃江縣以創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為契機,將豐富的竹資源與獨特的竹鄉文化相結合,大力發展竹文化生態旅遊。
桃江縣充分挖掘「楠竹之鄉」「桃花江國家森林公園」兩大品牌內涵,初步形成了以桃花江竹海、黃金塘楠竹豐產基地、桃花湖為核心,輻射浮邱山、羅溪瀑布等景區的竹生態文化旅遊圈,成功申報執行承辦第十屆中國竹文化節;推進竹林旅遊康養、筍竹採挖農耕體驗等竹主題項目建設,打造了「安寧竹谷」、碧螺水庫等竹林鄉村旅遊示範基地。
此外,桃江縣還以竹海景區為核心,在竹海之麓正在建設的桃花江旅遊度假區已投資了3億多元,今年年底前三個旅遊項目將投入運營。大力推動農家樂旅遊,帶動發展星級竹鄉農家樂58家,研發「竹筍宴」菜品25個。以竹為特色的全域旅遊蓬勃發展,竹文化觀光基地、竹籃等竹工藝品、竹涼蓆等竹生活用品、桃江竹筍宴美食等受到遊客青睞,形成了來桃江賞竹、購竹、吃竹(筍)的旅遊產業鏈。
打造「旅遊+」,提質旅遊產業
在全域旅遊的帶動下,不僅「美女經濟」「竹產業鏈」發展得熱火朝天,桃江縣還成功地走出了一條「旅遊+」的發展致富道路,「旅遊+精準扶貧」「旅遊+美食產品」「旅遊+美麗產業」「旅遊+創新創業」等四面開花。特別是「全域旅遊+現代農業」等新產業新業態的科學發展和把控,為推動桃江一二三產業的融合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
鮮明的地域特色是全域旅遊發展的生命線。桃江進一步積極探索「旅遊+特色小鎮」「旅遊+美麗鄉村」城鄉建設新模式,努力實現旅遊設施完善與城鎮建設提質統籌推進。在為遊客提供便利的同時,不斷改善當地居民生產生活條件,並著力提升居民素質,讓全桃江的人民參與其中、廣泛受益,真正樹立主人翁意識,共同營造良好的人文環境。積極引導居民通過就業、銷售農特產品、開辦農家樂、發展民宿客棧等多種形式獲取旅遊收入,從而激勵居民更自覺地維護旅遊環境,更主動地為遊客提供優質服務,真正做到人人都是旅遊形象。
此外,桃江縣還以「旅遊+文化」為重點,加強民間傳統工藝保護,豐富特色竹工藝品種類,擴大生產規模,「小鬱竹藝」等民間傳統工藝初具影響;依託竹文化特色積極打造沿線竹鄉特色小鎮,大力推進竹林景觀影視拍攝基地建設,積極組織開展以「美人與竹」「桃江竹筍」為主題的攝影、書畫比賽和媒體採風等活動。
「美山」「美水」「美人窩」,運動休閒「嗨」起來,桃江全域旅遊蓄勢待發。在不久的將來,泛舟松木塘桃花湖上,看秋水共長天一色;大汗淋漓登頂浮邱山,嫩雲零落樹參差,忽見千峰豁所思;涉水高橋羅溪瀑布,初驚河漢落,半灑雲天裡;到獺溪來一場「鐵人三項」,發現「美人窩」裡運動的樂趣;至三堂街看虎形雙桂,這棵明代江西巡撫郭都賢所種的桂花樹,五百年來常綠不衰……這都會成為都市人來桃江旅遊度假的新常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