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多家生鮮電商急送冷鏈「掉鏈子」,冰淇淋送到時已成糊狀

2021-01-10 澎湃新聞

生鮮電商1至2小時急送看似方便,但保鮮存疑。

有職工向勞動報反映:一個塑膠袋送到手裡,無保溫袋也無冰塊,冰淇淋都化了,三文魚也不太敢吃。勞動報記者體驗每日優鮮等3家生鮮急送後發現,配送途中「脫冷」現象普遍,須-18℃或以下貯存的食物,僅用普通外賣送餐箱在高溫天配送。

職工反饋:冰淇淋到手都化了三文魚類生鮮不敢吃

「生鮮電商一直光顧,不過以前用第二天配送的一些平臺,都有泡沫箱和冰袋。最近,用了兩次一小時、兩小時就配送的生鮮急送,感覺不太靠譜。」職工張女士對勞動報記者說。  

前幾日,張女士在飛牛網急速達下單購買了鮮牛奶和一些水果、日用品,貨到時她剛好出門不在家,於是拜託鄰居代收。「第一次用,我也不知道是沒有保溫包裝的,鄰居也沒注意放冰箱,虧得我回來早,不然這麼熱天,牛奶可能會變質吧。」

無獨有偶,白領費小姐和幾位同事最近某個工作日中午,在「U掌柜」下單買了水果和冰淇淋等,「號稱『1小時新鮮達』,時間是很快,可冰淇淋到手都化了,三文魚也不太敢吃。」費小姐同樣告訴勞動報記者,收到貨品時僅有一個塑膠袋包裝,無任何保溫措施。

每日優鮮:雪糕、冰磚「軟化」有保溫盒但無冰袋

近日,勞動報記者分別在每日優鮮、U掌柜、飛牛網等有1至2小時急送業務的生鮮電商上,下單購物進行體驗。

每日優鮮稱其「優質生鮮2小時到」。勞動報記者訂購了雪糕、冰磚和小龍蝦等,每日優鮮APP上對這三種商品的貯存方法都標註為「冷凍」。配送員很快就在規定時間內送貨上門,可當勞動報記者拿到雪糕和冰磚時發現,已有所「軟化」。

勞動報記者看到,雪糕、冰磚當時由配送員從保溫箱中取出,箱子裡有幾瓶冷凍液,但當時都已化作液體,小龍蝦更是只放在了塑料框裡,三樣商品均有保鮮包,小龍蝦還多了一個塑膠袋。配送員表示,冰袋都用完了。

在小龍蝦的包裝盒上,明確印有:「貯存方法:-18℃冷凍保存」。

飛牛網:乳製品、帶魚、冰激凌都只裝一個塑膠袋

同日,勞動報記者在飛牛網急速達訂購了乳酸菌乳飲品、冰凍帶魚、甜筒冰淇淋等生鮮商品,到手的包裝僅一個塑膠袋。在配送員的車上,這些商品裝在常見的「百度外賣」送餐箱裡,其中一個箱子裡放了一大瓶礦泉水,但當時並未冰凍,呈液體狀。配送員說:「這是我自己喝的。」

配送員表示,商品交給他之前,一直放在冰櫃裡,他拿到後直接送出,10分鐘左右。

「如果一路要送幾單,怎麼辦?」對於勞動報記者的問題,這位配送員坦言,要送幾單,如果也有冰淇淋之類的商品,那他們也沒辦法,「不過外面溫度總是比箱子裡高的」。

勞動報記者注意到,帶魚包裝上標明是「速凍生制水產品」,「貯存條件:-18℃以下保存」,「運輸、分銷過程中請保持魚體溫度不高於-18℃」。乳酸菌乳飲品包裝上標明的貯存運輸條件是:「2℃-10℃保存」。

U掌柜:三文魚到手無需解凍保溫袋和冰袋皆無

相比需要後期烹飪的冷凍食品,冰淇淋、三文魚等受配送「脫冷」影響更直觀明顯。勞動報記者本周在U掌柜訂購的八喜香草牛奶冰淇淋,配送員送貨上門時,打開已成糊狀。煙燻三文魚的包裝上註明食用方法:0-4℃冰箱解凍24小時,開袋即食。而勞動報記者拿到時,三文魚已無需解凍,可直接食用。

即便是水果,U掌柜送出的巨峰葡萄外包裝上也標明保存方式:冷藏(0-5)度。

U掌柜配送員表示,配送站距離記者1公裡左右,有多份訂單要送。勞動報記者看到,也是在常見的外賣送餐箱裡,裝了多個塑膠袋,無乾冰、冰袋等。不過在上周,另一位U掌柜配送員則在外送箱裡裝有大瓶冰凍水。

業內建議:冷鏈全程需配備「保溫箱+冰袋」

勞動報記者了解到,目前主流生鮮電商的冷鏈配送,大多採用「冰袋+保溫箱」的形式來保持溫度。一位內人士告訴勞動報記者,冷鏈運輸中,冰淇淋、乳製品、果蔬和肉禽對溫度有不同的要求。一般需要根據食物貯存條件、食物多少決定其包裝。「最好是用密封的泡沫箱、保鮮包,加入相應數量的冰袋或乾冰。」

由此對比,主打「1-2小時急送」的生鮮電商僅一個塑膠袋的包裝交到消費者手中,冷鏈狀況堪憂。

此外,在外送途中,除了專業冷庫車,怎樣的外賣箱才能讓生鮮食品不「妥冷」?

最近,一家外賣平臺推出冷熱雙溫箱,同時滿足熱菜和冷食兩種食物的配送保溫條件,冷箱則採用乾冰袋製冷。「由於乾冰沸點低達零下57℃,靠近冷源的箱內空間完全可滿足冰淇淋等食物的零下18℃以下的冷凍需求,其餘空間亦可滿足冷飲0-4℃的冷藏需求。」該平臺負責人介紹。

在申城一家品牌連鎖冰淇淋店,店員告訴勞動報記者,外帶冰淇淋免費乾冰在目前這種高溫天氣,只有10至20分鐘的保溫效果,超過時間需要再購買乾冰,到家後建議立刻冷凍保存。一家快餐企業相關負責人表示,其有專用的冷鏈保溫盒,一般在送餐時間內沒有問題,但一些不方便包裝的冷飲,不列入外送產品範圍。

有生鮮網站配送員表示,即使有了保溫保鮮的包裝,送生鮮商品前也儘可能與顧客事先溝通時間,「最理想是直接交到顧客手中,避免早上送到,晚上才拿進冰箱,這麼熱天氣難保我們包裝裡準備的冰袋不夠。」

新《食品安全法》第33條規定,貯存、運輸和裝卸食品的容器、工具和設備應當符合保證食品安全所需的溫度、溼度等特殊要求。

(原標題為《多家生鮮電商急送冷鏈「掉鏈子」》)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生鮮電商能力比拼 誰在紮實投入做冷鏈
    生鮮電商若要確保自己採買的商品送到用戶手中仍然是新鮮的,必須在冷庫、冷藏車、保溫箱等環節上做出數千萬元、甚至上億元的龐大投入,並且建立起一套區別於其他品類電商的精準訂單預測、標準化品類管理、快速配送、快速庫存周轉機制。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在數據報告中也提到,國內生鮮電商存在的困境包括:成本居高不下,產品質量難以控制,行業標準制定困難。
  • 被生鮮電商玩壞的冷鏈宅配物流
    冷鏈宅配物流的現狀兩個冰袋、一個泡沫箱,然後外套一個紙箱這就是當前生鮮宅配的全套保溫設備。當然稍微豪華一點,也有上大保溫箱進行「群租」的。配送的時候大部分是「冷普」混裝,配送員按照自己的線路安排該怎麼送,就怎麼送。
  • 「偽冷鏈」下的生鮮配送亂象:冰塊保鮮食品更易壞
    現場另一位快遞員則稱,公司並未配小型冷藏車等設備,對常溫件、冷藏件的配送也沒具體規定,只要在當天送到即可。如果碰到包裹堆積、延遲送達,雖然一般要放入冰櫃中冷藏,但因容量有限無法全部放入,只能採取加冰袋的方式保鮮。  新京報記者聯繫到微特派上海區域負責人,對方表示其在上海區域承接了部分天天果園、1號店等電商的生鮮配送業務,是僅次於黑貓宅急便的第二大專業冷鏈配送商。
  • 冰淇淋化了,三文魚解凍了,你的生鮮不夠鮮怎麼辦?
    唯有以冰淇淋、小龍蝦「童鞋」 為代表的生鮮盛宴 那是因為冰淇淋在運輸過程中溶化過,然後再被送進冷櫃凍起來,就會造成這種現象。 事實上,這樣的現象絕不僅僅出現在冰淇淋這一單品身上,凡是需要冷凍冷藏的產品,也就是目前無論是電商還是實體零售商都在爭奪的生鮮市場,都有可能因為冷鏈運輸和保存過程中存在問題,而影響口感甚至品質。 為了保障從田間到餐桌的全程新鮮,冷鏈物流不可少。
  • 食行生鮮的生意經
    這時候,生鮮電商的出現則讓這些不喜歡線下買菜的人群少了些許壓力。目前的生鮮電商領域,主要分為三種模式——到店、到家、到櫃。前兩者為當下生鮮電商的主流,比如大名鼎鼎的超級物種、盒馬生鮮、每日優鮮、京東到家等品牌;而食行生鮮明顯屬於第三種。
  • 生鮮電商十年沉浮 垂直生鮮電商為什麼沒有一個成功案例?
    四年之後的2009年,易果才將市場從上海拓展到了北京。此時,同類生鮮電商平臺開始多了起來。IT男王偉與他的大學同學正式創辦了天天果園;主打有機農產品的沱沱工社也開始布局北京市場。越來越多的創業者相信,與3C、服飾一樣,生鮮商品也能線上化。   不過,2009年依然是生鮮電商的初級階段。有人測算過,2009年水果電商的總體銷售額都不會超過5000萬。
  • 雅瑪多撤了,生鮮冷鏈宅配的「巨坑」到底應該如何填?
    在為中國這個龐大的生鮮電商市場提供專業冷鏈宅配服務的「黑貓」,在疫情的致命一擊之下,也抗不住了!10年前,在電商最火熱的時候,在生鮮電商發展最為蓬勃的時候,雅瑪多興致勃勃的帶著在日本的理念、技術以及資金殺入了中國生鮮冷鏈宅配市場,為生鮮電商的發展提供了「水」。理論上,確實眼光敏銳。但是中國市場的操作太有特色了,實在難以搞定!
  • 首個整合集成電商渠道流量的冷鏈提貨櫃新產品「鯨鯊冷鏈提貨櫃...
    在會上高調推出了解決線上生鮮凍品電商和線下社區團購火熱訂單下的複合冷鏈服務產品,並命名為「鯨鯊」品牌。沙縣小吃同業公會常務副會長肖阿生沙縣小吃同業公會常務副會長肖阿生先生在發言中表示,期望通過本次跨界合作,在解決生鮮凍品電商冷鏈配送問題的同時,能夠讓廣大消費者足不出戶品嘗到來自各地的生鮮美味,更好的服務廣大消費者。
  • 生鮮電商未來10年會演繹怎樣的發展路徑?
    現狀和趨勢如下:1、冷鏈物流體系成為急所,各生鮮電商紛紛自建物流體系是電商發展的先決基礎,但對於初期階段的生鮮電商企業來說,現有的這個基礎過於薄弱。以冷鏈物流需要的冷庫為例,2015年中國冷庫約為8000萬立方米,人均還不到0.1立方米,遠低於國際平均水平0.3立方米。而且多僅限於肉類、魚類的冷凍和貯藏,功能相對單一。加上行業集中度低,排名前十的冷鏈倉儲運營商只佔整個市場的10.5%,甚至可以說沒有全國性或大區域性的冷鏈物流網絡,根本無法滿足生鮮電商的基本需要。
  • 品牌推薦:上海到陽泉醫藥冷鏈運輸【滬樂冷鏈公司】
    上海到陽泉醫藥冷鏈運輸【滬樂冷鏈公司】(三)蘇寧布局冷鏈▲資料來源:hishop、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更多資料請參考中商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0-2025年中國冷藏車行業市場前景及投資機會研究報告》,同時中商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規劃策劃、產業園策劃規劃、產業招商引資等解決方案。
  • 200多噸泰國榴槤最快「當日達」,蘇寧發力生鮮不是說說而已
    更讓人吃驚的是,得益於蘇寧自建的8大冷鏈倉,消費者上午下單,最快下午就可以在家收到新鮮榴槤。記者了解到,此次榴槤大賣,是蘇寧今年發力生鮮的又一力作。今年博鰲亞洲論壇上發布的《2018「美好生活」智慧零售白皮書》直言,中國正在發生著一場以技術驅動、線上線下一體化、資本合縱連橫、生鮮成突破口為特點的零售變革。
  • 前瞻生鮮電商產業全球周報第40期:人人都能養牛!認養一頭牛「認養...
    6家生鮮電商測評:送貨時速全面提速,多點最快25分鐘達易觀在近日發布的《中國生鮮電商市場年度綜合分析2020》中,對多點、盒馬、叮咚買菜、每日優鮮、京東到家、永輝生活這6家頭部生鮮電商平臺進行了從配送範圍、配送時效、起送費、運費產品新鮮程度等方面的測評。
  • 生鮮電商「我廚」獲千萬級美金B輪融資,重模式下談盈利仍有壓力
    文 / 天下網商記者 何承軒近日,《天下網商》記者獲悉,主打淨菜的生鮮電商「我廚」已完成千萬級美金的B輪融資,該輪融資由LB樂博資本領投,Jafco等多家機構跟投。不過,鑑於此前同類的生鮮電商「青年菜君」遭遇破產清算,以及各生鮮平臺仍舊面臨的困境,「我廚」仍有不少問題有待解決。重資產有利有弊「我廚」貫徹的是自建2萬平米中央廚房和冷鏈物流的重模式。
  • 生鮮電商肉搏戰
    2015年,當大部分生鮮電商都已經主動或被動放緩擴張步伐時,每日優鮮決定要重資產布局前置倉,並且是「ALL in」,當時很多人沒有看懂這種路數。然而,每日優鮮的創始人兼CEO徐正似乎有更高的視野。一位專注於新消費行業的投資人曾告訴筆者,從生鮮電商2019年Q1的數據看,以每日優鮮、盒馬為代表的頭部平臺已佔據89%以上的生鮮電商市場份額。為了擴大贏面和再次驗證前置倉的可能性,行業競爭會越發激烈,近乎是一場貼身肉搏戰。目前,永輝超市、京東生鮮、蘇寧小店等一些頭部企業也開始實踐前置倉模式。
  • 廣州佛山到四川宣漢生鮮零擔物流(選鮮易鮮冷鏈運輸價格優)
    鮮易鮮供應鏈」成立於2010年5月,公司位於重慶市渝北區楊柳北路12號渝興廣場,是國內家專業服務於生鮮冷鏈電商的第三方冷鏈物流企業,擁有專業的運營團隊和專業的冷鏈基礎設施,引領冷鏈服務標準化。依法合規開展產權、技術、排汙權等現貨交易。15.實現湘粵港澳服務業聯動發展。
  • 食行生鮮創始人張洪良:生鮮電商不能飲鴆止渴
    編者按在諸多生鮮電商創業者中,食行生鮮創始人張洪良是一個務實的人。創立於2012年的食行生鮮採用線上訂購、線下智能冷櫃自提的模式解決「最後一公裡」的履約成本問題,目前在蘇州、上海、無錫等地擁有三千多個社區自提點。
  • 2019年中國冰淇淋市場規模達1239億元,瑪琪摩爾搶佔市場!
    2018年,對於很多線上企業來說,他們不僅把目光對準了進一步加強在線電商,更是把重心放在了逐步擴張線下布局。可以說,這是機遇與挑戰共存的2018,也是線上和線下並舉的2018。隨著巨頭們將注意轉到生鮮行業,冷鏈隨之發展,大家獲取冷凍冷藏食品的途徑越來越多,越來越便利,電商平臺的冰淇淋行業規模也是飛速增長。
  • 順豐優選VS本來生活:生鮮電商之溫柔批判
    電商大佬們對生鮮領域的強勢介入,雖說看著熱鬧,但多是搶位或搶鏡的衝動,究其本質還是商業試錯和圈地行為,目前的討論價值還不算大,倒是敢吃螃蟹,專注生鮮領域的兩大垂直電商順豐優選和本來生活,很是值得研究分析。生鮮食品電商是一門很大的生意,但也是一門極難的生意。
  • 網購生鮮多了,家裡這種「其他垃圾」也多了!怎麼辦?
    打開快遞剛剛送到的泡沫箱子,「又是兩個冰袋」,小方搖搖頭,「這可怎麼處理,冰箱裡已經好幾個了」。通過電商銷售的生鮮產品,為了保持低溫,越來越多的商家,會在包裝箱內放幾個冰袋。
  • 暴雷、倒閉,生鮮電商大洗牌,樂活卻要提「果籃」赴美上市
    作者 | 劉絲雨編輯 | 繆凌雲來源 | 首席科創官暴雷、關倉、倒閉,2019年,生鮮市場迎來大洗牌。三四年前,生鮮被視為電商的最後一片藍海,數千家生鮮電商入局。如今,阿里、騰訊麾下的盒馬鮮生、永輝超市等生鮮巨頭擴張勢頭迅猛外,中小生鮮平臺卻紛紛陷入生存危機,「生鮮電商死亡名單」時不時都有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