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筆者:扶蘇
《宋會要》中記載道:「元年三月,司天監言客星沒,客去之兆也」。早在公元1054年,宋代天文學家觀察到了金牛座天關星附近的超新星,並將其稱為「客星」。
「天眼」順利運行4年,已發現240多顆脈衝星
雖然這是我國古代學者對天空出現的新星的統稱,但是到二十世紀,天文學家利用先進的觀測工具觀察到了天關星附近的蟹狀星雲,推測這就是當時宋人發現的超新星爆炸膨脹的痕跡。
根據「天眼」之父南仁東院士的描述,在中國第一個射電望遠鏡建成開光後,他最希望觀察一下這顆古老的「客星」。因為這是中國人最早觀察到的脈衝星,也是證明中國古人先進的天文學研究的重要標誌。
如今,FAST已經順利運行了4年,並且已經發現了240多顆脈衝星,不僅刷新了相關方面的紀錄,也為天文學家的研究提供了更豐富的數據支持。
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坍塌,將不再進行修復
最近,美國方面發表聲明,被譽為地球「兩隻大眼睛」之一的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坍塌,並且已經到了無法修復的地步。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中國的「天眼」將是世界上唯一的、也是最大最靈敏的射電望遠鏡。
在過去的53年裡,位於美國波多黎各的阿雷西博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單口徑射電望遠鏡,由於天氣原因和時間因素,它在今年的七八月份已經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損傷,最後一次是因為支撐塔頂斷裂而導致上方平臺和鋼纜砸向反射面嚴重損壞。
考慮到諸多方面的因素,相關人員表示,為了儘可能減少隱患,他們並不打算修復阿雷西博,只是考慮可能未來會在相關區域重建阿雷西博,否則美國的脈衝星觀測工作可能會受到嚴重影響,無法取得更大進展。
「天眼」明年將對世界開放,全年無休地工作
人們在對此表示哀嘆的同時,也將目光轉向了我國的「天眼」,作為僅餘的一顆「大眼睛」,人類將對它充分利用。
我國也已經在2019年對其成功驗收,向公眾開放,明年還將對全世界開放,並且「天眼」全年無休地工作,爭取發揮最大的作用,為相關研究提供了大量有力的線索。
同時,由於FAST的建造時間相對較晚,所以使用了最先進的技術,而科研人員和施工人員在二十多年裡傾注了大量心血,才有了今天豐碩的研究成果。
有觀點認為,目前FAST成了「全村的希望」,更應該發揮更大的作用。作為人類探索宇宙的重要工具,它的存在是一個奇蹟,同時也值得人類進一步關注相關方面的動態,才有望在未來取得更大的進步。
相對來說,中國「天眼」本身就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而科學家從未停止過相關方面的探索,更體現了它的價值。
在此基礎上,我們更應該深刻銘記那些為此奉獻了一生的天文學家,是他們的存在,讓中國天文學研究再創輝煌,並且為未來的發展之路指明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