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大師與學位-人文視點-南開大學

2020-12-05 南開大學新聞網

  1905年,科舉制度被廢除以後,中國出現了一大批學貫中西而最終仍然回歸併認同本國文化精神的國學大師。他們先是求學於中國,大量閱讀傳統文化典籍,後又遠渡重洋,廣泛深入地研讀西學。他們對科舉製取消之後純粹標舉知識修養的西方學位制,態度各不相同,產生了以下幾種情形。

  一種是遍遊歐美,深研各門學科,獲得許多博士學位,身上掛滿了博士頭銜。這種情況以胡適為代表。胡適1910年通過艱苦的準備,一路過關斬將,通過考試獲得了美國用庚子賠款餘額設立的庚子賠款獎學金,前往美國康奈爾大學求學。他先是學農,後又輾轉於哥倫比亞大學等美洲各高校之間,如饑似渴地鑽研西方近現代哲學、文學與科學,到1917年學成歸國。胡適通過哥倫比亞大學博士論文答辯,到1927年哥倫比亞大學授予胡適哲學博士學位,前後相隔十年,其間外界有很多的議論或猜測。如果從胡適1910年開始準備留學算起,到他獲得第一個博士學位,前後花了長達十七年時間,可謂在西方求學位道路漫長。這從另一個側面也反映出在西方某些名牌大學要想獲得博士學位實屬不易。

  不過,胡適一旦具有博士頭銜,加上他自己的聰明勤學以及特殊的政治身份,此後卻一路鴻運高照,種種博士頭街紛至沓來。在1935至1959年間,胡適共獲得了35個博士學位,授予其博士學位的國家和地區遍及美、英、加拿大和香港。其中美國31個,加拿大2個,英國1個,香港1個;若按學科分,則法學27個,文學7個,人文學1個。當然,其中不少是「榮譽博士」頭街。

  更有甚者,胡適還放棄了許多次獲榮譽博士學位的機會,大約身上的學位太多,已沒有心情搭理,或者說多一個博士學位少一個博士學位對於他來說已經沒有什麼意義。這種事主要發生在他任駐美大使期間。1940年3月21日,他給夫人江冬秀的信中說:「去年得了2個榮譽博士學位,因病辭了3個」。1941年1月21日,美國就任總統舉行就職典禮,邀請中國駐美大使參加授勳,胡適未去,又舍掉了一個博士頭銜。此外,胡適留美的第一個學校康奈爾大學,曾打算授予胡適榮譽博士學位,因該校校史上未有先例,胡適不願「破例」,又拋掉了一頂博士桂冠。

  第二種是在中西學術領域盡情涉獵,學術興趣廣,但同時於其中深鑽一、二門,並取得相應學位,博而專精,知識結構合理。不少國學大師走的就是這條路子。

  中國現代著名哲學家馮友蘭先生對於哲學似有一種與生俱來的獨到領悟。1915年考上北京大學文科中國哲學門後,經過勤奮學習,又於1919年12月,考取了河南省官費出國留學,到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研究院深造。在美國,馮友蘭系統地接觸到了西方大哲學家的原著,柏拉圖、亞里斯多德、笛卡爾、培根、斯賓諾莎、柏格森、叔本華、皮爾士、詹姆士、杜威等等,一大串西方哲學家的名字,一大堆西方哲學的概念,不同的流派、範疇接踵而至,給馮友蘭以強烈的衝擊。東西方的眾多哲學流派,馮友蘭幾乎無所不窺,營建起一種廣博而淵深的知識結構。

  1923年夏,馮友蘭的博士畢業論文答辯在杜威教授等人的主持下獲得通過,取得了哥倫比亞大學哲學博士學位。而馮先生的學術思想卻不僅僅限於哲學本身,他在1921年哥倫比亞大學哲學會議上提出「中國為什麼沒有科學」的問題,後來被轉換成了著名的「李約瑟難題」。《中國科學技術史》的首席作者李約瑟提出,無論是在以前的千餘年,還是在近五百年,中國的科學技術事實上一點也沒有退步,一直在緩慢而穩步地前進,而西方在經歷了幾乎沒有任何科技上的建樹的黑暗中世紀之後,卻因文藝復興引發了科技大革命。由此李約瑟問道:何以這種科學革命不在中國或印度發生而是在西方發生?馮氏命題觸動了李約瑟並因此而引起了全世界的沉思,其餘波一直影響到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發生於中國國內的文化反思熱潮。其四十年代的「貞元六書」(《新理學》、《新事論》、《新世訓》、《新原人》、《新原道》、《新知言》)沿著「中國為什麼沒有科學」的邏輯理路一路前行,對國民靈魂進行更深入的探索,建立了獨具個性的新理學體系,其哲學勞作的身影已化入了民族的精神世界,因此,馮先生這一博士學位上凝聚的是一種理性的深邃與文化的良知。

  第三種情況是廣採博納,博大精深,學究天人,但卻無意於學位的獲取,成為沒有學位的大師,這種情況以陳寅恪先生為代表。

  陳寅恪,湖南巡撫陳寶箴之孫,大詩人陳散原老人之哲嗣,曾留學美、日、德、法、瑞等國,精通梵文、西藏文、巴利文、英、法、德文,主治魏晉南北朝隋唐史,佛經之比較研究。

  陳寅恪先生的正規學歷是凇吳復旦公學畢業,那時的復旦公學還不能算作正規大學,也不授予學位。陳先生自己認為,該校相當於高中程度。1909年他從復旦公學畢業後,考入德國柏林大學,1911年轉入瑞士蘇黎世大學,後又入法國巴黎大學,不久因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而回國。1918年再度出國,先赴美國哈佛大學,1921年又赴德國柏林大學研究院,1925年歸國後就任於清華大學國學研究院,成為清華國學院四大導師(王國維、梁啓超、陳寅恪、趙元任)之一,被譽為「教授的教授」。

  據記載:陳先生的侄子陳封雄曾問他:「您在國外留學十幾年,為什麼沒有得個博士學位?」陳先生回答:「考博士並不難,但兩三年內被一個專題束縛住,就沒有時間學其他知識了。只要能學到知識,有無學位並不重要。」後來,陳封雄向自己的姑父俞大維提起此事,俞大維說:「寅恪的想法是對的,所以是大學問家。我在哈佛得了博士學位,但我的學問不如他。」

  陳先生在自己紮實的舊學根底上遍遊歐美深研西學,其學淵深海闊,深不可測,他以《唐代政治史述論稿》、《隋唐制度淵源略論稿》、《元白詩箋證稿》、《柳如是別傳》以及關於梵、藏、巴利文之研究成果等論著炳彪於學術史,成為沒有學位的大師。

  (張三夕 桑大鵬)

相關焦點

  • 南開大學一級重點學科名單,南開大學5大王牌學科介紹
    你知道南開大學一級學科有哪些嗎?下面提供南開大學一級重點學科一覽,你覺得哪個學科專業就業率最好?1、理論經濟學 南開大學經濟學科是中國綜合性大學中最早建立的學科之一。1919年南開大學創建時,就設有商科,這是南開大學經濟學科的前身。
  • 中國人民大學和南開大學哪個更好?怎麼選擇?看各項數據對比!
    專注云南本土志願填報以就業和職業規劃為核心易知己志願規劃課堂今天我們給大家對比的兩所全國知名的院校,中國人民大學和南開大學。雖然都是綜合性大學,不過兩所學校的優勢各有不同。綜合比較下來:人大在人文社科領域號稱全國第一,南開則是理科經管專業全國頂尖;人大的學科水平、師資力量、人才培養、科學研究、重大項目與成果方面強於南開;在辦學資源、服務社會、高端人才、國際競爭力方面,則是南開比人大強。
  • 全國高校巡禮——南開大學商學院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廣《青春無限》,主持人張寶東、南開大學商學院專業學位教育中心主任陳琰共同為你講解: 1、南開大學及南開大學商學教育的概況。
  • 南開大學和廈門大學,綜合實力全方位對比,哪個更強些
    廈門大學在校學生40000人,教授和副教授1875人,平均一位教授帶著21名學生,南開大學26000餘人,782人,副教授825人,合計1607人,平均1名教授,16名學生,從師資力量來說,南開大學也比廈門大學優秀。
  • 【1159期】南開公能講壇開幕
    公心思齊翔宇 能才勵自省身   本報訊(學生記者 聶際慈 攝影 任永華)4月11日,校長龔克做客南開公能講壇研究生應該追求學問和學位的統一,為人和為學的統一,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的統一,要尊重和保護他人、國家、歷史、自然及全人類。  楊克欣在致辭中表示,「公能」出自南開校訓,是南開文化的精髓,也是南開育人的核心。希望南開學子都能像傑出校友周恩來、陳省身那樣,做「公能」兼備、全面發展的優秀人才。
  • 【組圖】南開大學實驗動物中心:立足南開 服務京津冀
    3月5日,歷時6年規劃建設的南開大學實驗動物中心正式揭牌啟用,將立足南開,服務京津冀及我國北方地區的研究需求。該實驗動物中心位於南開大學津南校區,建築面積5500平方米。 實驗動物中心能夠給予動物足夠的人文關懷,注重實驗動物福利,進而保障動物實驗的穩定性、準確性、科學性。 該中心除滿足基本的實驗動物飼養外,還可提供胚胎淨化、保種等多項技術服務。
  • 南開大學2021年新年賀詞
    在這辭舊迎新的美好時節,我們謹代表南開大學黨委和行政,向全校廣大師生員工、離退休老同志、海內外校友,向長期關心、支持南開大學事業發展的社會各界人士,致以深深的祝福!祝大家暢泰安康,闔家幸福,新年新氣象!  2020年,是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南開大學一周年,是學校「十三五」規劃順利收官之年,是南開大學第一個「雙一流」建設周期圓滿完成之年,是南開奮戰新百年、再譜新華章的發軔之年。
  • 每年1000萬,南開大學文科發展基金怎麼使用?一圖看懂!
    每年1000萬,南開大學文科發展基金怎麼使用?一圖看懂!」,進一步激發人文社會科學創新活力,提升可持續創新能力,南開大學於近日特設立「南開大學文科發展基金」,每年將籌集1000萬元經費,為人文社科發展「夯基搭臺」。
  • 南開大學硬核:中國最早招收女生的大學之一!坐擁15位院士等
    101年來,南開園內無數學術大師、興業英才、治國棟梁,組成了一個閃耀的星群,永掛蒼穹,熠熠生輝,回應了百年前老校長"創辦新教育,造就新人才"的殷殷期許,培養出包括周恩來、曹禺、陳省身、郭永懷在內的一大批國之棟梁與名家大師。"窗明几淨思多快,國破民懸意轉煩。"1922年剛考入南開大學的於方舟,懷著"以己為舟濟蒼生"的誓言寫下這句詩。
  • 南開大學舉辦第十六屆全國MBA管理溝通課程教學研討會
    【MBA中國網訊】2016年7月10-11日,第十六屆全國MBA管理溝通課程教學研討會在南開大學商學院成功召開。本次會議由全國工商管理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指導委員會主辦,南開大學商學院和南開大學MBA中心承辦,來自全國數十所MBA院校的近百位教師及企業嘉賓相聚南開,共享管理溝通教育心得並交流經驗。
  • 盤點九位當代國學大師
    南懷瑾1南懷瑾(1918年3月18日—2012年9月29日),出生於中國浙江溫州,中國當代詩文學家、佛學家、教育家、中國古代文化傳播者、學者、詩人、武術家、中國文化國學大師。南懷瑾生前著作多以演講整理為主,精通儒、釋、道等多種典籍,全身心致力於中國傳統文化的建設與傳播,其出版代表作諸多,比如有《論語別裁》《孟子旁通》《原本大學微言》《易經雜說》等共計三十多冊,且被人們翻譯成八種語言流通世界各地。季羨林季羨林(1911年8月6日—2009年7月11日),中國山東省聊城市臨清人,字希逋,又字齊奘。
  • 臺北大同大學張乃貞教授來南開做信息素養創新教學報告
    南開新聞網訊(通訊員 李京胤 樊振佳)4月20日下午,由南開大學商學院信息資源管理系和MLIS中心承辦的「信息資源管理前沿講座」活動在商學院A602舉行。臺北大同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張乃貞教授做了主題為「信息素養創新教學設計分享」的專題報告,南開大學MLIS中心主任、博士生導師柯平教授主持報告,信息資源管理系部分教師、碩博研究生和本科生共計60餘人參加報告會。  張乃貞教授畢業於英國倫敦大學並獲得博士學位,她長期致力於信息素養教育的研究和實踐,在海峽兩岸圖書情報研究領域擁有良好的知名度。
  • 國際數學大師陳省身遺體今日在天津火化(圖)
    12月12日,國際數學大師、著名教育家、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南開數學研究所名譽所長陳省身先生的遺體將在天津火化。10時許,將在北倉殯儀館送別陳省身先生。  陳省身先生因病醫治無效,於12月3日19時14分在天津逝世,享年93歲。陳先生病逝,在世界科學界引起巨大的震動。
  • 南開大學、吉林大學領導班子調整
    近日,南開大學、吉林大學公布教育部黨組對學校領導班子成員的任免職決定。南開大學1月9日,南開大學官方發布消息:日前,我校黨委接中共教育部黨組通知,經與中共天津市委商得一致,2020年12月22日研究決定:楊克欣同志任中共南開大學委員會常務副書記(正局級),曲凱同志任中共南開大學委員會常委、副書記,梁琪同志任中共南開大學委員會副書記。
  • 臺北商業技術學院校長訪問南開大學
    南開新聞網訊(記者 韓 誠 攝影 任永華)5月26日,臺北商業技術學院校長賴振昌訪問南開大學。校黨委副書記楊慶山在辦公樓會見了客人,校港澳臺事務辦公室負責人陪同會見。  楊慶山代表學校對賴振昌一行表示歡迎,向客人介紹了南開大學的歷史與發展現狀,並詳細介紹了南開大學與港澳臺地區高校的合作情況。
  • 天津大學VS南開大學,同城高校大比拼,誰更出色?
    在中國同城的高校中,有三組高校勢均力敵,也是家長在做出抉擇時最易糾結的,這三組高校分別是首都北京市的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武漢市的武漢大學和華中科技大學、天津市的南開大學和天津大學;本期文章給大學分享天津大學和南開大學的對比分析。希望各位考生和家長能夠從自身情況出發,選擇最匹配自己的院校。
  • 國學大師南懷瑾的商業智慧
    他此行的目的,是帶著國學大師南懷瑾對中國內地的第一個投資願望——興建金溫鐵路前來,他們要展開全線250公裡的踏勘工作。這一次行程,為他鋪上一條通往中國內地政經人脈的平順道路,國學大師南懷瑾成為他可以順利打進中國內地的最關鍵人物。
  • 國學大師楊明照:「學好《文心雕龍》,不如把豬養肥」
    這不,早在五十多年前國學大師楊照明就曾經寫了一篇文章,詳細地闡述了將豬養肥的重要性。作為著名的文獻學家、國學大師,楊明照先生在《文心雕龍》的研究上面絕對是國內首屈一指的,他的研究成果也成為國內《文心雕龍》研究領域劃時代的成果。
  • 南開大學紀念嚴修先生誕辰160周年
    ,南開校友總會、嚴修研究會、張伯苓研究會代表等,來到南開大學中心花園,向嚴修先生塑像敬獻鮮花,表達對嚴修先生的深切緬懷和崇高敬意。  曹雪濤說,由嚴修先生和張伯苓校長親手創建的南開大學,2019年剛剛慶祝了百年華誕。百年風雨洗禮、滄桑巨變,我們可以告慰前輩的是,南開教育事業在新時代蓬勃興盛、蒸蒸日上,南開大學培養的一批又一批優秀人才,已經成為國家富強和民族振興的中堅力量。2019年1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親臨南開大學,對南開百年來的辦學理念和辦學成就給予充分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