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男高音是聲樂界的「大熊貓」,那麼「假聲男高音」則已經是類似於「活化石」的存在——它直接「脫胎」於已經「絕種」的閹人歌手,沒有了生理上泯滅人性的殘酷,卻依然..
■ 菲利普·雅羅斯基4月23日首次來華
如果說男高音是聲樂界的「大熊貓」,那麼「假聲男高音」則已經是類似於「活化石」的存在——它直接「脫胎」於已經「絕種」的閹人歌手,沒有了生理上泯滅人性的殘酷,卻依然保留了藝術上的巔峰極致。
4月23日,在歐洲極為走紅的假聲男高音菲利普·雅羅斯基首次訪華之旅將唱響東方藝術中心。曾獲得德國古典回聲大獎、法國歌唱藝術大獎等重量級獎項,並幾乎在全球所有頂尖劇院登臺的雅羅斯基被譽為近百年來最好的假聲男高音。
不久前,主辦方為普及假聲男高音的知識,邀請上海音樂學院作曲系副教授田藝苗舉辦講座。「課堂上」,田藝苗細緻梳理了從宗教音樂而來的閹人歌手到如今假聲男高音的發展歷程。
早期人們認為教會中出現女聲是一種晦氣,女性不被允許進入代表神明的唱詩班,於是教堂合唱的四聲部中,女高音的聲部,都以童聲或男聲假聲來唱。但當時假聲並沒有科學的訓練方法,發出的聲音極不自然,唯獨來自西班牙的假聲男高音的聲線毫無違和感並且發音很輕鬆。事實上,那些西班牙男高音就是閹人歌手。
很長一段時間內,為使男童在變聲期後仍保持嗓音高亢純淨,就採用閹割的方式,使男孩體內的性激素發生變化,導致聲道變窄,這樣形成的成年高音較之童聲的清脆更柔韌。十七十八世紀閹人歌手的盛行,大大發展了各種歌唱技巧,也造就了聲樂史上的「黃金時期」。 進入二十世紀後,羅馬教皇利奧十三世頒布命令永久禁止閹人歌手在教堂演唱,之後這一特殊的「聲部」永久退出了聲樂的歷史舞臺。
但閹人歌手的訓練方法被總結記錄下來,逐漸發展成假聲男高音的訓練體系。如今先天條件特殊的男聲經過這些方式訓練後能夠達到和當年閹伶同樣的演唱效果。
人類的發聲方法分為兩種,一種是真聲,是來自胸腔的共鳴;一種是假聲,是來自頭腔的共鳴。通過一段視頻,田藝苗現場展示了同一首樂曲由次女高音芭託莉與假聲男高音雅羅斯基分別演唱的版本對比。由於胸腔胸腔共鳴帶動聲帶震動,同樣音高的唱段由女高音演唱時聲音的顫動感明顯;而假聲能夠保持平直,因而聽感上更為純淨和悠遠。
田藝苗在作曲系教的是復調,正是巴洛克音樂時期的產物。巴洛克與之後的古典樂不同,裝飾音極多。田藝苗說,「巴洛克」原意指變形的珍珠,「用現代話來說就有點『變態』的意思,有很多實驗的部分。裝飾風格層層疊疊像個奶油蛋糕,聽覺上容易鋪張。」
但這種鋪張又意味著技巧上實實在在的困難。大部分歌手音域能夠跨越2個8度,而閹伶以及假聲男高音則能夠跨越3個8度。巴洛克時期的音樂風格,充滿大量的顫音、裝飾音,現代演唱中由於技術達不到,很多音都被「吃掉」。就肺活量而言,女歌手能唱25秒的長音,男歌手能唱到1分鐘;但花腔女高音8度、10度跳著唱的靈活性男性難以比擬;而閹伶或者假聲男高音兼具男性體質的肺活量和女性嗓音的靈活度,方能重現當時音樂之精髓。
隨著古樂復興,雖然小眾,但仍有一部分人對巴洛克時期的音樂情有獨鍾。而在中國,人們聽說過亨德爾,卻鮮有人知當時他的宿敵波波拉。在18世紀,波波拉與亨德爾在音樂才華上可謂分庭抗禮,又坐擁法瑞內利等一線閹伶為其歌唱,風頭一時無二。此次的雅羅斯基音樂會上,假聲男高音將分別演唱兩位作曲家的代表作品,加上採用威尼斯巴洛克樂團的古樂伴奏,讓今日觀眾亦可領略300年前的一對宿敵的音樂之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