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雙株育苗輕簡化集成栽培技術要點

2021-01-09 吾谷網

玉米雙株育苗輕簡化集成栽培技術要點

中國農業推廣網2016-11-25 16:04:52

閱讀(3186)

玉米雙株育苗就是在一個營養糞團(塊)打2個筷子頭大小、深約1.5-2釐米左右的小孔,在兩個小孔內各播精選玉米種子1粒的玉米技術。近年來,我縣特別是缺勞動力的農戶用雙株育苗種植...

玉米雙株育苗就是在一個營養糞團(塊)打2個筷子頭大小、深約1.5-2釐米左右的小孔,在兩個小孔內各播精選玉米種子1粒的玉米技術。近年來,我縣特別是缺勞動力的農戶用雙株育苗種植玉米的面積較多,農民總結出的玉米雙株育苗栽培技術優點:一是種植一畝單株育苗移栽玉米從種到收要10個工日,而種植一畝雙株育苗移栽玉米從種到收只需8個工日,在移栽株數同等的條件下,單株育苗移栽玉米畝產量比雙株育苗移栽玉米畝產量多20-30斤,應用雙株育苗節約了在玉米種植過程中的時間與精力;二是在使用雙株育苗對玉米進行種植的過程中,對其自身的操作沒有特定的規範,操作更簡單容易;三是雙株育苗玉米根系發達,盤結緊密,雙株莖稈相互支撐,增強了玉米群體的抗倒能力。

農業部門經過調查,玉米雙株育苗栽培技術,就是對玉米田間種植作業工序刪繁就簡或合併,以達到省工、省力、高效的目的,深受農民的歡迎。結合威信縣地處丘陵山區,玉米從種到收基本無機械化作業,2014年全縣青壯年外出務工人數達10.4萬人次,佔全縣總人口34萬人的24.3%,家裡剩下的操作人員大都是婦女、老人,勞動力十分短缺的現狀,為確保全縣32萬畝玉米田按時間節令滿栽滿插,提高農民種植玉米的工作效率,擬定玉米省工、省力、高效雙株育苗栽培技術要點如下:

1.苗床及營養土的配製。

1.1.苗床建造。選擇背風向陽,靠近移栽本田或在移栽中做苗床,便於管理,苗床寬1.2-1.5米,深15-20釐米,苗床長度視地形及苗床面積而定。苗床面積一般按移栽一畝大田需20平方米苗床計算,苗床要求床底平整,並撒一層灰土。

1.2.床土配製。床土要求土壤肥力中等以上,土壤質地疏鬆,磷、鉀、鋅配合。營養土配比要求嚴格,一般每畝本田苗床(20平方米)用過篩細土500公斤,加篩細的優質腐熟農家肥250公斤、過磷酸鉀20公斤、硫酸鋅1公斤,床土配製好後即可製作營養糞團或營養塊。目前生產上應用較多的是營養團和營養塊兩種育苗方式,營養團育苗又稱營養坨育苗,將配製好的營養土用人畜糞水或沼液適量拌合而成手捏成團落地即散的程度,用手工製成鵝蛋大小的營養坨,在坨頂打兩個筷子大小的孔,兩孔之間相距1釐米左右,孔深約2釐米,畝捏營養坨2000-2500個,整齊錯位地排列在苗床裡,等待播種;營養塊育苗又稱方格育苗,操作方式是將配製好的床土放入苗床上,整平床土,噴清水後將床表面輕輕拍緊,至起漿為止,然後用刀劃成4.5-6釐米見方的方格,切口深約5釐米左右,每個方格中間打兩個筷子大小的孔,兩孔之間相距1釐米左右,孔深約1.5-2釐米,每畝切方格2000-2500個,等待播種。

2.播種。

2.1.品種選擇。宜選用耐密的雜交包衣玉米品種。

2.2.種子處理。玉米包衣種播前要晾曬,把小粒、破粒、病粒清除。

2.3.播種期。取決於移栽時間和茬口安排,一般以當地氣溫穩定通過10-12℃時,蓋膜可使膜內溫度提高到13℃以上即可播種,我縣壩區一般在2月下旬至3月中旬,半山以上地區在4月上旬前。

2.4.每畝大田播經處理種子1.25-1.5公斤。

2.5.播種、覆土、澆水、蓋膜。一個營養團或方格播種2粒玉米種子,種子播種完,蓋上1釐米左右厚的細土,澆透水,搭棚蓋膜,在苗床四周開一小溝,用2米長的竹塊每隔0.8米搭一條拱架後蓋膜,四周用細土將薄膜壓實。

3.苗床管理。

播種後約5-7天出苗,每3天檢查一次,如苗床表土發白,要揭膜澆水,澆後蓋嚴。床溫宜控制在20-25℃,若超過30℃揭開兩端通風。二葉一心期揭膜煉苗,第一天揭膜三分之一,第二天揭膜三分之二,第三天全部揭開,移栽的前一天澆足清糞水。

4.移栽苗齡。

移栽苗齡一般以二葉一心至三葉一心為宜,最遲不超過四葉一心期。要帶土移栽,按大小、強弱分級分片移栽,雙株、等距、錯排列移栽,移栽覆土後用清水澆足定根水,栽後約一星期左右成活,緩苗後,再澆一次返青水。

5.施足底肥。

移栽時,大田畝施腐熟的有機肥1000-1500公斤、尿素7.5公斤、過磷酸鈣25-35公斤、氯化鉀5-10公斤混合作底肥。

6.移栽密度。

6.1.海拔1000米以下地區。

(二套二):馬鈴薯套種玉米,1.7米下線,種植馬鈴薯2行,小行40-50釐米,株距30-35釐米,畝種植馬鈴薯2240-2610塘;玉米移栽2行,小行50-60釐米,株距45-48釐米,畝移栽玉米1630-1740塘,畝保證玉米株數3260-3480株。小麥套種玉米,1.7米下線,小麥播幅60釐米,種5行小麥,小麥株距16釐米,畝播小麥12260塘;玉米移栽2行,小行50-60釐米,株距45-48釐米,畝移栽玉米1630-1740塘,畝保證玉米株數3260-3480株。

(二套一):馬鈴薯套種玉米,1.5米下線,種植馬鈴薯1行,株距30釐米,畝種植馬鈴薯1480塘;玉米移栽2行,小行50-60釐米,株距50-55釐米,畝移栽玉米1615-1770塘,畝保證玉米株數3230-3540株。玉米間莊莊豆,1.4米下線,移栽2行玉米,小行60釐米,株距55-60釐米,畝移栽玉米1590-1730塘,畝保證玉米株數3180-3460株,預留行80釐米,間種1行莊莊豆,株距35釐米,畝間種莊莊豆1361塘。

淨種:1.4米下線,移栽2行玉米,小行60釐米,株距54-58釐米,畝移栽玉米1640-1760塘,畝保證玉米株數3280-3520株;單直行移栽,75釐米下線,移栽1行玉米,株距50釐米,畝移栽玉米1775塘,畝保證玉米株數3550株。

6.2.海拔1000米以上地區。

(二套二):馬鈴薯套種玉米,1.8米下線,種植馬鈴薯2行,小行50釐米,株距30-33.3釐米,畝種植馬鈴薯2220-2470塘;玉米移栽2行,小行60釐米,株距42-45釐米,畝移栽玉米1640-1760塘,畝保證玉米株數3280-3520株。小麥套種玉米,1.8米下線,小麥播幅60釐米,種5行小麥,小麥株距16釐米,畝播小麥11580塘;移栽玉米2行,小行60釐米,株距42-45釐米,畝移栽玉米1640-1760塘,畝保證玉米株數3280-3520株。

(二套一):馬鈴薯套種玉米,1.5米下線,種植馬鈴薯1行,株距30釐米,畝種植馬鈴薯1480塘;移栽2行玉米,小行60釐米,株距50-55釐米,畝移栽玉米1615-1770塘,畝保證玉米株數3230-3550株。玉米間種莊莊豆,移栽2行玉米,小行60釐米,株距55-60釐米,畝移栽玉米1615-1770塘,畝保證玉米株數3230-3550株,預留行90釐米,間種1行莊莊豆,株距35釐米,畝間種莊莊豆1270塘。

淨種:1.5米下線,移栽2行玉米,小行60釐米,株距50-54釐米,畝移栽玉米1640-1770塘,畝保證玉米株數3280-3540株;單直行移栽,80釐米下線,移栽1行玉米,株距50釐米,畝移栽玉米1660塘,畝保證玉米株數3320株。

7.大田管理。大田管理以肥水管理為主,根據玉米不同生育期需肥的特點,採用早施苗肥、中攻穗、後補粒的施肥技術,是提高玉米籽粒產量的關鍵措施。

苗肥:在移栽緩苗後早追肥,畝用尿素5-7.5公斤兌清糞水1500公斤淋施,結合中耕鬆土和除草。

拔節孕穗肥:即大喇叭口期重施穗肥,畝用尿素15-20公斤,有條件的農戶可增施1000公斤腐熟廄肥或者復混肥15-25公斤。在玉米株間挖窩深施並結合培土,深施深度為表土10釐米左右。施肥時間在全展葉12-13片葉。

粒肥:在吐絲期如葉色漸淡,每畝可補追尿素5公斤,窩施植株根旁,或用磷酸二氫鉀100-150克加尿素0.5公斤兌水45公斤葉面噴施。

8.病蟲鼠害防治。

以防為主,綜合防治。主要病蟲害的藥劑防治如下:

大小斑病:玉米抽雄穗前用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500倍液或者75%百菌清可溼性粉劑500-800倍液噴防1-2次,間隔15天。

相關焦點

  • 特用玉米地膜覆蓋和育苗移栽豐產栽培技術
    一、覆蓋栽培技術特用玉米地膜覆蓋栽培,改善了農田生態環境,不僅能增溫保溫,提墒保水,保持土壤疏鬆,促進土壤微生物活動,加速養分轉化,使土壤中水、熱、氣、肥相互協調,對特用玉米生長發育產生有益的綜合效應,而且對特用玉米提前播種、提早上市、延後栽培、增加經濟效益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 玉米的移栽技術,這些要點要引起注意,別大意了
    移栽技術的質量與幼苗的成活率和生長密切相關。今天小編給大家總結了玉米移栽的注意要點和一些育苗技術,來看看吧。1、玉米移植時,請注意以下幾點:(1)最好在晴天的下午3點後移植。由於幼苗在移栽後超過一個晚上會結實,因此它們並不十分怕陽光。同時,眼睛的移植要比松樹好,有利於玉米根的發育,易於生長。它也可以在陰天移植,但在雨天移植並不容易。
  • 野生杜鵑的扦插育苗及馴化栽培技術要點
    野生杜鵑的扦插育苗及馴化栽培技術要點1 杜鵑概述1.1 杜鵑的外貌特徵杜鵑為木本花卉,野生杜鵑多為1~2 m高的小灌木和喬木1.3 杜鵑開發利用現狀我國對杜鵑的研究主要在雲南、貴州等地,選育了一些新品種,而河南省對杜鵑研究很少,品種單一,栽培技術落後,基本上處於野生生長狀態 。特別是汝陽縣,2002年舉辦杜鵑花節以來,杜鵑花開花嚴重存在小年現象,對舉辦杜鵑花節影響極大。
  • 茂名市雙季稻辣椒甜玉米一年四熟輪作套作栽培模式
    水稻、冬種蔬菜、甜玉米是茂名市的特色產業和農業支柱產業。茂名市農作物技術推廣站技術人員通過長期的實踐研究,根據茂名市農作物種植結構和特點,對現有栽培模式進行了優化創新,集成了 1 套雙季稻—辣椒—甜玉米一年四熟綠色高效栽培技術。
  • 芹菜起源於地中海沿岸及瑞典等地的沼澤地帶,芹菜栽培技術要點
    芹菜含有豐富的維生素、礦物鹽及揮發性芳香油,具有特殊香味,能促進食慾,為廣大群眾所喜愛,在各地廣為栽培。結合保護地栽培,基本上可以做到周年供應。果實為雙懸果。生產中使用的種子實際是果實。千粒重0.4~0.5克,使用年限1~2年。2.對環境條件的要求芹菜屬耐寒性蔬菜,但其耐寒力不如菠菜。種子在4℃時開始發芽,以15~20℃為宜。溫度過高發芽困難。
  • 基質栽培水果黃瓜技術要點
    黃瓜無土栽培技術 趙彥明1,國明光2,劉景明2,徐洪軍3 (1.發芽後播種於直徑10cm 的育苗缽或50 孔穴盤內。播種後蓋上塑料薄膜,並將溫度降到18-20℃,防止幼苗徒長。苗期植株間要保持一定的距離,不可太密,以免影響葉片的光合作用。用50 孔穴盤進行育苗,每盤播種25 株為宜,用營養缽育苗效果更好,生長至3-4 片真葉以後即可定植。
  • 湖北鹹寧九宮山紅肉獼猴桃新品系「JM-4」的庭院栽培技術要點
    湖北鹹寧九宮山紅肉獼猴桃新品系「JM-4」的庭院栽培技術要點毛 國 蓉早在1 200多年前的唐代,詩人岑參就有詩句雲「中庭井闌上,一架獼猴桃」,可見在當時就已把野生獼猴桃引種在庭院中用棚架栽培。圖1 野生紅肉獼猴桃母株J4橫切面因紅肉獼猴桃的庭院栽培技術尚未見報導,作者通過幾年對紅肉獼猴桃新品系「JM-4」庭院栽培技術的摸索,總結出了作觀賞栽培或觀賞兼具食用栽培的技術要點,以供庭院種植者參考。
  • 秦州區「航天蔬菜新品種引進及栽培技術集成」項目通過驗收
    近日,由天水市秦州區農業農村局實施的區列科技項目《航天蔬菜新品種引進及栽培技術集成》項目通過驗收。項目通過引進航天蔬菜新品種,篩選出適宜當地種植的高產、優質、抗病航天蔬菜品種,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當地農業種植結構,豐富了居民菜藍子,提高了農民收入。
  • 種植有什麼技術要點?
    種植有什麼技術要點?(1)青貯玉米。不同地區青貯玉米栽培品種不同,選取種植品種可詳細諮詢當地畜牧獸醫局推廣中心。種植技術要點有:品種選擇(營養含量高,籽粒產量高,粗蛋白質、粗脂肪含量高、秸稈糖分含量高,抗倒伏,抗大、小斑病的品種),土地條件與整地(不要選擇重茬地,以伏天、秋天整地為主),種子處理(分級處理,播前種衣劑拌種),播種及栽培密度(每公頃保苗60 000株即可),施肥(平衡施肥原則),中耕和病蟲、雜草防控,收穫和貯藏(霜前收穫,集中機械力量搶收)。
  • 果蔗栽培技術要點
    我國果蔗栽培歷史悠久,地域分布廣,南至海南,北到河北、山西都有栽培,種植經驗豐富,品種繁多。果蔗自栽培到今,能保持優異的品質和高額豐產,若能進一步挖掘和發展,對豐富人民生活意義重大。近年來,河南、河北和山西等地果蔗生產有較大的發展。
  • 杜仲育苗栽培有妙招,科學育苗是關鍵
    目前已經很多農民兄弟進行人工種植,但是關於杜仲的育苗方法,很多人並沒有真正掌握科學的方法來進行育苗,這是杜仲生長不好、杜仲產量低的一個主要原因。為了保證杜仲豐產,就要合理地、有效地進行栽培。下面就與大家共同分享杜仲如何進行科學育苗的技術。選擇良種杜仲良種選擇,是指在現有的粗皮杜仲類型和光皮杜仲類型中進行,選擇具有優良經濟性狀的個體,經過培育以繁殖優良類型或品種。
  • 綠寶甜瓜怎麼栽培?綠寶甜瓜栽培管理技術
    綠寶甜瓜怎麼栽培?綠寶甜瓜栽培管理技術綠寶甜瓜是新育成的雜交一代薄皮香瓜品種,具有產量高、質量好、適應性強等特點。綠寶甜瓜喜光、喜溫、耐旱但怕澇,生長期需肥水較多,輪作年限為3~5年。抗寒、抗旱、抗逆性強,適合全國各地棚室陸地栽培。下面介紹一下綠寶甜瓜栽培管理技術。1.育苗露地的最適栽培季節是春播夏收。南方多於3月中下旬播種育苗,苗齡25~30天;亦可於4月份採用穴播直播。2.定植4月中下旬定植。
  • 夏末秋初,鮮食玉米穴盤基質育苗技術
    一鮮食玉米育苗分析近年來鮮食玉米種植規模和數量持續增加,鮮食玉米香甜可口,經濟效益高,相對應的種子價格也高,適合工廠化穴盤育苗,所育壯苗可提前7天上市。今年異常的氣候使南方各地飽受洪澇災害,北方多地乾旱少雨,經濟作物遭受較大損失,災害過後8月上旬建議補種一茬經濟效益和抗風險較高的夏秋鮮食水果玉米,以彌補損失,恢復正常生產。下面簡要介紹一下夏秋水果玉米的穴盤育苗技術以期豐產。二、穴盤播種各地根據條件,選擇地勢高躁,排灌良好的地塊,用大拱棚加遮陽網進行簡易育苗。
  • 林業專家介紹厚樸箬竹套種栽培技術
    為科學開發利用箬竹資源,培育壯大箬葉產業,鶴峯縣除規定每年2月1日至6月30日為箬葉禁採期外,還積極推廣厚樸箬竹立體套種栽培技術。日前,林業專家陳永才專門向記者介紹了厚樸箬竹套種栽培技術規程。專家強調,首先要選準用於套種的優良品種,建議選用恩施紫油厚樸和經選育的優良箬竹品種。對厚樸育苗的主要要求是:霜降前後採集果皮呈棕褐色、果實間隙中的種子呈紅色的果實。
  • 玉米育苗移栽措施
    育苗播種前2~3天,選用土質肥沃疏鬆、靠近本田的旱地作苗床,先深挖整平,做成1.3~1.7米寬的苗床。每平方米施辛硫磷2克,防治地下害蟲。   2.營養土配製。用30%~40%的腐熟有機渣料,60%~70%的肥沃細土為基質,移栽每畝大田用不少於150公斤的料土,並加入過磷酸鈣1.5公斤,尿素0.15公斤,混合均勻後,加清糞水至「手捏成團,觸地即散」時為宜。
  • 關於栽培瓠子的技術,以及對環境條件有什麼要求呢?學習一下吧
    大家好,小編今天給大家分享一下關於瓠子的栽培技術以及對環境條件有什麼要求呢?來一起學習一下吧。一、栽培技術瓠子的性質大體上和黃瓜相似,它生長最適宜的溫度為攝氏十八到三十二度。不過在幼苗時期它比黃瓜更不耐塞,所以雖然和黃瓜同時育苗,但上市日期則畢黃瓜要晚十天左右。
  • 夏芹菜栽培技術,這些方法掌握住,豐收不用愁
    夏芹菜栽培技術1、正常季節栽培對環境條件的要求芹菜原產地中海沿岸的沼澤地帶,要求冷涼潤溼的環境條件,種子於4℃開始發芽,發芽最適溫15 ~ 20℃,苗期耐高溫;幼苗能耐-7℃的低溫,生長適溫15 ~ 20
  • 河南番茄夏季高山集約化育苗技術規程
    河南番茄夏季高山集約化育苗技術規程基金項目:河南省大宗蔬菜產業技術體系專項(S2010-03-03)。李勝利番茄作為河南省設施栽培的重要蔬菜作物,高溫及亞高溫脅迫是制約夏季培育番茄優質壯苗的關鍵因素,高溫條件下幼苗極易徒長,且幼苗生長纖弱、花芽分化能力差。
  • 300萬株!揚州南北兩個育苗基地保「菜籃子」供應
    實習生 丁欣怡 記者 向家富數九寒天,揚州「菜籃子」基地的育苗中心火了。記者昨從江蘇裡下河地區農科所了解到,揚州市廣陵區沙頭鎮和邗江區槐泗鎮兩大果蔬育苗中心,目前已育苗超150萬株;春節前後,育苗數量將達300萬株,比去年同期多出上百萬株。
  • 韭菜軟化栽培技術,水肥管理要上心,科學種植很關鍵
    韭菜軟化栽培技術將韭菜進行軟化栽培,培育出柔軟而鮮嫩的韭黃,既可供應淡 季市場,又能增加經濟收入,是深受消費者歡迎的特種蔬菜。栽培 方式可分為就地軟化和移植軟化。 就地軟化。利用老根韭菜,就地軟化,不用每年播種育苗,成 本較低,方法簡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