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雙株育苗輕簡化集成栽培技術要點
中國農業推廣網2016-11-25 16:04:52
閱讀(3186)
玉米雙株育苗就是在一個營養糞團(塊)打2個筷子頭大小、深約1.5-2釐米左右的小孔,在兩個小孔內各播精選玉米種子1粒的玉米技術。近年來,我縣特別是缺勞動力的農戶用雙株育苗種植...
玉米雙株育苗就是在一個營養糞團(塊)打2個筷子頭大小、深約1.5-2釐米左右的小孔,在兩個小孔內各播精選玉米種子1粒的玉米技術。近年來,我縣特別是缺勞動力的農戶用雙株育苗種植玉米的面積較多,農民總結出的玉米雙株育苗栽培技術優點:一是種植一畝單株育苗移栽玉米從種到收要10個工日,而種植一畝雙株育苗移栽玉米從種到收只需8個工日,在移栽株數同等的條件下,單株育苗移栽玉米畝產量比雙株育苗移栽玉米畝產量多20-30斤,應用雙株育苗節約了在玉米種植過程中的時間與精力;二是在使用雙株育苗對玉米進行種植的過程中,對其自身的操作沒有特定的規範,操作更簡單容易;三是雙株育苗玉米根系發達,盤結緊密,雙株莖稈相互支撐,增強了玉米群體的抗倒能力。
農業部門經過調查,玉米雙株育苗栽培技術,就是對玉米田間種植作業工序刪繁就簡或合併,以達到省工、省力、高效的目的,深受農民的歡迎。結合威信縣地處丘陵山區,玉米從種到收基本無機械化作業,2014年全縣青壯年外出務工人數達10.4萬人次,佔全縣總人口34萬人的24.3%,家裡剩下的操作人員大都是婦女、老人,勞動力十分短缺的現狀,為確保全縣32萬畝玉米田按時間節令滿栽滿插,提高農民種植玉米的工作效率,擬定玉米省工、省力、高效雙株育苗栽培技術要點如下:
1.苗床及營養土的配製。
1.1.苗床建造。選擇背風向陽,靠近移栽本田或在移栽中做苗床,便於管理,苗床寬1.2-1.5米,深15-20釐米,苗床長度視地形及苗床面積而定。苗床面積一般按移栽一畝大田需20平方米苗床計算,苗床要求床底平整,並撒一層灰土。
1.2.床土配製。床土要求土壤肥力中等以上,土壤質地疏鬆,磷、鉀、鋅配合。營養土配比要求嚴格,一般每畝本田苗床(20平方米)用過篩細土500公斤,加篩細的優質腐熟農家肥250公斤、過磷酸鉀20公斤、硫酸鋅1公斤,床土配製好後即可製作營養糞團或營養塊。目前生產上應用較多的是營養團和營養塊兩種育苗方式,營養團育苗又稱營養坨育苗,將配製好的營養土用人畜糞水或沼液適量拌合而成手捏成團落地即散的程度,用手工製成鵝蛋大小的營養坨,在坨頂打兩個筷子大小的孔,兩孔之間相距1釐米左右,孔深約2釐米,畝捏營養坨2000-2500個,整齊錯位地排列在苗床裡,等待播種;營養塊育苗又稱方格育苗,操作方式是將配製好的床土放入苗床上,整平床土,噴清水後將床表面輕輕拍緊,至起漿為止,然後用刀劃成4.5-6釐米見方的方格,切口深約5釐米左右,每個方格中間打兩個筷子大小的孔,兩孔之間相距1釐米左右,孔深約1.5-2釐米,每畝切方格2000-2500個,等待播種。
2.播種。
2.1.品種選擇。宜選用耐密的雜交包衣玉米品種。
2.2.種子處理。玉米包衣種播前要晾曬,把小粒、破粒、病粒清除。
2.3.播種期。取決於移栽時間和茬口安排,一般以當地氣溫穩定通過10-12℃時,蓋膜可使膜內溫度提高到13℃以上即可播種,我縣壩區一般在2月下旬至3月中旬,半山以上地區在4月上旬前。
2.4.每畝大田播經處理種子1.25-1.5公斤。
2.5.播種、覆土、澆水、蓋膜。一個營養團或方格播種2粒玉米種子,種子播種完,蓋上1釐米左右厚的細土,澆透水,搭棚蓋膜,在苗床四周開一小溝,用2米長的竹塊每隔0.8米搭一條拱架後蓋膜,四周用細土將薄膜壓實。
3.苗床管理。
播種後約5-7天出苗,每3天檢查一次,如苗床表土發白,要揭膜澆水,澆後蓋嚴。床溫宜控制在20-25℃,若超過30℃揭開兩端通風。二葉一心期揭膜煉苗,第一天揭膜三分之一,第二天揭膜三分之二,第三天全部揭開,移栽的前一天澆足清糞水。
4.移栽苗齡。
移栽苗齡一般以二葉一心至三葉一心為宜,最遲不超過四葉一心期。要帶土移栽,按大小、強弱分級分片移栽,雙株、等距、錯排列移栽,移栽覆土後用清水澆足定根水,栽後約一星期左右成活,緩苗後,再澆一次返青水。
5.施足底肥。
移栽時,大田畝施腐熟的有機肥1000-1500公斤、尿素7.5公斤、過磷酸鈣25-35公斤、氯化鉀5-10公斤混合作底肥。
6.移栽密度。
6.1.海拔1000米以下地區。
(二套二):馬鈴薯套種玉米,1.7米下線,種植馬鈴薯2行,小行40-50釐米,株距30-35釐米,畝種植馬鈴薯2240-2610塘;玉米移栽2行,小行50-60釐米,株距45-48釐米,畝移栽玉米1630-1740塘,畝保證玉米株數3260-3480株。小麥套種玉米,1.7米下線,小麥播幅60釐米,種5行小麥,小麥株距16釐米,畝播小麥12260塘;玉米移栽2行,小行50-60釐米,株距45-48釐米,畝移栽玉米1630-1740塘,畝保證玉米株數3260-3480株。
(二套一):馬鈴薯套種玉米,1.5米下線,種植馬鈴薯1行,株距30釐米,畝種植馬鈴薯1480塘;玉米移栽2行,小行50-60釐米,株距50-55釐米,畝移栽玉米1615-1770塘,畝保證玉米株數3230-3540株。玉米間莊莊豆,1.4米下線,移栽2行玉米,小行60釐米,株距55-60釐米,畝移栽玉米1590-1730塘,畝保證玉米株數3180-3460株,預留行80釐米,間種1行莊莊豆,株距35釐米,畝間種莊莊豆1361塘。
淨種:1.4米下線,移栽2行玉米,小行60釐米,株距54-58釐米,畝移栽玉米1640-1760塘,畝保證玉米株數3280-3520株;單直行移栽,75釐米下線,移栽1行玉米,株距50釐米,畝移栽玉米1775塘,畝保證玉米株數3550株。
6.2.海拔1000米以上地區。
(二套二):馬鈴薯套種玉米,1.8米下線,種植馬鈴薯2行,小行50釐米,株距30-33.3釐米,畝種植馬鈴薯2220-2470塘;玉米移栽2行,小行60釐米,株距42-45釐米,畝移栽玉米1640-1760塘,畝保證玉米株數3280-3520株。小麥套種玉米,1.8米下線,小麥播幅60釐米,種5行小麥,小麥株距16釐米,畝播小麥11580塘;移栽玉米2行,小行60釐米,株距42-45釐米,畝移栽玉米1640-1760塘,畝保證玉米株數3280-3520株。
(二套一):馬鈴薯套種玉米,1.5米下線,種植馬鈴薯1行,株距30釐米,畝種植馬鈴薯1480塘;移栽2行玉米,小行60釐米,株距50-55釐米,畝移栽玉米1615-1770塘,畝保證玉米株數3230-3550株。玉米間種莊莊豆,移栽2行玉米,小行60釐米,株距55-60釐米,畝移栽玉米1615-1770塘,畝保證玉米株數3230-3550株,預留行90釐米,間種1行莊莊豆,株距35釐米,畝間種莊莊豆1270塘。
淨種:1.5米下線,移栽2行玉米,小行60釐米,株距50-54釐米,畝移栽玉米1640-1770塘,畝保證玉米株數3280-3540株;單直行移栽,80釐米下線,移栽1行玉米,株距50釐米,畝移栽玉米1660塘,畝保證玉米株數3320株。
7.大田管理。大田管理以肥水管理為主,根據玉米不同生育期需肥的特點,採用早施苗肥、中攻穗、後補粒的施肥技術,是提高玉米籽粒產量的關鍵措施。
苗肥:在移栽緩苗後早追肥,畝用尿素5-7.5公斤兌清糞水1500公斤淋施,結合中耕鬆土和除草。
拔節孕穗肥:即大喇叭口期重施穗肥,畝用尿素15-20公斤,有條件的農戶可增施1000公斤腐熟廄肥或者復混肥15-25公斤。在玉米株間挖窩深施並結合培土,深施深度為表土10釐米左右。施肥時間在全展葉12-13片葉。
粒肥:在吐絲期如葉色漸淡,每畝可補追尿素5公斤,窩施植株根旁,或用磷酸二氫鉀100-150克加尿素0.5公斤兌水45公斤葉面噴施。
8.病蟲鼠害防治。
以防為主,綜合防治。主要病蟲害的藥劑防治如下:
大小斑病:玉米抽雄穗前用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500倍液或者75%百菌清可溼性粉劑500-800倍液噴防1-2次,間隔15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