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黃偉芬 通訊員 趙東武
最近這段時間,浙江清涼峰國家級保護區傳來一個好消息,在保護區裡拍攝到了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中華穿山甲。
今天(6月10日),小時新聞記者聯繫到科研監測科郭瑞副科長的時候,他語氣裡是抑制不住的開心。他說剛剛發現這張照片的時候,辦公室裡的同事們既驚訝又激動,「最近幾年中華穿山甲已經很少見了,這次發現說明在杭州有分布。」
其實紅外線相機拍下的,只是一張黑白的照片,在圖片居中靠下的位置,有一個闖入鏡頭的身影,即便這樣也足以讓保護區的科研人員們好一陣興奮。
郭瑞告訴小時新聞記者,其實浙江省在烏巖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仙居國家公園和衢州開化這幾年也陸陸續續發現過中華穿山甲的活動蹤跡,不過據他了解,臨安地區還是首次。
「早些年有記載也有人見過,大概是2010年之前了。近幾年來比較少見,所以這次能夠被紅外相機拍到也是挺珍貴的。」郭瑞說。
這次意外發現,也算是對杭州地區的自然環境是一種肯定。
為什麼這麼說呢,郭瑞解釋,「穿山甲食性單一,對生境需求較高,棲息生境破碎化嚴重,野外種群在數量不斷減少。這次保護區內穿山甲的發現對於該物種的地理分布、棲息環境的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原來,穿山甲是一種比較挑食的動物,只吃白蟻,這種白蟻會在山上腐朽的樹木中生長,而其本身又喜歡生活在植被豐富的陽坡。人類活動導致穿山甲主要棲息地變得片段化、不連貫,環境的變化會導致穿山甲們會朝著人跡罕至的高山遷移,甚至數量變少。
為了進一步加大對穿山甲的保護力度,前段時間穿山甲屬所有種已經由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調整為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這標誌著當前在我國自然分布的中華穿山甲,以及據文獻記載我國曾有分布的馬來穿山甲和印度穿山甲將受到嚴格保護。
這次在保護區發現穿山甲的身影,郭瑞說接下來能夠有針對性地進行保護,比如對穿山甲分布的區域加強管理措施。
野生動物監測工作是保護區日常工作中的一項重要內容。野生動物的數量與種群動態變化是自然保護區生態環境質量的主要評價指標。
清涼峰保護區在做好傳統生物多樣性監測過程中,積極開展紅外相機技術進行野生動物不間斷監測工作。所記錄的物種中,穿山甲、華南梅花鹿、黑麂和白頸長尾雉為國家Ⅰ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獼猴、中華鬣羚、勺雞、白鷳、斑頭鵂鶹為國家Ⅱ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
2014年11月開始,保護區在千頃塘保護區域內利用紅外相機採用網格布設對保護區內總面積56.9km2的野生華南梅花鹿分布區域的鳥獸資源進行初步調查。2017年11月底,又在龍塘山保護區域和順溪塢保護區域開展紅外相機網格布設對該區域內鳥獸資源進行監測,至此保護區實現紅外相機網格化監測全覆蓋,共布設紅外相機118臺,拍攝到有效照片18000餘張,經鑑定獸類和鳥類44種,隸屬於12目24科,其中獸類7目11科16種,鳥類6目14科28種。
本文為錢江晚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複製、摘編、改寫及進行網絡傳播等一切作品版權使用行為,否則本報將循司法途徑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