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參加婚禮儀式的時候,我們都會熟識這麼一種現象,當司儀器宇軒昂的開場白過後,新娘手捧著一小束鮮花,在父親的牽扶下,一步步走過來。畫面浪漫而優美,也將新娘的氣質勾勒得栩栩如生。在婚禮儀式進行之後,新娘還會把這束鮮花拋向臺下的眾人,未婚的男女生也都會積極參與,沾點喜氣。
但很多人不知道,為什麼婚禮上會有這麼一出。國慶將至,這可是一對對新人喜結連理的大好日子,不管是你即將參與紅色炸彈的奔襲中,還是自己本身就是將要踏入婚禮殿堂的那位新人。小編都認為有必要詳述一下手捧花的出現具有怎樣的寓意,其中留存著怎樣的西方民俗風情,免得大家在婚禮上貽笑大方。
婚禮儀式早在天主教興起的時候就流傳開來了。那個時候歐洲地區的城市設施都不完善,洗澡屬於一種比較奢侈的事,因此身上的體味會很重(貌似這個問題一直遺留到了現在)。所以結婚的時候手上捧一束鮮花,用鮮花的香味,遮蓋體味。
還有另外一種說法是婚禮上常常會有撒旦魔鬼出沒,專搶新婚的女子,而新娘手中的鮮花氣味能夠驅逐魔鬼。而在婚禮儀式結束之後,這個手捧花束就沒有實用價值了,因此會把手中的這束花拋向觀眾席的單身男女,得到這束花的男女也會受到手捧花的庇佑。保佑她的婚禮能夠像這一次一樣平安無事。就像我國傳統的婚禮要八抬大轎、遮蓋頭、拜天地一樣,都是作為一種喜慶的載體存在的。
但是根據小編的探查發現,這種習俗其實沒有那麼魔幻,在古代歐洲時期,在男權社會的影響下,女人被物化得很嚴重。因此婚禮上的新婚夫婦可能僅僅是為了權利、政治、地位等因素才結婚的。夫妻之間可能並沒有什麼真實情感。所以婚禮上不乏有搶親的暴徒出現。婚禮上的人穿著都是優雅紳士的。刀兵之器登不上檯面,所以只能在手捧花內藏入匕首,用以在遇到危急的時候自衛之用。
在西方的神話故事中,總是不乏王子仗劍披荊斬棘走天涯,勇鬥惡龍拯救公主的故事。故事雖然俗套,但是卻很浪漫。而更浪漫的是,手捧花是在男子沿途過程中採摘的漂亮鮮花束扎而成的。衍生到現在,象徵著婚禮中的男女歷經重重艱難險阻卻依舊相濡以沫,攜手共進。手捧花就是她們一步步走來的情感堅定的象徵。而新娘會在手捧花中選出最漂亮的一朵,戴在新郎胸前,這便是胸花的來歷了。
到如今,手捧花也都不再拘泥於以前的那種形式了,各種各樣的花式玩法也都普及開來,比如掛滿零食的零食花,甚至是貼上了現金的「有錢花」等等。婚禮上的各種改變,傳統的方式不再符合大眾的胃口,更多的個性化的改變開始劍走偏鋒。甚至是中國的傳統婚禮也是如此,不知道這是否算是一種文化的流失呢?